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j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这个人工制造的礁岩与玻璃之间只有一道很小的空隙,天知道它是怎么挤进来的。相对于它的体积,这个藏身之所实在过于逼仄,幸好它足够柔软,可以把自己收缩成小小的一团,像一个抱紧膝盖准备在树洞里熬过长夜的小孩。但是岩洞之外并非沉沉黑暗,灯光从水族箱的上方倾泻而下,照亮了礁岩之外的清澈水域。参观的人群流水般淌过,闪光灯不时亮起。
  难道他们看不见它巨大的恐惧?面对自己的同类,我从未如此嫌恶。
  它的眼睛大而慌乱。有一瞬间,我觉得它正努力闭起双眼。但是它的祖先自古生活在深海,使得它生来就没有眼皮。它的DNA习惯于深蓝与黑暗,还无法适应这个过分明亮的世界。或许它已经在这个水族箱中住了一段时间,大多数的时候,它都躲藏在这儿。小小的岩洞让它略感安心,全然不知这一切都是人类的精心设计——正如猫咪对纸箱的热爱已成为常识,章鱼的研究者也熟諳它们的隐居癖。
  多年前的一天傍晚,在海岛上的一家海鲜馆里,我与一只章鱼不期而遇。作为供食客挑选的新鲜食材(我疑心它已知晓这一点),它将两条触手长长地垂挂在水族箱外。那是两枝灰白色的吊兰,上面覆着一层细密的水珠,像两只幼细的手臂,在空气中摸索着,极其缓慢地,向低处伸展。完全是鬼使神差,我伸出右手,轻轻握住其中的一只,但是几乎就在我碰触到它的同时,那手臂倏地从我的手心里滑了出去,眨眼间缩回水族箱里,激起的水花溢了出来,有几滴溅到我的脸上。我嗅到沁凉的微腥之气,心中凛然一惊,依稀有记忆突然泛起。
  在此之前,也是春天,表姑把一只红色的塑料桶放到地上,——指点给我看:鱿鱼、海兔、墨斗鱼……它们那么相像,但是每一只都不一样,身形也大小不一,像同一个家族中的近亲,带着血缘的明确印记,只有最熟悉这个家族的人才能将它们逐一区分。三十年前,表姑嫁到这座渔村,嫁给了一个可以精确区分鱼类家族的男人。这个渔村与我们的村子之间只隔着一座山,村路沿山脚绕行,也只有三四里地。但是表姑一出嫁,就很少再回娘家,我并不清楚她的生活。直到她把一盆热气蒸腾的海鲜端上饭桌,告诉我说,蒸海兔什么的必须拿捏好火候,时间稍长,口感韧劲增加,鲜美度便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它们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要么是食物,要么是展品。
  二
  作为著名的器皿爱好者,章鱼热爱一切空心的容器。像婴儿在紧裹的襁褓中重温母腹的安全,柔软的章鱼如此渴望长出虚拟的骨骼——在某种程度上,婴儿与章鱼是相似的。我也疑心,从海洋中的章鱼到陆地上的猫咪,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生物的进化之路上留下的清晰印痕,重现出共有的基因记忆。曾经在地中海中发现的人类头骨,里面藏着一条章鱼。而在英吉利海峡中打捞出水的一只大瓶子,容积足有九升,瓶口直径却不足五厘米,生活在这只瓶子里的章鱼,身体最粗的部位,直径超过三十厘米——它是被所罗门封印在瓶子里的魔鬼的原型?这只瓶子,是它的居所还是囚笼?或许有些时候,二者本就难以分清?
  另一则记载上说,距法国马赛不远,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艘古希腊时期的沉船,足有三层楼高,巨大的货舱里面,装满了数千只双耳瓶和大型水罐,每只瓶和罐子里都几乎入住有一条章鱼。这艘覆没的大船提供了如此之多的完美住宅,使之成为一座海底城池。两千多年,章鱼们祖祖辈辈在此定居、繁衍,旦夕往来……如果章鱼们也有宗谱,这世上许多章鱼的“籍贯”一栏,填写的一定是:古船。
  巴尔扎克曾说,要断送一个人,只消叫他染上一种嗜好。热爱即陷阱,这在海洋世界中同样适用。要捉到章鱼,只需向海中放上一只瓦罐或瓶子——在日本,渔民们每天早晨将各种形状的陶罐拴在长绳子上沉入海底,过一段时间,再将陶罐提上来,向罐中撒入一点盐,盘踞在罐中的章鱼就会乖乖从里面爬出来。而印度渔民则将八九百只大海螺壳编织在一起,每天会有三百只章鱼自投罗网。而最潦草的章鱼猎具在突尼斯,渔民们把排水管扔到海底,竟然也能捉到章鱼。
  天生没有骨骼,章鱼像寄居蟹一样热爱坚硬的容器。椰子章鱼会寻找大的贝壳,或是人类抛弃的一分为二的椰子。这些沉沦海底的容器往往积满泥沙,不过没关系,章鱼有自带的高压水管。它们用触手握住壳身,从虹吸管中喷出水柱,将椰子壳清洗干净。接下来,它们的吸盘触手紧紧抓牢椰子壳内壁,将它们并拢在一起,在柔软的身体周围构成一座球形堡垒,只从壳中伸出两条较硬的触手作足,踩高跷般在海底行走。如果不巧只找到了一只壳,它们会把它擎起来罩住上半身。此后,不管去哪里,它都会随身携带着这座移动城堡。
  一旦发现猎物,椰子章鱼马上切转到打猎模式,抛开椰壳,直扑猎物。但是如果感觉到危险临近,它会迅速返回壳中,整个蜷缩在里面,静候危机解除。当四周恢复寂静,紧闭的椰子壳悄然裂开一道小缝,探出椰子章鱼的一只眼睛。确定掠食者业已离去,它就踩着高跷离开。有时它们也会冒充杂技演员,触手撑住球体内壁,调整身体的重心压向椰壳,使之快速滚动。
  这些会以双足行走的“高智商”章鱼,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利用工具的唯一案例。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储存合适的椰子壳,以备不时之需。
  吊诡的是,在章鱼的某些分支或家族中,对椰子壳的依赖似乎形成了固有记忆。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克里斯汀·赫法德及其研究小组,曾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拍摄到一种名为玛京内特斯的章鱼,体积只有苹果大小,在面对危险或遇到潜水员时,会把八只触手中的六只向上弯曲折叠,形成椰壳的模样;而其余的两只触手则站立于海底地面,悄然向后移动。这只假扮的小椰子,姿势固然滑稽,开溜的速度却并不缓慢——当章鱼以两只触手在海底平地上行走,其最快速度约为每秒0.14米,远超过其共同运用八只触手行进时的速度——人类最初选择直立行走,似乎具有某种科学上的正确性。
  三
  它们是奇特的物种,除了进化到相当发达的眼睛——这也是它们与人类唯一的相似之处——章鱼的整个生理系统,恍若天外来宾。
  它们有三个心脏,两个记忆系统(除了大脑记忆系统,还有一个记忆系统直接与吸盘相连),大约五亿个神经元,周身遍布色素细胞和敏感的化学及触觉感受器。这种独特的神经构造,让章鱼拥有远超一般动物的思维能力,能够独自解决复杂的问题——章鱼研究专家吉姆·科斯格罗夫称之为“概念思维”或“概念智力”。 以双足行走,将椰子壳打造为防身甲胄,只不过其中的有限技艺。吉姆并且坚信,章鱼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与人类差异最大的生物之一。   科学家曾经对章鱼进行过一项测试:在水中放置一只装着龙虾的玻璃瓶,瓶口以软木塞塞住。章鱼绕着这只瓶子转了几圈,然后用触手将其缠住,开始尝试从各种角度来拔出软木塞……它成功了。另外的一则报道则称,有一只章鱼从新西兰的一家水族馆悄然越狱。在监控视频中,它爬出水族箱,穿过房间,找到了排水口,并穿过五十米长的排水管回到了大海的怀中。
  我想起那只在海岛上偶遇的章鱼,它探出水族箱外的长长触手,莫非正在探寻逃生的路径?在第二天海鲜馆开门纳客之前,它是否已安然返回大海?
  实际上,大部分的章鱼寿命非常短暂。并且只能繁衍一次。对章鱼而言,做爱是死亡之吻——雌性章鱼将停止进食,存活至产卵;而在此期间,雄章鱼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在一到两个月后悄然死去。这就意味着,自出生之日起,小章鱼就必须独居。这些小孤儿只需极短的时间,就能学会应有的本领,并不需要像大部分智商较高的生物那样,向长辈学习生存技能。除了DNA在体内植入的神秘芯片,它们还可以将祖辈的学习能力超常发挥,在不同的境遇之下,独自学习捕食、伪装、逃生,并随时解决眼前的新问题。
  如果说有哪一种生物的高智商已经让科学家们感到不安,那就是章鱼。也是因此,它们一次次作为难缠的怪物,出现在科幻片里,甚至与性格古怪的科学家合为一体。而在特德·姜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种在智商和科技上都远远超过人类的外星人,他们“有七根长肢,从四周向中央辐辏,轴心处挂着一个圆桶。整个形体极度对称,七肢中任何一肢都可以起到腿的作用,同时任何一肢也都可以当作手臂”。这样的身体构造,加上身体周围排列着一圈共七只眼睛,任何方向对它们来说都是正前方,因而往哪个方向行进都无须转身。这些外星人没有眼皮,进入房间的时候,会发出一声短促的、类似于溅水似的声响……没错,所有的这些描述,都让人想起章鱼,只是少了一条手臂。因为拥有一种全息图像式的文字,这些外星人能够生活在此时此刻而同时预见未来——好吧,你已经知道了,这就是电影《降临》的小说原版:《你一生的故事》。
  特德·姜是工科出身,从事软件行业。他的科幻小说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具备深厚的科研背景。所有的想象都具有可供期待的现实基因,有如从未来反馈回来的真实版本——我猜测,这正是他尽管作品寥寥,却几乎囊括了所有科幻大奖的真正原因。
  四
  智慧生成于弱者,因为强者更倾向于武力解决问题。
  对于很多海洋生物来说,章鱼是造物慷慨相赠的美妙蛋白质——至少鲨鱼与人类都是这样看的。没有骨头和甲壳,口感柔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且罕有残渣——简直是天生的食物楷模。而在章鱼这里,劣势则转化成若干励志条款,如同人类跑得不够快,又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才不得不开动脑筋,一路攀爬到食物链高处的。
  大隐隐于市,每一条章鱼都是天生的伪装大师。当一只色彩艳丽的章鱼被扔到甲板上,两三秒钟之内,它就会整个地变成灰白,极度接近甲板的色彩。因为身体表面遍布色素细胞,而每个色素细胞里,都包含有黄、红、棕、黑四種天然色素中的一种,当色素细胞收缩,相应的色彩便会呈现。章鱼可以通过一次只收缩一种色素细胞,来变换自身的颜色。它可以变得像清水般澄澈,也可以变成黑色礁岩一样深黑。拟态章鱼则更喜欢高能见度的黑白条纹,它将长长的触手盘旋成圆圈状,迈着几近迷幻的步伐,以此迷惑潜在的袭击者,让对方一时想不出自己到底遇见了什么。缺失的骨骼此时成为最大优势,柔软的章鱼可以将自己装扮成任何一样东西——不,不只是颜色,还包括外形甚至肌理。它能够假扮成一束珊瑚,也能伪装成一堆闪光的砾石。它们还会更改八只触手中任意一只的位置、形状及长度,以此作为一种精细描述的符号语言。
  1998年,澳洲墨尔本大学的马克·诺曼,在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河口水域发现一种章鱼,能迅速拟态成海蛇、狮子鱼或者水母,以有毒生物的假身份,避免被天敌攻击。这个天才的化妆大师,无论是在珊瑚、岩石、沙子还是海藻丛中,都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隐身。想想吧,当一块覆盖着藻类的石头突然变成一大堆触手,亮出正中一对尖锐的角质腭——被紧紧抓牢的猎物,甚至来不及弄清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毯子章鱼则采取另外的策略。它们背部的触手像网一样交织在一起,并由一个膜连接起来,铺展在水中,如同一条长长的纱裙在流水中舞动。毯子章鱼很擅长操纵它这些巨大的柔滑裙摆,以此迷惑对方来逃避追捕。如果掠食者穷追不舍,纱裙会自动分段断裂,随着水流飘舞,让真身有充足的时间逃离险境。
  在不同类型的掠食者面前,采取不同的姿态,通过评估面临的威胁等级,章鱼选取不同的对策。这个变色龙般的家伙,惹人垂怜的无骨生物,在必要的时候,它们甚至可以把自己割裂成不同的两半:沿着身体的中轴线,章鱼的两侧身体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同时展示给身体两边的不同观众。或许,章鱼正是人类灵魂的化身——一半是误入深渊的聪慧天使,另一半,是撒旦御前的小恶魔。
  如果伪装无效,章鱼还有最后的“杀手锏”。当敌人迫近,章鱼的身体色泽转为深粉,从墨囊喷出一团黑色墨汁。这些墨汁可以连续喷射六次,像魔术师在隐身之前,扬手挥出的一片障眼烟雾;随即身体转成浅色,在烟雾中迅速隐遁。除此之外,它们也擅长壮士断腕,尽管这样看上去有点极端,但是必要时也很管用。当掠食者的注意力被那条在原地不断蠕动的触手吸引,壮士本尊已经悄然溜走。不管怎么说,失去触手总比失去生命要好得多,何况这些触手还可以再生。在陆地上,这种逃生策略也被众多生物采用,比如壁虎。但壁虎只有一条尾巴,这就意味着,同样是换取生存,不同的物种所付出的牺牲并不等同。
  五
  许多年里,我分不清章鱼、鱿鱼、乌贼和墨鱼,它们看上去差异微小,手感和口感也难以区分。当我和表姑俯身向那只红色的塑料小桶,俯向一团飘浮多年的迷雾——
  章鱼的头部——哦不,是身体——圆而大,近似球形。乌贼的身体扁平,像一只舌头,从舌尖开始缓慢加宽,到头部陡然收细,横亘出一副壮硕的宽肩膀。而鱿鱼则身体修长,接近管状,直径尺寸与头部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凡是有河涌的地方,就会有桥。过去,羊城西关河涌纵横交错,自然也就有数不清的桥了。  一  那时候,西关的桥,大大小小,几乎都是用麻石板筑砌的,石的阶梯,石的桥板,石的围栏,石的桥似乎是专为点缀西关水城风景而造的,又好像有了石桥,才有了水城风景的故事和故事里的春花秋月。  清早,河涌上的晨雾还未散去,芳村的花艇已经靠泊桥边的埗头,花女挑着一担满满的花香轻巧地走过桥,送到大街小巷里的富贵人家;几个十岁
期刊
梁实秋在《春来忆广州》一文中称赞广州“真是了不起的好地方”:人热情,花也热情,院里墙头,四季有花,冬天窗外结木瓜。  岭南的瘴雨蛮烟是历代流放者的活炼狱,却是草木鸟兽的游乐园。除了一年到头叶茂花繁,还有一个好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有吃不完的瓜果。民谚有曰:“三月杨梅四月李,五月枇杷六月荔,七月龙眼八月柿,九月柚子十月桔。”这是极可爱的两广地区的《 豳风·七月》,一个“吃”字春秋不
期刊
主持人语:  我以为,指尖是一位没有得到重视的优秀散文写作者。  在读了她的一篇散文后,我急忙向她约稿,就想看看,她的笔下新出现的文字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面貌。我一点儿也没有失望。  从这两篇散文来看,指尖的写作是开阔的、包容的,中西兼蓄的。她的文字可以西化,可以地域色彩浓厚;所写可理性可感性;她的文字可以柔美、可以清麗,但不流俗;可以厚重、犀利,但不粗鄙。她是独特的。  《说谎者》以小角度切入后放
期刊
作者简介:  黄灿然,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年生,福建泉州人,现居深圳洞背村。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8年获单向街·文学奖“年度致敬”奖。近期译著有布罗茨基《小于一》、希尼《开垦地:诗选1966—1996》《希尼三十年文选》《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选》《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等。  我不谈翻译的艺术,或就我的翻译领域而言,译诗的艺术。这是因为,我认为,不打好基本功,奢
期刊
因为评奖,集中阅读了《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展”专栏2016—2017发表的五十多篇都市题材的小说。在评奖的过程中,又与几位评委切磋都市小说的诸多艺术问题,集中点评了一些作品,并形成若干整体印象,特记录如下,与文友分享——  先谈参评作品。《广州文艺》杂志不设预选篇目,全权委托评委会各位评委通过阅读自由提名,并在提名作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经过三轮投票产生获奖作品。主要提名作品分述如下:钟正林《阿
期刊
我的好友绿狐忽然对我说:“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总是能看到飞机拉线,是不是咱俩都闲的?”  她说这话时,声音清亮,与我并排坐在车子的后座上,她正要去往她那个城的火车站送我。车窗外面,是寒冷和虚妄,是年关。  我愣了一下,想了想,还真是的呢,我们俩在一起,看过星星,看过月亮,看过云,看得最多的竟然是并不常见的飞机拉线。好像只要俩人碰到一起,就不再脚踏实地了,看不见地上的东西了,而是一直仰着头,发
期刊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美国]埃兹拉·庞德  时间在圆形挂钟里的脚步声淹没了整个堂屋。  堂屋像苍老的祖父,表情孤寂黯淡,简陋的家具上面,覆满了岁月的烟尘,香火熏得黑乎乎的神龛上,“祖德流芳”四个精神饱满的大字,勉强能睁开眼睛,看见我和弟弟趴在堂屋的桌子上写作业。  圆形挂钟里传来时间的脚步声仿佛入睡者的呼吸般均匀: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像是一小截柴禾枝,
期刊
1.鸡蛋花  玄鸟就要南归  你来到这里,或许不再回头  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是不老的绿  多像你皮肤散发的、大男生的体味  点缀其中的红,那是木槿花  它长长的蕊,像你青春期敏感的触角  夹竹桃的花,已是残粉  它轻微的毒,像你曾经留给  父母的忧虑。它们一闪而过  你的十八年也是,如此……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如此无助  我需要些东西蓄积回家的体力  在这个不眠的夜晚,我内心的耳朵  聆听第一滴
期刊
大西洋 沙滩上我留下的脚印  你负责抚平  你看到里斯本的落日吗?  让我们追了一天  终于涨红脸去休息了  大西洋的涛声不知道是不是它和我的  呼噜声  几个玩沖浪的少年让我和岸边的黑人女孩同时想到音乐的激动  和海浪泡沬一样多的啤酒在杯里比海浪  老实很多  四个汉子在海边找了很久  终于找到半瓶伏特加和中国白酒惺惺相惜  七个小时的时差让我们几乎忘记爱情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看望  特茹河入
期刊
1  今天回来得有些晚,胃口偏又奇好,泊车后,和家属一起去隔壁的“九毛九”。就它还生意兴隆,只是我喜好的那些主菜没了,点些还剩下不多的菜式。等待上菜的时候,家属的手机响了三次,他每次都看看,不接,最后一个,见我盯着他,直接摁掉了。  我问他:“小三?二奶?”  家属眼珠往上翻,给我好几粒卫生球,然后才落下眼白固定好眼神,把眼仁真诚地对着我:“多大把年纪了?还小三呢!我是看得上人家,可人家也看不上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