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讲评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注重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自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坚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机智捕捉生成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引导,辩证生成新的教学增长点。真正实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更要有生成的辩证思想。下面通过一道问答题的讲评来诠析笔者最直接真实的感受。
  
  一、试题在线
  有一次,给一个老太太让座,她看都不看我就坐下了,这还不算完,我旁边有一个人下车,她马上用包占上那个座位,叫和她一起来的人坐,而我就站在这个座位旁,她连客气一声都没有,太让人心寒了。(引自一位网友的帖子)
  如果你是这位网友,以后乘公交车时还会给别人让座吗?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二、讲评过程
  学生1:我认为应该让座,理由是:爱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奉献。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患得患失。
  学生表示这一答案根据今天复习的内容可以做出。
  学生2:应该让座,理由是:①爱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奉献。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患得患失,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②做人需要有开阔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对别人的错误要有宽容之心。
  学生归纳:学生2的点评答案比学生1好,他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
  师生共同总结了解题要注意思维的角度,要全面要具有深刻性,本题可以用“学会宽容待人”和“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知识说理。应该说,学生1和学生2的答案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然而就在教师准备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有学生举起了手,提出了新的解题视角。
  学生3: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看,我认为应该让座,因为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如果不让座就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影响社会的和谐,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不利于个人文明素质的提升。让座则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我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一角度的?
  学生3:我们初二时学过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三思而后行。
  师:你已经注意知识迁移了,这一点非常好。(对超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及时加以引导、追问。)同学们,还能从其他角度说理吗?
  学生4:我觉得还可以从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说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美德,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学生的这一生成性思考,教师当即给予高度评价。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讨论,看是否还有其他答案(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教师把机会给了一位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目的是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5:我们这一组通过讨论,认为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个人与社会相互联系,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应该让座。
  师:很好,能够运用初三知识分析,有效地整合归纳了知识点。
  学生6:从付出与回报的角度看,我们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帮助别人也许会得到回报,比如感谢,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人的感谢作为我们帮助他人的条件,在让座这一件事上,我们不能以得到别人感谢就让,否则就不让,做人做事要问心无愧,所以应该让座。
  
  三、两点思考
  这一道问答题的讲评,虽然费时较多,但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师生之间的辩证生成,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也感慨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1.有效的问题讲评是什么
  (1)小题与大讲。在新课程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师希望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水平,但是如何提高呢?很多教师采取做大题、综合题的做法,而讲评不到位是一个常见现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选做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的小问题,以深入浅出的师生互动讲评拓展延伸,加以教师的方法引领,发挥学生在讲评中的主体作用,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题大讲、讲评到位才能使学生跳出题海,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自主知识生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预设与生成。对学生来说,问题做完后都有一种知道自己答案正确与否的渴望;而对教师来说,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是否适合,预设肤浅了还是过度了?出现与预设不一致时,如何有效完成或超越预设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地处理的问题。教学之道在“平衡”,有效引导、合理生成有助于平衡这些问题。将学生的回答从六个角度进行设置,在问题讲评前,我主要设置了角度1和2,认为学生能从这两个方面掌握就很不错了。但事实上,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生成新角度,不断发散思维,拓展延伸知识,形成角度3、4和5,角度6则完全超出了教师对学生的预计,体现了意外之喜,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思维畅想的乐园。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却缺乏将知识与问题情境相结合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以科学讲评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通过迁移知识、回归书本、发散思维等学会生成,提高解题能力。
  2.学生真正需要的问题讲评是什么
  (1)学会与会学。《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会学习。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强调人的客体性和受动性;会学,重在方法引领,主动探求知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一种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终身性学习。在上述问题讲评中,学生的解析尽管不够全面,但在教师的适时点评和引导下,课堂显得稳而不乱,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不断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只有从学会走向会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需要教师有机智、灵敏的课堂驾驭能力,科学的方法指导,既要适时的让学生“走进来”学会,又要让学生“走出去”会学,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学而乐用。
  (2)少讲与多说。一些教师在讲评中,受传统的“满堂灌”思想的影响,急于赶进度,把目标锁定在“学会做题”上,讲得多甚至一讲到底,对于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解题指导不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太少,学生主动参与度低,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主体的主动建构,才更有价值体现学习者的个体经验和思维过程。问题讲评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讲,舍得耐心等待,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1],思维上“富孩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等待是尊重,等待是信任,等待是关心,等待是预设与生成的协奏曲,等待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要舍得扬弃预设,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教师要舍得少讲,才能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敢想、善疑、会问[2],才能有师生间的精彩互动,才能有更多的精彩生成。
  课堂教学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问题讲评永远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辩证生成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个政治教师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艾馨.孩子,你慢慢来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7).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音乐文化教育事业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辨声音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音乐素质。  关键词:发声方法;听辨能力;文化素质;心理;声带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音乐院校。有许多学生觉得文化差,考不上大学,转为艺术生,但是什么都不会,因为学器乐来不及,学习声乐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如
摘要:蒙娜·贝克尔在她的新书《翻译与冲突》中引用叙事理论对翻译与冲突的关系作了新的诠释。本文从叙事理论和当代全球化语境的角度分析了作者的政治立场、研究方法与写作目的,指出了蒙娜·贝克尔与她的新作给翻译研究与翻译工作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叙事理论,全球化语境,翻译与冲突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翻译界出现了一批出色的女性翻译理论家,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蒙娜·贝克尔就是其中之一。蒙
《桃树下的小白兔》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讲述了一个在美丽春天发生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同伴间纯真的友情。童话中描写的情境尤其让孩子们心驰神往。整篇故事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弥漫着爱的温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作为大班语言教材,老师们往往对第一课时的设计驾轻就熟,如能在第二课时设计时挖掘教材的合理内核,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也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尝试,为经典故事新教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操作路径。     一、“剪”
中国教育提倡教育改革,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进行系列性变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是自教育改革提出以来,传统应试(中考、高考为主)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与素质教育之间出现的矛盾,致使教育改革之主题——素质教育迟迟不前,应试教育戴着个“改革”的帽子继续前进。应试的“高分”和育才的“个性发展”两种目标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大矛盾。而选拔人才
下篇自强不息海师人    郭力华,女,汉族,祖籍吉林省吉林市,博士学历,1963年5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长大。1984年,郭力华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并志愿到青海高原工作,她因主动申请支边的事迹而被选入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组织的“志在四方艰苦创业”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报告团并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在青海师范大学工作期间,郭力华在教书育人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思考  前不久南通市有效教学现场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刘桥小学轰轰烈烈地召开,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怎么才能做到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是指导行为的准则,但是俗语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怎样在我们的教学中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平衡的砝码呢?  二、误区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
摘要:本文从信仰对道德的作用出发,阐述政治信仰教育的德育意义,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视道德规范而忽视政治信仰教育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政治信仰教育以构建德育工作新理念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德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
42年教师生涯,她的课堂里永远是座无虚席;57载人生岁月,她的脸上总是阳光灿烂。  她的第一学历是初中,如今却是“985”高校湖南大学的博导。她不是辅导员,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心理老师,更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但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大批学生粉丝,聆听她吟唱唐诗宋词,分享她的人生感悟,享受着她源源不断注入的正能量。  学生对她有许多尊称:“美女博导”“妈妈老师”“湖大一姐”“心灵导师”“育人大师”。  “其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永恒的传奇,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史上,再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文豪,他璀璨夺目的光亮照亮了整个中国文化与思想的星空。他既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连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也是他的门下,并且终生执弟子礼;又是豪放派词的伟大开创者与最高典范;还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代表作家,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同时,他又是大书法家,名贯“苏(苏轼)、黄(黄庭坚)、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兵团十二师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近几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十二师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实现了新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成为乌鲁木齐市德育达标学校、兵团级文明单位、兵团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学校、乌鲁木齐市示范性高中。这些都凝结着全校教职工们的辛勤付出,也凝结着工会干部的智慧和力量。我校工会通过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