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类型学摄影被认为是一种观念艺术,类型学的研究,拓扑学的纪实文本。类型学摄影的手法是将要拍摄的主题加以分类拍摄,通过一种排除了主观性的充满理性色彩的影像,以一種统一的风格来处理主题、对象及效果的全面掌握与控制。单张的图片,经过拼接,大量地聚合在一起的图像之间既高度相似,又各自呈现出差异,给人带来极大的快感。通过这种无表情外观的摄影美学,拍摄敬老院老人的东西,图片拼接呈现,可以强化拍摄对象的单向象征和隐喻意义,以其引领人们对于拍摄对象的思考,并进而进行相关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类型学摄影;无表情外观;拼接;敬老院
一.选题及构思
创作思路来源于邻村一位独居的五保老人。他大概70岁左右,眼睛全盲,腿脚也不大灵便,却不愿意住进敬老院。和他的交谈中,老人告诉我,其实在敬老院并不比自己住好多少。敬老院虽然在老年人社会保障中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当前它的发展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导致老人们的很多需求因为不被熟知而得不到满足。今天,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正以它独特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受到图片的侵袭,人们通过图像来认识客观世界。结合时下敬老院的现状,以及摄影所具有的对真实的完美的复制功能,反应细节的美学特征,我决定拍摄一组反应敬老院老人生活现状的作品,以此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展现对老人们生存状态的剖析,引发更多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确定主题后,构思表现形式是非常必要的。我试图寻找一种更能体现主题的表现手法。摄影作品作品《标准家庭》,使我受益匪浅。在这组作品中,王庆松运用了类型学的手法,拼接的方式。在取材时,他选取了200多个三口之家,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体貌姿态。后期,它又把200幅照片拼接成一件作品。这组作品鲜明的反映了那一时期最普遍的家庭模式。在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相似性。同为社会题材,我感觉它非常适合用类型学摄影的手法去拍摄。
二.背景资料及考察调研
明确主题后,还需查阅背景资料及考察调研。
1.“类型学摄影”相关资料查询
“类型学摄影”是由德国的伯恩·贝歇和希拉·贝歇夫妇开创的。他们运用无表情外观的摄影美学和拼接展示的手法,通过自己的创作,更通过其学生引起强大的杜塞尔多夫效应,从而引领了当代摄影的方法论、技术美学与风格潮流。
“无表情外观”是以规整的透视,平衡的色彩以及对被摄对象(人像、景观或景物)的冰冷梳理的控制,给作品赋予纯粹“客观”、“纪实”的面貌,将摄影的指涉特性发挥到极致,引发观者对拍摄内容本身的关注与思考。这类型的作品既可强化强烈的现场存在感,又能保留了旁观者的气场,同时偷换了旁观者的不介入立场。类型学摄影创作可以是成组的单幅照片,也可以在同一画面内呈现整体搜集效果。[1]
通过对类型学摄影的了解,基于类型设定的范围越小,类型设定所具备的文化表述能力也就越集中,而一个人的生活物品能最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现状,我决定从老人所拥有的东西入手,通过类型学摄影的手法,以一种尽可能的客观和中立立场,用散射光正面拍摄,再把拍摄的照片在同一画面内呈现整体搜集效果展示,以此反映老人的生活。
2.“敬老院”背景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调研
除了网上查阅敬老院的背景资料,实地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滕州市西岗敬老院,我了解到,敬老院老人们的生活模式很相似:他们的被褥、衣物及洗漱用具等都生活用品由国家定期发放,生病免费就医,三餐按时就餐。最重要的是老人的住房是一样的,房间坐北朝南,靠着床的北面墙上还有个大窗户。我之前一直在考虑要在室内什么位置怎么拍摄,有了这个发现之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北面的窗户,透过的散射光线比较柔和,拍摄时背景会显得干净统一,能减少了对主体的干扰,充分地表现细节,符合客观冷静的拍摄态度;离床比较近,也方便老人移动。于是,我决定在室内散射光下,通过类型学摄影的方式,以“相同也不同”为切入点,正对老人及其东西拍摄,并把图片在同一画面内呈整体搜集效果拼接展现。
三.作品拍摄与后期处理
首先,准备好器材设备:一台尼康D90相机,一个18-105mm的镜头,一个三脚架。
其次,为了获得更柔和的光线,并尽量避免画面变形,所以我打算用散射光、中焦距段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3点以后从正面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由于室内光线较弱,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片,我把相机设置为f/5,ISO-200,RAW格式。
再次,我从多张图片中选出感觉还可以的,导入Adobe Photoshop CS5中 ,做适当的调整处理。大致步骤如下:第一,适当的调整了图片曝光和白平衡;第二,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图片进行锐化;第三,适当裁剪图像,再次调整构图;第四,保存图片成jpg格式。
最后,把每张图片打印出来,采用无框装裱的形式,将作品直接冷裱在铝塑板上,利用铝塑板本身的平整性给作品一种干净利落的时代感。
四.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摄影创作同样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摄影师要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照相机这个媒介,借用构图、用光、色彩等造型语言展现引人注目的主体,进而以小见大展现普遍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4
[2]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152-153
[3]克里斯·迪基.摄影:5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摄影大师[M].王之光译.杭州:浙江摄影出 版社.2012.92
[4]萧春雷.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30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98
作者简介:曹红梅(1987.2—),女,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摄影。
【关键词】:类型学摄影;无表情外观;拼接;敬老院
一.选题及构思
创作思路来源于邻村一位独居的五保老人。他大概70岁左右,眼睛全盲,腿脚也不大灵便,却不愿意住进敬老院。和他的交谈中,老人告诉我,其实在敬老院并不比自己住好多少。敬老院虽然在老年人社会保障中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当前它的发展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导致老人们的很多需求因为不被熟知而得不到满足。今天,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正以它独特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受到图片的侵袭,人们通过图像来认识客观世界。结合时下敬老院的现状,以及摄影所具有的对真实的完美的复制功能,反应细节的美学特征,我决定拍摄一组反应敬老院老人生活现状的作品,以此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展现对老人们生存状态的剖析,引发更多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确定主题后,构思表现形式是非常必要的。我试图寻找一种更能体现主题的表现手法。摄影作品作品《标准家庭》,使我受益匪浅。在这组作品中,王庆松运用了类型学的手法,拼接的方式。在取材时,他选取了200多个三口之家,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体貌姿态。后期,它又把200幅照片拼接成一件作品。这组作品鲜明的反映了那一时期最普遍的家庭模式。在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相似性。同为社会题材,我感觉它非常适合用类型学摄影的手法去拍摄。
二.背景资料及考察调研
明确主题后,还需查阅背景资料及考察调研。
1.“类型学摄影”相关资料查询
“类型学摄影”是由德国的伯恩·贝歇和希拉·贝歇夫妇开创的。他们运用无表情外观的摄影美学和拼接展示的手法,通过自己的创作,更通过其学生引起强大的杜塞尔多夫效应,从而引领了当代摄影的方法论、技术美学与风格潮流。
“无表情外观”是以规整的透视,平衡的色彩以及对被摄对象(人像、景观或景物)的冰冷梳理的控制,给作品赋予纯粹“客观”、“纪实”的面貌,将摄影的指涉特性发挥到极致,引发观者对拍摄内容本身的关注与思考。这类型的作品既可强化强烈的现场存在感,又能保留了旁观者的气场,同时偷换了旁观者的不介入立场。类型学摄影创作可以是成组的单幅照片,也可以在同一画面内呈现整体搜集效果。[1]
通过对类型学摄影的了解,基于类型设定的范围越小,类型设定所具备的文化表述能力也就越集中,而一个人的生活物品能最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现状,我决定从老人所拥有的东西入手,通过类型学摄影的手法,以一种尽可能的客观和中立立场,用散射光正面拍摄,再把拍摄的照片在同一画面内呈现整体搜集效果展示,以此反映老人的生活。
2.“敬老院”背景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调研
除了网上查阅敬老院的背景资料,实地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滕州市西岗敬老院,我了解到,敬老院老人们的生活模式很相似:他们的被褥、衣物及洗漱用具等都生活用品由国家定期发放,生病免费就医,三餐按时就餐。最重要的是老人的住房是一样的,房间坐北朝南,靠着床的北面墙上还有个大窗户。我之前一直在考虑要在室内什么位置怎么拍摄,有了这个发现之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北面的窗户,透过的散射光线比较柔和,拍摄时背景会显得干净统一,能减少了对主体的干扰,充分地表现细节,符合客观冷静的拍摄态度;离床比较近,也方便老人移动。于是,我决定在室内散射光下,通过类型学摄影的方式,以“相同也不同”为切入点,正对老人及其东西拍摄,并把图片在同一画面内呈整体搜集效果拼接展现。
三.作品拍摄与后期处理
首先,准备好器材设备:一台尼康D90相机,一个18-105mm的镜头,一个三脚架。
其次,为了获得更柔和的光线,并尽量避免画面变形,所以我打算用散射光、中焦距段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3点以后从正面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由于室内光线较弱,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片,我把相机设置为f/5,ISO-200,RAW格式。
再次,我从多张图片中选出感觉还可以的,导入Adobe Photoshop CS5中 ,做适当的调整处理。大致步骤如下:第一,适当的调整了图片曝光和白平衡;第二,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图片进行锐化;第三,适当裁剪图像,再次调整构图;第四,保存图片成jpg格式。
最后,把每张图片打印出来,采用无框装裱的形式,将作品直接冷裱在铝塑板上,利用铝塑板本身的平整性给作品一种干净利落的时代感。
四.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摄影创作同样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摄影师要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照相机这个媒介,借用构图、用光、色彩等造型语言展现引人注目的主体,进而以小见大展现普遍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4
[2]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152-153
[3]克里斯·迪基.摄影:5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摄影大师[M].王之光译.杭州:浙江摄影出 版社.2012.92
[4]萧春雷.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30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98
作者简介:曹红梅(1987.2—),女,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