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轻阅读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赴一朵花的邀约
  查一路
  季节,是一扇虚掩的门,推开它,就拥有了它的全部感觉。在朝雾渐渐散去的晨曦中,或者在一个烟霞明灭的傍晚,我走向郊外,走向山川与河流,走向一棵草,或者一朵花,瞬间,我就能感受到春意的熏染与浸润。如果在过往的时间里,错过了许多的事物,我实在不想错过春天。
  因为,它可能是一驾将行的马车,撇下希望,空空地远征,在挽留的目光中,留给我踽踽独行的背影。
  唯有大地,才是春天之母。那里是万物生长的胎盘,阳光、雨滴和土地里蕴含的养分,悄悄灌入萌动待发的植物体内,被收敛的光芒,有可能在瞬间进发,一切的沉寂都被点燃,绿色的火焰,照亮原野,照亮山谷,照亮曾经被冰雪覆盖的群山之巅。当城市生活还是在单调的循环中日复一日,而大地可能在上演一场有关生命的宏大叙述。土地把欲望和潜力,借助一个季节的风雨与温度,转化为古人和他们的子孙有关生存的饮食狂欢。关心粮食与蔬菜——我想,诗人是否踟蹰于一个怅惘的春天,若有所思,进而捕捉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萌芽于春天的事物都应当进入诗篇且成为警句,生活在都市的人们需要一句来自春天的提醒,因为我们在与土地、与季节的日渐疏离中,淡化了人与自然的一种至为重要的关系。
  所以,感念苍生与万物,首先需对大地与季节满怀虔诚的感恩。走在草地返青的路上,天与地,被细雨织起密密的联系。我对细雨中披蓑戴笠的农人躬身而立,对披枷戴锁的牛躬身而立。农人们主宰着土地,牛的劳作划定了春天的格局和走向。
  重大的事物,总会极为简单。季节的变换,其实可以简化为植物的一枯一荣。任何生命都有表述和被表述的可能。草,绿了,这样渺小的存在,而一旦苏醒,也意味着一个世界的重生。生命,无论经历了怎样悲伤的历程,总有欢欣的一刻,像光一样耀眼,像影一样不灭,像水一样在柔弱中呈现上善的无形力量。
  来自天地的变化与声息,如晨钟缓缓响起,辉煌,激越,且不失庄严和热闹。蝉蜕去了旧我的束缚,蛇告别了昨天的身体,蛙与其他冬眠的动物也被一束光牵引着,穿越黑暗幽深的洞穴,找到了光明的所在。沉寂了一个寒冷季节的生灵,一朝醒来,犹如新生。溪流隐去了对苦涩与凝滞的妥协和忍耐,变得歡畅,变得明亮,欢快的声响宛如一场童音诵读,一场有关春天的抒情朗诵。与之相和的,是包括鸟鸣风声以及各种声音的共鸣。
  在广阔的绿色背景之上,风掀起了波涛,无边无垠的绿色风暴,向目光的尽头,一浪一浪,推进,推进,温柔而又澎湃。一切新的生命与生命的延续,在此之上悲欣重逢,天地万物在这个季节的喧闹,正是生命的潜能与力量生生不息的轮回。如果生活永远被禁锢于一成不变的一隅,或者在一个春天里错过了所有可能的机会,与一次荒野之旅失之交臂——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它被蓬勃生长的万物以各种方式的抒写、描述和诵读,也就在我的感性之外,在我的认知世界之外了。
  我行于草间,坐于乱石。类似于我的生命,作为一种弱小的存在,城市里无数扇橱窗和门都在拒绝我欲望的表达,那么,自然界的春天呢?是否给予我心灵一种灿烂丰富的神性,为此我可以关闭内心无数扇欲望的门,而以一种朝圣的姿势面对自然。我的内心世界,一边是某些形式与规则的轰然崩塌,一边是万物生长的自由之声,于是,我想过好这个春天,想通过一朵花、一棵草寻找到春天。我行于山间,行于荒野,在这个季节里参加大自然生命的盛典,其实就是寻找内心深处所需要的和声与共鸣。
  众声之上,春光乍现,藏匿于草间的天使,会站到众生的右肩。此刻的江南,正是绿意朦胧的春天,一汀烟雨杏花寒,如果荒野或者山间有一朵花的邀约,即使是自己的臆想,我都会欣然前往。
  手心里的春光
  程应峰
  站在严冬的尽头,总让人对春天生出一份亲近的渴盼。任何人,一旦真正经历了冬日的冷酷,定会对荡漾的春光萌生出感恩的情愫。
  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姗姗来迟,在立春十多天后,我才有缘将它抓在手心里。那天早上,当我睁开睡眼惊喜地看见映射在窗帘上的那一抹橘黄的时候,我在心中默默地说了一声,真正的春天来到了!
  这之前的天气,先是雨夹雪,后是阴雨绵绵,感觉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些日子里,难得出一次门,常常是一整天一整天闷在屋子里,昏天黑地地上网,麻木不仁地看电视。雨雪和阴寒无形之中缩小了自在活动的空间,夺去了生而为人所能拥有的很多乐趣。
  出门办事,穿行在雨雪之中,即使打着伞,也逃不开那份湿漉漉的感觉。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搓着手在火炉上取暖。那些时日,被褥是潮湿的,室内空气散发着霉味,心境也挤扎着一份难言的阴郁。常有人说,这天气什么时候可以晴和起来啊!
  总算熬到了阳光灿烂的这一天。我没有半分犹豫,衣服往身上一披,就迫不及待拉开了窗帘。金黄色的阳光,水一样泻進窗口,泼了我一身。那一刻,一股脉脉的暖流,流向身体的各个部位,让人舒适惬意,这何尝不是上苍的恩赐啊!我伸出手去,捧了一捧阳光在手心里,这仅仅是阳光吗,这分明是让芸芸众生牵挂和惦念的黄金般的春光呀!
  家家户户的阳台变得缤纷起来,五颜六色的被褥沐浴在阳光之中,开始了和春天的第一次对话。这一刻,我逼仄的视野里,阳光下的阳台、阳光下的街市、阳光下的树木以及河流,开始变得明朗而生动;城市的街道有了来来往往的人群的点缀,便有了鲜活的内涵。屋外宣泄着明媚的春色,有谁还愿意待在屋子里啊。怪不得宋代诗人叶绍翁有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的阳光照射着,走出门墙之外,又何止一枝红杏的心事?
  没有阳光的春天,是让人阴郁的;春天的阳光,给生命注入的不仅是丝丝缕缕的温暖,还有全新的活力,它以无穷尽的能量,让天地万物复苏,变得生动、真实而且灿烂。
  我用双手感受着春天的存在,我甚至想要在春日的阳光里,就这么将手一直伸展着,一直伸展到人生的尽头。真的,我舍不下满手春天的阳光,更撇不开春光给予我的种种有益的生命启示。
其他文献
那碧绿的草地,那蔚蓝的天空,那盛夏的时光……  神隐的世界里,她遇到了那个崭新的自己,遇到了那段埋藏的记忆,遇到了那个温柔善良的向衣少年。  《千与千寻》,流淌在我的生命中,令我一次次探问,引我一遍遍追寻,催我一声声长叹。  何以成长  这部影片最明显的主题是成长。  创作千寻这个角色时,宫崎骏的作品尚未转型,千寻是他早期作品主人公的典型代表,即“全力奔跑型”。有人说这种角色还不够成熟。诚然,千寻
古之英雄者,或断七情或绝六欲,自以为至强。然山穷水尽之时,虽有“老骥伏枥”之叹,也不免儿女情长。今之众人者,罡堂过“浑水”滚过“染缸”,力倦神亦疲。然则其心中一隅的爱与光芒,可曾安好?  无论古今,总有以慷慨刚强自居而选择性忽视点滴柔情者。古之“舍生取义”者、“为民请命”者,以“仁者”“丈夫”自况,而以长情者为不屑也。赞之或日“中国的脊梁”,而批之却以《红楼梦》中评“文死谏”等语为极恰当。又多少今
每天下午上下班时,在我家楼下的学苑小区大门旁的亭子里或岗亭边,总会看到五六个或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或站或坐,头向前倾,饶有兴趣地观看下象棋。虽然他们穿着各异,有的还光着上身,甚至残留着体力劳动后的气味,可他们的热情和执着,犹如一场精彩的话剧。  从他们摆开阵势的神态上,就让我读懂了他们的紧张、激愤或喜悦、懊悔的心理。你大可不必因他们的喜怒哀乐去评高低、分输赢。有几次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阵列,当了一名观众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又有多少船只驶過,我仍在等待,等待理解,等待承诺,等待幸福;我仍有真诚,离不开,放不下,爱不起。展开时间的卷轴,看见了祖父倚在船头,看见了端午夜里你伸出的手。  后来,这些都是白日梦。  祖父,是一个爱我,又不懂如何爱我的普通船夫。我从小没有父母,祖父是我唯一的亲人。我和祖父的日子很穷,穷到会为一只鸭子开心很久;而我们的日子又很富有,富有到充满天伦之乐。我们的日
没有人怀疑过时间之短。无论是白驹过隙还是沧海桑田,无论是“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还是“羡长江之无穷”。文人挥墨,士人长嗟,都感叹着时间易逝这一朴素的道理。于是“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惜时劝学诗句层出不穷。  的确,在相对论中,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效的利用便是有效的延长,也只有利用才能体现时间存在的意义。  常看到现代人以一幅忙碌之景来推脱生活应有的放松与感悟,
老北京名气最大的商业街,非王府井莫属,外地人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往往会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这么有名?  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亦称“王府街”,因明代这条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据朱启钤先生回忆,以豫王多铎府最大,今协和医院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连帅府园箭厂当年也在其中,是王府卫队的操练场。多铎战功卓著,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地位特别尊贵,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
骄阳似火,酷热肆虐。  公交车上人挨人,人挤人,人头攒动,汗气蒸腾。我一手牢牢地拎着旅行包,一手紧紧地扶着车门旁的栏杆,随着车身晃动,一路摇摇晃晃前行。只听一声“堵车了”,我放眼望去,前面大车小车,群蚁排衙般塞满了道路。我还要赶着到学校上晚自习呢,晚了可怎么办?我每根血管都焦急得快要爆裂。所幸苍天有眼,过了一会儿车队便开始移动,很快便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车缓缓靠站,下车的寥寥无几,却又有一大群乘客
基石,原名郭文麟,和众多文人雅士大多都有笔名一样。他身兼数职,既是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又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柳青研究基地主任。  在赴京参会的前几天,我才读到基石的力作《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那天,蒋建伟老师发微信给我,说基石这篇文章获得了 2019年度散文年会年度精锐奖,他还主编了《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柳青画传》《柳青的故事》,要捐一些给中直
1999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母亲病逝之后,我一直有個心愿,把父亲接到城里和我们一块儿住。  2008年春天,父亲在我的再三邀请下,从湘西北的乡村来到我工作的城市。为了让他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我专门请假陪他登天安门城楼,爬八达岭长城,看十三陵,游天坛和即将竣工的鸟巢等;逛过王府井、西单、新东方天地等大型商场,吃过北京的烤鸭、果脯、炸酱面等特色小吃……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玩儿得很高兴,他与老家人通电话时,
近些年大家都在观察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出色的教育成果,没想到秘诀竟包括游戏的设计。  我女儿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侧重数理化教育和项目式学习的学校,有时学生的作业颠覆了我的三观。比如学校举办纸板船邀请赛:参赛学生只用纸板、胶布和胶水制作纸板船。制作完毕后,到游泳池里进行划船比赛,里面坐着三个人来回划,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乐翻天。后来我女儿的物理课老师,又让学生设计一种发射器,要能发射一个馅儿饼砸到老师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