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记者的“编辑意识”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兼备、图文并茂、传播迅速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有深度、出精品、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更是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电视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文字、画面“两张皮”,采访不到位,稿件质量不高以及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出现脱节,经编辑播出后的稿件不能真正体现记者最初采访意图等情况,最终使记者的采访“劳动”成为一种“盲目辛苦”。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具有一些“编辑意识”。
  记者的“编辑意识”指的是: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所要具备的大局观念、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及新闻敏锐性等,最终实现编辑工作职责的“前移”。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时所做的选题、所拍摄的镜头素材、稿件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编辑的眼光。特别是在进行独立报道时,记者要明白怎样安排各种材料,才能尽可能做到符合整档新闻的要求;在组织报道时,要知道拍摄什么样的镜头画面,以及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组合稿件会有较好的效果。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在实际工作中,一线记者是新闻“链条”的第一环,是新闻事件的第一“见证人”,最了解、掌握新闻事件的“内幕”。比如:某个会议上新近出台的重要措施、某位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的中心内容等。记者在写作稿件时如果没有将主要意图贯穿稿中,后期编辑在编稿时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播出后可能会造成群众误解,不利于中心工作的开展,重者甚至会酿成新闻事故。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增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电视新闻记者与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记者有很大不同。大家知道,电视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更是镜头语言、现场访问、同期声及文字表述的结合体。所以电视摄像记者在采访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摄像师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没有拍到精彩的细节镜头,就算文字写得再好、再漂亮也不会打动受众,这就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如果所写的文稿与所拍的画面结合紧密、相得益彰,这样整条新闻的可视性就会大大增加。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增加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连续性。要将一件新闻事件写好,就要将所要表现的相关主要内容写实、分量写足(比如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新闻点等),再加上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稿件的第一读者——“编辑”阅稿的冲动。高质量的稿件会让编辑觉得稿件重要、新鲜,不发不行,晚播可惜。若记者把最鲜活的新闻事实埋没在冗长的叙述里,就像考编辑的眼光一样,无异于对自己稿件的自我枪毙,外宣稿件尤其如此。对于连续报道来说,前方记者比后方编辑更明白下一个环节需要反映什么问题,因此知道如何采拍合适的镜头,关注和追踪整个新闻事件,以利于后期报道。
  记者的“编辑意识”有利于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新闻节目的播出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它需要采、编、播、制的共同参与。有些记者外出采访回来,认为稿件写完,把稿、带子交给编辑即完事,其中的文字推敲、画面选择都要由后期编辑制作来全权负责完成,完全不管播出后的效果,殊不知,这不但会造成主要文字意思表达不清、辛苦拍来的自认为重要的画面被删除,而且会影响整个新闻播出后的质量。同时,这也是对自我劳动成果不负责任的表现。由此看来,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是要树立强烈的编辑观念,站在编辑制作的角度去想问题,设身处地地为整个新闻节目着想。虽然分工不同,但思想相通,记者既要“瞻前”,更要“顾后”,在镜头前加一道编辑的“滤色镜”。有了这种编辑观念,分析新闻事件会更加全面,挖掘新闻价值会更加深刻,也才会采访出更有深度、广大群众更爱看的精品节目。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编辑职责的前移”?
  切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大局观念。胸有全局,方能把准方向,记者要加强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既是新闻宣传的着眼点,也是新闻宣传的着力点。新闻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唱响主旋律的基本要求,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表现,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政治意识强弱的检验。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严格把好第一关,增强责任意识,多“造福”,不“闯祸”。
  努力增强“现场编辑意识”,提高摄像水平。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虽然是节目编导意图的实施者、物化者及完成者,但他所拍摄的对象不是能调度和摆布的,整个拍摄过程一直处于“等待”和“捕捉”的状态。这就需要拍摄人员有较强的现场编辑意识。在现实工作中,有些编辑在后期剪辑操作时,常常遇到由于一些摄像师(包括特约记者、通讯员等)拍的片子不规范,画面长度不够或过长、没有转接镜头、镜头表现力不强、素材不够丰富等许多疏漏问题,使剪辑起来不顺畅,编出来的新闻也给观众留下刻板、缺少变化的感觉。虽然记者在前期编辑中很难做到“深编辑”,但至少要努力多拍摄一些“有效”镜头,为后期编辑制作带来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摄像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就考虑到后期编辑所需要的素材,便会多补拍一些背景画面,这样,新闻节目就会显得更加生动。例如:拍主持人现场播报时,可根据稿件和节目需要,选择不同的场景;拍突发事件时要“等待”时机、“捕捉”最有价值的镜头。因此,电视摄像记者要努力学习钻研实践摄像技术,不断提高摄像水平。
  努力增强“精品策划意识”,提高写作水平。电视文字记者应该具有精品意识,是指记者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所作的选题、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一个资深编辑的眼光和全局意识。记者写作时就要注意在“深度、广度、全面”上多下工夫,站在编辑的立场上去写稿。如何选择好文体、写好稿件标题、开好头、同期声如何运用等,都是立足全局,整体策划。要积极、反复、客观地构架稿件雏形,找准支撑点,进入扎实、深入、细致、周密的采访活动,努力做到“精心策划、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制作标题”,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此外,电视新闻记者如果在工作中树立了全局意识,时常与编辑沟通,参与审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编辑意识,对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有百益而无一害。
  (作者单位:孟州市广播电视局)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如今,假记者"骗吃骗喝骗钱"甚至"骗情"的事情越来越多,故而有人把冒牌记者称做"新公害",也似乎不无道理。据《中国青年报》6月5日报道,李某冒充中央电视台记者身份,骗取他人钱财;任某伙同他人冒用中央电视台名义,以虚构的单位与他人签订合同,对外发包虚假工程,骗取他人财物共计18万元;苏某则故意非法刻制伪造"今日信息报社驻福建记者站"等媒体两枚印章,公然招摇撞骗。日前,三人在福建分别受到法律的严惩。那
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是一个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因此,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之一。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中国解决就业问题所依赖的经济的高速增长,不能单纯依赖国内的消费与投资,而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在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大众媒体.较之其他大众媒体,电视能够最大限度地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学位点授权审核申报是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学位点的分布和数量多少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水平。本文从新学科形成和发展的角度,从管理层
因气温因素平纹里料的内需市场销量微升,尤其是涤塔夫的较为集中,目前市场涤塔夫规格繁多,价格差价甚远,坯布170T、180T、190T、210T、230T、260T、290T市场主流价为1.26元/米,1.32
高校德育目标影响着学生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学生成长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确定正确的高校德育目标观对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学生工作亟待树立正确的高
在盛世繁华、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分散在天南地北,各个行业的企业家,能相聚在水木清华,相识,相知于著名的清华学府,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高界朋友,接触更广泛的商业空间,将更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