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品质为突破点 从幼小衔接到家、园、校三方衔接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p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学习品质受到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空前重视。学习品质是指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能够反映学习活动发展及其质量特征的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专注力、毅力与坚持性、思维方法、时间管理等方面。《指南》指出,学习品质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必需的宝贵品质,如果只追求知识目标,只重视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内在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不利于幼儿长远可持续发展的。
  研究表明,学习品质较好的儿童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学业成绩,这也是小学家长、小学教师所普遍关注的。我园作为北京市朝阳区幼小衔接项目试点园,从2019年开始,以学习品质为重点和突破点,开展了幼小衔接相关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支持,更需要家、园、校携手形成合力。尤其是家长作为家园共育的主体之一,对学习品质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这一认识,在研究前期,我们先对家长关于学习品质的认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班家长普遍存在两点明显倾向:第一,承认学习品质对幼儿后继学习的重要性,但与相对隐性的学习品质相比,家长更关注显性的知识准备,比如识字、拼音、算术等;第二,受传统观念“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影响,加之被当下的教育焦虑现象所裹挟,部分家长轻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甚至将“玩”与“学”对立起来,重“学”轻“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家校社新教育生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方的教育难以发挥整体的育人效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同频共振。我园在长期进行家园共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在幼小双向衔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家、园、校”三方衔接模式,以幼儿园为纽带,在交流互动中逐步实现家、园、校幼小衔接观念及实践的对接,并最终为幼儿营造统一、和谐、全方位的幼小衔接场域。
  在该模式下,我们采取“聊、学、玩、研”四步走策略,通过访谈调研、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在实践中开展策略研究,引导家长感受幼儿游戏的魅力,认可学习品质的价值,体味“慧玩”即是“会学”。
  多方互动,引发大班家长对
  学习品质的重视
  通过前期对家长的调研我们发现,“是否应该学习拼音、识字等小学前期的知识”是大班家长最为纠结、焦虑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一问题最具有发言权和说服力的是小学教师和小学家长。
  于是,我园邀请临近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一年级教师来园,与大班家长面对面开展了“聊聊吧”活动。小学教师以生动的实例列举了入学困难儿童的典型表现。比如,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入学初期频繁生病;自我管理能力差,常常忘带学习用品;计划性差,做事拖拉,不能有序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等。
  基于入学初期在入学适应方面存在的典型表现,小学教师讲述了他们对入学适应的认识,提出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入学适应的关键。一位一年级教师谈道:“很多孩子提前学习了拼音、英语等内容,但优势只体现在第一学期,决定孩子后期学业成绩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我园邀请小学家长与大班家长进行“经验在传递”的线上沙龙活动。5位小学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在入学准备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一位小学家长的谈话引起了家长的共鸣。她全面分析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并指出小学初期的教学与幼儿园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样重视情景化、游戏化;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较为简单,如果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课上能认真听讲,课下能按计划完成作业,跟上学习进度完全没有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提前学习。
  与小学教师和小学家长的座谈、交流,扭转了大班家长过度关注识字、拼音等知识学习的倾向,让家长看到了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等良好学习品质对幼儿后继学习更为重要。同时,小学家长的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不提前学习就无法适应”的焦虑,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家长与教师共学,形成对学习
  品质的共识
  前期调研中,家长认为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截然分开的。为转变家长的认识,我们邀请家长加入学习品质专业学习的队伍中,希望帮助家长“看见”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价值。
  首先,我们邀请幼教专家和园内骨干教师以学习品质为主题多次开展家长讲座,为全体家长讲解了学习品质的概念、适应小学学习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品质等内容。
  其次,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邀请对相关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家长参与业务学习。考虑到家长并非专业人士,在学习中我们采用实例对接理论的方式。比如,请家长罗列一些孩子令自身困扰的行为案例,并请教师分享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等。通过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家长发现幼儿做事拖拉、丢三落四、粗心大意、不能完成预定计划等,都属于学习品质的范畴。教师对幼儿游戏观察的分析,让家长初步感受到游戏对幼儿积极主动、不怕困难、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学习品质发展的积极作用。
  为便于教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科学分析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并给予适宜支持,我园梳理形成了第一版《幼儿学习品质发展观察表》。第一版表格较为专业,家长运用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听取家长建议,对表格的内容及表述方式进行了调整,将主动性、抗逆性、反思与解释等家长不易理解的专业表述,转换为爱提问喜参与、不怕困难敢挑战、过程说得清、经验会运用等相对通俗的表述。第二版观察表为家长了解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情况提供了有利抓手。
  通过学习家长认识到,学习品质会影响到幼儿从识字、拼音、数学乃至体育运动的学习。同时,理论学习也拓展了家长对学习品质的关注范圍,从只关注幼儿的专注力、坚持性等内容,扩展到重视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表述自己的学习过程等方面。   亲子共玩,切实感受游戏对
  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最重要的途径。为让大班家长看到游戏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价值,我园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开展了系列活动,引导家长体味游戏魅力、感受游戏对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我园每学期会购置一批新玩具。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采取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玩具图册、自主投票选择需要的玩具、自主探究玩具玩法、自主判断玩具是否有趣适宜等方式,促进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做事有始有终等学习品质的发展。这一活动不仅受到幼儿的喜爱,也让家长感受到了游戏的魅力。
  大班幼儿选出希望和家长一起探究的玩具,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与自己一起参与新玩具玩法的研究。在研究中,家长借助《幼儿学习品质发展观察表》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品质发展的情况。活动后,教师结合自身观察,分析了幼儿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对比观察玩具零部件、联系原有游戏经验、与同伴讨论、向成人求助等。同时,教师分享了当幼儿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采用哪些策略有效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比如,重构幼儿提出的问题以帮其厘清问题,鼓励幼儿回忆之前的游戏经验,当幼儿想放弃时给予鼓励,等等。
  通过自身观察和教师的分析,家长发现在探究新玩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有任务意识,能积极主动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幼儿有反思意识,能清晰表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能评价自己或同伴的方法是否有效;幼儿有抗挫折意识,虽然有时不能很快解决问题,但仍能不断坚持与尝试……最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是投入、专注的,这些在枯燥的知识教授中是很少发生的。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让家长意识到游戏才是最适宜幼儿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获得了全面、综合的发展,尤其是获得了支持其后继学习的关键因素——学习品质的发展。在教师的专业分析中,家长认识到,教师带着幼儿在幼儿园不是单纯地玩,而是会根据对幼儿的观察给予不同支持;幼儿的玩就是学习,在玩中获得发展。我们发现,引导家长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的专业支持,对家长认可游戏的价值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家长同伴共研,提升支持幼儿
  学习品质发展的实践能力
  我园以有趣的亲子游戏为主题,邀请大班家长多次开展同伴共研活动,为家长在家庭中借助游戏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提供了方法、策略的支持,帮助家长将对学习品质的认识落实到亲子互动的行为中。
  共研活动中,家长以组为单位,尝试用扑克牌、纸杯、积木等常见材料设计亲子游戏。家长设计出扑克牌记忆游戏、扑克牌塔、积木多米诺、积木抽抽乐等多种游戏形式。
  在游戏展示环节,每组家长就如何在游戏中与幼儿互动,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进行了分享。通过分享,游戏比教授更有价值、学习品质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等观念成为家长的共识。一些积极的亲子互动理念也多次被家长提及,比如,鼓励幼儿尝试新事物,在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幼儿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时成人要表达欣赏,等等。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通过“四步走”,“慧玩”即是“会学”的观念已牢牢扎根于家长内心。家长体会到会玩的幼儿才能更好地学,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更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我们认识到,家、园、校协力做好幼小衔接应从小班开始,贯穿整个学段,各年龄段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明确衔接重点。同时,“聊”“学”“玩”“研”的四步走策略不宜在大班匆匆一遍走完,若干环节可以反复。未来,我园的幼小衔接研究也将从大班向小、中、大班全學段延伸,通过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家、园、校”三方衔接机制。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来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增加,加上相关的数据采集量增加,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招生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自2005年教育部启动统一的硕士招生报名系统以来,大部分已经应用的招生管理系统已经无法实现和教育部招生系统的无缝衔接。通过对当前已应用研究生招生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研究生招生流程的特点,构建出与教育部招生系统实现无缝衔接的能够涵盖整个招生工作过程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管
通过培训来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必不可少。但是,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忽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建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而轻实践,脱离教育教学情景,不能有效解决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教师难以将培训结果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培训价值的“失真”意味着教师培训效果的低下。要使教师培训发挥真正的价值,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立足于教师的核心
编者按:第一次在成都十六幼完整听到年轻的张玲老师激动地讲述嘉阳的故事,听到余琳园长那么兴致勃勃地聊起孩子故事背后的老师故事,我很是感动。  感动于张玲老师牺牲不少个人休息时间,晚班时提前来园,早班时推迟下班,才能完成连续25天的观察,并拍摄相关视频,而她仅仅还是一位工作才两年多的职初期教师。感动于张玲老师班上的其他老师,乐于分担更多的班级工作,一起倾听、解读、支持、拓展孩子们的游戏,才会最终成就嘉
摘 要:网络书签的工具代表是美味书签。美味书签是一个世界性的工具,缺点是主要符合英文使用者。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使用中文网络书签的过程中对百度公司开发的“百度搜藏”的使用体会,从功能看“百度搜藏”是一个集博客、网络书签、搜索引擎、百科全书等于一体的非常创新的网络工具,它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网上学习者的网络利用效率。  关键词:网络书签 美味书签 百度搜藏 效率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有一家叫做“埃加利亚”的幼儿园推行“无性别教育”。该园老师创造了区别瑞典语中“他”(“han”)、“她”(“hon”)的词汇,老师称呼这个新兴词汇是没有性别含义的“hen”。首先在平时生活谈话中,老师用“hen”指代社会角色分工,而不是“幼儿园女教师”“警察叔叔”这类明显的性别指向性词汇。同时,在各个功能区材料的摆放中,无带有明确性别指向的物品或功能分区。比如“娃娃家”里的洋
细品案例,回忆工作历程,发现当前很多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都遇到过写观察记录的误区。  误区一  只见记录文本,不见孩子发展  很多幼儿教师把观察记录看成是文本文档,而不是一个支持儿童发展的行动过程。很多幼儿园管理者,把观察记录看作是检核幼儿教师的考评指标,而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过程。帮助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明晰观察记录的真正价值,这是写观察记录的前奏,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一步,观察记录就会只见记录文本,不见孩子
摘 要: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效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调研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现状,分析了学科整合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科整合;语文学科  中国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27-05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  1.
看到杨老师的疑惑,我不禁想起早前自己写过的一篇教育笔记。  周二午休起床后,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幼儿园里多了很多五彩风车。大家都站在楼梯口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好好看啊!”“有大的,有小的。”“那个风车在转。”……  下午的戶外自主游戏开始了。有七八个小朋友径直奔向了道路两旁的风车,兴高采烈地围在风车旁边。程程显得格外兴奋,小眼睛一直盯着大小不同的风车左看看右看看,小手情不自禁地摸着风车。我很是惊喜,这
内容摘要: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企业档案信息工作如何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而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工作管理水平。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在完善档案信息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档案资源体系,把日常收集与重大活动文件材料收集相结合,积极参加重大建设项目验收,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和归档工作。建好三个平台、建立健全企业档案利用体系。在内部网站、外部网站、LED顯示屏播放三个平台
摘 要:史诗作为一种文体已不再出现,但不意味着史诗作品的消亡。它至今还被人传颂、流传,被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本文以《冰与火之歌》小说为例从架构空间中的“地图叙事”意识入手,分析其故事发生地的版图中历史时空和古老传说的印记。从地理空间延续出来的战争空间和一般生存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战争空间形象具体的展示的这些英雄们的事迹,普通人生活的生存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生活环境的叙事空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