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大多数高校共同的困惑。在就业压力下,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不得已的选择。应用型人才包括通用型人才和岗位技能型人才两种类型,我国的普通本科院校应当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通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强化分类指导;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本科;通用型;通识教育;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C961;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24-03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已经成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而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本文将着重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以市场为导向与“人才一出炉就滞后”的尴尬
  面对就业困境,高校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政府主管部门都在探讨成因及解决之道。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高校的大幅度扩招导致的供需不平衡;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市场需求;三是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四是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对于高校而言,扩招的趋势难以阻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依靠高校自身。不少学者认为,高校首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次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巧。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的观点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同,从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下发文件,要求各个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坚决停招或者减招就业率低的专业。然而,就业市场对专业的需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愿望总是出现反差。例如,上海市教委曾发布了《2003~2006年度本市普通高校本科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科类一览表》,通报了38个就业率低的本科专业,医学、材料学、力学、地矿类、天文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都榜上有名。出人意料的是,200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统计信息显示,上述6个专业赫然名列10大高就业率专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年前需求旺盛的计算机、管理、法学、新闻等专业,现在都变成最难就业的专业。
  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哈金斯的观点被一再引用:“我们错误的进步观念把经典著作和人文学科排挤出大学课程,而过分强调经验科学,最终把高等教育变成当代任何社会潮流的奴仆,且不管那些潮流多么肤浅。”“如果公众对新闻感兴趣,新闻学院就如雨后春笋;如果商业发达,商学院就应运而生;如果政府机构膨胀,公共管理的训练就成了大学的第一要务。”他讽刺说,按照这一思路,“大学必须也帮助农民照顾他们的奶牛”。高校固然有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但是也绝对不能成为社会潮流和市场的奴仆,否则就会丧失其引领人类进步和追求真理的独立品格。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都感到尴尬和迷茫:“市场的导向”难以琢磨,“人才一出炉就滞后”,高校如何才能跟上市场的节奏?何况不仅跟不上市场的节奏,高校还要冒着丧失独立品格、成为市场奴仆的危险。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中国高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既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又能够让自己的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要呢?
  二、普通本科院校应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目标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中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已经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精英教育,只能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抛弃,这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的共识。但是,应用型人才是否就是只能在某个行业、某个岗位中应用的专门型人才呢?如果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背景过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就必然会出现因找不到对应的专业和岗位而失业的现象。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专业对口率不到40%,不少大学毕业生慨叹“专业对口就像中彩票一样难”。这些适应领域过于狭窄的应用型人才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呢?
  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并不就是专业过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适应能力弱的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是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具有更具体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通用型人才,主要是按学科设计专业;一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岗位技能型人才,主要按岗位来设计专业。
  那么,何谓通用型人才呢?顾名思义,通用型人才是与专用型人才相对而言的。专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专门性、针对性,主要针对某个专门领域乃至专门岗位进行培养。专用型人才的优点是专业性强、针对性强、应用性强,在工作当中上手快、对岗位适应快;缺点是知识面狭窄、转岗能力弱、适应性差。通用型人才与专用型人才正好相反,特点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能够适应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的要求。通用型人才的优点是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缺点是专门的岗位技能发展不充分,因而上手较慢,需要通过学习才能适应岗位要求。
  但是,中国现有的高等院校多达两千多所,不可能也不应当用一刀切的形式规定每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一个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生源、师资、学科、财力、地域以及历史传统等资源条件,根据自身在中国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定位,来确定最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北大、清华、复旦等志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名校可以继续为我国培养社会精英,普通本科院校应当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主,高职院校则以培养岗位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
  三、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推进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门教育提出来的,是一种从事任何专业工作的人都应当受到的教育。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认为,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如下四种能力的“完整的人”,即“有效思想的能力;能清晰地沟通思考的能力;能做事且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因此,不少研究者认为,通识教育首先是把人培养成为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职业的人。虽然通识教育的是一个现代的西方概念,但和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一致。20世纪初的著名教育家潘光旦认为人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普通教育追求的是“共同基础”,就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单纯的专业教育把学生过早地纳入一个狭窄的专业范围之内,把人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模型,把人变成一个“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
其他文献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章中寄予了对乡村的美丽思念。作者是一位从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时光流转,使他越来越厌倦充斥着物质利益的生活,对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生出一缕
摘 要:互联网技术中的“云服务”,因其方便、快捷、自由的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云服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借助“云服务”,可以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网下教学,便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  关键词:“云服务”;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
摘 要: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發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运用激励、拓展问题、开放想象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15-0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创造性思维的特
近年来,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选择和自身改革的双重挑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是我省火电建设行业的领头
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中占有最多的篇幅和最高的分值。因而,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精确度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高考考纲,根据高考阅读理解题型,给出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得出正确答案。    一、高考考纲对阅读理解测试的要求    1 理解主旨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  4 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8月19日,中国石化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SST非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工业化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
摘 要:新课标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建新型的高效课堂。文章从链接生活,想象要“新”;动态生成,思维要“新”;拓展延伸,实践要“新”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课堂;语文;阅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4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
摘 要:重视感悟体验,能促使幼儿更好地掌握剪纸技术,提高剪纸教学效果。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剪纸活动,让幼儿探究和掌握剪纸技术,从而玩转剪纸,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幼儿;剪纸;教学效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4-0075-01  传统剪纸教学是教师教、幼儿被动地学,教学效果不佳。有些幼儿甚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如果对问题所给的对象进行研究时,不能用同一标准、或同一种运算、或同一个定理、或同一种方法去解决,那么,我们就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的结论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分类讨论实质上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策略。分类讨论时应注意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不重复、不遗漏地分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