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合路径探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soul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部署与施行,早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点话题。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非思政课程下,积极有序组织思政教育,从而通过教学工作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使得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俨然己成为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以成都大学《活动影像编辑》课程为例,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思路的新路径和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入手,探讨课程思政的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5-0148-03
  一、引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曾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老师们自身的“理想信念”。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三部委也曾提出了“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学术及政治尺度。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共产主义思想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因而,“课程思政的实质,就是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优秀文化,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并在思想和行动上,养成一种文化自觉”[1]。
   《活动影像编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大纲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影视编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影视元素的基本构成、场面调度、长镜头及蒙太奇等之外,还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着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当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达到“1+1>2”的育人效果。当然,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实行这一理念,是具有可实践性的。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新路径
  (一)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思路,使思政“酷”起来自2018年9月起,“00后”大军进入校园,教师们就迫切需要调整新的教学模式,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跟“00后”的思维相吻合,以他们喜爱的方式把专业和思政变得“酷”起来。“00后”的文化认同和创造力是多元的,他们有见识、有想法、有行动,又很独立,教师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专业课,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思政理念,从而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
   对于艺术院校或者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与表达。教师要通过教学的重点和与之相关的情感因子,以直接或间接甚至是内隐的方式,把思政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去,进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二)通过教师团队使课程思政“融”起来首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本专业学生应该达到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素养。然后,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教学活动。例如,广播电视编导就是要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艺术理论功底、较高的艺术修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及创新力等,为当前的媒体领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传媒人才。
   其次,教师要在围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及课后的评价环节,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在日常学习与实践中,有意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掌握理论、提升技能,在反复训练和操作中去体悟和感知理论”[2]。同时,积极开展职业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该专业在职场中所要具备的精神元素,以便学生能够达到“毕业就上岗,上岗就胜任”的技能和思想要求。
   再次,在专业课程中不断深化“师徒制和教研室”融合培养模式,并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师徒制的方式来传递工匠精神。同时,也可以把项目带进课堂,进而方便专业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手把手、一对一的指导,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具备探索精神、敬畏精神。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教育”到“人人教育”。
   最后,加强各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教师的思政及团队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而且还能够避免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重复,影响学生上课的兴趣及质量等。
   (三)教師通过线上课程使课程思政“汇”
  起来要让思政课程很好地融入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及需求。这样便能形成有效的关注点,能更高效地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当前,网络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学习手段。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学院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把专业知识和思政课程进行融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和关注。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合理地进行利用,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最终达到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四)教师通过改善学习氛围使课程思政
  “活”起来大多数学生一提到思政课程,第一反应就是枯燥。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方面,通过借鉴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有关“思政”片段,不仅讲解了专业知识,还能非常直观地进行“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利用所学专业专长,进行专业“党建”微电影、微视频的拍摄,把思政教育放到专业实践中,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五)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使课程思政“行”
  起来教师要依据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在平时的实践创作中让学生“行”起来,更要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创作中“行”动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把“师徒制与工作室”融合到毕业定岗实习方面。校企合作应该作为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方能更好地“全面、深入地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企业对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一方面,注意遴选地共性元素对学生所进行的企业文化教育,尤其要选择专业课中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具有价值的元素,如联想的“创业创新、诚信正直”,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等,把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受职业素质培育,为毕业融入企业、适应企业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积极吸纳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特别是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环节,通过企业人员的现场指导和引领,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加速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2]。   三、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
  (一)结合时事并辅以兴趣导入
  新时代的学生是在互联网领域影响之下逐步成长的,对于身边的人、事、物的关注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把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和专业教学融合到一起,这样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社会大事的关注,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活动影像编辑》课程教学中,讲述影响镜头转换的因素——景别时,先给学生讲述一组中韩盘发造型对比图,然后讲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播放微电影《父亲的礼物》。此短片讲述的是父亲为即将出嫁的女儿梳头、盘发的情景,再现父亲陪伴女儿长大的过程……借由这个故事,讲解中韩之间关于“申遗”的诸多争论,如端午节、活字印刷术、笙等,及借由影片中的“盘发”,思考如何对“盘发”进行保护、申遗等,以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非物质文化的热情。
  (二)借题发挥并适当延伸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拓展,能够让他们在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同时,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活动影像编辑》课程教学中,无技巧转场章节中的声音转场时,利用前后声音的反差以弱化视觉的跳动,可以明确大段落的间隔,最终达到提高节奏的效果。就好比世界智力运动项目——麻将:四川人对麻将的热爱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天气炎热宁可呆在水里也要坚持打麻将,无法见面的也要在网上“约战”。大家都调侃说“到成都旅行,还没下飞机就听到麻将声了,就知道已经到成都了”。课堂上把这个“笑话”转变为视听语言,作为例证进行讲述,不仅有趣味而且还让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
   因此,在进行联想教学时,要注意选取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点,营造课堂氛围。多数同学会关注奥斯卡金像奖,我们就可以借用奥斯卡,讲解电影《8 Mile》,继而引出“RAP”,借机向学生介绍说唱者背后勤奋努力的故事等。
   (三)旁征博引并注重交叉
  教师在专业课讲授阶段,要合理地应用学科发展史、人物发展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组织教学活动。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各项知识所存在的内部关系,进而更好地实现精神与思想的升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活动影像编辑》课程教学中,讲述平行蒙太奇时,可以讲述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将近200年的公元六、七世纪的故事。那时的欧洲,正在遭受所谓宗教裁判所的经营和破坏。而平行时间的东土大唐,目之所及的却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瑰丽景象,更是稻米流脂粟米白的繁荣。进而为学生讲述王维笔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明宫,以及那长达150、南北纵横5公里的中心街道——朱雀。街道宽阔而笔直,两侧却细腻而人性地设计了下水的通道和人行的步道。
   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展现出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历史、热爱中华文化的兴趣,以便能更好地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开阔眼界,通过阅读大量的教学书籍和资料,进行不断地创新以及与各个学科进行融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综合水平的目的。
  (四)实践设置并加强思政
  《活动影像编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共要求学生拍摄两次作业。期中作业为音乐MV,用以强化学生的构图以及简单的叙事能力;期末作业是微电影创作,借以锻炼学生时空处理、蒙太奇运用、成片意识等专业能力。其中期中作业为任课教师选定的歌曲,然后由学生随机抽签决定,歌曲内容励志、节奏鲜明、积极向上,如《蜗牛》《城市背后》《父亲写的散文诗》等;期末作业是“以赛代练”的形式进行训练,寻找大学生在微电影比赛中比较符合教学设计中社会、人文、热点等相关要求的作品。
  (五)混合考核与双方兼顾
  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调整、创新教学及评价体系,多角度对接以满足“课程思政”的需求,向社会责任、担当、人文、家国情怀等多维度的方向延展,从而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正确的指引方向。
   在评价过程中,总成绩=课堂表现(30%)+期中作品(30%)+期末作品(40%)。
  作品评分标准如下: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引人深思、启迪人生。(30分)
   2.结构完整,段落清晰,层次分明,叙事流畅。(15分)
   3.故事完整,主题突出,矛盾冲突合情合理。(10分)
   4.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怀、有细节,人物鲜明、有特点。(15分)
   5.剪辑流畅,节奏鲜明,视听语言运用合理。(10分)
   6.同期声录制清晰,音频声道平衡。(10分)
   7.全篇影調、风格统一。(10分)
   教师利用当前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正确引导学生的“三观”,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举什么旗帜,坚持什么方向,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高校教师把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逐步有序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把时代精神与社会时事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责任、担当、使命、情怀、精神等,为国家输送优秀传媒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率.“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J].活力,2019(2):70-71.
  [2]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3):72-76.
  [责任编辑:艾涓]
其他文献
媒体采取不当方式对暴力侵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进行采访或报道而导致“二次伤害”,是我国新闻传媒界屡见不鲜的现象之一.本文以“湖南凤凰少女被囚禁性侵案”为例,从“二次伤害
表情包传播是读图时代下网络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语境下,超文本结构中的符号竞争和信息比拼,使表情包形成了以外层模因、内层符号及核心意义为要素的传播秩序。
本文记录了对许钧教授的专访.在访谈中,许钧教授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分享了他对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思考.许钧教授提出,翻译过程的形态决定翻译教学的形态,
翻译语言因其独有特征,又被称为“第三语码”.但这个第三语码是否存在,翻译学界尚有争议.本研究试图在依存语法的框架下,从句法层面探究和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创建英语翻译文本
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审美观,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达到了以劳增智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确定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只不过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甚嚣尘上,在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淡化和忽视了劳动教育。这种偏重文化课程的教育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上新时代大中小
期刊
摘要:为了让“议程设置”理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在新媒体语境下得以延伸应用,本文针对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变化提出如何让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依旧得以延伸运用的措施,提出了重视意见领袖,扩大影响范围;重视属性同质,塑造社会共识;利用社交媒介,建设渠道矩阵;关注受众议题,实现议题互动;技术助力传播,提高传播效果等对策,以达到提高传播效果,建立社会共识的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议程设置理
内容摘要:微学习也被称为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有别于系统的课程化学习形式,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现如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点,各大职业院校也愈发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职业院校势在必行。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能够很好地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把握碎片化时间,帮助高职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沟通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以保障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流畅表达。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口语交际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在小学语文实际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机会成空白状态,教师几乎不会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孩子口语交际进行培养,这给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带来莫大阻力。现今社会孩子主要通过学校教学接受教育,因此,在小学
期刊
内容摘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隐喻、意象图式解释语篇评价中的级差系统,包括聚焦和语势。评价话语的语力是在语言形式、评价策略和语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说话者根据语境采用评价策略,并进行量级调整,产生一定的语力,最大程度明示话语交际意图,从而产生取效行为。   关键词:评价 言语行为 语力 认知  一.引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言语行为。Johnson[1]从“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