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有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使阅读教学一直成为教师比较棘手的难题,成为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生;培养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以课文为范例,激发阅读兴趣
翻开北师大版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力求让每一篇文字都能让学生有所感悟,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记得在上《上天的蚂蚁》一课时,在理解小蚂蚁为什么会用那么自信的口吻说话呢?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班有一位同学说出因为小蚂蚁觉得巨人害怕了,也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天真了,竟然会妄想上天。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阅读的好处,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们在课堂里一定要把握住“课文”这一个好的例子,在精读课文时,一定不要忘了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激情,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延伸课外阅读,保持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读写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三峡之秋》、《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我让学生去课外书里找找描写祖国其他地方的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学了《望庐山瀑布》,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向学生介绍了张海迪、霍金的故事,并且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了《美猴王》,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一夜的工作》《成吉思汗和鹰》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课内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不光让学生读,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以方法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学生光有了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给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他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要慢慢读,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要慢慢品,精彩之处要停下来欣赏。”“读书就是在欣赏风景”,多么形象的比喻,好书不去慢慢品读,怎么能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呢?所以我让我们班学生读课外书时,手中一定要有笔,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到精彩之处,画下来,如果有所感悟,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到喜欢之处,可以停下来,在脑海中想想这里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呢?可做一下批注;读到作者情感升华处,可以放开声音读一读,背一背;读到语句不明白之处,可以停下来默读几遍,认真思考;读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处,可以模仿着作者的口吻写上一段话……
在读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好方法,读书一定要在脑海中想画面,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怎样才有感情呢?一定要在头脑中放电影,将眼前读到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学生们一定会对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深刻了,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摘抄,就是把看到的文章里的好词佳句记下来,第二天早读课之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提高了,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四、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快乐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品尝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成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如我们可以开展“讲一讲”活动,每天早读前坚持5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的收获,内容学生可自己组织,可以是一首古诗,一个故事,一个笑话,一段好句等,让讲述者通过自己的讲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爱;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大家通过每日交流,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们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日积月累,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作也迎刃而解了,不再因为文章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生;培养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以课文为范例,激发阅读兴趣
翻开北师大版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力求让每一篇文字都能让学生有所感悟,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记得在上《上天的蚂蚁》一课时,在理解小蚂蚁为什么会用那么自信的口吻说话呢?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班有一位同学说出因为小蚂蚁觉得巨人害怕了,也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天真了,竟然会妄想上天。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阅读的好处,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们在课堂里一定要把握住“课文”这一个好的例子,在精读课文时,一定不要忘了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激情,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延伸课外阅读,保持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读写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三峡之秋》、《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我让学生去课外书里找找描写祖国其他地方的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学了《望庐山瀑布》,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向学生介绍了张海迪、霍金的故事,并且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了《美猴王》,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一夜的工作》《成吉思汗和鹰》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课内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不光让学生读,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以方法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学生光有了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给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他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要慢慢读,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要慢慢品,精彩之处要停下来欣赏。”“读书就是在欣赏风景”,多么形象的比喻,好书不去慢慢品读,怎么能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呢?所以我让我们班学生读课外书时,手中一定要有笔,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到精彩之处,画下来,如果有所感悟,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到喜欢之处,可以停下来,在脑海中想想这里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呢?可做一下批注;读到作者情感升华处,可以放开声音读一读,背一背;读到语句不明白之处,可以停下来默读几遍,认真思考;读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处,可以模仿着作者的口吻写上一段话……
在读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好方法,读书一定要在脑海中想画面,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怎样才有感情呢?一定要在头脑中放电影,将眼前读到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学生们一定会对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深刻了,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摘抄,就是把看到的文章里的好词佳句记下来,第二天早读课之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提高了,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四、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快乐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品尝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成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如我们可以开展“讲一讲”活动,每天早读前坚持5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的收获,内容学生可自己组织,可以是一首古诗,一个故事,一个笑话,一段好句等,让讲述者通过自己的讲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爱;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大家通过每日交流,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们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日积月累,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作也迎刃而解了,不再因为文章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