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于肌力以及运动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所采取的护康复护理措施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为34例患者。研究组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有关信息,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IV级、V级肌力恢复率13例(38.24%)明显优于参照组3例(8.82%),两组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32.12±7.94)分显著高于参照组(26.84±6.58)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肌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护理;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17-02
      脑梗塞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部缺氧缺血所致,患者局限性脑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软化或者坏死,其中,偏瘫作为脑梗塞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肌力减退、运动障碍以及痉挛反应等临床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同时,还将会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指导,进而促进患者肌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所采取的护康复护理措施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为34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64.25±11.05)岁;肌力分级:10例I级,12例II级,12例III级。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64.45±11.57)岁;肌力分级:9例I级,14例II级,11例III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参与到研究当中。排除标准:①排除肝肾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排除认知功能不全的患者;③排除外伤性脑梗塞偏瘫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研究组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首先,于住院第一周开展被动训练,按照关节由近到远以及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归纳训练,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之间增加运动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膝关节膝被动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肢体外翻以及伸展等训练,按照由远到近、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进行锻炼,具体包括:肘关节、肩关节外旋、屈曲以及外展、腕关节以及手指等有关的伸展训练,同时,对于患者髋关节内旋以及外展的训练同样重要,每次训练时间持续20min较为适宜,每个动作锻炼4次。训练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逐渐减少护理人员的帮助,使得患者独立完成上述的康复训练;其次,每间隔2h,更换患者体位,并且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适当侧翻患者。等到患者病情缓解后,逐渐指导患者自行侧翻,患者体位则由原来的仰卧位、侧卧位等不同体位之间来回变换,同时,给予患者拍背咳痰等处理,辅助患者顺利排痰;最后,对于患者肌力较差的部位,则需要给予加强训练,并且利用按法、推拿、滚法等不同方法进行按摩,并且根据患者肌力较差的部位选择适当的穴位开展开展治疗,包括:环跳、足三里、曲池、合谷等,每天两次,每次按摩持续25min。推法则需要将掌面贴于患者患处,进行定向推动,每个穴位来回3到5次。摩法:使用手掌面于患者肩关节表面来回移动,形成环形摩擦面,每个部位治疗1到3min。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按照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和干预,加强疾病的宣传力度,进而提高患者的认知。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有关信息,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I级:患者肌肉存在轻微的收缩,并不能够作出有关的动作;II级:患者肌肉可以运动,但是创面在移动的过程中难以抬高;III级:患者能够对抗地心引力,并且进行自主活动,但是难以对抗阻力;IV级:患者虽然能够对抗阻力,但是低于正常人群;V级:正常肌力。利用Fugl-Meyer運动功能量表[2]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具体包括:分离运动、协调运动、反射活动以及速度等,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分数在0到100分之间,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经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行X2做统计学检验,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肌力恢复情况研究组IV级、V级肌力恢复率13例(38.24%)明显优于参照组3例(8.82%),卡方值=8.173,P值=0.004,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2.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19.45±4.58)分,参照组为(20.03±4.93)分,T值=0.503,P值=0.617,两组护理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32.12±7.94)分显著高于参照组(26.84±6.58)分,T值=2.986,P值=0.004,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3    讨论
      伴随我国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和饮食行为发生了变化,将会增加脑梗塞的发生几率,一旦发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将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临床认为,中枢神经的运转需要依靠脑组织结构以及功能的重组和再生,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康复护理,通过被动和主动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神经元的再生,同时,增加对于患者运动感觉的刺激,避免患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加强按摩、推拿等手法,松弛患者关节的肌肉组织、缓解僵硬关节,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4-6]。目前,临床上通过修复患者局部脑组织以及建立侧支循环的方式,达到重塑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同时,通过训练患者肌力以及肢体等功能,更加利于患者运动和肌力功能的快速恢复,加之早期的康复训练,能刺激患者脑细胞,使其产生功能代偿的效果,尽早建立全新的神经系统,最终达到更加理想的康复效果。经过本次的研究和讨论,得出:研究组IV级、V级肌力恢复率13例(38.24%)明显优于參照组3例(8.82%),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32.12±7.94)分显著高于参照组(26.84±6.58)分,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因此可见,临床上通过采取早期的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患者病情稳定的基础上,通过给予被动和主动的训练,经过阶段性的训练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运动感觉,更加利于患者的肌力恢复。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效果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夏青芝,刘良君. 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123-124.
   [2]蹇林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0):133+136.
   [3]梁妍霞. 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9):1124-1125.
   [4]周海燕,齐凯,吕秀凤等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4):137+140.
   [5]朱石英.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J]. 双足与保健,2018,27(05):49+51.
   [6]别桂兰.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探讨[J]. 系统医学,2019,4(09):154-15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有关职业心理素质的文献资料。对其概念,发展现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在国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影响。旨在为我国临床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综述;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优化;临床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88-02   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与国民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在化疗期间给予恶性淋巴瘤患者以饮食护理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内收治的1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饮食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1-02   腰腿痛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疼痛,腰腿痛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据相关数据表示,80%以上的人都曾有过腰腿痛的经历,由此可见腰腿痛的普遍程度。腰腿痛多数是因为外伤、慢性劳损或者感受风寒体内湿邪引起的,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囊、骨膜等部位被刺激或者受到损伤。《诸病源候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20例骨折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功能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   1.2 方法   1.2.1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中药湿热敷联合红外线理疗治疗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收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总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联合红外线理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入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2例,根据奇偶法的标准分成2组,每个小组之内各归入41例,实验组使用中药调周+针灸法,对照组使用基础行的治疗方式,分析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与妊娠率。结果:在治疗工作实施之前,相互之间的数值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以后实验组的数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3-01   近年来,中医文化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已不再局限于西医西药方法,而是更多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见,中医作为一门流传至今的传统医学,在很多形式和疗效上已被现代人认可。中医历史悠久,横跨数千年,如果想掌握这一门学问,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方式则为熟读经典。中医经典无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方法:擇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两组后启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改良组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普通组早产儿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早产儿护理效果结果:改良组早产儿喂养状况评分高于普通组早产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糖尿病药膳的发展历程入手,梳理目前对糖尿病药膳治疗的相关研究,对药膳单味药物,对症、辩证使用,成分组成,经验处方,剂型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糖尿病;药膳;现状;评价;发展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31-01   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的范畴,中医认为,引起消渴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予以中药内服外熏洗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1月到2018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选取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4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行中药内服外熏洗治疗。分析2组2型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管狭窄程度、空腹血糖、产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内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