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以强军目标为核心的军事广播宣传的针对性和重要性:一是领会强军目标精神内涵,准确把握军事广播宣传舆论导向;二是以优良作风和亲切文风提升军事广播成效;三是有效突破和加强强军目标在对台军事宣传中的话语主动权;四是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特点,加快军事广播宣传的多元融合和传播拓展。
【关键词】军事广播 军事新闻 战斗性 成效 对台军事宣传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也是军事广播报道和宣传任务的核心要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工作正是以此为宗旨,用强军目标来引领军事广播宣传实践。
一、领会强军目标精神内涵,准确把握军事广播宣传舆论导向
强军目标不仅是建设大国军队、强国军队、一流军队的必然选择,也真实反映了当前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努力方向,这无疑为军事宣传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也提出了更加具体而实际的要求。军事广播要着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示,作为军事广播工作者要集中宣传,广泛报道,把重要战略思想渗透到新闻宣传的每一篇报道、每一个细节中,以先进理论为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提供理论支持。①
军事新闻报道必须强化其军事性、战斗性特征,这也是军事广播报道区别于其他广播宣传的重要特点。因此,军事广播报道要体现军营特有的战斗文化、战斗精神和战争元素,确保报道全过程围绕强军目标,确保聚焦军事战斗力的生成。
以往节日期间的军营报道大多是锣鼓喧天、领导看望、举杯祝福、军民同乐,这些内容可以报道,但决不是主体内容。越是节日期间越要加强战备,以防不测,要完成“能打胜仗”的总要求,就要把打仗的意识牢固树立起来。现在我们的军队已经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了,我们的宣传就要有所转变,要把“练为战”的味道体现出来。这几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连续展开大规模“新春走基层”报道,深入班排营连感受火热的军营生活。2015年,我们依托海军舰艇编队远海训练、空军航空兵部队飞行巡逻护卫领海领空安全、边防部队领导下基层替战士站岗执勤、武警官兵保卫节日安宁等动态活动,组织多路记者随部队一同行动,展开体验式采访,反映我军官兵节日期间不忘战备、忠于职守的风采;采访战斗在维和、护航、国际医疗救援一线的部队官兵,报道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战斗生活,特别是走出国门执行任务的中国军人风貌;派出记者深入深山海岛、边防一线,与那些地处偏远的官兵们共同度过传统节日。
比如:系列报道《从北纬21度到45度——海军陆战队寒训实录》,记者跟随海军陆战队官兵一路北上,赴东北进行寒区训练,全程纪录了严寒条件下海军陆战队员挑战极限的实战能力。《武警部队新年举行总队级首长机关野营拉练》《威海千里海防线边防部队同时紧急出动展开实战化训练》《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直指问题透出“火药味”》等新闻都是报道部队在春节临近期间展开的训练,这些新闻很好地体现了战斗性,向广大受众展示了人民军队安不忘危、毫不懈怠、聚焦强军的精气神。
二、以优良作风和亲切文风提升军事广播宣传成效
广播作为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传统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情感表意充分、应急反应及时等优势。但是,面对听众呈现分众化、收听习惯日益碎片化的形势,军事广播宣传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文风,增强军事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深入基层捕捉“活鱼”
近两年,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依托中宣部、总政统一部署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中,一批记者到一线采集基层官兵身边最鲜活、最生动的事例,反映他们简单淳朴而又真挚热烈的爱国、爱军情怀,反映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科学施训和一线带兵人关心士兵、为其排扰解难的感人事例。比如:录音特写《拥军饺子包起来》《边防寒冬暖兵心》报道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和基层部队服务官兵暖心工程的成效,持续传递了部队各级践行群众路线的正能量;《大山深处的导弹连管兵》《雪海策马体验边境巡逻路》等报道通过记者亲历和伴随式采访,用丰富的现场音响呈现了普通基层官兵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特别是大量现场音响很有冲击力,生动而准确地传达着军人甘于寂寞、卫国戍边的豪情。
(二)多出基层官兵喜闻乐见的作品
好的广播一定是先要让受众听得进去,然后才能有效传递作为新闻主体的“我”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要思考如何打破老套路,不说套话,突破习惯思维和宣传模式,运用质朴清新、平实通俗的表达方式,为受众带来有价值、有信息量,尤其是有生活的新闻。
为突出展现部队官兵投身强军目标的生动实践,我们利用在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推出的《中国梦·强军梦》专栏,把开展“走转改”作为积极推进强军目标主题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抓手,安排编辑记者下部队蹲连驻班,进行蹲点式采访,采制的报道更注重贴近基层。
录音特写《押运兵的苦与乐》很有代表性。记者跟随南京军区某军需仓库官兵乘坐铁路闷罐车,执行了一次军需物资的长途押运任务,体验到的是“飘着冰碴子的洗脸水和冻得跟大白兔奶糖一样的牙膏”,同时也看到了沿途城市乡村的变化等。小切口反映一个大主题,一段段肺腑之言、一句句真实感受,是对新闻报道传统模式的突破,使新闻更有人情味、更具说服力、更显舆论引导价值。
这些真正沉到基层采制的作品,反映的都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声音,保持着新闻现场的温度,讲的是兵事,说的是兵话,增加和培养了受众对军事广播报道的认同感。
三、有效突破和加强强军目标在对台军事宣传中的话语主动权
在两岸进入以和平统一为目标的历史时期,军事成为两岸之间非常敏感的话题,如果在我们的宣传中有“示强”的内容,很容易引起紧张和对立情绪。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震慑岛内外“台独”分裂势力的舆论斗争中,特别是推进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交流活动中,以强军目标为核心的内容又会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传播价值。 (一)强军目标是深化两岸军事交流的必要议题
今天,两岸军事交流已经不是禁区,笔者曾采访过多位台湾退役将领,和他们有很多的接触和交谈,谈论的内容很宽泛,从两岸军人对黄埔精神的继承到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从中华民族航天科技的进步到中国军队装备实力的发展,还有南海岛礁争端和钓鱼岛问题,等等,话语中透露出强烈的认同感和来自于同为中华民族军人的自豪感。因此,要正面疏导台湾民众的心结,要把强军目标作为对台军事广播的重要内容。
(二)强军目标是震慑“台独”分裂势力的重要力量
尽管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主流,但是 “台独”分裂势力和分裂活动仍然是制约两岸深度发展的大碍,特别是美国对台军售禁而不止,客观上助长了“台独”分裂势力的气焰,严重危害着台海安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会见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必须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 ‘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能有任何妥协。”靠什么来反对?靠什么来遏制?国不富,军不强,什么都是空谈。所以,强军目标宣传正是反“台独”、促进统一舆论斗争中最积极有效的力量。
(三)听台湾同胞讲述他们所感受到的强国强军大梦想
在香港、澳门回归10周年,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等重要时机,我们采访了很多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台湾同胞,他们的亲历和感受对岛内的朋友而言才是最真切、最真实的。
台湾退役将领扶台兴在职时长期研究解放军,就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时接受我们的记者采访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这次阅兵我们能看得出来,这个部队的精神战力、训练不是空心的,是挺扎实的。”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亓乐义也表示说:“这么大型的阅兵要非常精密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要有很好的纪律,这个展现了优良作风。”
类似的表述在我们的录音特写《我看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中有很多体现。
四、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特点,加快军事广播宣传的多元融合和传播效果拓展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微博、手机、微信等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多向互动、海量信息等优势,已经成为我们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一)把推动新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刘奇葆在《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讲话中提到: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站住脚、扎下根,实现军事宣传有效传播,必须把媒体融合发展这道题读懂、做好。
(二)利用好微博、微信平台,拓展新闻传播渠道
近年地震灾害频发,来自于灾区第一时间传出的相关情况,越来越多是受灾地区民众以手机拍摄并利用微信平台发送出来的。针对移动互联时代,特别是手机微信的传播规律,要深入研究和尝试利用好微信等新兴发布平台,做好军队救灾报道。
以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云南鲁甸地震应急报道为例,我们首先充分发挥了台网联动优势,把中国之声广播平台、中国广播网的网络平台,“国防时空”“央广军事”官方微博的移动互联网宣传平台整合起来,形成宣传合力。应急报道之初的4天时间里,两个官方微博共播发军队抗震救灾消息1259条,其中“国防时空”官方微博发布的《武警部队首次将无人机运用于云南抗震一线》《国家救援队夜幕下持续救援》等图文的阅读量都在40万以上;“央广军事”在新浪、腾讯、搜狐注册的官方微博每天刊发的原创报道转发率达90%,跟帖评论率87%,每天阅读累计也达30多万次。这些报道对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网了解新闻的受众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台网联动新闻生产模式:前方记者在灾区一线随时通过手机发回最新信息和灾区图片(包括受灾情况和部队救援情况),后方编辑及时进行分类汇总,首先以碎片化播出方式在官方微博微信上进行推送,之后整理成文字广播稿,在中国之声《鲁甸紧急救援》和《此时此刻》等新闻节目中播出。将网络转载量大、关注度高的微博微信报道内容告知前方,再由一线记者对这些内容进行“精加工”,回传编辑部后,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国防时空》、中华之声《国防新干线》,及中央电台内其他频率的新闻节目中播出。央广网上还会及时转载这些广播稿件的文字,使受众可以了解到更细致的内容,进一步拓宽了新闻传播渠道。
历史上,广播是我军对敌斗争的重要战斗工具;今天,军事广播宣传担负着军事斗争准备和应急广播宣传的重要责任;未来,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以强军目标为重要核心的军事广播会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
注 释
①王东杰 张潇 《以强军目标统领军事新闻报道工作》,载《新闻世界》2013年第6期。
(本文编辑:宁黎黎)
【关键词】军事广播 军事新闻 战斗性 成效 对台军事宣传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也是军事广播报道和宣传任务的核心要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工作正是以此为宗旨,用强军目标来引领军事广播宣传实践。
一、领会强军目标精神内涵,准确把握军事广播宣传舆论导向
强军目标不仅是建设大国军队、强国军队、一流军队的必然选择,也真实反映了当前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努力方向,这无疑为军事宣传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也提出了更加具体而实际的要求。军事广播要着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示,作为军事广播工作者要集中宣传,广泛报道,把重要战略思想渗透到新闻宣传的每一篇报道、每一个细节中,以先进理论为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提供理论支持。①
军事新闻报道必须强化其军事性、战斗性特征,这也是军事广播报道区别于其他广播宣传的重要特点。因此,军事广播报道要体现军营特有的战斗文化、战斗精神和战争元素,确保报道全过程围绕强军目标,确保聚焦军事战斗力的生成。
以往节日期间的军营报道大多是锣鼓喧天、领导看望、举杯祝福、军民同乐,这些内容可以报道,但决不是主体内容。越是节日期间越要加强战备,以防不测,要完成“能打胜仗”的总要求,就要把打仗的意识牢固树立起来。现在我们的军队已经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了,我们的宣传就要有所转变,要把“练为战”的味道体现出来。这几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连续展开大规模“新春走基层”报道,深入班排营连感受火热的军营生活。2015年,我们依托海军舰艇编队远海训练、空军航空兵部队飞行巡逻护卫领海领空安全、边防部队领导下基层替战士站岗执勤、武警官兵保卫节日安宁等动态活动,组织多路记者随部队一同行动,展开体验式采访,反映我军官兵节日期间不忘战备、忠于职守的风采;采访战斗在维和、护航、国际医疗救援一线的部队官兵,报道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战斗生活,特别是走出国门执行任务的中国军人风貌;派出记者深入深山海岛、边防一线,与那些地处偏远的官兵们共同度过传统节日。
比如:系列报道《从北纬21度到45度——海军陆战队寒训实录》,记者跟随海军陆战队官兵一路北上,赴东北进行寒区训练,全程纪录了严寒条件下海军陆战队员挑战极限的实战能力。《武警部队新年举行总队级首长机关野营拉练》《威海千里海防线边防部队同时紧急出动展开实战化训练》《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直指问题透出“火药味”》等新闻都是报道部队在春节临近期间展开的训练,这些新闻很好地体现了战斗性,向广大受众展示了人民军队安不忘危、毫不懈怠、聚焦强军的精气神。
二、以优良作风和亲切文风提升军事广播宣传成效
广播作为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传统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情感表意充分、应急反应及时等优势。但是,面对听众呈现分众化、收听习惯日益碎片化的形势,军事广播宣传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文风,增强军事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深入基层捕捉“活鱼”
近两年,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依托中宣部、总政统一部署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中,一批记者到一线采集基层官兵身边最鲜活、最生动的事例,反映他们简单淳朴而又真挚热烈的爱国、爱军情怀,反映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科学施训和一线带兵人关心士兵、为其排扰解难的感人事例。比如:录音特写《拥军饺子包起来》《边防寒冬暖兵心》报道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和基层部队服务官兵暖心工程的成效,持续传递了部队各级践行群众路线的正能量;《大山深处的导弹连管兵》《雪海策马体验边境巡逻路》等报道通过记者亲历和伴随式采访,用丰富的现场音响呈现了普通基层官兵做出的不平凡业绩,特别是大量现场音响很有冲击力,生动而准确地传达着军人甘于寂寞、卫国戍边的豪情。
(二)多出基层官兵喜闻乐见的作品
好的广播一定是先要让受众听得进去,然后才能有效传递作为新闻主体的“我”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要思考如何打破老套路,不说套话,突破习惯思维和宣传模式,运用质朴清新、平实通俗的表达方式,为受众带来有价值、有信息量,尤其是有生活的新闻。
为突出展现部队官兵投身强军目标的生动实践,我们利用在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推出的《中国梦·强军梦》专栏,把开展“走转改”作为积极推进强军目标主题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抓手,安排编辑记者下部队蹲连驻班,进行蹲点式采访,采制的报道更注重贴近基层。
录音特写《押运兵的苦与乐》很有代表性。记者跟随南京军区某军需仓库官兵乘坐铁路闷罐车,执行了一次军需物资的长途押运任务,体验到的是“飘着冰碴子的洗脸水和冻得跟大白兔奶糖一样的牙膏”,同时也看到了沿途城市乡村的变化等。小切口反映一个大主题,一段段肺腑之言、一句句真实感受,是对新闻报道传统模式的突破,使新闻更有人情味、更具说服力、更显舆论引导价值。
这些真正沉到基层采制的作品,反映的都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声音,保持着新闻现场的温度,讲的是兵事,说的是兵话,增加和培养了受众对军事广播报道的认同感。
三、有效突破和加强强军目标在对台军事宣传中的话语主动权
在两岸进入以和平统一为目标的历史时期,军事成为两岸之间非常敏感的话题,如果在我们的宣传中有“示强”的内容,很容易引起紧张和对立情绪。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震慑岛内外“台独”分裂势力的舆论斗争中,特别是推进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交流活动中,以强军目标为核心的内容又会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传播价值。 (一)强军目标是深化两岸军事交流的必要议题
今天,两岸军事交流已经不是禁区,笔者曾采访过多位台湾退役将领,和他们有很多的接触和交谈,谈论的内容很宽泛,从两岸军人对黄埔精神的继承到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从中华民族航天科技的进步到中国军队装备实力的发展,还有南海岛礁争端和钓鱼岛问题,等等,话语中透露出强烈的认同感和来自于同为中华民族军人的自豪感。因此,要正面疏导台湾民众的心结,要把强军目标作为对台军事广播的重要内容。
(二)强军目标是震慑“台独”分裂势力的重要力量
尽管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主流,但是 “台独”分裂势力和分裂活动仍然是制约两岸深度发展的大碍,特别是美国对台军售禁而不止,客观上助长了“台独”分裂势力的气焰,严重危害着台海安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会见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必须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 ‘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能有任何妥协。”靠什么来反对?靠什么来遏制?国不富,军不强,什么都是空谈。所以,强军目标宣传正是反“台独”、促进统一舆论斗争中最积极有效的力量。
(三)听台湾同胞讲述他们所感受到的强国强军大梦想
在香港、澳门回归10周年,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等重要时机,我们采访了很多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台湾同胞,他们的亲历和感受对岛内的朋友而言才是最真切、最真实的。
台湾退役将领扶台兴在职时长期研究解放军,就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时接受我们的记者采访时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这次阅兵我们能看得出来,这个部队的精神战力、训练不是空心的,是挺扎实的。”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亓乐义也表示说:“这么大型的阅兵要非常精密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要有很好的纪律,这个展现了优良作风。”
类似的表述在我们的录音特写《我看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中有很多体现。
四、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特点,加快军事广播宣传的多元融合和传播效果拓展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微博、手机、微信等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多向互动、海量信息等优势,已经成为我们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一)把推动新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刘奇葆在《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讲话中提到: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站住脚、扎下根,实现军事宣传有效传播,必须把媒体融合发展这道题读懂、做好。
(二)利用好微博、微信平台,拓展新闻传播渠道
近年地震灾害频发,来自于灾区第一时间传出的相关情况,越来越多是受灾地区民众以手机拍摄并利用微信平台发送出来的。针对移动互联时代,特别是手机微信的传播规律,要深入研究和尝试利用好微信等新兴发布平台,做好军队救灾报道。
以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云南鲁甸地震应急报道为例,我们首先充分发挥了台网联动优势,把中国之声广播平台、中国广播网的网络平台,“国防时空”“央广军事”官方微博的移动互联网宣传平台整合起来,形成宣传合力。应急报道之初的4天时间里,两个官方微博共播发军队抗震救灾消息1259条,其中“国防时空”官方微博发布的《武警部队首次将无人机运用于云南抗震一线》《国家救援队夜幕下持续救援》等图文的阅读量都在40万以上;“央广军事”在新浪、腾讯、搜狐注册的官方微博每天刊发的原创报道转发率达90%,跟帖评论率87%,每天阅读累计也达30多万次。这些报道对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网了解新闻的受众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台网联动新闻生产模式:前方记者在灾区一线随时通过手机发回最新信息和灾区图片(包括受灾情况和部队救援情况),后方编辑及时进行分类汇总,首先以碎片化播出方式在官方微博微信上进行推送,之后整理成文字广播稿,在中国之声《鲁甸紧急救援》和《此时此刻》等新闻节目中播出。将网络转载量大、关注度高的微博微信报道内容告知前方,再由一线记者对这些内容进行“精加工”,回传编辑部后,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国防时空》、中华之声《国防新干线》,及中央电台内其他频率的新闻节目中播出。央广网上还会及时转载这些广播稿件的文字,使受众可以了解到更细致的内容,进一步拓宽了新闻传播渠道。
历史上,广播是我军对敌斗争的重要战斗工具;今天,军事广播宣传担负着军事斗争准备和应急广播宣传的重要责任;未来,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以强军目标为重要核心的军事广播会迸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
注 释
①王东杰 张潇 《以强军目标统领军事新闻报道工作》,载《新闻世界》2013年第6期。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