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错误”不仅是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的体现,而且“错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转变“错误”观,让学生有说“错”和做“错”及认“错”的机会,让“错误”真正成为课程资源。
【关键词】“错误”;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概念转变理论认为,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学习的材料并非是一张“白纸”,在他的大脑里已经存在许多先前的概念,这些概念大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或是错误的,但都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如何让学习者转变他们的原有概念并接受科学概念呢?概念转变理论认为要满足四个条件:1对原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因此,对生物教师来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呢?学生的“错误”正是先前知识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接近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是教师认识学生的重要窗口。不仅如此,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或者学习伙伴的“错误”、特别是教师创设的“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的认知,使用得当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错误”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而要让“错误”成为为课程资源,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要转变“错误”观,承认学习就是学生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
许多教师视学生的错误如猛虎,学生说错、做错什么就不加分析地横加指责。为了让学生少犯“错误”,做什么事都要求学生务必按规定的某一标准行事,如在学生实验时总是对学生三令五申,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来,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对不“听话”的同学就加以处罚、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和不同的见解或是敷衍搪塞或者不置可否、问题总习惯于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由于也怕自己犯错,教师上课时,一切都要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步骤来展开,提什么问题,甚至说什么话都是预先安排好的。这些貌似精密,其实十分有害的,不仅剥夺学生从错误学习的机会,久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而且会丧失教师的个性魅力。
其实真理和错误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和学生的错误,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人犯错误之不可避免,并且知道“错误”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具体生动例子告诉学生,即使是科学家也会犯错误,科学正是与谬误的斗争中得以发展的;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发生各种错误也是自然的,有学习就有错误,重要的是如何对待错误,避免重复发生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错误,并能从错误中获取知识与经验,从而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二、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1.让学生能表达自己观点,有说错的机会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的对话,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观点的对话。教师应该摈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对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统筹的安排,尽量多的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采用小组讨论,组间辩论等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概念做较为深入的探讨。学生在对话、沟通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看法,也许许多观点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在交互质疑中刺激学习者反省思考,最终以不同的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疑问,达成共识。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方法及情趣爱好,它们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
2.开发和利用多种“错误”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做“错”的机会
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能把学生的常出现的“错误”适时地主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去发现、讨论和改正,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教师课堂上故意把“肽键”写成“钛腱”, 把“叶绿体”写成“叶粒体”,“酶”写成“霉”, 故意把“肽键”的结构简式写成CO—NH,把ATP的结构简式写成A—P—P~P等,然后让学生当“福尔摩斯”,去发现、请学生纠正。
有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与教科书不同的实验,对于这些可能错误百出的设计,教师并不作太多的修改,在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就可以满足条件让其实施实验,让学生能从错误中学习与自我修正;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不怕学生犯错,而且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中,有“调皮”同学“故意”只加2ml清水不加无水酒精,或实验中不加碳酸钙;“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有同学“故意”让滤纸条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的……教师若能适时指出错误,让大家去观察、分析、比较,就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巧用“错误”,让“错误”成为重要的一种课程资源
1.教师创设“错误”用于课堂教学
在学习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的“光和作用”四个字为标题后,很快就听到下面的有同学在窃窃私语,教师问学生,“有问题吗?”有学生小声回答:“老师,您好象写错了。”教师看看黑板, “没错吧。”“老师,您把“合”字写错了”学生的声音大了一点,“是吗?”教师故作疑惑地说,“你们帮我查查吧。”学生很快就异口同声说,“老师,你错了,光合作用”的“合”不是“和气”的“和”。”“哦,真错了。”教师改好以后,对学生说,“谢谢大家,希望大家以后不要重犯我的错误。”学生们笑了。接着我问:“哪一位同学能说一说“光合作用”中“合”字的含义呢?”“合成!的意思,是指利用水与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学生们很轻松地回答。这样,该教师用自己创设的“错误”帮他实现了预设的目的——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学习了,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2.教师收集学生的各种“错误”,加工后用于教学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成为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各种“错误”中剥离出有意义的部分,共性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各种可能的原因。教师应具有职业的敏感性,积累学生的常见的“错误”,把其挖掘出来,通过艺术加工,让它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让 “错误” 真正成为有价值课程资源,并适时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体会它的不合理性和不可接受性;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概念或作法,呈现其合理性和可接受性,这样学生就容易在转变其错误的概念的同时建立科学的概念,使绝大部分学生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或教训。
总之,“从错误中学习”是当前特别值得我们提倡的一条重要教学策略。它体现了教学观的深刻转变,即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结果的获得转向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错误”非但不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反而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应捕捉、收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挖掘其教育价值,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这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的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0-46
【关键词】“错误”;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概念转变理论认为,学习者在教学前对所学习的材料并非是一张“白纸”,在他的大脑里已经存在许多先前的概念,这些概念大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或是错误的,但都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如何让学习者转变他们的原有概念并接受科学概念呢?概念转变理论认为要满足四个条件:1对原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因此,对生物教师来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呢?学生的“错误”正是先前知识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接近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是教师认识学生的重要窗口。不仅如此,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或者学习伙伴的“错误”、特别是教师创设的“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的认知,使用得当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错误”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而要让“错误”成为为课程资源,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要转变“错误”观,承认学习就是学生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
许多教师视学生的错误如猛虎,学生说错、做错什么就不加分析地横加指责。为了让学生少犯“错误”,做什么事都要求学生务必按规定的某一标准行事,如在学生实验时总是对学生三令五申,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来,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对不“听话”的同学就加以处罚、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和不同的见解或是敷衍搪塞或者不置可否、问题总习惯于寻找唯一的“标准答案”;由于也怕自己犯错,教师上课时,一切都要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步骤来展开,提什么问题,甚至说什么话都是预先安排好的。这些貌似精密,其实十分有害的,不仅剥夺学生从错误学习的机会,久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而且会丧失教师的个性魅力。
其实真理和错误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和学生的错误,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人犯错误之不可避免,并且知道“错误”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具体生动例子告诉学生,即使是科学家也会犯错误,科学正是与谬误的斗争中得以发展的;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发生各种错误也是自然的,有学习就有错误,重要的是如何对待错误,避免重复发生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错误,并能从错误中获取知识与经验,从而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二、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1.让学生能表达自己观点,有说错的机会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的对话,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观点的对话。教师应该摈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对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统筹的安排,尽量多的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采用小组讨论,组间辩论等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概念做较为深入的探讨。学生在对话、沟通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看法,也许许多观点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在交互质疑中刺激学习者反省思考,最终以不同的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疑问,达成共识。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方法及情趣爱好,它们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
2.开发和利用多种“错误”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做“错”的机会
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能把学生的常出现的“错误”适时地主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去发现、讨论和改正,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教师课堂上故意把“肽键”写成“钛腱”, 把“叶绿体”写成“叶粒体”,“酶”写成“霉”, 故意把“肽键”的结构简式写成CO—NH,把ATP的结构简式写成A—P—P~P等,然后让学生当“福尔摩斯”,去发现、请学生纠正。
有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与教科书不同的实验,对于这些可能错误百出的设计,教师并不作太多的修改,在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就可以满足条件让其实施实验,让学生能从错误中学习与自我修正;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不怕学生犯错,而且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中,有“调皮”同学“故意”只加2ml清水不加无水酒精,或实验中不加碳酸钙;“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有同学“故意”让滤纸条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的……教师若能适时指出错误,让大家去观察、分析、比较,就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巧用“错误”,让“错误”成为重要的一种课程资源
1.教师创设“错误”用于课堂教学
在学习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的“光和作用”四个字为标题后,很快就听到下面的有同学在窃窃私语,教师问学生,“有问题吗?”有学生小声回答:“老师,您好象写错了。”教师看看黑板, “没错吧。”“老师,您把“合”字写错了”学生的声音大了一点,“是吗?”教师故作疑惑地说,“你们帮我查查吧。”学生很快就异口同声说,“老师,你错了,光合作用”的“合”不是“和气”的“和”。”“哦,真错了。”教师改好以后,对学生说,“谢谢大家,希望大家以后不要重犯我的错误。”学生们笑了。接着我问:“哪一位同学能说一说“光合作用”中“合”字的含义呢?”“合成!的意思,是指利用水与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学生们很轻松地回答。这样,该教师用自己创设的“错误”帮他实现了预设的目的——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学习了,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2.教师收集学生的各种“错误”,加工后用于教学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成为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各种“错误”中剥离出有意义的部分,共性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各种可能的原因。教师应具有职业的敏感性,积累学生的常见的“错误”,把其挖掘出来,通过艺术加工,让它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让 “错误” 真正成为有价值课程资源,并适时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体会它的不合理性和不可接受性;与此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概念或作法,呈现其合理性和可接受性,这样学生就容易在转变其错误的概念的同时建立科学的概念,使绝大部分学生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或教训。
总之,“从错误中学习”是当前特别值得我们提倡的一条重要教学策略。它体现了教学观的深刻转变,即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结果的获得转向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错误”非但不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反而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应捕捉、收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挖掘其教育价值,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这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的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