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模板的SiO2疏水膜制备与研究

来源 :表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聚苯乙烯(PS)刮涂速率、溶胶提拉速率、催化剂和陈化对疏水膜的表面粗糙度、透过率和接触角的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绕线棒刮涂和浸镀等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制备玻璃/聚苯乙烯/二氧化硅(Glass/PS/SiO2)膜系,热处理去除PS后,在表面涂覆氟硅烷(FAS),得到透明疏水膜.采用光学轮廓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PS刮涂效果、膜层表面粗糙度以及微观膜层形貌.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学透过率.采用接触角测试仪得到疏水膜的静止水接触角.结果 当绕线棒刮涂速率为2 cm/s,采用碱催化SiO2溶胶,提拉速率由60 mm/min增至180 mm/min时,膜层表面粗糙度依次减小,150 mm/min对应的表面粗糙度为0.0251μm,样品的水接触角为139°.当绕线棒刮涂速率为3 cm/s,采用陈化时间较短的酸催化溶胶,可以制备得到接触角为150.5°、波长为380~1100 nm、平均透过率为88.3%的疏水膜.结论 表面粗糙结构受PS刮涂速率、SiO2溶胶的提拉速率及其性质的影响.采用酸催化的低黏度SiO2溶胶涂覆于PS模板层,经过热处理和表面改性可以得到类蜂窝结构的SiO2疏水多孔膜.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利用由外部因素如原材料不足或需求不足等导致的随机生产等待带来的维护机会,针对多设备串行生产系统,引入质心与引力窗概念,提出一种时间窗与引力窗相结合的机会维护决策优化模型,同时考虑设备强制预防维护引发的内部维护机会和生产等待带来的外部维护机会,以最小化规划期内系统的维护总成本率为目标,获取最优维护策略.算例分析表明,时间窗与引力窗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在降低维护总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可有效解决生产等待的到达及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问题.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具有清晰的期刊遴选标准和严格的质量把控措施,是目前国际认知度最高的开放获取期刊目录之一,其收录的期刊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管道是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其进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将大大提升管道的安全性能.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并将其应用于西气东输浙江诸暨段管道管理中.该段管道划分为63个不规则网格,基于多属性风险辨识与安全调查表打分的方法,对不同的网格进行安全等级评价并提出风险隐患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形成“一格一策”.以一个典型网格为例,提出了适配于网格化管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并提供了技术指导.
目的 制备一种在120~200℃内具有多种热致变色行为的不可逆示温涂层,用于快速排查和准确记录电网设备过热故障发生地点.方法 首先以碳酸钴和氯化钴为原料,用简单的溶液法在水中制备了两种钴基热致变色材料.再以有机硅WB300树脂作为成膜物,自制的两种材料和偏钒酸铵作为变色颜料,高速研磨4~5 h,获得变色涂料.通过XPS、XRD、FT-IR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变色材料进行结构和微观形貌表征.于干燥箱加热观察涂层在120~200℃内的热色性,并用色差计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变色点进行数据化处理.结果 结合XRD、X
目的 制备出一种余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荧光复合涂层.方法 涂层的主要发光材料为SrAl2O4:Eu2+,Dy3+,以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包覆SiO2.主要的成膜物质是工业级水基硅丙乳液.通过适量添加玻璃鳞片,在对涂层余辉效果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大幅增加涂层的机械性能,来提高涂层的应用性能,通过铝粉底涂层增加荧光涂层的余辉亮度和余辉时间.通过测定余辉亮度、余辉时间、反射率和拉拔附着力等相关性能,实验优化荧光涂料成分配比.结果 在荧光涂层厚度为550μm时,余辉亮度为4.227 cd/m2,余辉时间为1471.
目的 对沙漠中的沙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应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以沙子为基底,利用层层自组装法构筑纳米银粗糙结构表面,再经十二烷基硫醇修饰后,显示出超疏水-超亲油特性.采用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分别表征超疏水-超亲油沙子的表面形貌、润湿性能.结果 改性后的沙子表面负载“乳突”状纳米银薄层,水在该表面的接触角高达156°±1°,而油的接触角为0°,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利用沙子表面对水和油显示出的相反润湿性,不但可以选择性分离水上轻油与水下重油,还可以高效分离油和水形成的乳液,且
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后果区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标准推荐做法及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标准对于地区等级和高后果区等级评定的差异性,如:工厂和办公楼等场所的界定、高后果区边界的确定、穿越管段区域的评定等,为管道运营单位在日常识别中的疑难点提供参考.介绍了国外标准关于地区等级发展及最大允许操作压力(MAOP)确定与修正的推荐做法,同时介绍了高后果区管段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研究现状,从而为高后果区管控提供量化依据.
无线供能式肠道机器人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将拍摄到的肠道图像传输到体外上位机供医生诊断,但由于图像传输过程会受到电路结构、外在环境等干扰,导致采集到的图像中出现噪声.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变换(NSCT)的无线供能式肠道机器人采集图片的降噪算法.首先,利用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提升肠道噪声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其次,对肠道噪声图片进行NSCT变换并构建残差网络模型对变换后的频率域信息降噪;最后,利用
目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原子层改性氮化铬(CrN)涂层的关键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以充分了解涂层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和微观界面结构本质,为后续原子层沉积CrN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通过建立CrN(011)-CrN(011)复合体系模型,分析计算了涂层的界面性能、弹性性能及热力学性能.结果 模型结构经过优化后,各原子层间间距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各层间距趋于一致.态密度分析表明:其优良的结构稳定性主要来自6.4~4.8 eV范围内Cr原子3d轨道和N原子2p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应力应变的弹性
目的 研究BN-1超高吸收导电消光镀层(简称BN-1镀层)的微观结构、导电消光性能以及空间辐照环境对BN-1镀层消光性能的影响,以考核该镀层是否满足空间光学构件的长寿命使用需求.方法 首先对BN-1镀层进行微观形貌、元素组成、接触电阻、太阳吸收比(αs)的检测,考察镀层的导电性能和消光性能,并对镀层性能的结构基础进行分析.再分别对BN-1镀层进行总剂量为2×1021 atoms/cm2的原子氧辐照以及总剂量为5000 ESH的真空-紫外辐照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空间模拟辐照环境对BN-1镀层αs的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