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我出版了专著《班主任兵法》,截至2010年初,班主任兵法系列共有三本书问世,由于案例真实,思路独特,语言生动,班主任兵法系列受到广大班主任的热烈欢迎,我也成了教育部国培项目的班主任培训专家,周末与寒暑假经常赴各地讲学。
2010年暑期,几名同事相约去西藏旅游,邀我前往。此次西藏之旅让我心灵受到启迪,旅程中阅读的《了凡四训》这本书,更是让我的人生观有了很大改变。
《了凡四训》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书籍,作者袁了凡,本名袁黄,生活在明朝末年,小时候遇到一位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运都算出来了。孔先生算了凡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命中没有儿子,53岁寿终正寝。袁了凡一开始不信,待到所算的几件事情全部应验,分毫不差,他才敬若神明。若干年后袁了凡又遇到一位云谷禅师,两人对坐一室,了凡十分淡定,三昼夜不合眼,禅师惊为圣人。了凡解释说,因为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数都算定了,所以他也就没什么妄念了。禅师笑他还是一个凡夫俗子。了凡问其故,禅师说,有两种人,命数是拘他不住的,一种是极善之人,一种是极恶之人。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因此,应当多行善事,多积德。如《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袁了凡听后觉醒,后来去拜佛,希望能中科举,并发誓做3000件善事。他每天都把所做的善事记下来,如果做了坏事,还要相抵。
第二年,袁了凡去考科举,孔先生算他考第三名,不料竟考了第一名。了凡从此常怀战兢惕厉之心,十年内做完了3000件善事。
后来他又动了生子的念头,于是在菩萨面前许愿,再做3000件善事,不久,果然生了个儿子,起名袁天启。《了凡四训》即是袁了凡写给他儿子袁天启的家庭教育书籍,因为内容生动,道理深刻,流传甚广。
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之前我做教育工作所信奉的核心思想是:把孩子教好的方法一定存在,只是我还没有找到而已。《班主任兵法》探讨了各种教育之术,有些还特别精巧,我自己一度也颇有些得意。然而,《了凡四训》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机械的,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意识的。《班主任兵法》对教育之术做了深入的探讨,但离真正的教育之道还有很远的距离。
从此之后,我放弃了对“兵法”的研究,不再写相关的文章与书籍,也开始回绝外出做关于《班主任兵法》的报告。2011年底,我将在几个教育刊物的专栏文章集结成为一本书,取名叫做《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在序言中,我写到:这本书是对诸多教师朋友提问的回答与汇总。相当多的问题涉及技术层面,性急的老师总是希望能够有锦囊妙计指点迷津,但聪明的读者应该能看出来,内化的智慧根植于价值思考,简单的模仿与重复毫无意义。
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是服务的概念,更是将关注教育问题的重心从单纯的怎么做转为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我对教育的理解初步超越了技术层面,进入价值层面。
《了凡四训》强调自强不息,指出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2012年,我所工作的学校希望加强国际化的力度,安排我去美国学习考察,回来后分管国际课程。在美国的四个月期间,我集中精力,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天学习考察之余都要写2000字左右的日记,这个任务坚持一两周容易,坚持100多天却很艰难,我克服种种困难做到了。回国之后,我从在美国期间写的日记中精选了一些文字,于2013年出版《向美国学教育》一书。而我对国际课程的深度理解也帮助我在全新的工作领域很快进入状态,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2014年,在一位教师朋友的启发下,我对自己18年的教师生涯做了回顾与总结,将其分为五个境界,分别是: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关注自己转而关注学生,然而,到更高的层面,教师还是要转而关注自己。因为只有把自己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成为好教师的秘诀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此思想指导下,2015年初,我出版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对教师的五个境界做了明晰的阐述。在书中,我提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基本功,回避不了。与此同时,心里面有对世界、人生和自己的期望,则会看见不同的教育气象,即便与别人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也会更加开阔。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实践者,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以更早更快地拨云见日,看清未来。即便我对人生、对自我做了一些思索,我仍旧有不少困惑,和其他同行一样,我依然是一个教育的寻道、悟道者。
在读《了凡四训》之前,即便是教育畅销书的作者,我依然是一个教育的门外汉。《了凡四训》引我进入教育之门,让我心怀感激。[■][E]
2010年暑期,几名同事相约去西藏旅游,邀我前往。此次西藏之旅让我心灵受到启迪,旅程中阅读的《了凡四训》这本书,更是让我的人生观有了很大改变。
《了凡四训》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书籍,作者袁了凡,本名袁黄,生活在明朝末年,小时候遇到一位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运都算出来了。孔先生算了凡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命中没有儿子,53岁寿终正寝。袁了凡一开始不信,待到所算的几件事情全部应验,分毫不差,他才敬若神明。若干年后袁了凡又遇到一位云谷禅师,两人对坐一室,了凡十分淡定,三昼夜不合眼,禅师惊为圣人。了凡解释说,因为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数都算定了,所以他也就没什么妄念了。禅师笑他还是一个凡夫俗子。了凡问其故,禅师说,有两种人,命数是拘他不住的,一种是极善之人,一种是极恶之人。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因此,应当多行善事,多积德。如《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袁了凡听后觉醒,后来去拜佛,希望能中科举,并发誓做3000件善事。他每天都把所做的善事记下来,如果做了坏事,还要相抵。
第二年,袁了凡去考科举,孔先生算他考第三名,不料竟考了第一名。了凡从此常怀战兢惕厉之心,十年内做完了3000件善事。
后来他又动了生子的念头,于是在菩萨面前许愿,再做3000件善事,不久,果然生了个儿子,起名袁天启。《了凡四训》即是袁了凡写给他儿子袁天启的家庭教育书籍,因为内容生动,道理深刻,流传甚广。
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之前我做教育工作所信奉的核心思想是:把孩子教好的方法一定存在,只是我还没有找到而已。《班主任兵法》探讨了各种教育之术,有些还特别精巧,我自己一度也颇有些得意。然而,《了凡四训》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机械的,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意识的。《班主任兵法》对教育之术做了深入的探讨,但离真正的教育之道还有很远的距离。
从此之后,我放弃了对“兵法”的研究,不再写相关的文章与书籍,也开始回绝外出做关于《班主任兵法》的报告。2011年底,我将在几个教育刊物的专栏文章集结成为一本书,取名叫做《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在序言中,我写到:这本书是对诸多教师朋友提问的回答与汇总。相当多的问题涉及技术层面,性急的老师总是希望能够有锦囊妙计指点迷津,但聪明的读者应该能看出来,内化的智慧根植于价值思考,简单的模仿与重复毫无意义。
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是服务的概念,更是将关注教育问题的重心从单纯的怎么做转为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我对教育的理解初步超越了技术层面,进入价值层面。
《了凡四训》强调自强不息,指出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2012年,我所工作的学校希望加强国际化的力度,安排我去美国学习考察,回来后分管国际课程。在美国的四个月期间,我集中精力,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天学习考察之余都要写2000字左右的日记,这个任务坚持一两周容易,坚持100多天却很艰难,我克服种种困难做到了。回国之后,我从在美国期间写的日记中精选了一些文字,于2013年出版《向美国学教育》一书。而我对国际课程的深度理解也帮助我在全新的工作领域很快进入状态,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2014年,在一位教师朋友的启发下,我对自己18年的教师生涯做了回顾与总结,将其分为五个境界,分别是: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关注自己转而关注学生,然而,到更高的层面,教师还是要转而关注自己。因为只有把自己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成为好教师的秘诀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此思想指导下,2015年初,我出版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对教师的五个境界做了明晰的阐述。在书中,我提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基本功,回避不了。与此同时,心里面有对世界、人生和自己的期望,则会看见不同的教育气象,即便与别人做同样的事情,结果也会更加开阔。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实践者,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以更早更快地拨云见日,看清未来。即便我对人生、对自我做了一些思索,我仍旧有不少困惑,和其他同行一样,我依然是一个教育的寻道、悟道者。
在读《了凡四训》之前,即便是教育畅销书的作者,我依然是一个教育的门外汉。《了凡四训》引我进入教育之门,让我心怀感激。[■][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