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miR-31研究进展

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泌体是指具有杯状形态,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为30 ~ 150nm的细胞外囊泡(EVs),包含复杂RNA和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由干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存在于唾液、尿液等体液中.外泌体在医学各个研究方向深受关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具体介绍了外泌体miR-31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近几年外泌体miR-31在医学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门诊诊治的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门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总病程及转住院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平均总病程(5.1±1.54)d,总费用(213.5±106.3)元,转住院率4.0%,对照组平均总病程(6.2±2.13)d,总费用(325.1±157.4)元,转住院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轮状病毒
目的 比较在长期透析导管中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与纯肝素封管中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50名长期使用导管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组)、肝素组(纯肝素封管组)每组各25人,观察12个月.在观察期开始和结束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在观察期内对出血、导管感染、导管功能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在观察之前与观察期结束后两组血液相关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均>0.05),出血事件中也无明显差异(P>0.05).与尿激酶组比较,肝素组导管感染、导管功能不良发生例数明显较少(P均<0.05).
目的 探讨单侧传音性聋患者助听器佩戴前后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变化.方法 选定本院收诊的40例单侧传音性聋患者,同期选取40例单侧耳聋(SSD)患者,均佩戴软带骨导助听器.评测单侧传音性聋患者在0.25、0.5、1、2、4 kHz频率段上助听前后的纯音听阈阈值及平均听阈阈值,分析安静环境下在正前方(0°方位)、助听侧(90°方位)和非助听侧(270°方位)3个声源方向上助听前后的言语识别阈(SRT).同时比较单侧传音性聋患者与SSD患者噪声环境下在0°声源方向上助听前后的SRT,并观察其有无佩戴相关的不良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通过靶向miR-206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RT-qPCR检测细胞中NEAT1和miR-206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NEAT1与miR-206的靶向结合关系,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减NEAT1和抑制miR-206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敲减NEAT1和抑制miR-206对乳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 了解湖北省咸宁市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影响视力的因素,为小学生的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省咸宁市4所小学小学生共7042人,每年一次进行近视眼患病率调查,共观察3年(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采用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VID-19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急剧升高,随着读书年限增加近视眼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也逐年增高,等效球镜度数(SE)逐年向负值方向增大.结论 湖北省咸宁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逐年增加.近视与遗传和环境
目的 探究滋阴祛斑方与氨甲环酸片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6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3)采用氨甲环酸片,观察组(n=53)另给予滋阴祛斑方,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状态、黄褐斑严重度、生活质量、血清氧化物水平、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状态、黄褐斑严重度、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组间血清氧化物、激素水平优
目的 基于疫情常态化下建立手术室感染防控与监测体系,探讨该体系应用过程中的实践价值.方法 以《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中译版)、《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等文件为指导,优化完善既往本院手术室感染防控与监测体系,总结2018-2020年手术室感染防控及监测工作,比较感染客观监测指标、感染客观防控指标.结果 2020年客观监测指标中院内感染发生率及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低于2018年、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客观防控指标中手卫生样本、消毒灭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