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赵无极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為儿子赵嘉陵与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展开的“夺父之战”,已经91岁高龄的艺术大师赵无极,虽然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却不得不身陷各种力量的争夺与纠缠中,对于一个老人,肯定是不幸的。而赵无极之所以有现在的境遇,是与其一生的感情经历有密切关系的。
  对于70岁的赵嘉陵来说,父母既亲近,又显得遥远。父亲赵无极是当代抽象画的翘楚;而母亲谢景兰,既是法国著名的现代舞舞蹈家,亦是画家。赵嘉陵从事了半辈子的电脑软件工程工作,退休后却开始研读艺术史。“1995年,我母亲因车祸去世后,我突然觉得很后悔,我没能与父母有更多艺术方面的沟通。”赵嘉陵说。
  父母从伉俪到陌路
  如果我母亲不离开父亲的话,我们会是非常幸福的家庭,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少了一个艺术家谢景兰。母亲谢景兰是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父亲学画,母亲学习乐舞,父亲在巴黎一张画都卖不出去的困难时期,是母亲“兰兰”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与鼓励,让他走向成熟。然而1957年,母亲却决然地离开了父亲,这对父亲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那时我还只是个孩子,留在国内。直到1979年才来到巴黎母亲身边。母亲为什么与父亲离婚并开始创作抽象画?这对我来说,一直是未解之谜。不过看到母亲早年的抽象画作,我依稀看到了父亲当年的影子。我记得母亲曾跟我说,对于父亲的甲骨文抽象,她是相当欣赏的。
  1995年,一场意外的车祸让母亲永远离开了。关于母亲的事情,父亲并不愿多听。我们父子同住巴黎,但自从父亲与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结合后,便再无往来。有时,当子女们说到“兰兰”两个字,父亲甚至会生气。
  父亲的三次婚姻
  父母的结合,类似于赵孟頫和管道升那样的才子才女式的结合,只是年少时的纯真感情,最终丧失于浪漫的巴黎。
  母亲生于贵州贵阳名门。她的外祖父为当地著名学者。受父亲的影响,母亲在1935年,也就是14岁的时候考进了杭州艺专,经过表姐的介绍,认识了同样在国立艺专学习绘画的父亲,他们的爱情,如果放到今天是标准的早恋。父亲16岁的时候,为兰兰画了一幅肖像,两个人爱情的种子越种越深。但是当两个人决定结婚的时候,却因为父亲的祖父过世,按照习俗不可以在一年内结婚。为了爱情,他们长途跋涉一直跑到香港结婚。两年后,我出生。1948年两人一同赴法留学,林风眠为父亲预留了教授的位置,为他解除后顾之忧。1949年,母亲开始学习现代舞,后来学习电子音乐。1957年,母亲同父亲离婚,次年与法国艺术家马赛结婚,痛苦不堪的父亲,在那段时间常常酗酒,甚至被称为“赵威士忌”。
  离异后伤心失落的父亲离开法国散心,到香港时,父亲认识了一位叫陈美琴的电影演员,一见钟情结婚后,重返巴黎。l972年,年仅41岁的陈美琴因病去世,父亲伤痛之余,创作了一幅巨画《纪念美琴》。但在随后的一年半中,父亲始终无法提笔作画。
  1973年,52岁的父亲认识了刚刚考取巴黎市立美术馆馆员资格的实习生、26岁的法国姑娘弗朗索瓦。4年后,相差26岁的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弗朗索瓦为父亲包办了生活中的一切,每当别人问起具体事务时,父亲就会说:“问弗朗索瓦,我不懂。”
  陈美琴的好友、香港老牌影星顾媚今年6月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赵无极的深情》中说道:“无极曾对我说,这段婚姻并不快乐。听友人说,弗朗索瓦并不喜欢中国朋友,她说她唯一的中国朋友就是她丈夫。这最后一段婚姻好像把他孤立起来了……”
   70岁时,父亲还要自己飙车
  父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在父亲的画室里,如果一幅画好的画没有及时从画室拿走的话,父亲势必会不断在画上进行修改。而父亲经常跟我说两句话:“我一直在工作”、“我一直很成熟”。父亲不喜欢和人谈论艺术理论。
  他好坏的标准很简单:一张画要可以呼吸。至于艺术家本人,最好可以斩去自己的舌头。
  在法国艺术界一直引为美谈的是,父亲对于自己的每幅画,都能准确地说出创作时间以及创作背景。对于每一幅画,父亲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我陪父亲去蓬皮杜艺术中心看画展。我们看到了艺术中心收藏的父亲的一幅画,父亲朝我摆摆手说:“那是很早以前的画了。”
  晚年的父亲,仍然没有停止创作。不过,除了画画,父亲的生活一直丰富多彩。我仍然清楚记得母亲当年提到父亲的故事。当年母亲在巴黎学现代舞时,把父亲带到巴黎一位音乐教授那里,父亲唱了一段歌剧中的男高音,那位音乐教授都为之一震。父亲画画时会一边听着古典音乐。
  父亲对于名利并不看重。比,如2002年他获得的那个法兰西院士的称号,一直是他最不愿意提及的头衔。父亲在意的,是别人对他作品的欣赏。
  父亲经常跟我说起的一件得意的事,是华裔科学家杨振宁的导师委托杨振宁找他买画。那是杨振宁的老师70大寿的时候,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众弟子,都不知道该给导师送一件什么礼物。结果导师对杨振宁说他最想要一件赵无极的作品,外表令人敬畏的父亲有时又像一个小孩。70岁时,父亲还要自己飙车,在2009年仍然能一餐喝下半瓶红酒。每次见到户外绿色的花草树木时,父亲都非常兴奋,“这花好看,是不是可以偷一朵?”父亲常对我们这样开玩笑。
  (摘自《北京广播电视·人物周刊》2012、48期)B⑧
其他文献
80述怀  今天是新年元旦,从夜里零时起,自己已是不折不扣的八十老翁了。然而这老景却真如古人诗中所说的“青霭入看无”,我看不到什么老景。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80”这个数目字竟有这样大的威力,一种神秘的威力。“自己已经80岁了!”我吃惊地暗自思忖。它逼迫着我向前看一看,又回头看一看。向前看,灰蒙蒙的一团,路不清楚
期刊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出书《孤独相伴》,披露了“叶利钦自杀未果”事件。摘登如下。  叶利钦当上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莫斯科不仅是当地精英的集聚之地,还是俄罗斯乃至全联邦精华聚集的地方。能夠在这里推行改革的人必是政治成熟、意志坚定之人。  我希望叶利钦能胜任莫斯科的工作。一开始,他也确实一心扑在首都工作上。我则一直对他给予支持,哪怕是在出现了一些对他不利的传言的时候。 
期刊
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中央政治局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从11月15日新一届的领导班子跟中外记者见面作为第一天亮相算起,到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好二十天。  这二十天,可以说共有三次比较集中的亮相,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三步棋,新常委们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11月15日第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的见面、亮相,可以归纳为“形象与态度”;第二次是11月
期刊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内容。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  2012年9月,重庆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因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叛逃并受贿,被判处
期刊
导致中情局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辞职的丑闻日益扑朔迷离,已成为各种猜测、戏剧性情节和事态出人意料变化的无尽源泉。有许多事我们还不知道,但一些重要的真相已经异常清晰地浮出水面。应及早从持续上演的事件中总结一些初步教训。以下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得到并且重温的一些教训:  1.有权势的男人,不论多么才华横溢,事业有成,都会因傲慢和性欲的相互作用而一时糊涂,做出某些荒唐事。  令人遗憾的是,这是我们在各国一次又
期刊
我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伴我成长的房子建于20世纪初, 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了它。房子是很普通的独栋小屋,没有围墙,从厨房的后门出去,就到了别人家。我们养了两只猫,还有一条叫汉密尔顿的狗。外祖父母住在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我总是步行到外祖母家。等待我的是加了糖果的冰激凌。父亲至今还生活在那栋小屋里,80岁,每天高兴地开着用了20年的车去上班。他说自己幸运,不是因为有了
期刊
跟汪曾祺先生认识,纯属巧合,1983年,我在《人民文学》第9期看到汪先生的《故里三陈》,篇末附注“急就”二字,就猜想汪先生是不是身体欠佳,于是,提笔给汪先生写了一封问安的信,没想到,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竟然收到了他的回信,汪先生在信里说:“你是个细心人,从我的小说后面附注的‘急就’二字,即推知我身体欠佳!因此,我今天早起用浙江宣纸写了去年为友人题画的一首诗,以为报答。”这首诗是:新沏清茶饭后烟,自
期刊
在适当条件下,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偷情。窍门儿是首先要避免置身于危险境地。  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前来拜访一位已进入中年的将军,他还住在战区,远离他的家人。他们一起长跑,她在途中会刨根问底抱有钦慕之情地问他许多问题。那位将军起初并没想搞婚外情:他只是将这名女子视为知己、伙伴,还可能视其为学生。但他们的关系确实发展成了婚外情,给女子和将军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一些人问道,像戴维·彼
期刊
1、通过发挥表率作用来实施领导,亲自履行职责——如果你为自己成为普通人而感到自豪,那么你的部下也会自豪的。  2.一名领导人必须提出看法——与战略理念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明确且能够实现的“宏大想法”,并将这种想法在整个组织内进行交流,甚至与其他利益攸关方进行交流。  3,一名领导人必须给予能量,不要成为一名窃取氧气的人。  4.每一项规则,每一项标准的作战程序和每一项政策都有例外;必须由领导人来决定什
期刊
【释文】  陈再生先生托人送来他的诗集《三余录》,翻读时颇有意思。其中的《冷对流言》,也是照例只有四句:“流言蜚语如黄蜂,冷静对待善自控。轻举妄动堵不住,纠缠不休更凶猛。”领教过黄蜂的人会感同身受流言蜚语之伤人是怎么回事。作者的应对方略是不要“轻举妄动”和“纠缠不休”。这和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名言“止谤莫若无辩”好有一比。  五月十四日,方英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