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把金针度与人善用教材学写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q78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但初中语文课时分配少,学习任务紧,不可能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大作文训练,利用教材学写作倒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还说: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以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作‘随笔’的例子,可以作‘抒情’的例,可以作‘叙述’的例,也可以作‘第一人称的立脚点’的例子,此外如果和别的篇比较对照起来,还可定出各种各样的目标来处置这篇文章。(如和文言文对照起来,就成语体文的例子等等。)”也就是说,具体到一篇课文采用哪些例点,是可以有多种选择和处置方案的。
  对此倪文锦先生从另一角度作了表述:“所选的这一篇例文,用的其实也并不是整篇的文。多数情况下,派用场的只是诗文读写的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范例。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这段文字从颜色、大小、轻重的角度描写结实累累的柚子,感受南国的风土人情。
  又如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从颜色,形状、动态几方面写藤萝花之盛,显得气势非凡,辉煌灿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们的心底。”本文从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状态等方面,妙用修辞,物我交融,细致地描写了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既写出一片繁华的壮丽,又抒发了愉快的心情。
  再如七年级下册《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春花图。在描写桃花、杏花、梨花及遍地的野花时,作者采用拟人突出花的 繁茂;红、粉、白句,用比喻、排比突出花的艳丽。比喻、拟人突出野花数量多,明丽、透亮的特点。花里带着甜味,通过味觉突出花的香。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突出繁华盛开的景象,让我们领路了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为有效地掌握这些写景的方法,布置了一道练笔性作业: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断。让学
  生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写的形式加以巩固和强化。从下面这两位同学所写的文章,可以印证学生对这些写法的感受是具体而深刻的。
  白玉兰 杨小玉
  树上的白玉兰如它的名字一般洁白,如玉一般闪闪发光,在一片好似涂了腊的肥大
  绿叶的衬托下,如此耀眼!不像路边的小花那样娇小可爱,而是端坐在那里,十分庄严。
  像一个英国贵妇人。走进看,发向里面还藏了许多花,有的是一个花骨朵,颇像一个小桃子,有的含苞待放,引得蜜蜂在上飞舞,有的盛开的烂漫,花上的绒球像个烛台。有的已经垂下,但是发现凋谢的花下隐藏着一颗颗黑色的籽。真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啊。
  星海湾百年城雕 夏元勋
  梦境在黄昏时漫过了天空。望不见夕阳,望不见大海,但夕阳的幽光散在似梦的粉色
  天空中,而 那在心中荡漾的涛声也依稀可闻,就像是黄昏时谱写出的音调。我想神的眼睛正望着星海之滨上的串串脚印,或许是没注意,将世界上最优雅的神韵倾注到了人间。而那印在青铜上的脚印在夕阳即将逝去之时溢出青色的光,一直延续到那黄昏的颜色中去了。一串串脚印衬着远空的幽光与遥远的涛声,诉说着百年小城的一切……
  在深切地体会了名家名篇的写作手法之后,用写作加以强化和深化,将新的体会付诸书面或口头表达,于读于写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至于以课文写法为例,将其迁移到学生习作中去,更是教师常用的写作教学方式。比如,;像《台阶》一文,在叙述过程中通过内容的重复和对比,表现独特的情感——盼望,失落,及苍老的感觉。李森祥抒写父辈的劳作与渴望,除了表层的词语重复,句式重复,他聚精会神于对父亲的渴望与付出,希望与失望,强壮与衰老内容的重复,使作品具有经典的风格。《山中访友》的拟人化写法,《第一次真好》典型的睹物思人式的构思,《春》的片段组合式的情景交融的写景手法,《背影》抓住重点内容反复渲染的构思方法,《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以主人公思绪为线索的插叙手法,《音乐巨人贝多芬》选择肖像反复刻画,传神地表现人物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精神境界的手法以及《故乡》中典型的对比、渲染、重复的构思等等。 作为一种单项训练方式,借鉴课文范例针对性强,且有范本可循,学生把阅读中习得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练习,由基础到提高,能促使写作知识的内化。比如,八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里,学生开始较系统地接触说明文,便可以根据单元中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作文训练,学《中国石拱桥》可教学生以“教室”为例,练习概括教室的基本特征,学习《故宫博物院》后教学生用空间顺序来描述教室的布局,学完《桥之美》则可让学生练习用描写、抒情性的句子来增强说明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扣住侧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片断的单项训练,单元课文学完后,再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训练,学生基本上就可把握住说明文阅读和写作的一般规律了。
  以课文写法为例,降低了写作难度,可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总之, 在教材中可以积累的写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把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都积累下来,经过多次的有目的性的练习以后,就可以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如有不当,敬请各位师长指正。
其他文献
(淮安市上河镇中心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课程改革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活力、有活跃的同时,也存在花俏、虚浮的弊端。语文课堂要命除这种弊端,必须要回归真实,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中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让琅琅书声溢满课堂,讲练环节有效落实,课堂教学自然朴实,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只有真实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有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真实魅力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
几年来,自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这一特点,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了“四入”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主动性越来越强,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成了活跃,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诗句来形容。  “四入”法
一、 质数和质数通式  为了证明"大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这个命题,首先就要了解质数及性质。人们根据自然数的整除性,将自然数进行了分类:1.数"1"。它是自然数启始,又是自然数的"量值"单位。2.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亦称作素数。3.合数,能被"1"和自身之外其他两个或多个数整除。  质数的排列虽然杂乱无章,但我们仍然从中发现了某些特别的情形,这就是孪生质数,每对孪生质数仅相差"2
【摘要】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是重点,是儿童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将儿童熟识的语言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通过多种方法教孩子识字,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给孩子任何压力,用多种方法学习,为孩子创设许多机会,让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这样会使孩子更加自信,性格更加开朗,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识字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它有着特有的价值与功能,这门功课的设立,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只有结论性的教育模式,没有过程性教育模式的状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实现了从只有接受性学习到既有接受性学习,更有研究性学习的转变。而且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于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是不可多得的有效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型的课程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300)    【摘要】《简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在后殖民理论高涨的今天,《简爱》这部经典文本中另一女性形象——“疯女人”伯莎逐渐引起各界学者对它的重新审视。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简爱他者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著作《简爱》(Jane Eyre)自出版以来就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后殖民文学理论思潮的高涨,作品中的另一女性形象——“阁
【摘要】声乐艺术是文学(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它不是简单的音乐加诗歌、词,而是一个有着独立意义与内涵、有表现载体、有整体结构和框架的、有着自身规律和原则的、具有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综合艺术。它的本体特征由多方面要素组成,主要通过思维、想象、情感特征三方面来表现内容、情绪。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探讨让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声乐艺术 思维特征 想象
摘要;作为课堂中教与学媒介的语言与语文课堂的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语文课堂 探究性学习 规范性 启发性 形象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班主任的智慧和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速度的快慢,成长质量的高低。班主任的静心、爱心、耐心、宽容心的锤炼,是有限时间内的集中体现。流水无痕的艺术和春风化雨般的方式,营造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我们每个班主任永恒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育人时机智慧快乐  清晨,我在走廊上觉得有些异样,平常朗朗读书声怎么没有了。走近教
背景分析  学习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九主题单元“音乐”《林中乐队》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咳嗽声”“嗥叫声”“呻吟声”“嗡嗡声”“呱呱声”这些声音,难听死了,听起来有点恐怖,令人毛骨悚然,为什么作者也把它们列入到“乐队”中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急着给学生答案。此时,我出示著名作家刘兴诗评论作者比安基的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比安基从小热爱动物,正是“爱”使得动物的一切声响在他听来都是优美的乐章,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