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汗管瘤39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来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3966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39例生殖器汗管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而提高对本病及其亚型的认识.方法:对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月-2019年9月间39例皮损位于外生殖器部位,组织病理诊断为汗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女38例(97.4%),男1例(2.6%),平均发病年龄33.8岁.临床诊断正确率仅61.5%,最易误诊为大汗腺痒疹.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中上部实性上皮细胞团块及条索,可见管腔样结构,管壁为双层上皮细胞,多数管腔内见嗜伊红物质;15例(38.5%)患者可见粟丘疹样结构,囊内为疏松角质物,肿瘤团块周边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显示全部患者细胞团块及导管管腔细胞角蛋白(CK)5/6阳性,S-100蛋白阴性,导管管腔癌胚抗原(CEA)阳性;5例(12.8%)CK7散在阳性;并发粟丘疹样结构的患者(15例)中,15例(100%)囊壁CK5/6阳性,14例(93.3%)囊壁CEA阳性,CK7及S-100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结论:生殖器汗管瘤好发于女性,临床上易误诊为大汗腺痒疹,组织病理表现中管腔和实性上皮细胞条索连接成的蝌蚪样结构为其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真皮中上部可见粟丘疹样角质囊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三维测量分析改良三点注射法远中位点进针时针尖止点距下颌孔的距离,从解剖学上证实远中位点注射可有效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方法:选取63名患者进行CBCT扫描,获得DICOM数据,导入到Sim-plant OMS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通过计算模拟进针时下颌孔距针尖止点的距离,与麻醉药品有效浸润距离10 mm进行单侧t检验分析,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双侧进针角度.结果:左侧进针深度(20.49±2.20)mm与20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进针深度(21.17±2.75)mm)与20 mm存
目的:研究敲低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DDIT4)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增殖和侵袭.方法:培养OSCC细胞系CAL27、Tca8113、SCC9及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系HOK,检测DDIT4的表达水平.将Tca8113随机分为对照组、si-阴性对照(NC)组、si-DDIT4组、PD98059组,检测细胞增殖OD490 nm值、侵袭数目及DDIT4、p-ERK1/2、Bcl-2、c-myc、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CAL27、Tca8113、SC
目的:观察超瓷嵌体修复儿童乳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乳磨牙牙体缺损患者(180颗患牙),分为3组,每组各60颗牙;分别行超瓷嵌体修复、金属预成冠修复和直接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观察评估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6个月3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在边缘密合性、牙龈反应、继发龋及邻接关系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修复后24个月,超瓷嵌体及预成冠在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牙龈反应、继发龋、磨损程度及邻接关系方面均优
目的:探究铁死亡相关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初步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下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关临床数据并筛选得到OSCC相关数据.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R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对关键基因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4个铁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9个关键基因,其中IFNG和EGFR
目的:探讨腮腺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1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腮腺肿瘤活检或腮腺肿瘤切除的患者资料,按拟定诊断标准,筛选出经病理证实为腮腺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患者共32例,并用生存分析模型对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腮腺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原发部位面颈部者占比81.25%.3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7%和47.5%.经Kap-lan-Meier及Cox生存分析原发部位(P=0.011),腮腺肿瘤直径(P<0.001),是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在舌癌根治术留置气管导管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舌癌根治术且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84例,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羟考酮,Q组)和对照组(舒芬太尼,S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每小时呛咳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随时间推移均逐步下降;Q组在术后12、24、48 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Q组平均每小时呛咳次数
目的:探讨伢典Ⅲ凝胶微创去腐在5~12岁儿童龋齿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5~12岁儿童龋齿患儿5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涡轮机去龋治疗,观察组采用伢典Ⅲ凝胶微创去腐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进食食物类型、咀嚼食物、咀嚼稳固度及咀嚼是否存在异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2个月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2个月随访期间继发龋齿、牙髓病变及感染
目的:回顾心血管病行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患者在腮腺手术围术期情况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腮腺手术的抗栓治疗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间段内56例常规腮腺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检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定下一步抗栓方案,分别为继续组(n=30)、停药组(n=18)和桥接组(n=11).记录围术期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 d的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红蛋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伸长与颞下颌关节(TMJ)各关节间隙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三磨牙伸长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第三磨牙伸长位置、数目分为单颗、双颗单颌、双颗同侧、双颗异颌、三颗第三磨牙伸长组.拔除伸长第三磨牙前后(间隔6月以上),对比受试者TMJ各间隙的CBCT变化情况.结果:单颗组单侧上颌第三磨牙伸长者,拔牙前后,非伸长侧关节前、上间隙变窄;单侧下颌第三磨牙伸长者,拔牙前后,伸长侧关节前、上间隙变窄(P<0.05).双颗组双侧下颌第三磨牙伸长者,拔牙后双侧上间隙变窄(P<0.05);双侧上颌第三磨牙伸
牙周辅助成骨加速正畸技术(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因能够有效加速正畸牙移动、缩短正畸疗程,增加牙槽骨骨量、扩大正畸牙移动界限,减少并发症,增强正畸治疗长期稳定性等,受到口腔医师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生物医疗器械及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PAOO的术式及手术工具、骨移植材料也不断更新,从而使得PAOO术后创伤更小、骨量增加且更稳定,患者不良反应减少、舒适性增加.故本文就PAOO术式及手术工具的改进、骨移植材料的发展等方面作一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