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的书香教室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学生离开课堂后,能够由衷地喜欢上看书,自觉地沉浸于阅读,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为达到这一目的,我的做法是“营造书香教室”。
  我们学校是山区学校,硬件环境简陋。我因陋就简,在教室一角,靠墙摆上一张课桌。桌上放置着我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和从书店买来的各类读物。再往墙上贴上“图书角”三个大字,旁附“静心读书,用心做事”八个小字,教室顿时书香飘逸。“图书角”有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里所推荐的各种名著,从七年级的《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到八年级的《朝花夕拾》、《名人传》,再到九年级的《傅雷家书》、《简爱》等。
  “图书角”是营造书香教室的“基础设施”。此外,我们还有一个“基础工程”——“课外阅读课”。我们要求学生每人上交课外书一本。“人多力量大”,一个班可交上来五六十本课外读物,组长登记造册。每周一至两节“课外阅读课”,课上学生向各组组长借书、看书、写《读书随笔》。我们还建立了较完善的“班级图书借阅制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课”以外的时间也能将阅读进行到底。
  一些学生囿于欲读无书的客观困境和主观的惰性,课前未必能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书籍。要改变这一现状,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将最近在学或将学的课文所涉及到的读物及时上架,供学生预习时“手到书来”。
  我心目中理想的“书香教室”应当是这样的:学生在与同学讨论、与教师对话时,课桌上总有一两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他能据此旁征博引,每每能由一篇课文谈到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学《隆中对》,手头必有《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既可追本溯源,也可比较阅读。读《五柳先生传》,身旁必有《陶渊明集》,可以遍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诗》,如此等等。
  不必太多花哨,不必太多“媒介”,只要有足够的书籍,只要课堂上书香醉人,只要学生从此爱上读书,足矣!
  
其他文献
经过百日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业内对股权分置改革存在的风险基本达成共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目前人们有四个方面的担心,如果这些疑惑不能消除,人们对未来预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时间和空间上反复发作的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MS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和
一天放学后,英语老师把班上的学生小欧带到办公室,说他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又违反纪律,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在电话里告诉了小欧的母亲后,她又把小欧的表现写在一张纸条上,要小欧带回家去让父亲签名。我看见小欧愤愤不平地站在英语老师面前,有点替英语老师担心,因为小欧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学生,吃软不吃硬。我很想提醒一下英语老师,但她正在气头上。这也难怪,已经是六年级下学期了,面对这么懒散的学生,谁不急呢。她一边数落
根据杂交稻种子吸水快、不耐缺氧的特点,采用本法,有利于协调种子发芽过程中吸水与供氧、浸种与消毒的矛盾,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质量。按10克强氯精,对水3-4公斤配成药浸种4
良好、优美、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在不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心情烦躁,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也难以养成优良的品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创设一个优良、和谐的教育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加强班级硬环境建设,达到“宜学之境”    班级环境的建设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班级硬环境是指班级的各类设施,班级软环境则是指班级里所体
这几年,学校教学环境不断改善,但每次摸着教室墙壁,我总觉得它过于冰冷。正所谓,环境影响人,也能塑造人。一种文化环境,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所以,努力地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课堂文化环境,是教师对学生成长负责的表现。  于是,我开始向教室的墙壁“开战”,我要让它“活”起来。而我在这个摸索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一厢情愿的数字化    起初,在教室前面黑板的一边贴上各科成绩表,我的
一天,一位家长很好奇地问我:“老师,我孩子昨天回家可兴奋了,说他得了一块什么‘免罚金牌’,还说是老师奖的。我再问,他却神秘兮兮地不肯说。我想问问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孩子那么看重。我可从没见过他那么开心。”  “免罚金牌”古已有之,不是我的独创,但将“免罚金牌”借用到班级管理上,倒有先验之功。这一尝试缘于一次扣分。  一次卫生检查,我们班被扣分了,原因是窗户没擦干净。学生告诉我的时候我不太相信,因为擦
背景和目的: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然而近年来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体的
文化是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教室文化应该是出现于教室中的特有方式与精神价值。笔者于2008年5月-8月期间利用在纽约圣文森山学院访学的机会,走访了纽约市15所中小学,其中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有中学,也有小学。通过参观并与师生的交流,感受到了中美之间教育教学的许多差异,有些看起来是形式上的不同,但其实质还是教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差异所致。美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
W是我这个学期的学生,拖着两条鼻涕,里边的衣服比外边长半截,还常常露出个脐眼,眼睛一眨,嘴一裂:“是嘛?你才……”不把话说完,一转身跑了。  没办法,只好趁接孩子的时候约请家长。孩子的学习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才读书一个多月,作业就交不上来。家访时我们才知道,这孩子一直由外婆带着,爸爸老出差。  妈妈呢?孩子教育的轴心人物呢?家长不提,我们也不好开口。  意见都沟通好了,我客气地送他外婆出门口。心情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