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的实施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索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的策略,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兴趣 节日 环境 榜样
  当今中国,“世界的”越来越多,而“民族的”则几乎消弭殆尽,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下面,结合幼儿园活动,谈谈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的实施策略。
  一、兴趣导入,传统萦绕
  培养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长时间耳濡目染的结果,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从而让孩子爱上它。首先要营造传统文化环境。幼儿对于某个事物认知,往往是从直观的视觉开始的,所以浓烈的气氛渲染能让他们去感受、想象、发扬和创造。我们可以在走廊、楼梯转角及专门的活动区域摆放表现民族文化的作品,如:花灯、剪纸、青花瓷、京剧脸谱及古诗词展板等。比如我们为了让大班的孩子感受青花瓷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幼儿在扇面上用蓝笔画上青花瓷图案,悬挂在整个走廊和楼梯,然后在窗台、博古架、活动区域内摆上各式青花瓷物件,如青花瓷器、布艺、瓶瓶罐罐,音箱里播放着古典音乐及青花瓷的简介等,使整个楼道沉浸在青花世界中,以激发对青花瓷的热爱和探究;其次,在传统节日临近的时候,我们总会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知道节日的名称,还要让他们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意义等,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二、节日活动,主题呈现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内涵丰富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传统民俗氛围浓厚,活动丰富,深受幼儿喜爱。这为幼儿园开展以节日为载体的主题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因此,基于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本地风俗,选定可开展主题活动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三、家园互动,榜样示范
  在幼儿教育中,父母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母亲教子成才的故事,相夫教子也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因此, 我们通过讲座、交流、观看表演以及上述的亲子活动等打动家长,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使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为重要。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师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应体现在: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熟识、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渗透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内外兼修的良好素质。
  四、环境创设,氛围营造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可谓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在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下,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能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布置公共环境时选用反映传统文化特点的材料。幼儿园可以选用一些能够集中反映传统文化特点的材料图片和实物陈列于公共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如楼梯、过道、走廊,将印有国画、书法、古代人文景观、民间器物、民俗活动等反映传统文化的挂历、画报、照片、扇面、青花瓷等,张贴或悬挂在墙面;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器皿等只可观赏的实物摆放在走廊或楼梯的墙角、窗台、博古架上。师幼、家长走过时,可以随机欣赏。这些图片与实物每个月更换一批,不仅营造了传统文化的氛围,也给师幼、家长提供了认识传统文化的教材。三年下来,幼儿通过对这些画面、实物的观赏,能了解大量传统文化常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其次、利用语音材料创设听觉环境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安排多个时段播放民间歌谣或民族乐曲,创设听觉环境。
  五、社会实践,情境再现
  在丰富、活泼的幼儿教育课程的要求下,幼儿教育必须走向社区,传统文化教育尤其如此,许多传统文化还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剪纸、变脸、捏糖人、扎风筝等,一般而言,幼儿园所处的街区、城镇往往有地方特色小吃店或小吃街、民间工艺店、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祠堂等,这些都是师幼参观、学习传统文化的场所。此外,有的社区或商家在传统节日前,安排多种有民间特色的娱乐、纪念活动,成人可带幼儿参与其中适合的项目。有的家长所从事的工作与传统文化有关,比如国画画师、传统手工艺者、传统乐器演奏员、徽菜厨师等,幼儿园可组织师幼到他们的工作场所参观,也可请家长进园开展相关活动。总之,社区资源为传统文化教育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要重视并善加利用。
  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当今社会,我们虽然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然而在世界上却是所谓“全球国学热”,孔子学院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国外对于国学的这股热潮,恰恰说明各国文化的融合是一种世界潮流。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做到创新内容、兼容并济,实现将传统文化与正常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闭的系统,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胸怀实现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发展的生机,兼容精神是文化科学的重要精神。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与幼儿的交流中,多以创新的形式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同现在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途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每个人又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借鉴别人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伟大而文明的祖国,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应在传统教育模式上探索开发,综合寻找最佳方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中国人将以“君当如兰、温润如玉”的高贵品质及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校园中的学生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社会发生着各种联系,同时,难免面对各种意外事故。我校大部分学生安全自护意识比较淡薄,校园安全事件在学校时有发生。为此,学校近三年来努力开展研究,认真探究导致小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师生共同发现安全问题与隐患,帮助学校完善“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获得适合他们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的生存知识经验和技
期刊
一、激发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
期刊
〔摘 要〕赞美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赞美是一种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是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  〔关键词〕赞美 学生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是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据心理学家家验证:人总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这决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而科学游戏可以引导幼儿对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小班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游戏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今天的重要科学发现不再象过去那样由某个科学家独立作出,往往是集体研究的成果,合作能力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之一。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共事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方式,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使合作学习正常开展  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最为常用的形式是小组学习。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期刊
〔摘 要〕作为授课者一定要重视课堂巡视,因为课堂巡视能很好的沟通师生感情,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信息的反馈。课堂巡视一定要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策略,点拨引导,有的放矢,尤其对学困生教师要用更多的温情关爱他们,这样的课堂巡视才真正有效。  〔关键词〕巡视 一视同仁 观察 分析 因势利导  科学有效地课堂巡视,不仅能很好地沟通师生感情,指
期刊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此语道出了教育的智者早就对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所形成的良好风气会对促进学生的优秀做人、勤奋学习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现今的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发现很多与此相悖的现象:有些班主任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学风培养;只重视常规要求,忽视群体需求;只重视活动形式,忽视内
期刊
“教学改革”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些年,在专家的呼声里越来越响亮,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论文里更是频频出现。一线课堂的教学转型百分百落实了吗?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现象;各地公开课、教研课仍然普遍存在着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巧设教学过程,多关注优等生,少研究学生起点、学情差异、学习过程的辅助等。甚至有些老师只关注教学的“精彩”或“顺利完成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在逐年的提高。现在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学早已不满足仅仅是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的主课,现今的教育要求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增加。现在德育教育已成为小学教学的中心,尤其是在现在的体育课程中,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德育是要求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发展,可以说在教育未成年人上面,德育教育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在体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可是,在一些课堂上仍存在着“动”得少的现象,或者虽然表面上有“动”,但实质上没有让学生在“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没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只有与学生真诚的交流,只有付出你真诚的爱,才会达到心灵上的默契!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互动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