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语文课堂魅力无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不喜欢上高中语文课,极不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把语文视作副课中的主课,极端者甚至提出取消高中语文课设置。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编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高中生正当青春,他们风华正茂,充满生机和活力。编演课本剧对学生学好语文,对他们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它是“大语文”教育观的具体活动形式之一,是口头表达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之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化被动的写作为主动的投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更有价值的是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大大地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编演课本剧正是实实在在的“用”。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排练过程中,学生认真严肃,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练习表演,十分投入。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显其能,配合默契。如《欧也妮葛朗台》剧组将老葛期台这个活宝演得活灵活现:“金钱就是万能的!钱真是个好东西呀。每天晚上睡觉,我都要抱一袋金币,不然,我可睡不着。什么,骂我是守财奴?那又怎么样?别看我穿得不咋样,可我有的是钱!钱就是上帝!钱就是一切!”与这铜臭味构成强烈对比的是:学生们把《边城》演绎得简直就是一块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三、留下空白,让学生自由想象
  
  我在教鲁迅的《拿来主义》时,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打开窗户,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可以进来。但蚊子苍蝇同样可以进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不开窗。空气不流通,开窗蚊子苍蝇又进来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大声说:“装上纱窗就可以了。”我说:“对呀!人类真是聪明,取其利、彝其弊。那么,人们又该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呢?”话音一落,同学们又热烈地讨论起来,几分钟后,学生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即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我又接着说:“鲁迅先生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这就是拿来主义,下面就来学习课文”。这样的导语留白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自己悟出来了知识点,印象无疑是最深刻的。还有我在教《祝福》一文时,讲到祥林嫂悲惨地死去时,语调深沉地说:“就在富人们杀鸡宰鹅迎接福神、绅士们长袍马褂合家欢聚的除夕之夜,满头白发、两眼呆滞的祥林嫂脸色恐怖地倒在雪地上。寂然地死了。尸体旁放了一个空篮子,一只破碗,一根开裂了的竹竿”。这时,我发觉同学们个个神情严肃,有的已泪光闪闪的。一段沉静之后,语调一转,激昂地说:“祥林嫂在‘福神’赐福之时死去,这正是对封建社会辛辣讽刺和深刻揭露!而小说结尾那带有寓意的环境描写,说明封建专制的阴云依然笼罩在中国农村的上空,不知何时才能散去。而祥林嫂的悲剧将会重演。它告诉我们,不推翻这个罪恶深重的封建社会,就不能解救千千万万的祥林嫂”。这时,教室里异常寂静,同学们神情刚毅、肃穆、庄严,教学效果很好,这与前面的留白分不开的。
  语文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高中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成长道路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才能积极探索,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隶,进而付诸行动,最终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质疑培养思维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
通过目前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新时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给出了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举措。意在解决当前人事档案
生产运行电力系统是目前的主要工作系统,其对民生工作造成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此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文章针对电气
本文通过解析几何中圆与圆锥曲线的生成上的常见的三个方面的共性和关系的初步探究.揭秘了圆与圆锥曲线的密切联系.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圆与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
听完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认识小数》(苏教版三下)一课.我被这节课的新授环节深深吸引。在认识小数这一板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追寻数学家的探索历程,经历了小数的产生和发展.在创造过程中分散击破了一个个学习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调整教材,使得知识的传授由“静态注入”变为“动态发现”;鼓励学生猜想,由教师的“单线传授”变为师生的“多向交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知识的获得由“教师权威”变为学生群
《历史课程标准》在阐释“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对历史学习知识这样界定:“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强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中,“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就是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个有创意的设想或者巧妙的解题方法,往往来自于直觉思维。数学学习中的直觉很多时候是由数学问题中的知识特征而引发。在数学问题的多变的形式中隐含着数学知识的某些不变特征。在解数学题时,如果能根据题目里的数学特征进行直觉思维,寻找突破口,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代数式的特征直觉  很多数学公式有着特有的形式,当数学问题中蕴涵着这些形式时,我们可由此直觉猜想,寻找到突破口,从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