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的含量与水质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的趋势下,对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同样在不断深化。其中,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水资源量和水质带来十分明显的有利影响。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深入应用,我国的水资源量与水质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对于促进人类科学持续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为了深入探讨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和水质的影响,本文就关于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和水质的影响展开研究,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量;水质影响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水资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水资源量与水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到每个人。在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的趋势下,通过水土保持来实现对水资源量和水质的保护,在现阶段下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采用该方式对水资源进行保护,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是促进人类长久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相关研究中发现,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地区能够有效提高当地的水资源储备量,并且对于提高水资源质量也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为协调人类发展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积极影响。
1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的影响
1.1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根据现有研究与实践结果显示,在水土保持措施下,能够有效减少流域内的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并且还能够协调产沙和产流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流域内的水资源量会趋向一个平衡的状态,能够确保一个地区内的水资源量在合理流量区间内。在针对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的具体研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水资源量的计算方式。在进行水资源量的计算中,有一个十分常用的公式:W s=(R+D)+Ep+Ess+···。在这个公式中,需要了解每个变量所代表的含义。区中W s所代表的是水土保持下所改变区域的水资源量,R表示为地表水储备量,D表示为区域内地下水储备量,另外,Ep、Ess、分别表示制备冠层的蒸发量、地面截流蒸发量。在对一个地区内的水资源量进行计算的过程,需要结合地上、下水资源量、植物蒸发量和截流蒸发量,在这样的计算方式下,所得出的水资源储备量才是较为准确的。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在水土保持措施下,一个区域内如果整体水资源量不发生变化,那么通过水土保持举措,能够降低水资源的蒸发量,进而可以在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区域内的总水资源量。
1.2水土保持面积参数
结合上述的公式进行分析,在一个区域内,水土保持效果与水资源量有着很显著的关系。在区域内,将其划分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A采用的是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在该区域内,拟定有一条长100千米的河流,并且A区域内的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且当地的地貌较差,植被覆盖率不高,有明显的暴雨集中区和干湿季的划分,在这样的区域内其会呈现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针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管理中,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自进行的一年间内,其中21.5%以上的区域进行了水土保持改造,通过落实梯田建设、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达到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基本实施要求。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该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有着显著提高,对于调节干湿两季的水资源量不合理分配情况有着显著的作用。
2水土保持对水质的影响
2.1非点源污染形成特点
目前,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践情况来看,该措施对改善水资源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点源形成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现阶段,非点源水资源质量污染主要以城市径流型污染、农村生活型污染、农业型污染、水土流失型污染、降水降尘型污染等为主。其中,水土流失型的水资源质量污染影响最为广泛,该污染形式除了会污染水资源和水系统以外,还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地区内的水资源总量,甚至会改变污染源进入水体的方式,对地上水质与地下水质均有着明显的恶劣影响。另外,在区域内,对非点源污染的形成方式与形成特点进行分析还可以发现,除了自然界内造成的水资源质量污染以外,人为污染更是造成区域内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农业、工业废水等都会排放到区域内的流经河流中,进而会造成水质下降。在自然界内,很多污染物能够通过强降雨被稀释到土壤中,并通过蒸发作用形成新的降雨,进而使区域内的水质得到改善。但是,严重的污染物无法被大自然净化,会影响到水质情况,因此,需要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进一步改善。
2.2水土保持控制机制
基于上述分析,区域内的水质污染能够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一定的调控与改善,对提高区域内的水资源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在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严格落实控制机制,确保展开科学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土保持措施下,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截断非点源污染扩散渠道的方式,降低化学污染物、固体污染物等进入到区域内的水循环系统中。通过截流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区域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资源质量下降速度。同时,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中对水资源质量净化等措施,将截流后的帶有污染性的水体进行净化,还能够实现恢复水体质量这一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水体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水土情况,并根据当地的水土情况和水文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3.1改善技术措施
在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中,为了确保该项工作能够科学正确地开展,随着环保技术不断深化发展的趋势下,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样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善。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为了达到净水的目的,目前在自来水厂十分盛行的生物净水措施和工程净水措施等都可以应用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并且已达到净化区域水质的目的。这些技术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化学毒物流入水体内,可以实现阻断污染物传递的目的。其中,特别是生物措施的应用,能够在不造成二次水体污染的情况下对现有水资源进行保护与净化,更具实践的科学性。
3.2加强检测执法
首先,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利用互联网打造水土流失监测系统,让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并设置档案与数据库,让监测工作得以优化,确保水土流失状况得以实时监测与预报,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有可靠参考资料。其次,将水土保护列入到法律范畴内,还有助于激励当地人民与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水资源的保护,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通过加强执法监测的方式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将法律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开展与高效开展,实现对水资源量和水质的保护。
总结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有着诸多有利影响,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流域、不同水文环境等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有针对性的对一个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高质量保护,可以有效确保区域内的水资源量和水质与当地的发展情况相符,彻底实现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水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1]吴仁彬. 浅谈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J]. 建材与装饰, 2019, 000(023)
[2]刘杰. 浅谈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J]. 电子乐园, 2019(14)
[3]齐云婷, 梁斐斐, 崔海涛,等.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探究[J]. 水电科技, 2020(1)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量;水质影响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水资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水资源量与水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到每个人。在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的趋势下,通过水土保持来实现对水资源量和水质的保护,在现阶段下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采用该方式对水资源进行保护,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是促进人类长久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相关研究中发现,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地区能够有效提高当地的水资源储备量,并且对于提高水资源质量也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为协调人类发展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积极影响。
1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的影响
1.1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根据现有研究与实践结果显示,在水土保持措施下,能够有效减少流域内的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并且还能够协调产沙和产流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流域内的水资源量会趋向一个平衡的状态,能够确保一个地区内的水资源量在合理流量区间内。在针对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的具体研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水资源量的计算方式。在进行水资源量的计算中,有一个十分常用的公式:W s=(R+D)+Ep+Ess+···。在这个公式中,需要了解每个变量所代表的含义。区中W s所代表的是水土保持下所改变区域的水资源量,R表示为地表水储备量,D表示为区域内地下水储备量,另外,Ep、Ess、分别表示制备冠层的蒸发量、地面截流蒸发量。在对一个地区内的水资源量进行计算的过程,需要结合地上、下水资源量、植物蒸发量和截流蒸发量,在这样的计算方式下,所得出的水资源储备量才是较为准确的。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在水土保持措施下,一个区域内如果整体水资源量不发生变化,那么通过水土保持举措,能够降低水资源的蒸发量,进而可以在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区域内的总水资源量。
1.2水土保持面积参数
结合上述的公式进行分析,在一个区域内,水土保持效果与水资源量有着很显著的关系。在区域内,将其划分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A采用的是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在该区域内,拟定有一条长100千米的河流,并且A区域内的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且当地的地貌较差,植被覆盖率不高,有明显的暴雨集中区和干湿季的划分,在这样的区域内其会呈现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针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管理中,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自进行的一年间内,其中21.5%以上的区域进行了水土保持改造,通过落实梯田建设、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达到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基本实施要求。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该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有着显著提高,对于调节干湿两季的水资源量不合理分配情况有着显著的作用。
2水土保持对水质的影响
2.1非点源污染形成特点
目前,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践情况来看,该措施对改善水资源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点源形成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现阶段,非点源水资源质量污染主要以城市径流型污染、农村生活型污染、农业型污染、水土流失型污染、降水降尘型污染等为主。其中,水土流失型的水资源质量污染影响最为广泛,该污染形式除了会污染水资源和水系统以外,还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地区内的水资源总量,甚至会改变污染源进入水体的方式,对地上水质与地下水质均有着明显的恶劣影响。另外,在区域内,对非点源污染的形成方式与形成特点进行分析还可以发现,除了自然界内造成的水资源质量污染以外,人为污染更是造成区域内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农业、工业废水等都会排放到区域内的流经河流中,进而会造成水质下降。在自然界内,很多污染物能够通过强降雨被稀释到土壤中,并通过蒸发作用形成新的降雨,进而使区域内的水质得到改善。但是,严重的污染物无法被大自然净化,会影响到水质情况,因此,需要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进一步改善。
2.2水土保持控制机制
基于上述分析,区域内的水质污染能够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一定的调控与改善,对提高区域内的水资源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在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严格落实控制机制,确保展开科学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土保持措施下,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截断非点源污染扩散渠道的方式,降低化学污染物、固体污染物等进入到区域内的水循环系统中。通过截流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区域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资源质量下降速度。同时,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中对水资源质量净化等措施,将截流后的帶有污染性的水体进行净化,还能够实现恢复水体质量这一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水体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水土情况,并根据当地的水土情况和水文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3.1改善技术措施
在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中,为了确保该项工作能够科学正确地开展,随着环保技术不断深化发展的趋势下,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样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善。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为了达到净水的目的,目前在自来水厂十分盛行的生物净水措施和工程净水措施等都可以应用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并且已达到净化区域水质的目的。这些技术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化学毒物流入水体内,可以实现阻断污染物传递的目的。其中,特别是生物措施的应用,能够在不造成二次水体污染的情况下对现有水资源进行保护与净化,更具实践的科学性。
3.2加强检测执法
首先,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利用互联网打造水土流失监测系统,让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并设置档案与数据库,让监测工作得以优化,确保水土流失状况得以实时监测与预报,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有可靠参考资料。其次,将水土保护列入到法律范畴内,还有助于激励当地人民与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水资源的保护,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通过加强执法监测的方式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将法律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开展与高效开展,实现对水资源量和水质的保护。
总结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有着诸多有利影响,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流域、不同水文环境等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有针对性的对一个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高质量保护,可以有效确保区域内的水资源量和水质与当地的发展情况相符,彻底实现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水资源保护。
参考文献:
[1]吴仁彬. 浅谈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J]. 建材与装饰, 2019, 000(023)
[2]刘杰. 浅谈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J]. 电子乐园, 2019(14)
[3]齐云婷, 梁斐斐, 崔海涛,等.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探究[J]. 水电科技,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