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具有艺术性的课堂评价语言对教学效果的改进也是非常有利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如何通过精彩的点评,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值得我们教师对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去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做到情真意切,避免含糊应对
很多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存在大量毫无针对性的评价性语言,不管是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回答,还是学生绞尽脑汁的奇思妙想,老师通通都会给予“你真棒”、“你真能干”等千篇一律的习惯性评语,语调上显得非常单调乏味,这种评价显得情不真意不切,反而会使学生的听课疲劳感提早到来,更谈不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笔者认为,教学评价首先要做到情真意切,这是师生间平等与尊重的基本体现。首先,教师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其次,课堂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你真棒”、“你真能干”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不同的肯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理应明辨是非,避免褒贬错位
课堂点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对学生的各种解读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领悟。如果教师对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的回答却给予想象力丰富的称赞,对值得探讨的地方却没有进行必要的点评与引领,直接给予正面的肯定,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实则迷失语文教学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进行交流感悟这一环节时,一位学生这样提问道:“为什么文中的‘我’只是在在心里默念‘这是我的亲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呢,为什么不大声的喊出来呢?所以我觉得他和父母一样都是自私冷酷的”。对于学生的质疑,我给予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同学对“我”的态度产生了质疑,说明这位同学在认真、细致的解读文本。对于这样的看法,其它同学有没有别的不同看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纷纷讨论起“我”的态度,也开始深入的从当时的环境下解读起“我”的矛盾心理。通过先肯定后探讨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了心存疑虑或有争议、有不同见解的机会,也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力求诙谐幽默,避免直接批评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幽默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时,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做到既不伤人自尊,又能指出不足之处,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例如有一次在上文言文时,发现教室后排有位男生双手托着腮,乍看以为他在看黑板听分析,细看原来是在睡觉。我随即点名问他:“老师的声音好听吗?”他一头雾水,我接笑着说道:“不用说,肯定好听,你都当成催眠曲了”,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着挠了挠了头,一下子精神振奋起来。这样的幽默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容易接受,使学生所犯的错误在笑声中得以纠正。
四、追求手段创新,避免千篇一律
课堂评价,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除了语言评价外,面部表情、目光注视、外表修饰和手脚肢体的活动等,这些亲切温暖的举动不仅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师实施课堂评价,而且更具亲和力,且虚假的成份较少,能调节课堂气氛节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七颗钻石》一文时,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批注。其它同学都在专心的批注,只有一位同学很快就写好并开始东张西望,我走近一看,这位学生这样批道:“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感动了上帝的故事。”很显然这样的批注太过简单了,而此时教室里又显得很安静,我皱皱眉、嘟嘟嘴,眼神向下以示可惜,又满含期待的望着该生。学生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批注太过于简单了,立即重新思考并加上了以下一段批注:“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博大。这让我联想到了雷锋精神,它的实质是无私奉献,这与小姑娘的博爱精神一样伟大,一样值得我们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同样需要爱心。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我含笑点了点头,翘了翘大拇指以示赞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表情的细微变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师无言的表情比有声的评语更有意味,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总之,充满智慧的教学评价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整个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用准确、得体、精当的语言给予学生合理科学的点评,以真正发挥课堂評价对教学工作的辅助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做到情真意切,避免含糊应对
很多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存在大量毫无针对性的评价性语言,不管是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回答,还是学生绞尽脑汁的奇思妙想,老师通通都会给予“你真棒”、“你真能干”等千篇一律的习惯性评语,语调上显得非常单调乏味,这种评价显得情不真意不切,反而会使学生的听课疲劳感提早到来,更谈不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笔者认为,教学评价首先要做到情真意切,这是师生间平等与尊重的基本体现。首先,教师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其次,课堂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你真棒”、“你真能干”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不同的肯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理应明辨是非,避免褒贬错位
课堂点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对学生的各种解读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领悟。如果教师对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的回答却给予想象力丰富的称赞,对值得探讨的地方却没有进行必要的点评与引领,直接给予正面的肯定,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实则迷失语文教学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进行交流感悟这一环节时,一位学生这样提问道:“为什么文中的‘我’只是在在心里默念‘这是我的亲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呢,为什么不大声的喊出来呢?所以我觉得他和父母一样都是自私冷酷的”。对于学生的质疑,我给予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同学对“我”的态度产生了质疑,说明这位同学在认真、细致的解读文本。对于这样的看法,其它同学有没有别的不同看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纷纷讨论起“我”的态度,也开始深入的从当时的环境下解读起“我”的矛盾心理。通过先肯定后探讨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了心存疑虑或有争议、有不同见解的机会,也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力求诙谐幽默,避免直接批评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幽默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尤其是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时,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做到既不伤人自尊,又能指出不足之处,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例如有一次在上文言文时,发现教室后排有位男生双手托着腮,乍看以为他在看黑板听分析,细看原来是在睡觉。我随即点名问他:“老师的声音好听吗?”他一头雾水,我接笑着说道:“不用说,肯定好听,你都当成催眠曲了”,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着挠了挠了头,一下子精神振奋起来。这样的幽默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容易接受,使学生所犯的错误在笑声中得以纠正。
四、追求手段创新,避免千篇一律
课堂评价,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除了语言评价外,面部表情、目光注视、外表修饰和手脚肢体的活动等,这些亲切温暖的举动不仅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师实施课堂评价,而且更具亲和力,且虚假的成份较少,能调节课堂气氛节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七颗钻石》一文时,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批注。其它同学都在专心的批注,只有一位同学很快就写好并开始东张西望,我走近一看,这位学生这样批道:“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感动了上帝的故事。”很显然这样的批注太过简单了,而此时教室里又显得很安静,我皱皱眉、嘟嘟嘴,眼神向下以示可惜,又满含期待的望着该生。学生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批注太过于简单了,立即重新思考并加上了以下一段批注:“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博大。这让我联想到了雷锋精神,它的实质是无私奉献,这与小姑娘的博爱精神一样伟大,一样值得我们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同样需要爱心。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我含笑点了点头,翘了翘大拇指以示赞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表情的细微变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师无言的表情比有声的评语更有意味,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总之,充满智慧的教学评价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整个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用准确、得体、精当的语言给予学生合理科学的点评,以真正发挥课堂評价对教学工作的辅助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