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的诗意台湾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52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稍微上了点年纪的大陆读者一定还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女诗人席慕蓉在大陆掀起的阅读狂潮,在她的那些优美的诗句里,除了爱情,最能打动读者的就是她那淡淡的而又略带忧伤的乡愁。她虽然出生在重庆,但她的那些诗句诞生时,她还从来没有到过她那给她带来无限乡愁的大草原,她也曾游学欧洲,但我们却很少看见台湾给她带来的乡愁。
  比席慕蓉年幼几岁的蒋勋差不多和席慕蓉有着相似的欧洲游学经历,并且最终也回到了台湾,也许蒋勋的记忆是从台湾开始的,所以是台湾而不是大陆给了他深深的乡愁。上个世纪90年代末,蒋勋已经回到台湾多年,但郁结在他心中多年的乡愁还久久不肯散去,所以一旦他在报纸上抒发他的乡愁,就一发不可收,差不多十年下来,竟能结集为一本不厚不薄的《少年台湾》。
  我敢保证,大多数大陆读者像我一样,对于《少年台湾》提到的那二十七个台湾地名听都没听说过,比如集集、水里、南王、望安、白河,野银,九份、月眉……但那些小小的街落,小小的山村,却是蒋勋生活过的小小的着落,正是这些“小地方”如岁月打磨过的玉石组成了蒋勋对于台湾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从蒋勋的笔端缓缓流出时,让大陆读者第一次见识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一幅幅关于台湾的速写,并大致拼装出一个关于台湾的依稀轮廓。
  我得承认,初读《少年台湾》时它给我的阅读体验与我对它的预期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都什么啊,又碎又淡又杂。按理说,既然是写台湾的风土人情,总会有一个“总括”性的描写吧,比如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都有哪些民俗,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又美在哪里。但蒋勋偏不这样写,在一个个“少年台湾”里,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一幅幅人物速写,具体这个地方是怎样,美在哪里,你自己去得出结论吧。
  这些速写的人物群体像包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妇(《少年集集》)、技艺精湛的陶工(《少年水里》)、复仇少年(《少年南王》)、渔民(《少年望安》)等等,明明是要写风土人情,但蒋勋却是在那里塑造形象,而这些形象塑造没有一次是彻底的,只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几个场景,至于完整的故事,也得由读者自己去完成。但就在我们抱怨蒋勋没有给我们一个完整的风土人情描述时,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却依稀淡淡地看到了这种风土人情,在此,我们才领悟了蒋勋的写意功夫,领悟了他的“留白”功夫。还有什么比鲜活的人物更能代表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呢?
  比如在《少年苑里》里,蒋勋这样速写编织女的形象:
  “手指像一种语言,像无声的语言。在听觉静止如月色的时刻,你的手指便一一如唇开启了……”
  即使有一天地老天荒,有一天苑里已经不在,有了这样画卷,谁又敢说,苑里不是已经同宇宙一样成为一种永恒了呢?
  在我看来,梵高的《星空》表达的就是人类对宇宙的一种乡愁,而蒋勋情到深处时其实表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乡愁,这样的乡愁自然是远远超越于“集集”们之上的,比如在《少年集集》、《少年盐寮》里有这样的句子:
  “梦里总是有一种惊恐,使我频频惊醒,当我忍住泪,贴近你的胸前时,房屋仿佛崩裂般摇动着,我不相信,我们是在经文计算的毁灭中,虽然你笃定捏着我的手,抚慰我说:一会就会过去,我仍然潸潸泪流满面,想到这一次过去,毁灭仍在某处等待着我们……”
  蒋勋建议我们读完他的书后最好打起背包,去那二十七个“小地方”看看,在我看来,我们没听说、没去过那些“小地方”又有什么关系,因为整個宇宙才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完全能读懂蒋勋的乡愁。
  蒋勋是知名的画家,他是不是诗人我不敢太确定,但他带给我的诗意,我愿意毫不吝啬地把他归于诗人的行列,如果说关于那些“小地方”的描述是一首首精致的小诗,那么由这些小诗构成的组诗更显出一种深沉的诗意。“少年台湾”其实不只是一个“少年”,它也像一个历经岁月的老人,给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沧桑是编织女如唇般的手指,是赶海人的渔网,是大陆老兵的一声叹息,是金门那些已经被荒草没埋的防空洞,是少年蒋勋曾经穿梭过的龙峒的那些已经消失了的狭窄小巷。
其他文献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未来有资格荣升丈母娘的妈妈们,被众星捧月地恭维说,生女儿好啊,生女儿就好比控股了“招商”银行,生儿子的也免不了哀鸣:“我们作孽了,生了儿子,只能当‘建设’银行。”当是时,全然理解不了那些在产房初为人母时,以生子傲娇,以生女气短的寻常情景,又是来自怎样的缘由。  丈母娘掌控经济走向?  一度甚嚣尘上的“丈母娘经济”一词,活生生把各种物价涨升的祸首帽子扣给了丈母娘们,一时间,无论房子车
围绕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的争议还将持续。  耿彦波毫无疑问是目前城镇化过程中的代表人物。虽然在其他城市,大拆大建屡见不鲜,只不过耿彦波的大拆大建更具有人文色彩。  两会期间,耿彦波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的文章,从内圣外王讲到曾国藩,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到《资治通鉴》,洋洋洒洒,显示了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人的内心自励。笔者相信,他对大同古文化的热爱并非虚妄,并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那块用来遮羞的
冯小刚困惑了,最近在“两会”期间吐槽:我不过是要大家自重自爱些,反对自轻自贱为“屌丝”,竟招来数十万人唾骂,这社会是怎么了?!  社会的确让冯小刚看不懂了。“屌”,是什么?所有工具书都载得清清楚楚,男性生殖器。再怎么狡辩,说大众享用着它的“引申义”,屌还是屌,“引申义”风筝一样远远看着自己的根部,哪怕飘上了九天一样脱不了“屌”的臊味。  其实,冯小刚不好意思直说的话,就是看不懂当下,无论男女,大家
《艰难一日》的作者是参与击毙本·拉登的海豹特种部队成员,他写书介绍自己参与这场伟大行动的前前后后,以及在特种部队内的军旅生涯。这场漂亮、利索的特战行动,成为2012年度的世界重磅新闻,也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局势的象征意义,因为本·拉登是基地组织的最高精神领袖,也是全世界的头号恐怖分子。此战之后,基地组织何去何从,美国的反恐战争将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都是一个未知数。  作者的从军经历极富美国特色。他
“更加值得关心的,是禽流感大流行何时会到来。”今年3月,记者在深圳采访香港大学教授、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由于正逢中国非典疫情十周年,再加上前一年中东国家陆续出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很多人担心,非典会再来。记者也将担忧抛给这位禽流感专家,管轶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  时隔仅半个月,管轶的担忧真的来到眼前。3月的最后一天,中国官方公布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此后几
黄浦江上的死猪,得感冒的家禽,上海部分河道的大量死鱼……一度因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食之无味的现代人,终于开始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还有什么是能吃的?  在新中国成立65个年头、国内改革开放历经35个年头后,中国大多数公民已经基本上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时代。不仅如此,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餐馆里花样繁多的菜品清单,似乎都在昭示着人们物质生活極大丰富。  但很少有人考虑,一个城市人口比
小學校长、政府职员、小学女生、开房,以上四个词语,组成了令人发指的新闻事件。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安徽潜山、宿州两地又先后有校长、老师因涉嫌强奸、猥亵幼女而东窗事发。  像是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时间,有关幼女遭受性侵的讯息,接二连三地向公众袭来。  再看“嫖宿幼女案”  2013年5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6名就读六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引起老师和家长极度恐慌。直到5月9日晚上11点,1名女生在海口亲戚
一家男性员工较多的企业,找到上海某三甲医院的一位护士长,提议组织联谊活动,也就是相亲会,护士长带上10名“美小护”前往。联谊会结果不出护士长所料:一对也没成。  多年前,护士曾经被视为贤妻良母的最佳人选,而如今,剩女护士越来越多。护士长坦言,男青年们一旦了解到护士职业的辛苦,大多打了退堂鼓。  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但在现实中,却是一个尴尬的职业:工作时间长、上夜班、收入与付出不对等、得不到社
把各种不同“款式”的女子,迅速打造成举手投足浅颦低笑都中规中矩的淑女——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神奇的流水线?  如果你愿意支付每天近万元的价格,就能在这条流水线上打磨一番。你能够学会只用刀叉分割一只橘子的技巧,因为淑女的手据说是基本不能碰触食物的。  “女孩要富养”这句口号迅速深入人心。在欧洲已经没落的礼仪学校开始成为中国人的风景。这个社会上男士固然压力很大,而据说仅仅作为“白富美”的女人依然是浅薄的,
2012,末日没有来,“末日”第二天,当天光亮起,一切照旧。其实,没有人盼望“末日”降临,尽管对生活有种种不满,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对向善的改变充满乐观。  一个社会要面对种种难题与矛盾,贫困、失学、疾病、老无所依、犯罪、失足……政府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民间力量服务公共利益、人与人之间互助,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政府行为之外的互助,便被称之为“公益”。  大家不仅期待社会向善的变化,并且愿意为之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