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1+2”活动,教师帮助学困生,是上级的号召,也是我们学区本期抓的最实的亮点工作。如何帮扶学困生?自己认为给学困生精心设计作业使促其尽快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反馈教师帮扶效果的直接手段。每一名学困生都是性格独立的个体,各自都有差异,所以,教师给学困生设计作业必须深思熟虑,有层次,有差异,使每名学困生在不同起点上都尽可能有较大进步。
一、设计作业应体现趣味性
由于学困生成绩低,而部分教师平时只注重分数,打击、讽刺成绩低的学生,评价不当,伤害了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学困生对学习产生了灰心、厌倦、恐惧心理,更不愿意做作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激发学困生兴趣为主,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困生趣味盎然的去做作业。作业的趣味性指其内容和形式要具有趣味、有吸引力,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等。对中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性较强的作业,如教学“裸”字、“柴”字,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算式“课 -讠+衣=裸”、“些-二+木=柴”,教学“瑞”、“咆”等字,让学生动手做生字转盘,用“耑” 和“王”、“氵”、“立”,“包”和“扌”、“衤”、“饣”、“口”等部首组成其他的字。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而且能很快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画一画、动口说一说的作业,如学习了《詹天佑》一文后,教者可以让学生画出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图的图示,并让其动口作说明,学生普遍兴趣比较浓。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做作业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困生一旦喜欢上了做作业,就能按时完成作业,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也就有了信心,就会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
二、设计作业应凸显针对性
尽管每个班级中学困生人数较少,但每一名学困生又各具特点,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的习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等。因此,教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作业。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生字词的练习、词语的积累、句子训练方面的作业。可这种作业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爱做作业,如强化记忆生字时,可以先听写,然后让学生把不会写的生字制作生字卡片,以增强记忆;对基础较好而阅读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多阅读,然后把课文内容讲给自己的朋友听,并学写读书体会等;对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写观察日记、些小练笔、多读课外书、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及优美范文的写作体例等。如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由一名学困生任组长,负责记录本组组员的学习、卫生、作业等情况,给其提供一个写作练习的机会。这样的作业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设计课外作业应体现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大都是写在作业本上的,如抄写几遍生字、词语、扩写几个词、抄写课文等。而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教师设计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促使学生的进步,反而会让她们产生厌倦情绪,使惰性滋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困生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等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做、乐做,在各自的特长方面得到发展。如学习完《春天》一文后,教师可以让有绘画特长的学困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把自己认为能代表春天到了的景物画下来:有的学生画了粉红色的桃花,有的学生画了刚刚长出嫩芽的柳树,有的学生画了从南方飞回来正在搭窝筑巢的小燕子,还有的学生画了一群小鸭子在小河中快活地嬉戏……对不喜欢动笔但喜欢口头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每天晚上看一些新闻节目或少儿节目,或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第二天利用一点时间,让他们把昨天晚上看到或听到的内容口头表达出来。教师还可利用课本资源,帮助学困生编排、表演课本剧,并让全班学生评选出“最佳演员”,尽量让每名学困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学困生具有足够的爱心,奉献持久的诚心,尽到最大的责任心,根据每名学困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能激发学困生兴趣、培养他们能力的作业,学困生素质的提高便指日可待,我们的学困生帮扶行动必然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设计作业应体现趣味性
由于学困生成绩低,而部分教师平时只注重分数,打击、讽刺成绩低的学生,评价不当,伤害了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学困生对学习产生了灰心、厌倦、恐惧心理,更不愿意做作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激发学困生兴趣为主,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困生趣味盎然的去做作业。作业的趣味性指其内容和形式要具有趣味、有吸引力,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等。对中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性较强的作业,如教学“裸”字、“柴”字,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算式“课 -讠+衣=裸”、“些-二+木=柴”,教学“瑞”、“咆”等字,让学生动手做生字转盘,用“耑” 和“王”、“氵”、“立”,“包”和“扌”、“衤”、“饣”、“口”等部首组成其他的字。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而且能很快巩固当天所学内容。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画一画、动口说一说的作业,如学习了《詹天佑》一文后,教者可以让学生画出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图的图示,并让其动口作说明,学生普遍兴趣比较浓。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做作业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困生一旦喜欢上了做作业,就能按时完成作业,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也就有了信心,就会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
二、设计作业应凸显针对性
尽管每个班级中学困生人数较少,但每一名学困生又各具特点,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学习的习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等。因此,教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作业。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生字词的练习、词语的积累、句子训练方面的作业。可这种作业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爱做作业,如强化记忆生字时,可以先听写,然后让学生把不会写的生字制作生字卡片,以增强记忆;对基础较好而阅读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多阅读,然后把课文内容讲给自己的朋友听,并学写读书体会等;对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写观察日记、些小练笔、多读课外书、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及优美范文的写作体例等。如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由一名学困生任组长,负责记录本组组员的学习、卫生、作业等情况,给其提供一个写作练习的机会。这样的作业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设计课外作业应体现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大都是写在作业本上的,如抄写几遍生字、词语、扩写几个词、抄写课文等。而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教师设计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促使学生的进步,反而会让她们产生厌倦情绪,使惰性滋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困生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等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做、乐做,在各自的特长方面得到发展。如学习完《春天》一文后,教师可以让有绘画特长的学困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把自己认为能代表春天到了的景物画下来:有的学生画了粉红色的桃花,有的学生画了刚刚长出嫩芽的柳树,有的学生画了从南方飞回来正在搭窝筑巢的小燕子,还有的学生画了一群小鸭子在小河中快活地嬉戏……对不喜欢动笔但喜欢口头表达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每天晚上看一些新闻节目或少儿节目,或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第二天利用一点时间,让他们把昨天晚上看到或听到的内容口头表达出来。教师还可利用课本资源,帮助学困生编排、表演课本剧,并让全班学生评选出“最佳演员”,尽量让每名学困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学困生具有足够的爱心,奉献持久的诚心,尽到最大的责任心,根据每名学困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能激发学困生兴趣、培养他们能力的作业,学困生素质的提高便指日可待,我们的学困生帮扶行动必然能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