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内注射结合超激光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远期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内注射结合超激光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
  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内注射激素类药物联合超激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红外线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至随访结束,观察组复发率为7.5%,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内注射结合超激光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内注射; 超激光; 椎间盘源性腰痛
  Analysis of Long Term Effec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uper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ogenic Back Pain/YE Jianhui,HE Yucai,OU Yongzhe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08):116-119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long term effec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uper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ogenic back pain.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80 cases with lumbar discogenic back pain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injecting hormone drugs into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ombined with super laser,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traction and infrared ray.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reatment satisfaction,and recurrence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VAS and ODI after 3,6 and 12 months of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reatment(P<0.05).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25.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uper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ogenic back pain has good long-term effect,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injection; Super laser; Lumbar discogenic back pai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2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8.029
  椎间盘源性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間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患者通常只能坐20 min左右。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射,65%伴有下肢膝关节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1-2]。腰椎间盘内注射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椎间盘内注射激素类药物治疗[3]。超激光治疗是一种理疗方法,能够减轻局部疼痛等[4]。本院联合腰椎间盘内注射结合超激光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1)诊断明确;(2)腰骶MRI检查T2WI信号减弱或后纤维环信号增高;(3)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破裂且能展现出性质与患者主诉一致的疼痛;(4)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标准:(1)CT或者MRI检查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垂,合并神经根受压;(2)骨性椎管狭窄;(3)局部有感染;(4)拒接参加本次研究。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内注射激素类药物联合超激光治疗。在C臂机定位下穿刺进入需要治疗的椎间盘,注入复方倍他米松1 mL;超激光先用SG探头作固定照射星状神经节,功率100%,开2 s,关1 s,1 min后改为开2 s,关4 s,共7 min,再使用B探头对痛点以及周围作手提照射,功率100%,连续照射7 min,每3秒移动一下位置,避免烫伤;最后用C探头固定照射7 min。超激光治疗周期14 d。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红外线的治疗方法。针灸选穴:阿是穴、大肠俞、环跳穴、殷门穴、委中穴、足三里、阳交穴。40 mm毫针,针灸30~40 min/次,7 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停3 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牵引方法:选择骨盆牵引带牵引,每侧牵引重量5~15 kg,30 min/次,1次/d。红外线治疗采用立地式红外线等,功率600 W,充分暴露治疗部分,灯头距离皮肤40~60 cm,1次/d,20 min/次,10 d为一疗程,停5 d,进行下一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疗效进行评价。VAS评分根据疼痛程度评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ODI指数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程度评0~5分,分数越高障碍越严重,总分0~45分。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治疗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调查:优为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主观满意;良为疼痛症状显著减轻,主观满意;中为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主观不满意;差为疼痛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不满意。总满意=优+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ODI指数比较 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体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052,P<0.05),见表4。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至随访结束,观察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7.50%,对照组15例复发,复发率为37.5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674,P<0.05)。
  3 讨论
  1979年Park首次提出椎间盘源性腰痛概念,1986年Crock在Spine上提出椎间盘内破裂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一个或多个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退变、终板损伤或释放出某些因子,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且不伴神经根型腰痛症状或腰椎不稳等影像学表现。椎间盘包括三部分,即软骨板、纤维环、髓核。髓核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要由纤维软骨束构成内环部分,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病逐渐向中心发展,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椎间盘纤维环外1/3、后纵韧带内含有窦椎神经。窦椎神经是由脊神经返支和灰交通支组成的混合神经。而前部与两侧主要来自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患者髓核和纤维环的破裂,椎间盘内神经分布异常,椎间盘内化学物质的刺激,椎间盘内机械压力改变,硬膜外炎症及化学性神经根炎[5-6]。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原因。在无神经根机械性压迫的腰痛患者中,超过40%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有关。椎间盘纤维环的解剖结构使其轴向符合耐受力强,而对水平面的剪力和扭转力耐受能力差。从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水合作用下降,髓核逐渐脱水,弹性和膨胀能力下降,在椎体间压力和扭转力的符合作用下髓核容易发生破裂,导致椎间高度丢失和潜在的椎体间相对不稳定。椎间盘软骨终板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变,软骨板和椎体骨之间的毛细血管网可因压力增大或炎症导致的微血管阻塞而减少,终板软骨的营养障碍同时又加速了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导致软骨变形和坏死,软骨终板的蜕变和形态学变化亦可同时引起纤维环的形态学变化,加重椎体间不稳性[7-8]。在正常椎间盘的后部,只有外层1/3的纤维环组织有神经分布,而在有慢性腰痛的患者中,纤维环的内1/3级髓核中也能发现有神经末梢的存在,并且P物质阳性。变异的椎间盘深层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分布非常丰富,由于分布在椎间盘的神经末梢大部分是无髓纤维,因此易感受間质变化而引起疼痛,因此含丰富神经纤维的椎间盘撕裂区可能是导致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可自动分泌大量的粗炎症反应介质,使局部出现自身免疫炎症反应,可使蛋白多糖的合成减少,促进机制降解,从而导致椎间盘退变。当这些止痛炎性介质经破裂的纤维环到达纤维环外层与其相应的神经末梢接触后,可导致神经阻滞处于超敏状态或直接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内的伤害感受器产生疼痛,也可直接刺激神经根产生远端肢体牵涉痛。纤维环破裂导致的硬膜外炎症也可能导致疼痛的产生,通过破裂的纤维环渗漏入硬膜外的髓核成分可导致神经根敏感性增加,痛阈下降,对神经的轻微机械刺激也可能导致疼痛。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经皮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动力稳定系统及基因治疗等[9-11]。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症状,例如应用外周和中枢性镇痛药,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糖皮质激素,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椎间盘内类固醇激素注射的理论基础是抑制椎间盘的炎症反应,促使椎间盘进一步退变使脊柱阶段达到重新稳定,从而缓解症状[1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超激光照射治疗是通过照射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痛点和穴位,利用光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光电、光磁、光化学、光免疫及光酶等作用,对人体炎症性、神经性和创伤性疼痛进行有效治疗[13-15]。该仪器治疗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有效调节机体功能,可替代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方便、疗效显著[16-18]。由于副作用小,疗效高,在疼痛治疗及功能康复等方面日益受到重视。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红外线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腰痛具有舒筋活络、通经止痛的作用。牵引治疗腰痛对腰部有制动作用,利于突出椎间盘的还纳,恢复腰椎正常列线,减轻或者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反应。红外线穿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19-2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ODI指数改善、患者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内注射结合超激光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吕范杰,马晓欢.头针配合电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9):1074-1075.
  [2]张永锋,张斌,董琪.腹四穴手法为主配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0):1828-1831.
  [3]胡永胜,阿曼,周刚,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5):1497-1501.
  [4]杨名胜,吴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5):300-304.
  [5] Holtzman G,Harrishayes M,Hoffman S L,et al.Clinical Examination Procedure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xial Decompression on Low Back Pain Symptoms in People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J].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12,42(2):105-113.
  [6]徐进,马信龙,孙晓雷,等.射频热凝术结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J].天津医藥,2016,44(3):278-280.
  [7]王磊,谢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现代认识及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72-1474.
  [8]单建林,王飞,杜培,等.腰部弥散痛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意义及其神经解剖学原理[J].颈腰痛杂志,2015,36(5):986-989.
  [9]李新武,韦西江,黄诚谦.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9):70-71.
  [10]张杰,彭明珍,吴玉莲,等.探讨臭氧盘内注射在椎间盘源性疼痛治疗中的价值[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7.
  [11]胡永胜,张玉坤,田慧中,等.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分析[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5):174-175.
  [12]卜国云,任东风,侯树勋.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神经长入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61-1663.
  [13]梁剑凌,陈妙玲,宁江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变形性关节炎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3):428-430
  [14]王丽,张瑞军.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9):1083-1085.
  [15]鲍静,张传阳,曹桂林.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超激光治疗头颈部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5):101.
  [16]毕建静.超激光温磁联合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56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2):1101.
  [17]刘晓东,凌雪唯,林娟.超激光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694-697.
  [18]程华军,王令,谢从江.超激光并针灸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70-171.
  [19]王琤,潘长青.针灸治疗慢性腰腿痛10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7):72.
  [20]卫利.浅析针灸综合疗法在慢性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245.
  (收稿日期:2017-12-14) (本文编辑:程旭然)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介素-6(IL-6)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确诊为尿毒症并需MHD治疗的患者60例,治疗前均行颈动脉B超探查,根据颈动脉斑块阳性、阴性情况将其平均分为高通量透析(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各30
期刊
【摘要】 目的:調查了解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情况,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感染发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以2017年10月19日0:00-24:00本院住院部72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并对感染的科室分布、部位分布、病原学检测情况等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的临床资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高明地區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2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合并肝吸虫病和未合并肝吸虫病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超声表现特点,分析超声表现特点与病理组织分型的关系。结果:超声诊断检出率100%,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18,P=0.000),手术病理证实32例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右叶29例(90.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對接受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FNA)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2例拟接受PFNA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应用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与应用七氟醚麻醉的观察组,每组36例。对两组术后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恢复质量评估(PQRS)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烯丙雌醇聯合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  本院收治的先兆早产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参照组(n=40)。参照组给予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给予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平均分娩孕周、平均新生儿体重、保胎成功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与CT血管造影(CTA)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按照脑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度组(B组)26例及重度组(C组)24例,并征集正常志愿者50名为A组。观察三组平均峰流速(Vm)、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分析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A组(坐骨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与B组(腰硬联合麻醉),每组30例。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0、20、30、4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操作时间、镇痛效果、肌松效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PCCP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CCP组96例和PFNA组7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固定钉滑脱量及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术
期刊
【摘要】 目的:通過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为脑卒中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模型组,自由饮食。术前禁食过夜,用水合氯醛麻醉(40 mg/100 g,腹腔注射),将大鼠固定于操作台上。沿第一颈椎内斜向上的神经来寻找翼突孔,用尖端细长的电烙铁电凝双侧翼小孔下方的椎动脉,缝合皮肤。颈部正中切口,分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在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相关的预后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给予治疗后,采集患者一线、二线化疗前后外周血,采用多重mRNA原位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CTC)计数,采用相关性分析软件对CTC细胞数变化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