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认真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对《纲要》所提出的教材三个一,其中,组合练习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去尝试和运用,从中提炼出科学性、合理性、目的性强的组合形式。本文着重阐述笔者在观摩课、教学实践等途径中发现组合练习形式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学习、研究和实践,验证了组合练习对学生学习兴趣、运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效应,笔者认真梳理组合练习形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捋清组合练习形式在体育教学中“牵线搭桥”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实践中不知教什么、不知怎么教的问题。
关键词:组合练习;组合形式;体育教学;运动能力;教学策略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常态体育课的七个基本要求,即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复习呈环形、少讲需多练、安全组织佳、放松内容化;其中,教材三个一中的“组合练习”设计和搭配需要其他因素的有机结合的一个练习整体,侧重点在于对技术动作的巩固和复习,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的技术动作的延伸和创新。
一、目前,体育教学中组合练习形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不注重学生的生长规律特点
课堂教学中,单一练习(单个技术)的教学形式,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生长发育特点,比较准确的把握教学方向,然而,组合练习形式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是盲目搭配和关联,它需要充分考虑到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知发展特征科学搭配。
(二)不重视体育的运动规律特点
组合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巩固和复习技术动作,一定是为技术动作这条主线服务,同时,兼顾运动能力的提升,不能为了组合而组合,毫无根据的打破或干扰组合练习的整体性。
(三)不考虑项目的运动规则特点
将两个及以上单一技术动作组合在一起,应该关注练习方向、前后呼应、关联、运动规则等不同因素加以区别对待,实现合理组合,如果失去教材内容原有的规则,那这个组合练习形成是有问题的。
二、组合练习形式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纲要》成果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计划,分解教材内容有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三个维度”构建小单元,每个教学内容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当中的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形式”的不同,形成了方法的多样、不重复,解决了学生在练习中的枯燥感,再加上组合练习形式的所具备的趣味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技术动作的兴趣,使得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一堂体育课,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直接影响受教者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不同的组合练习形式既是对技术动作的巩固也是对受教者的体能进行有效增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进而保证学生的练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
三、组合练习形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技术+素质练习组合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要展示技战术能力的完美性,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撑,组合练习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要策略之一,组合练习也需要遵循目的性和创新性。比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2”组合练习“抛+垫练习”延伸到“向后触地+垫球练习”组合。
(二)技术+关联技术组合
每个技术动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和相关联的技术动作相组合运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教学中,组合练习恰当的、合理的迁移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组合练习也需要遵循迁移性和有效性。比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3”单一练习“并步、滑步、跨步”步法复习至“隔网移动+垫球练习”几种步法练习过渡到结合特定环境下的组合练习。
(三)技术+本身技术连续性组合
教学中,单个技术动作的连续练习,其本质在于巩固单个技术动作重难点的突破,在动作姿态、动作幅度上要求更高些,要注重共性内容和个性内容的整合,这个组合形式适合用于技巧类项目,它也需要遵循科学性和连续性。比如:“技巧:鱼跃前滚翻的练习方法2”,组合练习:“不同高度的连续鱼跃前滚翻练习”,把握好组合练习之间的层次性,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的学、练在一定的时间和阶段内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结论
组合练习形式的实践,能够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如果真正要把组合练习在体育教学中产生效应,关键是如何合理组合、合理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实践是检验组合练习是否合理的途径。笔者在平常的教学和教学研讨活动中,归纳了一些常见的组合形式,还有一些组合形式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大量尝试,才能提炼出最有效、合理的组合练习。
参考文献:
[1]莫豪庆,刘鸿昌.组合练习形式选择与设计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余立峰.组合练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的研究[J].体育教学,2015.
[3]余立峰.优先优化体能教学视域下的运动能力培养[J].体育教学,2019.
[4]許强.把握组合设计原则 提升组合练习实效[J].体育教学,2016.
关键词:组合练习;组合形式;体育教学;运动能力;教学策略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常态体育课的七个基本要求,即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复习呈环形、少讲需多练、安全组织佳、放松内容化;其中,教材三个一中的“组合练习”设计和搭配需要其他因素的有机结合的一个练习整体,侧重点在于对技术动作的巩固和复习,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的技术动作的延伸和创新。
一、目前,体育教学中组合练习形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不注重学生的生长规律特点
课堂教学中,单一练习(单个技术)的教学形式,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生长发育特点,比较准确的把握教学方向,然而,组合练习形式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是盲目搭配和关联,它需要充分考虑到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知发展特征科学搭配。
(二)不重视体育的运动规律特点
组合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巩固和复习技术动作,一定是为技术动作这条主线服务,同时,兼顾运动能力的提升,不能为了组合而组合,毫无根据的打破或干扰组合练习的整体性。
(三)不考虑项目的运动规则特点
将两个及以上单一技术动作组合在一起,应该关注练习方向、前后呼应、关联、运动规则等不同因素加以区别对待,实现合理组合,如果失去教材内容原有的规则,那这个组合练习形成是有问题的。
二、组合练习形式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纲要》成果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计划,分解教材内容有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三个维度”构建小单元,每个教学内容的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当中的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形式”的不同,形成了方法的多样、不重复,解决了学生在练习中的枯燥感,再加上组合练习形式的所具备的趣味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技术动作的兴趣,使得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一堂体育课,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直接影响受教者的练习密度和强度,不同的组合练习形式既是对技术动作的巩固也是对受教者的体能进行有效增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进而保证学生的练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
三、组合练习形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技术+素质练习组合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要展示技战术能力的完美性,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撑,组合练习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要策略之一,组合练习也需要遵循目的性和创新性。比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2”组合练习“抛+垫练习”延伸到“向后触地+垫球练习”组合。
(二)技术+关联技术组合
每个技术动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和相关联的技术动作相组合运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育教学中,组合练习恰当的、合理的迁移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组合练习也需要遵循迁移性和有效性。比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3”单一练习“并步、滑步、跨步”步法复习至“隔网移动+垫球练习”几种步法练习过渡到结合特定环境下的组合练习。
(三)技术+本身技术连续性组合
教学中,单个技术动作的连续练习,其本质在于巩固单个技术动作重难点的突破,在动作姿态、动作幅度上要求更高些,要注重共性内容和个性内容的整合,这个组合形式适合用于技巧类项目,它也需要遵循科学性和连续性。比如:“技巧:鱼跃前滚翻的练习方法2”,组合练习:“不同高度的连续鱼跃前滚翻练习”,把握好组合练习之间的层次性,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的学、练在一定的时间和阶段内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结论
组合练习形式的实践,能够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如果真正要把组合练习在体育教学中产生效应,关键是如何合理组合、合理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实践是检验组合练习是否合理的途径。笔者在平常的教学和教学研讨活动中,归纳了一些常见的组合形式,还有一些组合形式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大量尝试,才能提炼出最有效、合理的组合练习。
参考文献:
[1]莫豪庆,刘鸿昌.组合练习形式选择与设计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余立峰.组合练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的研究[J].体育教学,2015.
[3]余立峰.优先优化体能教学视域下的运动能力培养[J].体育教学,2019.
[4]許强.把握组合设计原则 提升组合练习实效[J].体育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