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52岁胃肠间质瘤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0.4 g口服、1次/d。约5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及皮肤黄染。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8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36 U/L,总胆红素(TBil)32 μmol/L。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停用伊马替尼。进一步检查示白蛋白29.5 g/L,HBV DNA 3.57×106 IU/m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1%;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患者为e抗原阴性慢性HBV携带者(20余年),结合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很可能为伊马替尼诱发的HBV再激活所致。给予抗病毒、保肝与人工肝治疗,24 d后ALT 25 U/L,AST 39 U/L,TBil 165 μmol/L,HBV DNA 659 IU/ml。约5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 262 IU/ml。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住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其一般情况、卡瑞利珠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和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前后甲状腺功能(甲功)检查结果;对发生甲功异常的患者,应用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进行药物与损伤的因果关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肯定"和"很可能"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甲功异常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71例,22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是增强CT扫描后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增强CT扫描后CI-AKI的发生率很低,利用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CI-AKI高风险人群进行针对性防范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检索到6个增强CT扫描后CI-AKI风险的预测模型,分别是Herts预测方程、Kim列线图预测模型、Huang评分预测模型、Moos风险因素预测模型、Jeon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和Baek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CI-AKI预后的风险评分模型。这6个模型的预测因子包括增强CT扫描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和血清白蛋白,
1例72岁男性患者因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泊沙康唑抗感染,乙酰半胱氨酸化痰,并继续原抗排斥治疗方案(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前血清肌酐98μmol/L,血尿素氮3.4μmol/L。治疗第5天,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22.9μg/L,血清肌酐497μmol/L,血尿素氮17.9mmol/L。临床药师会诊后了解到患者联用了泊沙康唑和他克莫司,提出泊沙康唑可抑制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活性,而他克莫司主要经CYP3A4代谢,因此考虑为两药联用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
1例44岁男性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因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g静脉滴注、1次/8h。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288×109/L。治疗5d后PLT升至729×109/L。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可能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左氧氟沙星0.5g口服、1次/d。停药5d后,PLT降至491×109/L;停药14d后,PLT降至280×109/L。
1例66岁女性患者因高血压病连续2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卡托普利25mg、1次/d。近1年出现血糖偏低(3.0mmol/L),近4个月频发低血糖昏迷。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最低为1.6mmol/L,胰岛素12mU/L,C肽1.78nmol/L,抗胰岛素抗体阳性。诊断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考虑可能与卡托普利有关,停用该药,继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同时予泼尼松30mg口服、1次/d,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碳水化合物为主,少食多餐。停用卡托普利3d后,患者血糖控制在
1例25岁男性肾移植术后患者因供肾保存液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术后第3天加用替加环素50mg静脉滴注、1次/12h。使用替加环素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予护胃治疗后好转;第8天,患者左下腹出现持续性剧痛;第9天,实验室检查示淀粉酶1188U/L、脂肪酶699U/L;胰腺超声检查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考虑与替加环素有关。停用该药,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6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禁饮食。5d后,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好转,胰淀粉酶下降至69U/L
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肺低分化腺癌伴脑转移给予靶向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5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停药第17天,患者颈部和胸部出现红斑、瘙痒,随后红斑迅速扩散至全身,并出现水疱和广泛的表皮脱落,伴有瘙痒、疼痛和低热。考虑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导致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周后,皮损基本愈合。
1例64岁男性胃腺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250mg静脉滴注、第1天)和替吉奥(60mg口服、2次/d、第1~14天)方案化疗(21d为1个治疗周期),1个月后,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240mg静脉滴注、第1天,14d为1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第4个周期给药后第2天(首次用药后第44天),患者出现腹泻,呈水样便,3~4次/d,伴轻度腹痛;3d后腹泻加重,呈暗红色血便,覆脓苔,最多达10次/d,伴明显腹痛。根据肠镜及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全结肠、活动期、重度),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3级免疫
1例63岁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静脉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检查结束后约2min,患者感觉胸闷、气短、全身不适,并出现全身皮肤发红,伴散在皮疹,随即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伴小便失禁。持续2~3min后患者意识恢复,烦躁不安,血压为51/35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示Ⅰ、AVL、V1-V5导联ST段抬高,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和脑钠肽前体均升高。经抗过敏抗休克、补液扩容、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压132/78mmHg。经对病例的回顾分析及文献复习,考虑患者为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左肺鳞状细胞癌接受紫杉醇(210mg静脉滴注、第1天)和卡铂(0.5g静脉滴注、第1天)方案化疗(21d为1个疗程)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0.25g口服、1次/d)。首次口服阿帕替尼后约1h,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胸闷,继而出现四肢麻木和乏力;再次口服阿帕替尼约1h后,上述症状复现,并出现下肢胀痛、不能言语和心律失常。考虑与阿帕替尼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过敏、解痉平喘、抗心律失常等治疗,5d后上述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