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治理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促进改善农村环境并加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地方政府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1]。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治理原则,以及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真正难题及优化治理结构的路径。
1 我國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
1.1 现代化农业生产导致环境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后,中国采取了粗放型经济模式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这种经济模式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及资源的严重浪费[2]。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二氧化碳含量骤加、土地资源的破坏、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
1.2 地方政府责任缺失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这种开发模型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地方政府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污染[3],并且当地官员缺乏普遍的环境意识。
1.3 生活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
目前农村的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包装垃圾、生活污水、一次性用品等。尤为注意的是,许多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废旧老化,无法进行垃圾处理。除此之外,一部分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上述原因使得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水边、路边倾倒了许多难以回收的固体废物,甚至将河流变成了天然垃圾桶[4,5]。这些生活污染将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1.4 环保意识薄弱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受教育水平与经济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农民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滥砍滥伐,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从而导致了水质和土壤变差的恶劣结果[4]。而以上这些观点和行为更是间接或直接地促使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造成了环境恶化的现象发生。
2 农村环境治理的原则
2.1 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
我国的城乡环境属于同一整体,并且相互影响,无法分割。因此要把城乡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全面治理[2,6,7]。因此,需要健全机制建设,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2.2 坚持协调发展、环境(局部)优先原则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依赖于生态环境。因此,农村社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效应三方面统一的基础之上。即便在某些特殊的层面上,它也充分强调了环境效应而不是经济效应的原理[2,5]。所以说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地方环境优先原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3 环境治理的渐进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
在过去的50年中,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地区环境恶化。同样,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管理是从数量到质量的一个渐进过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上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十分必要。
2.4 村民自治的原则
环境保护的第一要务是教育。在农村地区各中小学开展绿色学校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动员村民自愿参加农村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村民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兴趣,理解和支持,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2]。
3 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真正难题与治理结构优化
有效监督是农村环境管理中的真正挑战。通过对农村地区环境管理内容的比较分析,发现“有效监督”的挑战在农村废物管理中最为突出,而日常管理相对困难。减少监督成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的组织建设,同时要发展农村社会的集体经济方式。日常监控应依靠本地组织来降低治理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及组织资源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关系。这意味着即便资金不多,但是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组织资源,那么也仍然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理。集体经济发展无疑是提高末级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最根本方法,它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参与环境管理的动机,通过内部监督和监督水平降低了监督成本[7]。
总的来说,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结构可以从治理原理,治理内容,城乡关系和参与者等不同方面来阐述和理解,每个方面都可以进行优化治理结构,从而为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角度。另一方面,根据威廉姆森(Williamson)的理论,优化治理结构是提高治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的根本途径。需要从多个维度和多个角度把握农村环境管理实践中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冯亮.中国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
[2] 储小曼.对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原则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6):30-31.
[3] 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2):29-33.
[4] 周庆翔.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和治理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8(1):71-76.
[5] 张瑜.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16(6):61-62.
[6] 杨芳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127-129.
[7] 刘健.新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艰难探索与未来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20(36):12-15.
关键词:乡村振兴;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1]。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治理原则,以及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真正难题及优化治理结构的路径。
1 我國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
1.1 现代化农业生产导致环境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后,中国采取了粗放型经济模式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这种经济模式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及资源的严重浪费[2]。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二氧化碳含量骤加、土地资源的破坏、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
1.2 地方政府责任缺失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这种开发模型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地方政府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污染[3],并且当地官员缺乏普遍的环境意识。
1.3 生活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
目前农村的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包装垃圾、生活污水、一次性用品等。尤为注意的是,许多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已经废旧老化,无法进行垃圾处理。除此之外,一部分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上述原因使得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水边、路边倾倒了许多难以回收的固体废物,甚至将河流变成了天然垃圾桶[4,5]。这些生活污染将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1.4 环保意识薄弱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受教育水平与经济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农民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滥砍滥伐,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从而导致了水质和土壤变差的恶劣结果[4]。而以上这些观点和行为更是间接或直接地促使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造成了环境恶化的现象发生。
2 农村环境治理的原则
2.1 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
我国的城乡环境属于同一整体,并且相互影响,无法分割。因此要把城乡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全面治理[2,6,7]。因此,需要健全机制建设,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2.2 坚持协调发展、环境(局部)优先原则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依赖于生态环境。因此,农村社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效应三方面统一的基础之上。即便在某些特殊的层面上,它也充分强调了环境效应而不是经济效应的原理[2,5]。所以说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地方环境优先原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3 环境治理的渐进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
在过去的50年中,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地区环境恶化。同样,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管理是从数量到质量的一个渐进过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上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十分必要。
2.4 村民自治的原则
环境保护的第一要务是教育。在农村地区各中小学开展绿色学校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动员村民自愿参加农村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村民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兴趣,理解和支持,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2]。
3 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真正难题与治理结构优化
有效监督是农村环境管理中的真正挑战。通过对农村地区环境管理内容的比较分析,发现“有效监督”的挑战在农村废物管理中最为突出,而日常管理相对困难。减少监督成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的组织建设,同时要发展农村社会的集体经济方式。日常监控应依靠本地组织来降低治理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资金及组织资源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关系。这意味着即便资金不多,但是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组织资源,那么也仍然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理。集体经济发展无疑是提高末级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最根本方法,它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参与环境管理的动机,通过内部监督和监督水平降低了监督成本[7]。
总的来说,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结构可以从治理原理,治理内容,城乡关系和参与者等不同方面来阐述和理解,每个方面都可以进行优化治理结构,从而为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角度。另一方面,根据威廉姆森(Williamson)的理论,优化治理结构是提高治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的根本途径。需要从多个维度和多个角度把握农村环境管理实践中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冯亮.中国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
[2] 储小曼.对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原则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6):30-31.
[3] 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2):29-33.
[4] 周庆翔.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和治理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8(1):71-76.
[5] 张瑜.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16(6):61-62.
[6] 杨芳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127-129.
[7] 刘健.新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艰难探索与未来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20(3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