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徐大鹏的NCO环保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y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6年至今,徐大鹏跳入“环教”圈子,已二十年有余。
  当徐大鹏1986年从北湖小学调入江汉区教育局科技电教站开始着手环境教育时,身边的朋友见到他打趣道,“搞环保不是环卫工做的事吗?你现在当起环卫工时啦?”徐大鹏只是摇头笑了笑,并没有辩解,因为他知道最好的自我解嘲,是行动。
  那时武汉市环境教育工作几乎如同空白,一些人甚至对环境教育有着误解和轻视。当众多环保者在残酷现实前愁眉难舒时,徐大鹏却扬言,“要让绿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1995年,徐大鹏牵头,组织武汉市十来名骨干教师,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将知识和道理融入课堂体验中”是徐大鹏的主要理念。大兴路小学红领巾环境观测站、华中里小学爱鸟和保护湿地教育、万松同小学空中植物园依次建立起来。
  1998年,徐大鹏加入发自然之友。2002年左右,他参加了自然之友的一个项目“绿色希望行动”。徐大鹏一行来到来风深山里一所希望小学,想做环保教育,“孩子们都出去了,这里没人听你们做宣传!”校长以为他们又是来“做宣传”的,极其粗暴地回绝了他们,甚至连一口水都没给他们喝。徐大鹏没有气馁,追随孩子们的脚步,在野外给孩子们讲了一堂别具一格的环保教育课。课后,还是那位校长,有一丝歉意, “要不,你们再给孩子们讲一堂吧?他们都爱听。”
  如今,徐大鹏的武汉自然之友小组已由最初的四个人发展到60余人,很多人都是冲着徐老师来的。至今,武汉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小学的学校仅有六所,其中_二所是在徐老师的帮助下一路走过来的。
  
  30多次前往洪湖“破解迷魂阵”
  
  谈到湖北省环境生态的变迁,徐大鹏认为洪湖是一个缩影。“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呀”,当初徐大鹏心中反复吟唱着这动人的歌谣来到了洪湖水边,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湖面被网栏分割得支离破碎,一副迷魂阵的架势,偌大的湖面竟望不到一只水鸟。他心中很不是滋味。为支持当地政府整治洪湖,徐大鹏牵头,组织当地教师编写关于保护洪湖湿地的环保教材《我爱母亲湖》,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他先后30多次前往洪湖,见证了洪湖的变迁。徐大鹏在洪湖拍摄过一张照片:清澈的湖面上,荷叶里一窝鸟蛋正在温暖的阳光下等待孵化。
  最令徐大鹏痛心疾首的一次是广西的一起野生动物走私案,广西林业局将野生动物保护所承包给覃静、覃慧姐妹,而她们却利用职权便利,将环保志愿者送来的野生动物屠杀卖给餐厅。开膛破肚、死不瞑目的小猕猴,因为受冻蜷成一团的穿山甲,甚至还有几副完整的鹿胎……满满一柜的残忍及血腥。徐大鹏咬紧牙关,随后的几日和伙伴们随广西电视台记者四处走访,相关报道终于见诸报端,责任人受到严惩。
  谈到这些,徐大鹏还是忍不住义愤填膺。“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人,像这样触及内心深处的经历太多太多了,估计你给我三天我也讲不完。”他无奈。
  徐大鹏将环保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希望自己是个纯粹的“自然人”。
  
  一半是热情 一半是理性
  
  从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徐大鹏逐渐由过去的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转为带有社会性质的民间环保活动。
  “现在的NGO处境艰难,肯定是有其根本原因的,而且,我看过太多环保人士的悲剧。”你要环保,多少会影响少部分人的相关利益。除此之外,许多环保工作者,过于狂热,甚至完全不顾自身,连生存都成问题。徐大鹏说,他非常敬佩这样的盟友,但对于民间环保志愿者而言,或许只有先解决了安身立命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将环保事业持续下去。
  有人问:您二十年如一日从事环保教育工作,您的初衷和动力是什么?徐大鹏回答说:“我一向不喜欢干别人干过的事情,我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当初武汉市的环境教育几乎还是空白,我认定这个课题,并且坚持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凭的就是创新、机遇和一股子韧劲儿。我的境界也不高,别人退休了去打麻将,我去搞环保,这两者是一个性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经常跟别人开玩笑自称是麻将境界。”
  目前,徐大鹏正逐步将环教工作扩展到大学校园里去,目前武汉的大学已经有二十多个环保社团。“环保首先要确保生存,只凭一时的热情难以持久。”他在一次环教讲座后这样告诉和他一样一心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年轻大学生。在他眼中,环境保护工作一半靠的是激情,一半还得靠理性。
  徐大鹏现在准备将环境教育的对象由原来单纯的青少年校园教育,扩大到大学生群体,同时促成环教走向社区、政府和企业,他们的环境意识高低对这个社会的整体环境意识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他还正在筹划一个题为“镜头下的环保故事”的课题,明年在洪湖召开一个全国性质的湿地环境保护教育教材研讨会,目前国内关于湿地保护的教材约有16种,国内对湿地保护的呼声已越来越高。
  徐大鹏觉得NGO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代表民众的声音,反映民众愿望;第二,不能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成为环境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原载《长江商报》2007年11月29日,本刊略有删节)
其他文献
自然之友成立以来,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众多社会人士的关心与支持,其中不乏有很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为进一步促进自然之发的发展,积聚组织的凝聚力。现授予以下五位自然之友“荣誉理事”的称号。    敬一丹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节目主持人。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她是自然之友会员,长期关注公益事业,支持关心自然之友,在主持节目当中多次提到自然之友的项目和活动
期刊
“全球变暖,人人买单”是自然之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公众倡导项目。从今年1月份开始策划,我们的出发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因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其实对这个话题已经非常关注。  第二,因为自然之友觉得关于节能减排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作为公众来说,每个人都应该负有责任,可以为节能减排做一些事情。正如几位老师刚才提到的,有的老百姓甚至认为巴厘岛这个会议
期刊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尤为严重。而中国的环境污染原本就已经陷入危机状态。对中国来说,气候变化呈现出一种和其他环境问题相互作用,因而后果更加严重的特点。  ——气候变暖增加了中国达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2007年4月23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在中国气象局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
期刊
近几年,气候变化给中国乃至全球社会带来的挑战已经引起中国公民社会的关注。一些本土民间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在华机构纷纷开展了多种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不过,针对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中国公民社会尚未能在充分把握其国际背景的基础上,形成立足中国实际的系统回应以及行动策略。  有鉴于此,包括自然之友、乐施会、绿色和平、行动援助、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绿家园志愿者和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在内的八家机构启动了《
期刊
在争议之中脱颖而出    巴西利亚新都于1960年4月落成。翌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来访时说:“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而澳大利亚建筑批评家罗伯特休斯对巴西利亚的评论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他说巴西利亚不像一座城市,而像一个纪念碑式建筑的主题公园。  说巴西利亚不像城市情有可原。巴西利亚的确不是那种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功能于一体,贪大求全的都市;当然,它也不是人们熟悉的那种地广人稀的乡
期刊
博强  他是一名美国农民的儿子,是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生,他精通中韩两门外语,他被自然之友成员们亲切地称为“超级志愿者” 傅强是自然之友的美籍志愿者。  在过去的一年中,傅强做了自然之友的多个项目的志愿工作,从可持续发展教育到东北亚青年环境网络,从网站的英文版到“全球变暖,人人买单”,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帮助自然之友办公室工作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无国界的志愿者精神。  我们感谢傅强,感谢他
期刊
《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中,“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成为评价城市品牌价值的五大指标体系,北京位列品牌价值指数首位。北京的“宜业”、“宜游”,上海的“宜商”、“宜学”,大津的“宜业”,重庆的“宜游”,都为其城市品牌增筹加码。但是,“宜居”成为了这些大城市的软肋。    一、宜居城市的标准    “宜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一个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还包括一系列衡量标准,是一个集经济
期刊
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现象,最普通的温室气体是我们每天使用的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主要为我们提供能量。化石燃料中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再次是天然气。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对这些能源物质的消耗,以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导致产生温室气体,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本文想告诉大家如何做才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有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
期刊
最近,圆明同声明退出北京的公园通票序列,把这个消息伴着“圆明园是不是该复建10%”的社会大争论一起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但正好让人一下子看到了圆明园问题的症结所在。  圆明园如果要退出北京公园通票系统,也好,正好让它争取公共财政的补贴,成为一个免费开放的“国家公园”,让全世界的人民可自由出入,让当地原生的动植物可自由牛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梁柱构成中,除了有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之外,更需要
期刊
中国现在、以后可能都还会有许多对环境造成潜在危险的项目,赵玉芬院士不可能一一提出议案,袁东星教授不可能参加所有的环评座谈会,厦门市民也不可能天天散步,厦门事件的意义是在2007年提供了公民发声、公民参与与公民决定的一整套样本。这套样本产生了,就可以供中国所有的公民使用,他们可以不必像厦门市民那么辛苦了,这可以说,在以后的每次公民行动中,都有厦门市民的参与。  公民社会最核心的力量在于每一个人都不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