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百年演进述要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qads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制度。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历史逻辑与成熟程度,其演进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是其发轫奠基阶段,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思想开始萌芽,并初现雏形和逐步奠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其曲折前进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着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随着这一实践而不断深化,曲折前进;1978年1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在特定的生活、文化、制度等政治系统中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政治生活子系统、政治文化子系统、政治制度子系统构成,三者互相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价体系。具体来看,要在恪守目的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政治生态建设和政党发展规律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树立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各项评价指标和内容确立后,要根据考核评价的原则设立具体的考核评价模型,以确保党内政治生态考核评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构建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并利用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技术创新均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消费需求和城镇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将人口老龄化作为门槛变量时,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特征,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正向影响趋势。因此,应积极推进城镇化、社会养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新型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遵循了这一本质规律。制度同构理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可界定为模仿性同构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企业创新驱动模仿性同构逐渐受到扼制,模仿性同构的经典模式——“以市场换技术”成为与外方企业合作的特例,模仿性同构的路径依赖通常会抑制本土企业的创新。中国经济尤其是企业层面未来要保持高速发展,必须尽快由强制性同构转变为规范性同构,刺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应实施推广灵活的产业政策,遵
高管团队是企业创新决策的制定者,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负责。本文采用2014-2019年247家创业板企业的数据研究高管团队职能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引入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分别考察了战略双元平衡是否发挥了中介作用,以及CEO权力是否发挥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职能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战略双元平衡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CEO权力正向调节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保持高管团队职能背景的多样性,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加以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受时代感染,也为生计所迫,曾于乾道六年(1170)在南宋最大的图书出版营销中心建阳县,与人合伙开办了刻书作坊,从事图书的刊刻经营活动,以图补贴开销,同时传播其学术思想。朱熹精通图书编辑和出版业务,认真对待出版过程的每个环节。在经营书肆过程中,朱熹专注于儒家道统思想的传播,出版观偏狭,未能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最终因资金不足,编刻的书籍又不断受到无良书商的盗印,书肆不得不于淳熙四、五年间(1177-1178)停止营业。
当下,融媒体成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语空间。在融媒体背景下,公众史学的表达空间得以拓展并出现多元化,公共历史书写和传播出现了及时性、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融媒体所具有的包容性使公共历史书写出现平等性和广泛性,历史知识的生产开始由精英史家垄断向社会化转化,公众的史学话语权在逐步加强,新的“民史”观念逐步形成。公众历史书写不断解构着原有的历史叙述框架,主流史学的历史宏大叙事和历史观念受到挑战。公众史学和融媒体的结合,正在推动着传统史学编纂形态的改变和历史学价值的重新定位。
桓谭、王充与王符是东汉时期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生活的时代前后相继,贯穿了东汉王朝的始终。从赋学批评的主体来看,东汉的赋学批评主要分为辞赋家和思想者两大类。桓谭、王充与王符的赋学批评,反映的是后一类群体的辞赋观念。“赋言志”构成了东汉思想家赋学批评的思想主线,也与东汉辞赋的创作实际相契合。梳理他们的赋学批评,有助于把握东汉赋学批评的历史轨迹,进而理解建安文学风格的形成。
汉大赋具有四种标志性的艺术特征:一为铺陈万象、离辞连类的写物;二为夸饰、求奇的文风;三为竭才求全、穷形尽相的体量;四为临文组字、自造玮字的用字。汉大赋的这些文学创作手法是富有创造力的作者主体能动性的艺术体现,是他们对作品关注度的谋求和对“使人不能加”的地位的追求,更是他们基于汉赋口诵文学性质与汉代文字学发展之上的用字自信的体现。汉大赋的艺术特质对后世诗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学术传统是指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学术团体或研究机构的共同体成员在长期持续的学术活动中,培育、积累并延传下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共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具有积累性、默会性、局域性和易失性等特征。历史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群落”现象表明,一个学术团体或研究组织内部优良的学术传统,对于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和诺贝尔奖成果的培育起着决定性影响。学术传统的积累和传承是缓慢的持续过程,需要的是师傅带徒弟般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的耐心。学术传统可以在国家、大学和研究机构三个层面,通过环境营造、传承、借鉴、建构、创新等
梁启超将清代朴学与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相提并论。清代朴学特别是皖派朴学的鼎盛得益于戴震的开创与引领。戴震经学研究坚持走“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之路。为求一字之“的”解,戴震不仅本之六书发掘文字形体所寓之义,同时还运用古音知识,因声求义,实行音义互求;并且利用前人训诂成果,汇综群籍,择善而从,形成了鲜明的训诂学思想和特色。经其弟子段玉裁、王念孙和王引之等的发扬光大,以校勘为训诂前提、因声以求义以及贯通群籍、择善而从的训诂学思想成为皖派朴学的最大特色,并取得辉煌的训诂学成就,皖派朴学突破地域限制而臻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