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通过“自我提升”与“外部引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老师们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等方面勤于改革、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下面,就让我们透过几位老师的教学实践,去感受一下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人的教育风采。
2014年,北京“深综改”的大幕徐徐拉开。同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出台。至此,名著阅读、整书阅读、广泛阅读、书香校园等,从顶层专家理念迅速转化为一线师生實践。如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感悟,密切读书与现实的关系呢?我们力求在阅读课、常规教学的渗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同时拓宽学生视野,使其积累大量生活素材与经验,引领孩子们通过阅读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关注阅读困难,重质量求实效
阅读的价值与意义不必赘言。大多数同学都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主观意愿上都希望通过大量阅读来实现提高语文成绩以及拓宽视野、提升素养的目的。可是,到学生实际操作层面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会以没时间读书、高中课业压力大等为理由,最终放弃阅读。
如何让学生真正把书读起来?如何让学生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何在具体实施环节中,重质量、求实效?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关注学生不读书的原因,正视学生独立阅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学生阅读困难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缺乏阅读兴趣。正所谓方法好教,兴趣难引,这是最大困难之所在,需要教师花大量心思去巧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存在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即文言文文意疏通不畅。
发挥教师作用,示范中巧激活
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其自身现有认知水平较难解决,而由教师协助解决学生存在的兴趣和语言障碍问题后,接下来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就会水到渠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激发阅读兴趣;二是精准示范怎样阅读和思考;三是及时以各种形式交流心得、梳理小结。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以导读形式开门见山、声情并茂地讲出教师认为有意思、吸引人的地方。此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阅读的疑问,唤醒和激活其思维,并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引导学生且读且思。读书本就是一件苦差事,在看似枯燥无味的书中找到乐趣,是师生不断探索的一个过程。真诚地交流、思考也会让师生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维持较愉快的关系。第二,教师精准示范怎样阅读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大方主动地分享自己借阅了哪些材料、怎样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等。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第三,及时以各种形式交流心得、梳理小结。在《家》阅读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梳理、总结、写作(2000字)、汇报。这是对书内容的再次熟悉与深化认识,学生从庞杂的内容中进行筛选,经过几次讨论、磨合碰撞出新的见解。同时小组合作,反复修改,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博观约取,含英咀华。只有通过阅读,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提高语文素养要抓住两个课堂: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我校每周一小时阅读课的开设,是连接学生课内外的平台,是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沃土。最关键的是,作为引导阅读教学的语文老师,在学生读之前,自身要认真研读书目,做出筛选,同时深挖文章要义和内涵,反复品味作者的情思,生成自己的“味道”。当教师这种对书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之后,阅读就会变得自然而然。能够充实地陪学生度过满溢书卷芬芳的三年,这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最大心愿。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责任编辑:赵倩
2014年,北京“深综改”的大幕徐徐拉开。同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出台。至此,名著阅读、整书阅读、广泛阅读、书香校园等,从顶层专家理念迅速转化为一线师生實践。如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感悟,密切读书与现实的关系呢?我们力求在阅读课、常规教学的渗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同时拓宽学生视野,使其积累大量生活素材与经验,引领孩子们通过阅读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关注阅读困难,重质量求实效
阅读的价值与意义不必赘言。大多数同学都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主观意愿上都希望通过大量阅读来实现提高语文成绩以及拓宽视野、提升素养的目的。可是,到学生实际操作层面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会以没时间读书、高中课业压力大等为理由,最终放弃阅读。
如何让学生真正把书读起来?如何让学生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何在具体实施环节中,重质量、求实效?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关注学生不读书的原因,正视学生独立阅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学生阅读困难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缺乏阅读兴趣。正所谓方法好教,兴趣难引,这是最大困难之所在,需要教师花大量心思去巧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存在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古典文学作品方面,即文言文文意疏通不畅。
发挥教师作用,示范中巧激活
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其自身现有认知水平较难解决,而由教师协助解决学生存在的兴趣和语言障碍问题后,接下来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就会水到渠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激发阅读兴趣;二是精准示范怎样阅读和思考;三是及时以各种形式交流心得、梳理小结。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以导读形式开门见山、声情并茂地讲出教师认为有意思、吸引人的地方。此时,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阅读的疑问,唤醒和激活其思维,并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引导学生且读且思。读书本就是一件苦差事,在看似枯燥无味的书中找到乐趣,是师生不断探索的一个过程。真诚地交流、思考也会让师生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维持较愉快的关系。第二,教师精准示范怎样阅读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大方主动地分享自己借阅了哪些材料、怎样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等。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第三,及时以各种形式交流心得、梳理小结。在《家》阅读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梳理、总结、写作(2000字)、汇报。这是对书内容的再次熟悉与深化认识,学生从庞杂的内容中进行筛选,经过几次讨论、磨合碰撞出新的见解。同时小组合作,反复修改,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博观约取,含英咀华。只有通过阅读,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提高语文素养要抓住两个课堂: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我校每周一小时阅读课的开设,是连接学生课内外的平台,是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沃土。最关键的是,作为引导阅读教学的语文老师,在学生读之前,自身要认真研读书目,做出筛选,同时深挖文章要义和内涵,反复品味作者的情思,生成自己的“味道”。当教师这种对书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之后,阅读就会变得自然而然。能够充实地陪学生度过满溢书卷芬芳的三年,这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最大心愿。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责任编辑: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