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微刻技艺的推陈出新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xuexu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微刻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用刀、针等工具在骨牙、竹木、玉石、果核、珍珠、头发、陶器等载体上刻出微小的字或画面,是一种将诗歌、绘画、书法、篆刻等众多艺术形式融于一身的微缩精细雕刻技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典型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特征,它的创作形式突破了传统雕刻方式,属于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早在商朝前,就有人在甲骨上刻出微小文字,到了秦汉唐宋时期,微刻艺术又伴随印章和青铜器铸造的出现而得到发展,至元明清时期,硬度适中的石材被文人雅士广泛用做印章,篆刻艺术迅猛发展,伴随着边款艺术的成熟,微刻逐渐形成独特的技法.因微刻是凹进去的,有较强装饰性,通常人们把刻说成阴雕.欣赏或创作微刻作品,讲究环境的安静,当你投入进去,就仿佛被带进另一个幽静的微观世界里,进入了探微见著、风云际会又令人惊喜不断的微观世界.微刻技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推陈出新,使之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在传承中吸收传统的精华,传递和延续这种文化真谛,在创新中整合传统并结合时代大环境加以再造.
其他文献
寿山石雕是玉雕中一个独特的门类,与其他材质的玉石原料相比,寿山石具有丰富的色彩、细腻的质地,因此广受藏家的喜爱.俏色为寿山石雕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文化与内涵是寿山石雕的核心竞争力,巧用俏色,以更加丰富的形态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寿山石雕传承发展的关键,也是玉雕师肩负的时代使命.
惠安石雕工艺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不同地区石雕工艺的发展以及文化底蕴各不相同,但是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传统,南有惠安北有曲阳,石雕工艺各自精彩,雕刻手法不同,表现艺术效果不断创新,从设计题材的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走向创新.针对惠安石雕工艺的发展和文化底蕴进行交流分析,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愿意为石雕工艺发展助力.
在现代陶瓷手绘技艺中,“新彩”技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在传统陶瓷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技法,其不仅涵盖了国画笔法,同时也兼具了一些西方的绘画技艺.“新彩”技法在传统陶瓷彩绘上的创新不仅表现在用料上,同时在形式上也更加灵活,色彩搭配上也更具生命力.围绕“新彩”陶瓷手绘技法的运用做了分析,以供参考.
根雕艺术是依靠根材自然的原始形态来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根雕创作中,艺术家对根材进行构思,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赋予根雕作品一定的思想情感.福州是根雕艺术的故乡,根雕艺术也成了当地的特色艺术形式之一,可以与木雕、寿山石雕等相媲美.针对传统文化下的根雕艺术创作进行探讨,从而推进根雕艺术的长远发展.
雕塑是用实物来塑造形象,在三维空间中再现生活的艺术形式.雕塑艺术主要塑造人物形象,着力于人物本身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思想性格.我国古代雕塑除人物形象外还有大量的动物形象.雕塑如同真人一样,以物质性的实体形式陈列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中,受到自然光线或灯光的照射,供人们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角度去观赏.现从新时代雕塑艺术创新的意义、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目标等方面,对新时代雕塑艺术的创新进行研究.
在世界现代艺术中,现代陶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特有的本质特征及美感得到人们喜爱.在现代陶艺创作和研究中,美感属于重要项目,更是陶艺作品灵魂的体现.中国是陶艺之都,陶瓷美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造型神态都有新的突破.在实际操作中,怎样才能塑造陶艺美感是相关研究者的重要课题.阐述了美感在现代陶艺中的重要性,对塑造美感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启示.
在传统手工艺术中,雕刻艺术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其可以根据雕刻物、雕刻工艺特色以及手法的差别进行具体分类,核雕便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雕刻工艺.核雕的工艺特色和魅力源于精细小巧,能更加凸显匠人的能与巧.在橄榄核、桃核等果核上进行雕刻,要求雕刻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雕刻功底,而且还要具备超凡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主要围绕核雕工艺展开论述,重点探讨了核雕的工艺特色与装饰艺术.
漆艺源于中国.漆器在中国具有几千年历史,重庆漆艺是重庆市的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远可上溯至商、周时代.重庆漆器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在中国漆器艺术上史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 “传承”与“创新”已成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木雕艺术最早源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工艺产物.我国木雕工艺遍布全国各地,在千百年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目前,各流派都已开发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木雕工艺.通过这些木雕工艺,人们可深入了解各地的文化底蕴、风土民俗以及资源条件状况.木雕工艺既反映了各地域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又对民众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字出版时代,出版单位对自然人声音使用的方式和范围有了显著的拓展和深化.我国《民法典》认可自然人声音为新的标表型人身要素,并参照肖像权予以保护.立法上,声音法益尚未被认定为一种具体人格权,但在解释论上,其已具有主观权利属性,体现声音法益财产性内容的商业化利用权能构筑了出版单位的声音许可使用权.在声音许可使用法律关系中,声音法益的保护和规制应从出版单位、声音法益人和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分别探析,以合理平衡各方权利行使与言论自由、合理使用、死者人身要素保护的关系,如此既有助于出版单位依法合规使用自然人声音以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