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家长文化素质低、家庭教育方式简单、过于依赖学校等诸多不足,为此,学校教育应积极加以引导,通过家长会、家访、校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营造出一种尊重、平等、民主、互补的教育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长会;家访;校访;沟通
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全社会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可是在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好多家长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上学,就完全托付给了学校,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应当成为所有人都懂的科学。”家长教育孩子义不容辞,理当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者。“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说明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形成目标统一、通力协作、内容健康、方法优化、形式活泼的教育网络。因此,农村学校一定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关注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想方设法解决家长们的困惑,使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灵得到沟通,营造出一种尊重、平等、民主、互补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理解支持,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守纪等情况。然后,教师家长共同研究,寻求通过配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城市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有时每学期两三次。而在农村学校,家长会在一段时间里变了味,有的家长会变成了会家长,有的家长会成了要钱会,还有的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成绩汇报会”。长此以往,家长会成了令家长们头痛的一件事,再加上农村家庭家长本身比较忙,干完家里的农活还要到外面打工挣钱,一时间参加家长会的人数明显下降,参加家长会的人也都变成了祖辈家长,家长会大有不可维系之势,甚至于好多农村学校好几年不开家长会。学校与家长们的联系只剩下每学期结束后的学生手册,可是就连学生手册有好多家长也见不到,家长意见栏学生大多都请同学代劳。久而久之,家长们渐渐把教育子女的重任完全托付给了学校,然而这种一头热的教育却给一些喜欢投机取巧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只到学生犯了错误或金榜无名之时教师和家长才进行沟通。然而此时的他们纵便有千种怨愁,更与何人说。因此,农村学校一定要重视家长会,开好家长会。
要开好家长会,教师首先要彻底转换角色。教师要成为家长会的普通一员,由发号施令变为平等协商,由主持人变成参与者,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家长会上教师不能变成家长的教师,家长不能变成教师的学生。对于学生在学校的一些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写成材料以便家长了解,家长会上可以让家长畅所欲言,介绍交流自己的家教经验,学生也可各抒己见,畅谈学习体验和生活中的困惑。教师要用谦虚的态度、善意的言语积极引导、归纳和总结,要把柔情和亲情贯穿其中,软化的批评与善意的提醒相结合,把家长会开成一个学生、家长、教师的谈心会。
其次,家长会应开得丰富多彩,主题明确,不搞大杂烩,杜绝随意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也应随之变化,可以分年级开,可以分成绩开,可以分特长开,更有利于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达到学校、家长、教师的真正沟通。
二、做好家访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教师可以零距离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同时家访也是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但针对孩子的教育,多数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薄弱学生的家长,更是恨铁不成钢,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偏激的行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教育,家长们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仍然信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等简单的教育手段,如果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不及时校正,很可能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甚至关系僵化。教师在家访时便可与家长促膝交谈,引导他们转变教育方式,要求他们与孩子平等相处,不以家长制的作风压制孩子,在子女教育上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孩子所犯的错误,从同龄人的角度理解孩子,告诉他们要与孩子进行交流,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农村有些家长身上的自由散漫、抽烟喝酒等恶习,讲给他们“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鼓励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积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对于那些过分重视分数,一旦学习成绩差就任由孩子辍学的家长,更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至少让孩子能学得一技之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外,在农村,由于许多青壮年一年四季在外地打工。因而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担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老一辈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教育方法等负面影响,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负、自控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做过深入的调查,他说,中国有近95%的家长没学过家庭教育,那么担负着隔代教育任务的老人几乎100%都没学过家庭教育。我们总是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源头上说,家长都不懂教育,怎么能教育好下一代呢?因此,教师可利用家访之机,了解孩子隔代教育的现状,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的成长比打零工挣钱重要得多,一方面可在学校教育中对症下药,尽量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当然,这样做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农村教师完全可通过走亲访友的机会、村社集中的形式,采取教师分年级分工合作搞家访等方式,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
三、尝试校访
教师除了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接触,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外,还要引导家长积极走进学校,走进教师办公室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咨询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体力活繁重,繁重的体力劳动可能使他们在农忙时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然而,一旦有农闲时间或者利用阴雨天,他们完全可以走进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因此,校访不失为农村学校因地制宜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好方法。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校访完全不是教师在学生违犯纪律之后的“叫家长”。家长完全是自愿自觉,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与老师沟通。可以针对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得失,可以只是谈心促进与教师的友谊,学生在校、在家的各种表现以及性格爱好、特长等等都可以是校访的内容。通过校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能突出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除了校访,农村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还可通过其它途径灵活运用。家长可以给老师打电话问讯学生情况,家长可通过观看学校运动会、六一文艺演出等活动寓教于乐。田间地头,庄稼收成和学生成长可以一同品评,市场马路相互问候与学生成绩可以一起交流。其实,只要有心,家长和老师在哪儿都可以相互沟通。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也完全符合新课程做好课程改革支持保障工作的要求,新课程实施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赋予家长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积极职能,以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努力营造社会共同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环境。农村学校更应该深入到家庭,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开发适合本地方特点的教育资源。写到此处,我突然想起了我们的马铃薯,尽管经历了崎岖山路,但只要走出来送出去,土豆就会变成“金蛋蛋”。正因为有了这一条条崎岖小路,农村也便四通八达,这纵横交错的小路就如同一张网,联系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是这一条条小路,承载着乡下人一串串放飞的梦,学校教育可千万不能忽视了这一条条网线。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教育局)
关键词:家长会;家访;校访;沟通
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全社会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可是在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好多家长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上学,就完全托付给了学校,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应当成为所有人都懂的科学。”家长教育孩子义不容辞,理当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者。“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说明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形成目标统一、通力协作、内容健康、方法优化、形式活泼的教育网络。因此,农村学校一定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关注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想方设法解决家长们的困惑,使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灵得到沟通,营造出一种尊重、平等、民主、互补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理解支持,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守纪等情况。然后,教师家长共同研究,寻求通过配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城市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有时每学期两三次。而在农村学校,家长会在一段时间里变了味,有的家长会变成了会家长,有的家长会成了要钱会,还有的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成绩汇报会”。长此以往,家长会成了令家长们头痛的一件事,再加上农村家庭家长本身比较忙,干完家里的农活还要到外面打工挣钱,一时间参加家长会的人数明显下降,参加家长会的人也都变成了祖辈家长,家长会大有不可维系之势,甚至于好多农村学校好几年不开家长会。学校与家长们的联系只剩下每学期结束后的学生手册,可是就连学生手册有好多家长也见不到,家长意见栏学生大多都请同学代劳。久而久之,家长们渐渐把教育子女的重任完全托付给了学校,然而这种一头热的教育却给一些喜欢投机取巧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只到学生犯了错误或金榜无名之时教师和家长才进行沟通。然而此时的他们纵便有千种怨愁,更与何人说。因此,农村学校一定要重视家长会,开好家长会。
要开好家长会,教师首先要彻底转换角色。教师要成为家长会的普通一员,由发号施令变为平等协商,由主持人变成参与者,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家长会上教师不能变成家长的教师,家长不能变成教师的学生。对于学生在学校的一些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写成材料以便家长了解,家长会上可以让家长畅所欲言,介绍交流自己的家教经验,学生也可各抒己见,畅谈学习体验和生活中的困惑。教师要用谦虚的态度、善意的言语积极引导、归纳和总结,要把柔情和亲情贯穿其中,软化的批评与善意的提醒相结合,把家长会开成一个学生、家长、教师的谈心会。
其次,家长会应开得丰富多彩,主题明确,不搞大杂烩,杜绝随意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也应随之变化,可以分年级开,可以分成绩开,可以分特长开,更有利于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达到学校、家长、教师的真正沟通。
二、做好家访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教师可以零距离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同时家访也是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但针对孩子的教育,多数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薄弱学生的家长,更是恨铁不成钢,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偏激的行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教育,家长们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仍然信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等简单的教育手段,如果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不及时校正,很可能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甚至关系僵化。教师在家访时便可与家长促膝交谈,引导他们转变教育方式,要求他们与孩子平等相处,不以家长制的作风压制孩子,在子女教育上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孩子所犯的错误,从同龄人的角度理解孩子,告诉他们要与孩子进行交流,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农村有些家长身上的自由散漫、抽烟喝酒等恶习,讲给他们“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鼓励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积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对于那些过分重视分数,一旦学习成绩差就任由孩子辍学的家长,更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至少让孩子能学得一技之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外,在农村,由于许多青壮年一年四季在外地打工。因而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重担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老一辈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教育方法等负面影响,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负、自控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做过深入的调查,他说,中国有近95%的家长没学过家庭教育,那么担负着隔代教育任务的老人几乎100%都没学过家庭教育。我们总是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源头上说,家长都不懂教育,怎么能教育好下一代呢?因此,教师可利用家访之机,了解孩子隔代教育的现状,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的成长比打零工挣钱重要得多,一方面可在学校教育中对症下药,尽量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当然,这样做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农村教师完全可通过走亲访友的机会、村社集中的形式,采取教师分年级分工合作搞家访等方式,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
三、尝试校访
教师除了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接触,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外,还要引导家长积极走进学校,走进教师办公室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咨询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体力活繁重,繁重的体力劳动可能使他们在农忙时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然而,一旦有农闲时间或者利用阴雨天,他们完全可以走进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因此,校访不失为农村学校因地制宜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好方法。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校访完全不是教师在学生违犯纪律之后的“叫家长”。家长完全是自愿自觉,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与老师沟通。可以针对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得失,可以只是谈心促进与教师的友谊,学生在校、在家的各种表现以及性格爱好、特长等等都可以是校访的内容。通过校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能突出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除了校访,农村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还可通过其它途径灵活运用。家长可以给老师打电话问讯学生情况,家长可通过观看学校运动会、六一文艺演出等活动寓教于乐。田间地头,庄稼收成和学生成长可以一同品评,市场马路相互问候与学生成绩可以一起交流。其实,只要有心,家长和老师在哪儿都可以相互沟通。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也完全符合新课程做好课程改革支持保障工作的要求,新课程实施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赋予家长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积极职能,以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努力营造社会共同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环境。农村学校更应该深入到家庭,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开发适合本地方特点的教育资源。写到此处,我突然想起了我们的马铃薯,尽管经历了崎岖山路,但只要走出来送出去,土豆就会变成“金蛋蛋”。正因为有了这一条条崎岖小路,农村也便四通八达,这纵横交错的小路就如同一张网,联系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是这一条条小路,承载着乡下人一串串放飞的梦,学校教育可千万不能忽视了这一条条网线。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