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奇柴达木”正芳华,而今迈步从头越。當前,海西州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迈向优质旅游发展的脚步正越来越快,越来越坚实。2017年年底,海西旅游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州接待游客1375.2万人(次),同比增长24.4%;旅游总收入85.92亿元,同比增长48.14%,居全省首位。
可以说,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走优质旅游发展之路,是海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升级。2018年旅游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优质旅游强力推进,全域旅游不断深化,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一年。基于此,海西旅游业作为海西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海西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海西旅游业也到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态势。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路径,构建“两环带动、两翼齐飞、五区支撑”的大景区、大旅游、大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基础上,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全州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海西州旅游业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正在积极构建“吃、厕、住、行、游、购、娱”和“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努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
从粗放型旅游发展向集约型旅游发展转变
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健康、信息、商贸等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完善旅游要素、延长产业链条,由粗放型旅游经济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发展。
与文化融合发展。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州”为目标,统筹全州旅游文化资源,突出“神奇柴达木”主题,充分发挥文化的催化作用,以歌舞、诗歌、节庆活动等方式提升旅游品质,助推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与体育融合发展。以民族传统射箭、激情穿越柴达木、昆仑英雄拳击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体育旅游品牌,促进体旅融合发展。
与农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枸杞、藜麦种植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系列,延伸旅游观光线路,推进旅游对农牧民就业、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
旅游+互联网。推动旅游发展数字化转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景区流量调控智能化,真正让游客“一机在手,说走就走,说游就游”。
从被动跟从向积极主动合作转变
摈弃传统的被动跟从观念,学习、贯彻发展优质旅游的新理念、新思路。
加大旅游宣传。采取牵头举办、联合协办、景区自办、外出推介等方式,以及举办国家级、省级、州级赛事和节庆活动等,不断提升海西的影响力。2018年,各类旅游文化活动预计有100余项,涉及线路、赛事、摄影、节庆、论坛、营销、评选等大类。
从项目单一化向项目多元化转变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抓好景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高端旅游项目。今年,全州旅游项目预计58个。其中:续建项目20个,新建项目38个。总投资60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8亿元。涉及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自驾车营地、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
开发多元旅游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依靠自身独特的地方文脉,培育开发具有明显海西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的旅游商品,形成富有海西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
推动旅游业与各行业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整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富民产业。制定《全域旅游·全景海西发展实施意见》《全域旅游·全景海西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路径。
打造全省旅游自驾车示范州,制定自驾旅游精品线路,将海西风光观赏游和自驾特色游目的地结合起来,加大“通道+城镇+景区+营地”的自驾游要素建设。构建以省际大环线旅游拉动人气、提升品牌,以州内小环线游强体验,实现处处是景观、遍地皆可游发展大格局。
实施“六个十”工程:做强“十大精品景区景点”、推广“十条精品线路”、打造“十强旅行社”、做优“十家旅游饭店”、选树“十大金牌导游”、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推动旅游和工业、农业、文化、体育、交通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并重转变
分析和借鉴“茶卡现象”,努力再打造几个类似“茶卡盐湖”的景区景点。以核心景区为“发动机”,带动全州旅游产业整体提升。全面推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镇区的承载功能,发挥景区的带动作用。
通过“招外商、引内资、企业筹、向上争”的方式,扩大旅游投资,加快察尔汗盐湖、俄博梁雅丹、都兰热水古墓、金子海等重点景区建设。加大可鲁克湖、都兰海寺花海等景区提档升级力度。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使海西真正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支撑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2018年,海西将进入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循此思路,全州各地景区串珠成线,终将成就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青海旅游版图上,串起一片闪耀的新星。一个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正健步向你我走来……
可以说,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走优质旅游发展之路,是海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升级。2018年旅游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优质旅游强力推进,全域旅游不断深化,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一年。基于此,海西旅游业作为海西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海西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海西旅游业也到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态势。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路径,构建“两环带动、两翼齐飞、五区支撑”的大景区、大旅游、大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基础上,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全州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海西州旅游业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正在积极构建“吃、厕、住、行、游、购、娱”和“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努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
从粗放型旅游发展向集约型旅游发展转变
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健康、信息、商贸等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完善旅游要素、延长产业链条,由粗放型旅游经济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发展。
与文化融合发展。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州”为目标,统筹全州旅游文化资源,突出“神奇柴达木”主题,充分发挥文化的催化作用,以歌舞、诗歌、节庆活动等方式提升旅游品质,助推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与体育融合发展。以民族传统射箭、激情穿越柴达木、昆仑英雄拳击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体育旅游品牌,促进体旅融合发展。
与农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枸杞、藜麦种植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系列,延伸旅游观光线路,推进旅游对农牧民就业、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
旅游+互联网。推动旅游发展数字化转型,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景区流量调控智能化,真正让游客“一机在手,说走就走,说游就游”。
从被动跟从向积极主动合作转变
摈弃传统的被动跟从观念,学习、贯彻发展优质旅游的新理念、新思路。
加大旅游宣传。采取牵头举办、联合协办、景区自办、外出推介等方式,以及举办国家级、省级、州级赛事和节庆活动等,不断提升海西的影响力。2018年,各类旅游文化活动预计有100余项,涉及线路、赛事、摄影、节庆、论坛、营销、评选等大类。
从项目单一化向项目多元化转变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抓好景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高端旅游项目。今年,全州旅游项目预计58个。其中:续建项目20个,新建项目38个。总投资60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8亿元。涉及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自驾车营地、游客服务中心和酒店等。
开发多元旅游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依靠自身独特的地方文脉,培育开发具有明显海西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的旅游商品,形成富有海西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
推动旅游业与各行业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整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富民产业。制定《全域旅游·全景海西发展实施意见》《全域旅游·全景海西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路径。
打造全省旅游自驾车示范州,制定自驾旅游精品线路,将海西风光观赏游和自驾特色游目的地结合起来,加大“通道+城镇+景区+营地”的自驾游要素建设。构建以省际大环线旅游拉动人气、提升品牌,以州内小环线游强体验,实现处处是景观、遍地皆可游发展大格局。
实施“六个十”工程:做强“十大精品景区景点”、推广“十条精品线路”、打造“十强旅行社”、做优“十家旅游饭店”、选树“十大金牌导游”、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推动旅游和工业、农业、文化、体育、交通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并重转变
分析和借鉴“茶卡现象”,努力再打造几个类似“茶卡盐湖”的景区景点。以核心景区为“发动机”,带动全州旅游产业整体提升。全面推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镇区的承载功能,发挥景区的带动作用。
通过“招外商、引内资、企业筹、向上争”的方式,扩大旅游投资,加快察尔汗盐湖、俄博梁雅丹、都兰热水古墓、金子海等重点景区建设。加大可鲁克湖、都兰海寺花海等景区提档升级力度。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使海西真正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支撑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2018年,海西将进入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循此思路,全州各地景区串珠成线,终将成就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青海旅游版图上,串起一片闪耀的新星。一个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目的地正健步向你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