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新生的意义。为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新生的意义。为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创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微笑面对学生,良言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风解,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上课开始,教师就说: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学随即出示:40.5÷15、2.38÷0.34、10÷3、,58.6÷11,当学生发现,后两题永远除不尽时,教师及时说明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求知、去探索。这样引入,既复习了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和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二、树立创造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如0.28和0.3 谁大,我教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的方法,十分位上的3比2 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但也有的同学立刻就想到0.3 可以化为0.30 元, 那么0.30 就比0.08 大,虽然我觉得加0 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但想到加0 后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所以,也支持他们可用其他的方法。并适当加以表扬这位爱动脑筋的同学,这样,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是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活动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后,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学生,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例如:在辅导学生解答后面一道题目时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某人从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的顶部到底下用了7.5分钟;他若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则用1.5分钟可到达顶部。如果他不走,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停电,他用多少时间可从底部走到顶部?学生初次接触这道题目时,觉得很难思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提醒学生:这题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题,有的学生觉得像行船问题,楼梯向上的运动像水在流动,人向下的运动好像是逆水行……有了这一启发,学生就跃跃欲试了,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通过教学手段上的突破创 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的联想,想想和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将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新生的意义。为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创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微笑面对学生,良言激励学生,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风解,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上课开始,教师就说: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学随即出示:40.5÷15、2.38÷0.34、10÷3、,58.6÷11,当学生发现,后两题永远除不尽时,教师及时说明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求知、去探索。这样引入,既复习了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和铺垫,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二、树立创造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如0.28和0.3 谁大,我教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的方法,十分位上的3比2 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但也有的同学立刻就想到0.3 可以化为0.30 元, 那么0.30 就比0.08 大,虽然我觉得加0 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但想到加0 后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所以,也支持他们可用其他的方法。并适当加以表扬这位爱动脑筋的同学,这样,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是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活动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后,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学生,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例如:在辅导学生解答后面一道题目时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某人从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的顶部到底下用了7.5分钟;他若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则用1.5分钟可到达顶部。如果他不走,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停电,他用多少时间可从底部走到顶部?学生初次接触这道题目时,觉得很难思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提醒学生:这题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题,有的学生觉得像行船问题,楼梯向上的运动像水在流动,人向下的运动好像是逆水行……有了这一启发,学生就跃跃欲试了,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通过教学手段上的突破创 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的联想,想想和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将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