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错配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探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HK模型,将资本、劳动、土地要素一起纳入到现有研究框架,构建起资源错配导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量化模型,利用各省2004-2017年的工业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并分析了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关键词:土地错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06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物质载体。然而,受中国特有土地制度的影响,政府干预和管制土地配置的现象较为普遍。以大规模、低价出让工业用地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土地配置效率低下,更造成制造业的超常规发展及产能过剩,地区产业的低端发展趋势进一步固化,阻碍了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阶段,继续依靠土地等要素的宽供给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土地这一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本文在HK模型的基础上,将土地要素一同纳入分析框架,探讨土地错配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这对于完善工业用地配置体制机制、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1.1 研究方法
  假设工业生产以资本(K)、劳动(L)和土地(M)为投入,Yi为产出,省份(直辖市、自治区)i的产出可以表示为:
  Yi=AiKiαKLiαLMiαM(1)
  其中,Ai为TFP,α为要素产出弹性,延续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αK+αL+αM=1。
  记r、ω、c为各要素的价格,Pi为工业产品价格。由于无法同时识别出产出、资本、劳动和土地扭曲,本文将直接定义资本、劳动和土地扭曲相对于产出的扭曲(τ)。根据各要素市场实际,资本、劳动和土地的实际价格可分别表示为(1+τKi)r、(1+τLi)ω、(1-τMi)c,因此,工业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πi=PiYi-(1+τKi)rKi-(1+τLi)ωLi-(1-τMi)c Mi(2)
  基于生产函数以及利润函数等函数形式进行内生演绎,进而推导出地区内所有省份的工业实际TFP:
  A=σσ-11prαKαKωαLαLcαMαM1+μ-KLαK1-μ-MLαM1+μ-L(3)
  式中,1+μ-L=∑Ni=11+τLiLiL。将DIi=1+τKiαK1+τLiαL1-τMiαM定义为省份i的资源错配指数,将DI=1+μ-KLαK1-μ-MLαM1+μ-L定义为地区的资源错配指数,得到地区的工业实际TFP:
  A=∑Ni=1AiDIDIiσ-11σ-1(4)
  当满足DI=DIi,即不存在资源错配时,地区的工业有效TFP为:
  A-=∑Ni=1Aiσ-11σ-1(5)
  根据式(4)~(5)便可得到地区工业的实际产出(Y)与有效产出(Yefficient)之间的关系:
  YYefficient=AA-=∑Ni=1AiA-DIDIiσ-11σ-1(6)
  Y/Yefficient衡量的是工业实际TFP占有效TFP的比重,即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用1减去Y/Yefficient便可得到资源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参考相关文献做法,分别将αK、αL、αM设定为0.45、0.40、0.15;资本的使用价格r设定为10%;劳动价格ω采用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表示;土地价格采用各省公布的中间等级城镇工业基准地价来衡量;替代弹性σ设定为3。
  工业资本投入采用工业固定资本存量表示,借鉴文献中的一般做法,采用永续盘存法对其进行估算,其中,基期工业固定资本存量采用工业固定资产净值来衡量;劳动力数据采用第二产业中除去建筑业的劳动力数量之和表示;工业用地规模用工业用地存量数据表示;产出用各省工业GDP表示。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价值型数据均调整为2000年不变价,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估计得到。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2.1 土地错配对工业TFP损失的贡献
  本文重点关注土地錯配,故根据前文构建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在测算出资源错配导致工业TFP损失的基础上,对工业TFP损失进行分解。在其余要素错配均存在的前提下,分别测算出存在与不存在土地错配(τMi=0)时的工业实际TFP和有效TFP,两者差值的绝对值即为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
  根据表1可知,各要素错配对工业TFP损失的贡献不尽相同,资本错配对工业TFP损失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劳动错配,两要素错配的贡献达到87.84%,表明绝大部分的工业TFP损失是由资本和劳动错配导致的。土地错配对工业TFP损失的年均贡献为12.15%,虽低于资本和劳动错配,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从近几年来各要素贡献的变化趋势来看,资本和劳动错配的贡献出现下降,土地错配的贡献有所上升,甚至可能会超过劳动错配。因此,将土地要素纳入分析框架,分析考察土地资源错配对工业TFP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2.2 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
  2.2.1 总体变化情况
  根据各地区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以地区工业GDP占全国工业GDP的比例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进而得到全国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如图1所示。
  整体来看,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呈“先小幅下降、后大幅上升、再小幅回落”的变化趋势,土地错配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配置效率下降。土地错配导致工业TFP损失的平均值为2.91%,也就意味着,矫正土地错配将会使工业TFP实现年均2.91%的提升。分阶段来看,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呈三阶段变化特征,2004-2008年的小幅下降,此阶段处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交流、合作的逐步加深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此外,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形式出让,且出让价格不能低于公布的最低出让价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土地错配程度得以改善。2008-2015年的大幅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经济发展不景气,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工业用地配置效率;2011年后,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下行趋势,工业GDP增长速度放缓,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下降,工业TFP损失加剧。2015-2017年的小幅回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能过剩逐步化解,工业用地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工业TFP损失出现回落。   2.2.2 地区差异特征
  三大地区土地错配导致工业TFP损失的变化与全国层面工业TFP损失的变化基本一致(图1),但地区间的工业TFP损失各异,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增的阶梯状变化特征。
  东部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工业基础雄厚,尽管其工业用地规模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2.50倍和5.18倍),且有着较高的增加幅度,但其导致的工业TFP损失却是最低的,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1.42倍和1.69倍),在区位条件和价格机制的双重“选择效应”下,较好的区位条件和较高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势必会抬高工业企业的入驻门槛,进驻的工业企业更为优质,依靠土地集约利用和先进技术优势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工业用地配置效率较高,因此工业TFP损失总体较低。中部地区随着工业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资源枯竭等问题逐渐凸显,其工业用地规模、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虽介于中、西部地区之间,但因单位面积工业用地经济产出较低,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总体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情况则与东部地区相反,低廉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工业企业入驻(分别为东、中部地区的0.59倍和0.84倍),工业用地利用较为粗放;此外,西部地区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受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双重制约严重,资源依赖性强,“两高一低”的产业结构特征明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面临瓶颈,土地错配导致的工业TFP损失成为三大地区中工业TFP损失最高的地区。
  3 结论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物质载体,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矫正土地错配对于优化土地配置结构、提高经济产出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文对土地资源错配导致工业TFP损失的测算结果来看,土地资源錯配对工业TFP损失的贡献率有所提升,导致的工业TFP损失趋于上升,土地配置效率不断降低。因此,政府应给予土地错配问题足够的重视,科学制定工业用地布局规划,规避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的恶性竞争,改革土地出让制度,推进土地配置的市场化进程,以进一步优化工业用地出让结构、助推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HSIEH C T,KLENOW P J.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124:1403-1448.
  [2]陈诗一,陈登科.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纳入能源要素的新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7,(4):67-83.
  [3]龚关,胡关亮.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3,(4):4-15.
其他文献
随着后疫情时期各项刺激政策有序退出,稳杠杆的紧迫性和优先性开始提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TVP-SV-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杠杆率的时变影响.结果 表明:影子银行发展导致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宏观杠杆率统计口径的不健全,使得2008年之后正向GDP冲击引起的去杠杆效应表面上有所增强.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造成2009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加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下降,对宏观杠杆率的驱动力上升.利率上升在短期和长期能够抑制宏观杠杆率增长,但中期会加剧企业债务负担,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传导渠道的畅通提升了
摘 要:国际三大湾区名校众多,在教育资源上为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正处在发展的历史关键时刻,需要从国际三大湾区的高校建设发展措施中吸取先进的经验,据此,本文结合湾区实际发展湾区的高校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建设;借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3.001
利用Citespace软件,从作者、合作机构和关键词三方面分析了中国1990-2020年乡村空间研究的文献,结果表明:中国乡村空间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早期以乡村聚落空间研究为主,其后新农村、城乡关系等成为重点,当前的研究方向则呈现多元化;政府政策对乡村空间研究有重要导向作用;参与乡村空间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地理学、建筑与规划学领域,其集中度高但合作关系弱;乡村空间的物质层面分析比较充分但社会文化层面仍较缺乏.因此,今后对乡村空间的研究需要将政府政策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城乡融合的视角推动乡村转型与重构,强
贸易高质量发展对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出了具体要求,新时期下绿色贸易的发展成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增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政府绿色投入的研究视角,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测算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并利用熵权法核算环境治理综合指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环境治理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效果及其内在机制予以识别.研究表明,环境治理显著推动了企业DVAR提升,且相较于污染型企业而言,其对清洁型企业的推动效果更优.环境治理主要是通过提高政府环保支出和
日本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对外经济摩擦、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本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出超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出台的前川报告中提出了“扩大内需”政策.与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实行的宏观需求管理比较,日本的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特征是:(1)首要政策目标不是充分就业而是纠正国际收支失衡;(2)不是总量性政策而是结构性政策.本来具有特定政策目的、并且具有短期性质的 日本扩大内需政策,在政策实践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在不失其本来的政策目的的同时,日益具有一般经济政策的属性,并且嵌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本文以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借助公共治理理论,构建包括公众参与、政府环境规制、绿色发展的研究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公众参与的绿色共治效果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公众参与能够显著提高绿色共治效果,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公众参与绿色共治具有短期和长期效应路径,短期效应路径通过加大环境治理投入、严格环境执法来实现,短期效应路径源 自于命令管控型环境规制的政府权威;长期效应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长期效应路径源 自于政府激励
日本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之一,匈牙利则是日本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大投资东道国.日本对匈牙利的直接投资产生于特定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寻求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率成为 日本对匈牙利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驱动因素.日本对匈牙利的直接投资规模大且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日本对匈牙利的直接投资形成了以大型跨国企业为主导的三级梯队型的直接投资企业结构,并积极以直接投资规避与匈牙利及欧盟的贸易摩擦,直接投资回报率较高且投资收益主要用于再投资.日本对匈牙利的直接投资为中国提供 了以下启示:注重在中国与欧盟对接合
摘 要:电信业是我国迈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基于科技迅猛发展的现状界定可竞争性业务,厘清放松管制的现实需求;借由微信和5G消息之间的业务竞争窥见我国电信业竞争现状与竞争带来的创新动能。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技术创新、保护和提升消费者福利和促进行业长远发展,应通过加大竞争的引入、完善行业立法等方式推动电信业可竞争性业务放松管制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电信业;放松管制改革;可竞争性业务 
摘 要: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本文基于大数据分析,在断路器柜供应链视角,分析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物资供应的四个阶段(零部件生产、运输、存储、制造商制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并预测供应商供应中断时间,从而识别电力行业在疫情后复工复产阶段面临的风险。与此同时,从供应链金融方面给出解决经济风险的建议,以助力电力企业顺利实现复工复产。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复工复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离不开金融助力,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探讨金融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助力;农业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