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创新设计教学初探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生再现性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创造性思维地培养,其结果使学生在创意设计面前不知所措、步履维艰。显然,这种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久而久之,创造力自然逐步减弱。
  一般来讲,人的思维有两种,即创造性思维和再现性思维。再现性思维主要指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本质上不产生新的东西,思维结果在常人意料之中。创新性思维则是能在探求事物的过程中,当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能够重新组织概念以求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愿望和行动,即立志探索、悉力追求的所谓“格物致知、格物致新”的理想状态。那么,如何解决服装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这一难题呢?笔者借此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力求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以飨读者。
  一、确定主题,指明方向
  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拐杖”,还要给予“望远镜”。众所周知,任何设计都是一个系统地、综合地梳理和整合信息与调整理念的组织过程。这一计划、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是主题鲜明。因此,服装设计也应有一个主题,即整体服装从款式、造型、材料、色彩等,都要围绕主题而设计。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完美的艺术品。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与学识、技能乃至周围毫无联系的全新活动,它是在前人基础上做出的新的综合、新的突破。也就是说,综合思维能力起决定性作用,而这种综合性往往表现在其智慧杂交能力和辩证分析力。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维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堪称是教与学两方面核心问题的关键。
  服装设计教学,除再现性思维的训练外,更要注重逻辑思维一般顺序地引导,即感知——认知——提炼——概念——判断——推理——结论——创新。要想把控、操使思维规律,解决教学难题,笔者以“服装设计的主题是什么”为例,阐述一下这个问题。例如,除了明确告知主题就是设计产品的风格特点,即高雅别致、粗犷奔放、飘逸若仙、大方高尚、时代感、青春感、活泼感、奇异感、线条感、舒适感、便捷感、曲线美等,还应在感性认识上加以熏陶与强化,从而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跨越。主题确定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手段来实现,对其做进一步阐述,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尺寸的夸大或缩小;整体造型、色彩搭配、面料个性的三大元素组合;以及贴、挖、缝、绣等工艺装饰或点缀。这些手段可以一种单独运用,也可以多种结合巧妙实施。但是,切忌冗杂堆砌,避免造成视觉上的累赘感。
  二、根据主题设计款式,突出个性造型
  款式即格式、样式。服装款式是指服装形体结构的组织形式,它是由不同的分割成几何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块面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它是体现风格的实体。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此概念,首先必须克服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压抑心理,共同探讨课题,共同认识新事物。这样,师生就易产生共同的语言和情感,从而使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依序成为教师的善诱行动。
  上述过程完善后,诱导学生就个性整体造型绘制款式效果图。众所周知,在某种程度上,纯粹的造型一旦完成,通常不会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服装造型是一个典型的时空艺术、动态艺术,始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教师需从学生个性创意角度,结合消费人群的定位,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美法则以及服装材料的选用进行三维构成的组合,进而凸显学生在教学中认识过程的主体作用。
  三、根据主题挑选色彩,选用面料
  颜色是服装的精华,它首先刺激人的感官,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然而,有时从理论和款式效果图上看属于好的配色,实际运用到服装上,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显得十分丑陋。究其原因,需要激发学生思维的连动性,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其在掌握事物的已知特征之后迅速迁移于其它未知的事物之中,从而产生连动思维。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以偶然性求必然性,从特异性求一般性,诱发学生对偶然事物的敏感程度,激发其求知、探索的兴趣,牵引其连动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引导学生反思:“如果反之,则会怎样?”这是一种从已知发现未知的重要方法,力求“逆推”取胜。实践体验说明,服装设计的配色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因为服装的配色要考虑服装面料的个性以及面料的肌理特点。如果脱离了这一可变因素,那么,配色就成为空谈。因此,让学生了解服装面料的个性和表面特性,是配色训练中的最关键一步。面料材质的审美评价,即是通过触觉与视觉来体会各种面料所具有的独特个性。手感的体验包括轻/重感、平滑/粗糙感、柔软/硬挺感、温暖/凉爽感、凹凸感等。视觉传递的面料材质感觉包括色彩、图案、组织肌理、光泽度、透明度等方面。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体验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灵感,以多向思维方向开发事物的质与量,使思维的广度得以发展。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是:感觉、感知往往触动思维的横向连动性伸延。在感悟中,当发现某种现象后即联想出与其相似、相关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勇于提出,才能出现新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由此可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面料的肌理特点、质的风格、色彩联想的感受和认知,使其由盲目性向理性转变,将有助于创新设计理念的升华,使创意设计物化后更加贴切主题风格,从而进一步彰显主题。
  四、根据主题确定坯布,制定制作工艺
  主题风格的演绎,要通过精心选料才能得以体现,而不同组织的坯布可产生不同的风格。例如,单机无虚线坯布能产生高雅别致的风格;压脚横机产生的多变组织可产生奇异感;直条、横条坯布能呈现线条感;厚坯布给人以挺括精神的感觉;薄坯布能增加飘逸、悬垂感等。就教学而言,其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对坯布的原料成分、机织组织的识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理的角度提升对所用材料的感性认识(面料的审美性)和理性评价(功能性和经济性),不仅感觉其个性风格,并能找出其中的差异,产生相应的联想,并由此而拓展设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因心而挑选出与主题相匹配、与风格相融洽的坯布,尤其是在确定服装整体风格时,才能将面料运用的得心应手,达到功能性与经济性价值的统一,实现面料与款式、造型的完美结合。
  主题风格三维效果的构思,要经过物化过程地制作,才能得以实物呈现。因此,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题的风格。显而易见,主题的外形风格取决于服装的结构,尤其是服装内部的结构线条,它决定与加强了服装外形的特征。那些做工考究、剪裁得体、挺括平服的服装,能使人感到品质高档。至于热情奔放的风格,常用褶形线、缉边花、色差线缉明缝等缝制工艺酌情修饰;恬静文雅的风格,通常借鉴中式款型,另加绣饰点缀或镶嵌色条边饰等工艺来佐理。诚然,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结合,以及娴熟的制作技能和技巧。如果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对教与学是一个新的课题,还存在着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亟待探讨与解决,那么,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强化乃是当务之急。通常,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捷、变通能力,善于从新观念、新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而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则要靠贯通心灵、强化实训、以勤补拙来实现。为此,教师应积极结合生产实际,例举典型课题,展开讨论、详细解说,并对技能训练做进一步的强化,以“教、学、做为一体”。同时,要善于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的信息、新的理念,经常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使其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以及设计理念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即整体化。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思维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模式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助于其在学习中的进步。然而,由于
我想,我们要获得别人的承认,首先自己要有让人相信的资本。我们一直希望通过“练内功”得到制造商的认可,得到终端的认可。终端和企业都越来越规范,作为代理商与他们的管理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
课改以来,英语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英语课堂改革起到了巨大作用。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创设良好的英语
对于一个中心城市或周边地区来说,一个家电连锁而或是经销商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商圈,是不可能覆盖到这个城市或地区的全部区域的.郑州是一个人口接近500万的大城市,到目前为止
本文就柔性管理属性与技巧展开研究,探讨了教学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科学作用以及实践应用科学策略。对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激发柔性管理科学作用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探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趋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育教学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通过对各种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尝试,我认为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学是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
2004年9月初.北京京丰宾馆将举行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成立20周年大会.大会内容包括:装饰企业会员代表大会、全国家装发展大会、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授牌仪式.同时表彰200名全国
期刊
在小学科学中,尝试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打造有效课堂成为每位科学教师的追求。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