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受体阻断剂逆转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吸收的研究

来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逆转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吸收的效果.方法:建立磨牙咬合紊乱致大鼠TMJ-OA模型(实验组)及其操作对照,实验开始后每周于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溶剂)或ICI 118,551(20μg/g体重)1次,8周后处死大鼠,采用micro-CT检测髁突软骨下骨密度及骨小梁结构的差异,TRAP染色观察软骨下骨破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软骨下骨破骨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溶剂注射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丢失显著,其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数量均较其对照组显著降低,而其骨小梁间隙、破骨细胞数目及面积、破骨相关因子TRAP、组织蛋白酶K及RANKL基因表达则显著增加(P<0.05);ICI 118,551可显著逆转实验组髁突软骨下骨丢失以及破骨活动增强,表现为其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厚度均较溶剂实验组增高,而骨小梁间隙、破骨细胞数目及面积、破骨因子基因表达则较溶剂实验组降低(P<0.05).结论:阻断β2肾上腺素受体信号可逆转异常咬合所导致的TMJ-OA髁突软骨下骨丢失.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BCLC 0/A期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评分预警系统(PLC-EWSPRS)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行根治性切除的232例BCLC 0/A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电话或门诊资料随访术后5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3例)和非复发组(129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法检验。将差异具有统计
肝硬化患者由于持续的全身性炎症和免疫抑制状态,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严重时可进展为脓毒症。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键。简述了肝硬化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诊疗现状。认为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可用于指导脓毒症的有效抗菌治疗。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模型预测SBP的发生。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20年9月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患者215例,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n=55)与非SBP组(n=16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白蛋白-胆红素(ALBI)、MELD、MELD-Na、Child-Pugh等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绘
转录激活因子3(ATF3)属于转录因子ATF/CREB家族的成员,是一种适应反应基因,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以适应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ATF3可通过调节糖异生、脂肪代谢、免疫功能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就ATF3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目的:应用大孔径介孔硅负载并转运仿生矿化前驱体,对I型胶原进行纤维内仿生矿化,探索从液体介导的仿生矿化理念向以纳米颗粒介导的仿生矿化的转化.方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大孔
目的探讨NLRP3炎性体在胆总管结扎(BDL)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探索NLRP3炎性体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BDL模型组(n=50)。分别于第3、7、14、21、28天,处死10只模型组大鼠,同时处死3只假手术组大鼠。检测血清ALT、AST、DBil、TBil、TBA、ALP水平,对肝组织行HE、Masson、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评估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q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β链(FGB)基因rs4220、rs1044291位点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20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及健康体检的维吾尔族、汉族胆囊结石及非胆囊结石患者各150例,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浆Fg水平,并在前期的FGB基因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的基础上,选择FGB基因rs4220、rs1044291多态位点,采用SNaPshot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
近年来昼夜节律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经常熬夜、轮班的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作息规律的人群。基于现有数据,重点从脂质代谢、葡萄糖代谢、肠道菌群、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五个方面总结了昼夜节律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在经右胸行食管癌根治手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对食管癌病人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康复中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0月~ 2020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病人62例,均行经右胸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间断上腹痛2周于2020年8月16日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断胀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胆核磁发现肝占位。遂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患者既往3个月前工地干活时手推车撞击上腹部,当时自觉左上腹痛,未予重视,1周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HCV抗体阳性。入院后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蜘蛛痣,有肝掌,右上腹压痛,余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Child-Pugh A级,肿瘤标志物:AFP 8.4 ng/ml,CA19-9104.9 U/ml,HCV核酸定量检测2.98×10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