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最幸福的人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enguo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油价多高,奔驰车还是要跑;无论海鲜多贵,海鲜城依然人头攒动;无论茅台五粮液怎样提价,一桌八个人还会喝去五六瓶;无论总统套房怎样天价,仍然有人订不到房间……中国的物价和消费形成了悖论,越是不断上涨,越是迎着涨价的潮头消费。茅台贵了,专喝茅台;五粮液贵了,专喝五粮液,喝得市场断了货,喝得商场买不来,看你还贵不贵?看你还涨不涨价?这就是中国上流社会和权贵阶层存在和泛滥的一种消费心态。
  消费心态和消费水平决定了中国人的幸福观。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往往用喝没喝过茅台、喝没喝过五粮液、坐没坐过奔驰、住没住过总统套房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
  总会听到有人说:某某昨天夜里三个人喝了两瓶茅台,一瓶1600元,两瓶3200元,加上菜,加上烟,三个人花了四五千,天哪,有钱人就是美气!这个美气,自然就是幸福。
  还有人羡慕地说:某某昨天被一辆奔驰600接走了,某某昨天被一辆宝马接走了。你们想想,被奔驰宝马接走,能会喝五块钱一瓶的“老村长”?能会吸三块钱一盒的“散花”?坐奔驰的人就是美气!这个美气,当然就是幸福。
  还有人说:某某去上海,某某去深圳,住的是总统套房,喝的是路易十三,买的是路易·威登,穿的是花花公子,听的是卡雷拉斯,吃的是生猛海鲜。住总统套房肯定比五个人住一间房子美气,肯定比住胶囊旅馆美气。这个美气,依然就是幸福。
  这些人,被不少人认为是最幸福的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谁在中国拥有这样的幸福?谁在中国过着这样的幸福生活?
  第一是中国资产在千万以上的富人。他们的年均消费是190万元。只有这个数字,大概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
  第二是中国的亿万富翁,他们的年均消费是250万元,更能达到这个标准。能成为千万富人或亿万富翁,生活水平大概都是一样的,不因为是千万富人就比亿万富翁小气,也不因为亿万富翁就比千万富人多消费很多。
  第三是达到一定级别的某些官员。他们的工资不比一般公务员高出多少,但是他们的权力使他们有机会过上这样的生活。总统套房里入住的不是富人就是权贵,不是有权就是有钱,这是不争的事实。最近被查出的河南交通厅长就住过总统套房,那是因为一个交通厅的钱不知超过了多少个亿万富翁。
  第四是与富人和官员关系密切的某些人。无论是千万富人还是亿万富翁,无论是权力大的官员还是和经济往来有具体联系的官员,他们喝酒的时候,总想有几个人陪着,总想让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显得有点锦衣夜游的风味。
  但是,过上这样生活的人却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喝了世界上最贵的假酒,吸了世界上最贵的假烟。就是睡在总统套房里,也不见得是中国睡得最踏实的人。因此,有一副对联,让中国人体会到了生活可以不一样,幸福的指数可以不一样,但是生命和命运的指数却是一样的。这副对联是:五粮液伤胃老村长也伤胃,大中华伤肺红旗渠也伤肺。横批是:殊途同归。
  因此,问中国最幸福的人是谁,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富翁有富翁的幸福,穷人有穷人的幸福。富翁把幸福的日子过得多了,就显不出幸福;穷人把平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不显得寒酸。
  其实,最幸福的是我86岁的母亲,每天要喝六两白酒,一次不足一两,喝得很有滋味,喝得很是幸福。当然,母亲喝的不是五粮液,也不是茅台,而是我的经济水平决定了母亲喝酒的水平。我认为我的生活过得差强人意,母亲却说:“我们现在的日子就是过去的大地主也赶不上。”在母亲的脸上,流淌着中国人最幸福的感觉。
  母亲这样的幸福,或许就是真正的中国人的幸福。
  摘自《时代邮刊》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纯女性组成的界别,全国政协妇联界别的讨论看起来相对安静。不过每当身材高挑、穿着时尚、气场十足的李小琳出现时,都会引发现场媒体的一阵骚动。事实上,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她都是每年两会传媒关注的焦点。  “您父亲身体还好吗?”面对记者们每年都会抛出的这道例行问题,她的回答亦一成不变:“他很好,谢谢大家的关心。”  李小琳是赫赫有名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她另外
期刊
凌晓晨犹豫良久,终于拿起电话,才下定决心拨了119。电话接通的一瞬间,他有些紧张,一时说不出话来,直到那边很着急地追问哪里出现了火情,他才结结巴巴地说:“对不起,没有火情,我想问的是,你们每天早晨的演习训练,能不能经过我家门前?”  电话那边似乎愣了一下,然后便不再听凌晓晨语无伦次的话,说:“请不要占用火警线路,再见!”凌晓晨懊丧地敲了一下自己的头,恨自己准备好的话竟说得一塌糊涂。  凌晓晨家在城
期刊
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普通得直到五十来岁才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1965年,区政府进行公民选举时,她当选为代表,街道办事处主任说:“现在是新社会,人民代表要有自己的名字,李宋氏这名儿不行。李大娘您人好,有德行又贤惠,就叫宋德贤吧!”  这位名叫宋德贤的普通女性,就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母亲。  1959年,20岁的李双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因为家庭贫困,靠奖学金读书的李双江在4年大学期间从未回过一
期刊
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作者:吴苾雯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人生会遇到许多岔路口,有的通往天堂,有的通向地狱。人的一生有多种可能,既有可能成为天使,也有可能成为魔鬼。  在存在着这些可能的岔路口,人们的选择却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引导他们作出选择的,也许是一个很小的
期刊
近三年来,无论春晚还是各地电视台,甚至连普通的演出都不再见腾格尔露面。这位昔日“草原歌王”为何悄悄隐退歌坛?  原来,三年前,他两岁的女儿嘎吉尔得了一种极为罕见的怪病:因病毒感染引发急性脊髓炎,导致腰以下部位瘫痪……  腾格尔女儿的病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了让当时已大小便失禁的女儿摆脱终生坐轮椅的命运,这位蒙古族硬汉从此隐退歌坛,尝试用西方医学专家推崇的音乐疗法为孩子治病。  终于,奇迹
期刊
21岁参加工作,终于体会到了她的难处。一个人,种六亩地,九分田,养十几头猪,还有两个尚在读书的孩子。这便是她,我苦难的母亲。  22岁,我往家里邮了第一笔生活费,我让她把一切农活都停下了。劳动了一辈子,她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每天6点,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烧水,拖地,抹桌子,楼上到楼下,一遍又一遍。  为了让她过上安逸的生活,我决定把她送到街坊组织的文艺团里面去,跟着那些退休的老太太们跳跳舞,唱唱
期刊
1937年,南京。  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溃败的中国士兵蝗虫般涌出挹江门,面无表情地踏上同伴的尸体。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  第一波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他们嗷嗷叫着,将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射杀。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他们戴了钢盔的脑袋上,冒起淡淡的青烟。  躲在楼房里的,也许是最后一支战斗
期刊
一老先生有慢性病,每半月就要去医院开些固定的药。挂号费有三种:5元的,全免费;15元的,个人自费一半;还有50元的,完全自费。但是,老人每次都要挂50元的。理由是:5元的医生不听他说话也不跟他说话;15元的医生只听不说;50元的医生不仅听他说,还陪他说。确实,药不全装在瓶子里,还在心里,甚至嘴上。  成思危先生在访谈节目里,讲了一个有关“服务到家”的故事——  在巴黎,朋友请他到一日本餐馆吃饭,点
期刊
迷恋赵本山二十年,本山大叔从来就不是个传说。在春晚舞台上,“挺大个脸,年年都出来”,不论成与败,总是被关注。  你有没有发现,本山大叔那些幽默捧腹的台词,在博得观众一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众的语言。  怕老婆的男人,最怕别人说他怕老婆,显得没面子。就如那个“老乐”,家里一套、外面一套;就如那个“黑土”,忍气吞声、言听计从。生活中哪个男人若是被人取笑怕老婆,用一句“怕就是爱,爱就是怕”自嘲,
期刊
通往西藏的高原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个筑路兵年轻而崇高的灵魂,每一个脚印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工作、生活在危险中,时刻都在付出,时刻都有牺牲,就像在战场上一样,尽管那里没有硝烟……    作者:党益民  出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在中国西南部一块隆起的土地上,有一条被人们称为“天路”的公路,那就是通往雪域西藏的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1954年建成,是我国解放后修建的里程最长工程最艰巨的一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