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道场,你是我的佛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此地是女贞观,在出落凡尘的清静地,两人于此初次相遇。犹如六道轮回时的回眸,钟鸣磬响,她眉间悠然。
  彼时,潘必正赶考落了第,惭于归家,借宿于姑母所在的女贞观中,暂度时日。潘必正落第后的心变得愈发敏感,也怜惜周身一切美好事物。因此,他见到陈妙常的第一眼便觉有他乡遇故知般说不出的惊艳。
  不过一个照面,他大致揣摩出她身后必有故事。这女子误落凡尘,一颦一笑都是谜,他猜不透。他只隐约知晓这一把拂尘要么用来皈依功德,要么用来掩人耳目。观她言行举止,分明是大家出身,那又为何来这寂寞之地常伴青灯?
  他摇着折扇,把玩着一点小心思,墨香丝丝缕缕从折扇上氤氲而出,还带着一丝清高的味道。潘必正望向她,如九天仙子入凡尘。他不动声色地想着,对面的仙姑如何揣测一身风尘、书生意气的他;她会将自己当成怎样的人,是云游子、羁旅人,还是蹉跎红尘中的失意客?
  入夜更添寒凉,潘必正望着昏黄孤灯下自己的侧影,想着白日里遇见的小道姑,她该是同样天涯沦落,不得已才至此的吧。兵荒马乱,亲朋离散,这样娇柔的小女子如何担得起那样沉重的一段往事?
  他怀着这念想,竟起了几分怜惜之意,披衣而起再不欲眠。他推开门,仰头望见一轮明月。远处有寒蛩,还有缥缈的琴音。琴音回环,若即若离,待他欲去寻时又倏然不见了。四下里一切皆静,只一个执着的他在混沌间怅惘。他回首,于粉墙花影中恰见一曲抚毕慵整纤手的她。
  妙常见了他先是一惊,后又起身请潘必正抚一曲,以为知音之酬。潘必正略一推辞,继而坐定,弹起一曲《雉朝飞》。月夜听琴,最怕两人对面而坐。若是心意不通,则如焚琴煮鹤般辜负了良辰美景;若是心意相通,则恐堕了凡尘。而此刻潘必正的琴音只惊得繁花簌簌落下,铺成满地胭脂,潘必正又请她弹一曲赐教。妙常推辞不过,素弦轻按,一曲天籁从指尖流泻而出。
  潘必正拊掌,十分赞赏,问她妙龄独居可有愁怀。妙常笑了,她以为自己早已不是贪恋红尘之人,既脱了世俗凡尘,又怎会像凡间女儿一般对月伤怀。只是她身世凄苦,原名娇莲的她在金兵南下时与家人离散,不得已入女贞观为道士,从此不问红尘,法名妙常。
  在她所皈依的世间,她不愿将己心交付给他人,宁愿镇于锁梦塔下。脂粉经书,山高水长,若不是遇到了潘必正,怕此情也只能悬于心间摇摇欲坠,终不能交汇。而他看着眼前身世凄楚的女子,心下顿如明镜。
  他果然没有猜错,佛心本不是她的初心,妙常必定也属意于他。妙常闭目,神色安然,好似临水照镜,又似扪心自问。其实不必问佛,答案自在心中,当妙常终于知晓这道理,她轻倚书桌,下笔陈词。不过濡染一番笔墨,却已寻回女儿初心。
  而妙常与潘必正的两情相悦闹得满城风雨,潘姑姑逐渐察觉了风声,也恐两人年岁相当惹出事端,急令潘必正上京赴试。这消息对他犹如晴天霹雳,可考取功名本是男儿正业,他无从辩驳,只是舍不下那清丽的妙常。
  春梦了无痕,却有醒的时候。潘必正不忍再想,也不知此地一别后是否永诀。在姑母的注视下,他不及细思,快步上船。他离开后,妙常六神无主,脚下如飘忽云端,言未托誓未盟,两情相悦不该如此结束。她疾奔出观,只为再见他一面,告诉他,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她赶到河边时风急浪大,早已失了方向。却见浩渺的江心有扁舟一点,她顾不得其他,叫了快船急追,早将矜持二字抛在九霄云外。眼看着近了近了,她忍不住大声疾呼:“潘郎,潘郎……”
  另一叶孤舟上心事满怀的潘必正猛然转过头来,江风迷了他的眼,却于水色云雾中一眼望到她的愁容,分外清晰。她终是追来了,一江的风,满眼的水,两叶船儿在波心清愁中荡漾,两人相看泪眼,却对面手难牵。
  船打了几个旋儿,靠近又分离。眼见又一江风袭来,在两船就要隔开的当口,妙常广袖轻挥,纵身一跃,跳至他的船头。潘必正一把拉过她的手,贴入怀中。两人面对一江凄风苦雨,紧紧相拥。
  妙常从怀中掏出一支玉簪,如水剔透,如星明亮。此去万里,相隔依依,一支玉簪聊表情意。妙常抛却了云心水心,直至分别的此时才了悟人间为何有那样多的痴情儿女,那样多难以割舍的痛,痛到极致时如破茧般撕心裂肺。潘郎此去,何时重见,她心中有数,却终究未卜。玉簪在他手中便是凭证,是行于天涯海角心之所系的凭证。玉簪华美,可以绾青丝,也可绾住山高水长的悠悠想念。潘必正会意,将玉簪细心珍藏。两人望定彼此,洒泪而别。
  也许只有到了分别时才知情之可贵,只有入了相思界才能悟得因缘奥妙。离恨自是重重,直到此时,青灯古佛旁的妙常才体会到入骨的痛,那是一种浸入骨髓欲罢不能的苦楚,除了他,无人可诉。
  逝去的舟于风浪中行得更稳,因为满载情思。妙常望着小舟逝去,双手合十默念。
  潘必正惦念着她,于会试中一举中的,荣登状元后不忘玉簪。他擢第锦衣奔赴回馆时,姑母已将妙常置于别处,只等他来迎娶。这该是世上最好的结局。他是状元,她已还俗。跳脱五行,跳脱魔障外,于红尘逆旅中,觅得真正皈依。
  对妙常来说,最难抛却的是佛心和女儿心。初见的悸动令妙常多年来潜心修习的内心世界轰然瓦解,一片残砖断瓦也不剩。因为爱,她脱了胎,换了骨,成为俗世之子,再不必做潜心习佛向道、自闭于花花世界的女冠子。
  四大皆空与风月江湖,妙常最终选择了后者。无有对错,只有取舍,只要心中有佛,即使行色人间,也有拈花一笑的了然。
其他文献
环佩叮当,珠翠步摇,贾南风分花拂柳盈盈踱去,宫人却都战战兢兢地缩在一旁。等她过去后,又暗道太子妃暴虐成性,不讨人喜欢。  而今的贾南风眼角眉梢都含着一股子狠戾,早就不是幼时家中仰人鼻息,在父母、妹妹的冷眼责骂中瑟瑟发抖的小女孩了。她是威名赫赫的太子妃,连太子都不敢违逆她的意思。尽管她的长相在众姬妾中平庸不已,他也不敢过分宠爱其他女子。他习惯征求她的意见,只相信她不会欺骗自己,他的太子妃一定会对他好
期刊
慕容小公子初到药王谷那天,山中开了许多丁香,白的芬芳,紫的优雅,十分动人。彼时她正上山采药,回来后便听到师姐们议论:“慕容庄主亲自送到药王谷的小公子八成是活不成了,可惜了一副好皮相。”  那时师傅正在给他施针诊治,她走过来,师父吩咐说:“丁香,拿条毛巾。”心静如水的师父声音中竟有一丝不忍。她一双明眸望过去,看那小公子痛得满头大汗,却死死咬着嘴唇,不呻吟一声。她翻了一条帕子出来,轻擦着少年轮廓分明的
期刊
古往今来,多少人仅凭那首《桃花庵歌》便断定唐寅其人风流乖张,是红阑风月地千金买笑的贵公子,是纸醉金迷处饮歌听雪的风雅人,抑或是寂寥江湖间过分喧嚣的匆匆过客,却绝不会是终其一生不得意的落拓公子。  唐寅生于苏州,因正逢寅年,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小字伯虎。彼时唐家尚是书香门第,因而他有幸拜入名师门下,幼时便习得诗书画作的真义。  从未有人能将淡薄的天水碧穿得那般逸秀,可他能。唐寅常在清明新绿的竹林间作
期刊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只是遇见他之前,她从来都不信。良好的教养之下,柳氏总以为她能成为一个相夫教子的妻子,却永远无法像普通女子一样倾慕丈夫。甚至她都不知道原来自己也能这般勇敢,将隐藏在谦顺外表下的锋芒显露出来。  靖王萧景琰从声名不显的皇子成为如日中天的太子,自然是有几分本事的。金陵的蜡梅开得正好,她随手在园子里折了几枝,眉眼柔和地听着小丫鬟叽叽喳喳地说着他的事迹,“听说静妃娘娘属意咱们小姐当靖
期刊
小锦爱上了大魔王。  所谓“大魔王”,其实只是住在这座水榭里的公子。他的儒巾束得一丝不苟,脸上坚毅的棱角似刀锋般,割得人心冰凉。他不常住在这里,每每回到水榭,他的衣衫上总是沾满鲜血。彼时他会俯身在水池旁用汗巾蘸水擦拭血迹,起初轻缓,其后便似厌弃这满面血迹一般,狠狠擦去脸上的痕迹。  小锦猜他定是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像话本里的刺客,评书中的杀手。所以小锦在心里默默给他取了个名字—大魔王。  第一次见
期刊
金陵城外,钟山脚下,一座青砖宅院里,有位青衫老者于雪花飞舞中凝望远方,虽然寒风瑟瑟,雪扑脸颊,但梅花灿然绽放,令他神清气爽,他轻轻吟诵着,一首绝句如瓣瓣梅花,浸润着芳香跃然纸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首著名的《梅花》是王安石被罢相之后隐居乡野时所写。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彼时容颜憔悴,满腹苍凉。  出生于临川的王安石自幼聪慧,读诗诵文过目不忘,时人称其为神童。少年桀骜
期刊
我是一颗红豆,一颗相思红如血的红豆。我生长在江南,青花瓷一般的江南。  开始我并不红,滋润着江南的水汽,青绿一点缀在枝头。那时我还懵懂,也很顽皮,把一切都想象成我生命的颜色,青嫩而翠绿,如一朵翠绿荷叶上的露珠,从里到外都透着亮。  娘告诉我,要想成为极品红豆,就要变得殷红晶莹。我疑惑地问:“怎么才能变红啊?”娘说,如果有人血喂养,一眨眼的工夫就会变红。我吓了一跳,人血从哪儿来?谁愿意给?  娘又说
期刊
光绪三年的冬天来得有点儿迟,双仁巷的梅花才刚睁开眼,入骨的清寒便随着铺天盖地的雨滴敲打着青色瓦当,在雕栏上开出一朵又一朵水花,瘦小的梅朵在雨雾中愈发显得孱弱。时光寂寥,带着点忧伤怅惘,还有乱世里的无奈和苍凉。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寒风细雨的呼唤中踏入今生的轮回。  澎湃的钱塘江就在他的家乡,潮水来时,白练连云起,水接天上仙,既有娇媚柔情,也有波澜壮阔,只有这样的山水才能被王国维深情托付。儿时研读诗书
期刊
故事刚开始,司命星君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那晚,怜香惜玉的张鹏看见美人失足落水,奋不顾身跳下救人,本想来个英雄救美,没想到直接被高跟鞋一脚踢回了古代。  时光漫溯千年,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便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当朝太子齐晟的太子妃、将门之女张芃芃。穿越来得措手不及,让他这个活了二十多年的花花公子直接穿越成了女子……而且整个南夏都知道她飞扬跋扈、骄纵蛮横,是个不受宠的深宫怨妇。  张芃芃不再是原来的张
期刊
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尽了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彼时的她欢脱活泼,刚刚荡过秋千有点儿疲倦,甚至懒得去揉发麻的纤手,香汗湿透轻衣,阳光正柔和地洒在庭院里。  忽然就看见那个让人心惊的身影,她忘了穿鞋,只穿着袜子,连云鬓上的金钗也掉了,这样的慌乱与匆忙只因那人的猝然到访。长在深闺的她早就听过他的大名,而她此时已料到他是来提亲的。  翩翩公子如赵明诚,绝代才女如李清照,就这样演绎着一段美好姻缘,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