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上海流浪汉沈巍最热的一個系列视频,标题就叫作“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网友也都叫他“大师”或“沈大师”,一些人甚至称其为“国学大师”。这位流浪的“大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评论:只要细看了视频,就会发现沈巍谈的东西相当杂,也并不怎么高深,再多看几段视频,你会发现,“大师”没有惊人之语,没有故作高深,一点也不装,事实上他是相当的谦虚。“大师”虽然不想成为“大师”,但想把他推为大师的,大有人在。沈巍边上就有人再也直白不过地明说,“大师就是流量,要想办法用好流量”。一些微商接受采访时也毫不掩饰地说,来找大师是想借大师的名头吸粉,吸粉就是为了“卖东西”。有人一定要让他成为“大师”,成为网红,这点很多人都意识到了。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8)班 吕骏昊】
  评论:并不否认民间会出一些“高手”,但要真认为“民间遍布大师”,甚至“大师都在流浪”,而大学里的都是草包,那肯定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就拿“国学大师”这个唬人的名头来说,如今已经有不少人醒悟,那些把《三字经》《弟子规》等明清儿童初级读物胡乱解读一通的人,根本都算不上学问。就像“民间武术大师”这种说法,那可以说是多次被现实惨烈打脸,已少有人相信他们了。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8)班 解千里】
  评论:为什么“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句话还是那么容易得到认同呢?大概是有这种认识的人其文化水平并不高,平时几乎也不钻研学问。有人在镜头面前以一副“高人”的姿态,表演一些看起来不错的书法和绘画,或者讲一段《论语》《孟子》,那就足以令他赞叹了。沈巍在镜头前,风度谦和,说事娓娓道来,也挺让人长见识,被误认为“大师”也不奇怪。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22)班 张旖旎】
其他文献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写下的《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这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说:“贫穷确实值得感谢,生活的贫穷让她更加坚韧不屈、自强不息,更加热爱和珍惜人生。”有人认为:“该赞美的不是贫穷,而是她克服贫穷的韧劲和坚强。”还有人说:“
期刊
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民谣,也不知道该怎样用言语表达民谣的好,只知道我那并非充满童稚的童年,略带一点忧伤。民谣伴随着我,走过一轮轮春夏秋冬。  初听民谣,是在小学时代,那盘我偶然听到的《安和桥北》给我很奇妙的感觉。已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听懂,有没有明白,只觉得歌声空逸而缥缈,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无声无息地、莫名地被感动。  光阴荏苒,微风吹过的时候,一切都已改变,才想起自己已经慢慢长大。独自一人抬头仰望天
期刊
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人,我的青春期没有互联网,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生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摩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氤氲袅袅,灵魂游弋,你
期刊
卞之琳曾写过一首小诗,一次夜乘火车,他躺在“睡车”上,夜不能寐,思绪万千。八十多年過去了,我们对诗人所描述的乘车体验却毫不陌生——敢问谁没有在夜行的火车里经历过几次失眠呢?而小编们在旅途中的故事,同样精彩……
期刊
原诗  涉江采芙蓉  〔两汉〕佚 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1.芙蓉:长在水里,这是水芙蓉,即荷花的别名。  2.兰泽:这是一个复合词,“兰”是“兰草”,“泽”是“沼泽”,把两个词义关联起来理解,即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读“wèi”,赠送的意思。  4.还顾:这是一个复合词,“还”是“回,回
期刊
所谓创意诗,即对一个特定的名词进行定义、解释,且是有创意的。换言之,概念诗是一种语言的大胆探险,因为它需要大家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名词来一个创造性的叙述,甚至颠覆它。  如,北岛《自由》一诗:  飘  撕碎的纸屑  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出概念诗的三个特点供大家参考:1.概念诗不是常规的下定义,不需要合常理;2.要想写好概念诗就要有点超现实主义格调,打破常规,用创造性的语言去创造这个“概念”;3.字数无要求
期刊
最近,一个名为“夸夸群”的“神秘组織”突然爆红。在这里,不管你说点啥,只要后面加上“求夸”二字,立马就有一大波赞美之词蓬勃而出。没有仇恨,没有教训,只有鼓励和表扬。和谐的“夸夸群”迅速扩展,还实现了商业化。一些媒体认为,“夸夸群”流行表明年轻人渴望被认可,但情绪不能依靠别人,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评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谦虚是美德,主动向熟人求夸,会担心别人觉得自己“迷之自信”;有了成绩向长辈
期刊
生活在一个变化动荡、充满不确定感的时代,当旧的价值体系渐渐崩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时,时代的表情必然是焦虑不安的。焦虑也是每个个体共同的情绪,虽然贩卖焦虑的“咪蒙”被彻底封号,但“5岁小朋友简历被刷屏、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等信息依然无处不在。我们从踏入小学那一刻起,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色彩斑斓的童年从那一刻起围上了灰色的帐幔,大量的补习班和课外作业最大程度缓解了老师和家长的焦虑,却无情地剥
期刊
名唤姚佳彤,可知性情——姚黄魏紫颜晏晏,佳木秀尔思无沿,朔风彤云运乾坤。我好著篇立说,嗜读文辩论,尤爱各项运动。蒙时光眷恋,成长路上赤脚追光。畅想光而不耀,与光同“晨”,永远在路上。  众人论今生使命总道初心,回望千年岁月,亿万余人也,皆有己命,不遗余力为命奔忙,终成一捧黄土湮灭于历史长河。今时光点滴皆成历史,试问何处是使命?不如回望过去,追寻千千万万者是如何做?念此,今谈使命,欲回首过去以“皓月
期刊
编辑推荐:  “月亮”既是个大题目,又是个小题目。说它“大”,是因为它是文学母题、经典意象;说它“小”,则是因为它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月亮。如何写?如何写好?这是一个大难题。在进入思路前,看到“千古一月”这个题目,就先猜想文章大致的写作路线:怀古论今,富含哲理,最后落脚于“我”。这算是在“阅程”范围内的。你看,阅读期待就已经是高的了。如达不到,断不会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