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一种基于多党合作制度功能的视角

来源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需要。多党合作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制度的功能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trategic goal and a major measure for the party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in our party in the new century and i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n overall well-to-do society. As a basic politic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ystem is a socialist par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has unique functional advantages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full utilization and exertion of the functional advantages of this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nd an important path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企业并购的技术边缘化效应、比较优势陷阱效应和品牌挤出效应,并对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比较优势陷阱并购产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当前,有关并购与区域产业安全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企业并购必将对某一地区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对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但是企业并购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企业并购所产生的效应并不仅仅局限于并购企业
建国之初,我在武汉市做青年工作时就认识宋一平同志,那时他是中共武汉市委第二书记,分管青年工作。1965年,宋一平奉调进京,担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经人举荐,选中我当他的秘书。从此我在他身边工作了20多年,从他的思想言行之中感受到了我们党的老一代革命家的高风亮节。现节选/L个感人的故事记述如下。  《早春二月》可以拿到国外去放映   一平同志在对外文委上任伊始,正值中法建交之时,立刻率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内的各行各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建筑行业亦是如此.工程招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能够有效的降低投资成本,更好的配置资
70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历史性跨越——rn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rn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
期刊
人们常说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本文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运用股价指数和实际GDP增长率等指标分析中国股市,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股市仍不能起到预警作用.为实现股市的“
金融生态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金融发展理论,为我们研究金融问题及与经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湖南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
题记这篇将要陆续与读者见面的文章是写于50年前的一篇未曾发表的学位论文。根据1959年2月我国与朝鲜签订的文化协定的有关计划,1962年10月初,我与两名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应届
一、我国雇主责任险的发展概况rn建立职业伤害的保障机制历来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劳动者权利保障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律问题,从世界各国的具体立法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种主要模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和居住环境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