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考试单选题的阅卷,提出了使用Excel的自动判分。阐述了数据的初始化和自动判分相关的公式和函数,介绍了成绩分段统计和差异程度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Excel;自动判分;单选题
1 初始化
在平时的课堂小测或者期末考试的阅卷环节中,如果班里人数较多或者选择题的题量较大,人工判分将会变得非常繁琐。本文介绍如何使用Excel 2010对单选题进行自动判分(Excel 2007和早期的版本也基本适用)。
假设有两个班,每个班5名学生。一共有5道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在Excel中,输入学生答案,全部输入完毕后,间隔一行,在对应答案的同一列输入标准答案。形成如图1所示的表格。
选中第一行,点击“视图”选项卡里的“冻结窗格”,选择“冻结首行”。这样使得无论有多少学生,不管表格向下有多长,都可以显示第一行的列标题(也就是班级学号那一行)。
另外,在输入学生选择题答案时,可以是小写字母abcd,也可以是大写字母ABCD,甚至可以是数字1234,只要和标准答案的写法统一即可。
2 单选题自动判分
这个环节需要分为两个阶段完成,一是判断每个学生的每一道题的对错,二是统计每个学生的得分。
(1)使用IF函数,判断每个学生每道题的对错。在“J2”单元格判定一班1号学生第1题是否正确,如果E2=E13(“学生答案”=“标准答案”),那么在“J2”单元格显示“对”,否则就什么都不显示。判断公式为“=IF(E2=E$13,“对”,“”)”。在数字13的前面加了“$”符号,意为对第13行绝对引用。也就是说,不管是E2还是E3、E4、E5都去和E13比较。否则后面对其他单元格进行拖动填充时,其他单元格的公式会发生错误。
先对这一行进行自动填充(将鼠标指针放置到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控制柄上,等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形,此时向右拖动鼠标),再对这5列向下填充。可以看到已经将做对的题标注出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公式“=IF(E2=E$13,“对”,“”)”需要在“J2”單元格(一班1号学生的最后一个答案的右侧单元格)中输入,公式中的“对”也可以改为“T”、“1”或其他什么标志,只要和下一个阶段中的标志相同即可。另外,输入公式必须是英文输入法状态。
(2)使用COUNTIF函数,统计每人的“正确数”和“得分”。在D2单元格(“正确数”单元格)中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 (J2:N2,“对”)”,也就是从J2到N2中有多少个单元格是“对”。用上一阶段中的自动填充对全部单元格填充。然后,在C2单元格(“得分”单元格)输入“=D2*2”,然后对下面的单元格自动填充。这样全部学生的单选题得分就计算出来了。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每道题的分值均相同的单选题。如果有的题目分值不同,“得分”和“正确数”之间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就不能使用上述公式了。
3 成绩分段统计
对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各分数段的人数,这是自动判分后的下一个环节。在合理的划分了分数段后,可以使用FREQUENCY函数。其语法是:FREQUENCY (data_array,bins_array),两个参数。第一个是一组数值,用来计算频率;第二个是分段的间隔点,用来划分分数段。
如图3中左图所示,A列是学生的单选题成绩,C2:C5是划分好的各个分段间隔点,选择D2:D5单元格,输入“= FREQUENCY (A2:A11,C2:C5)”,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数组公式),这时在公式编辑栏上会自动加上“{}”,和普通的公式加以区分。
使用FREQUENCY数组函数统计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时,只需先设置好分段间隔点,然后输入数组函数即可完成人数统计[1]。
4 差异程度统计
成绩分段统计或者班级平均分不能体现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程度。要检查学生的差异水平,则需要使用方差,也就是得分的离散程度。其语法是:VAR.P(number1, [number2], …) [2]。
如图3中右图所示,在B8单元格输入“=VAR.P(B2:B6)”,在B16单元格输入“=VAR.P(B10:B14)”。分别计算出两个班的方差,比较可知,二班学生得分差异小,即得分比较集中;一班学生得分差异大,即学生得分较为分散。
5 結语
学生的成绩登统是每次考试后必做的一项工作。参加考试的班级、科目、题型不同,考试成绩的数据量也十分庞大。通过使用Excel的相关公式和函数,可以方便的完成阅卷和成绩的统计分析。此外,经过适当修改,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投票系统的统计计算,减轻相关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冯春楠,陈基容.Excel中的函数在数据统计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0):8283.
[2]罗兴贤,谢应涛,高江锦.Excel统计功能在评卷分析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6(1):9091.
作者简介:高国丽(1977),女,河北商贸学校讲师。
关键词:Excel;自动判分;单选题
1 初始化
在平时的课堂小测或者期末考试的阅卷环节中,如果班里人数较多或者选择题的题量较大,人工判分将会变得非常繁琐。本文介绍如何使用Excel 2010对单选题进行自动判分(Excel 2007和早期的版本也基本适用)。
假设有两个班,每个班5名学生。一共有5道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在Excel中,输入学生答案,全部输入完毕后,间隔一行,在对应答案的同一列输入标准答案。形成如图1所示的表格。
选中第一行,点击“视图”选项卡里的“冻结窗格”,选择“冻结首行”。这样使得无论有多少学生,不管表格向下有多长,都可以显示第一行的列标题(也就是班级学号那一行)。
另外,在输入学生选择题答案时,可以是小写字母abcd,也可以是大写字母ABCD,甚至可以是数字1234,只要和标准答案的写法统一即可。
2 单选题自动判分
这个环节需要分为两个阶段完成,一是判断每个学生的每一道题的对错,二是统计每个学生的得分。
(1)使用IF函数,判断每个学生每道题的对错。在“J2”单元格判定一班1号学生第1题是否正确,如果E2=E13(“学生答案”=“标准答案”),那么在“J2”单元格显示“对”,否则就什么都不显示。判断公式为“=IF(E2=E$13,“对”,“”)”。在数字13的前面加了“$”符号,意为对第13行绝对引用。也就是说,不管是E2还是E3、E4、E5都去和E13比较。否则后面对其他单元格进行拖动填充时,其他单元格的公式会发生错误。
先对这一行进行自动填充(将鼠标指针放置到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控制柄上,等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形,此时向右拖动鼠标),再对这5列向下填充。可以看到已经将做对的题标注出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公式“=IF(E2=E$13,“对”,“”)”需要在“J2”單元格(一班1号学生的最后一个答案的右侧单元格)中输入,公式中的“对”也可以改为“T”、“1”或其他什么标志,只要和下一个阶段中的标志相同即可。另外,输入公式必须是英文输入法状态。
(2)使用COUNTIF函数,统计每人的“正确数”和“得分”。在D2单元格(“正确数”单元格)中使用COUNTIF函数。公式为“=COUNTIF (J2:N2,“对”)”,也就是从J2到N2中有多少个单元格是“对”。用上一阶段中的自动填充对全部单元格填充。然后,在C2单元格(“得分”单元格)输入“=D2*2”,然后对下面的单元格自动填充。这样全部学生的单选题得分就计算出来了。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每道题的分值均相同的单选题。如果有的题目分值不同,“得分”和“正确数”之间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就不能使用上述公式了。
3 成绩分段统计
对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各分数段的人数,这是自动判分后的下一个环节。在合理的划分了分数段后,可以使用FREQUENCY函数。其语法是:FREQUENCY (data_array,bins_array),两个参数。第一个是一组数值,用来计算频率;第二个是分段的间隔点,用来划分分数段。
如图3中左图所示,A列是学生的单选题成绩,C2:C5是划分好的各个分段间隔点,选择D2:D5单元格,输入“= FREQUENCY (A2:A11,C2:C5)”,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数组公式),这时在公式编辑栏上会自动加上“{}”,和普通的公式加以区分。
使用FREQUENCY数组函数统计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时,只需先设置好分段间隔点,然后输入数组函数即可完成人数统计[1]。
4 差异程度统计
成绩分段统计或者班级平均分不能体现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程度。要检查学生的差异水平,则需要使用方差,也就是得分的离散程度。其语法是:VAR.P(number1, [number2], …) [2]。
如图3中右图所示,在B8单元格输入“=VAR.P(B2:B6)”,在B16单元格输入“=VAR.P(B10:B14)”。分别计算出两个班的方差,比较可知,二班学生得分差异小,即得分比较集中;一班学生得分差异大,即学生得分较为分散。
5 結语
学生的成绩登统是每次考试后必做的一项工作。参加考试的班级、科目、题型不同,考试成绩的数据量也十分庞大。通过使用Excel的相关公式和函数,可以方便的完成阅卷和成绩的统计分析。此外,经过适当修改,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投票系统的统计计算,减轻相关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冯春楠,陈基容.Excel中的函数在数据统计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0):8283.
[2]罗兴贤,谢应涛,高江锦.Excel统计功能在评卷分析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6(1):9091.
作者简介:高国丽(1977),女,河北商贸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