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精神分析我国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队伍是国家社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元素,人才代表着国家产业的创新能力,代表国家可随时调用的多方面能力。笔者认为,对人才队伍加以建设,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实力,稳定国际发展动向的核心方式。本文以提升国家人才队伍的质量水平作为根本目的,首先分析了我国人才建设的现有状态,后以十九大精神为主,对我国加强人才建设的实际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文章以现状和意义作为核心思路,对我国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人才建设;主要途径;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D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05-04
  一个国家的综合状态,既稳定也会长期处在变动状态中。稳定是针对国家发展而言,我国长期坚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原则,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行进,就这几点而言,中国内部的发展形态极为稳定。而处于变动状态为对比国际竞争形势所言。中国在较为固定的国家格局下稳步发展,各个产业都已在国际竞争舞台中占据稳定的发展版面。但这种变动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属于负面信息,因此在国际竞争与各类贸易争端中,我国的综合发展状态也可以说是处于变动状态。十九大背景下,加紧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以期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言明:“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抱有参与伟大斗争的精神”。而在当前的时代发展中,若要参与竞争,就必须对现有竞争力加以维护和优化,因此才能体现青年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本文以十九大精神为中心,对我国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展开研究,以期通过国内人才队伍的升级加大中国在国际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
  一、我国人才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加紧人才建设力度的必要性分析
  人才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仅包含内部培养。国家是否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归类在人才建设的范围中。而留住和吸引这两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实际指的就是一种竞争状态。我国需要同其他国家竞争,从而招揽和留住更多的高级人才,而国家在人才方面的竞争能力,就是综合国力的有效投射。我们不难分析,加紧人才建设力度实质上就是提升国力的体现,而国力提升也可在内部保留更多的高级人才。这两种关系具有正面关联特征,可实现相辅相成作用。因此,我国加紧人才建设力度具有绝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價值。
  (二)时代发展带动人才规模扩大
  十九大会议的圆满召开不仅仅代表着国家产生了新的发展任务,更是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展。时代顺延会带动人才队伍的扩张,即国内可用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将越发增多。而党政干部团队也会在公务员考试的举办过程中达到空前的“战力”融合。因此,中国的市场结构正趋于稳定,但各行各业人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明显可能会破坏就业市场结构的现有稳定局面,因此加快对人才队伍的精化改革,无论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或国家政府而言,都已成为必然的步骤。
  (三)国内可用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人才资源团队的壮大是否属于正面的增长趋势,这一点不能够根据人数的增幅而确认。决定人才队伍实质性质量的根本因素,明显是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人才队伍的实际指向为各类工作岗位,参与工作既需要做好本职工作,也需要与团队合作,以达成更具宏观意义的团队项目。而当人才仅有专业素养但团队协作素质不强时,其便不构成完善的社会人才。而这类人才现状就是当下中国人才队伍中较为常见的状况,即高技能人才多,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却亟待增强。国民素质可影响国家精神面貌,因此在人才建设中,综合素质亟待提升这一现状应优先改良。
  (四)国内人才资源体系高层次人才断层现象明显
  我国人才资源的增长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逐年增长的人才数量中,高端人才的成型数量始终都极为固定。这便表示在当下中国所增加的人才数量中,增幅最大的多数都为中专、职校或初中学历等人力资源。而当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高端人才的匮乏会降低国家发展的速率。与日俱增的低层次新生劳动力却会在另一层面上加大基层就业的竞争难度,这种局面对于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所倡导的“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而言,明显不具有正面推动特征。
  二、加强人才建设的实际意义
  (一)时代背景下,人才资源成为市场运作主体
  在国际经济以及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下,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资源竞争格局。人们不再将发展的重点放置在资本资源上,全球工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现代化和自动化的发展领域中。这代表国家发展领域内,一切冷资源都能够在技术的发展中得到替代。但人力资源作为社会流动过程中唯一的主动变动体,人才资源的市场地位几乎恒定不变。人是创造新技术、拓展新技术应用渠道的发起者,因此在国际斗争形势中,人才资源便成了国际市场运作的主体。尤其在十九大背景下,中国若要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在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取得核心地位,人才资源作为推动社会与国家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我国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
  (二)国际形势变动背景下,人才资源多元化成为新发展方向
  在新时代中,中国的发展是全面性的。我国拓展了多个发展局面,无论是技术领域、金融领域,或是政治领域,所有的发展步骤与结构均已提上正轨。故在发展路途中,中国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全面化和多元化作为核心思路。在金融领域中,我国需要精通金融英语、可驾驭市场经济的人才;在政治领域中,我国需要爱党爱民、精通政治兵法以及善于宏观管理的人才。这些就是国际形势变动背景下,我国需要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方向。
  (三)生产力核心地位升级,劳动力创新发展成为必然
  在国际经济体制中,生产力始终处在核心地位中。但在新时代内,生产力的主要形态正朝着高科技的发展方向靠拢,技术生产已然退居二线,如何提升本国生产力的创新力度和创新质量,便逐渐成了各个国家竞争劳动力的主要方向。目前,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发展较为迅速的当属美国,从美国的发展状态来看,生产力的更新力度明显成为美国提升国际资源竞争力的中间输送途径。反观国内,人才创新力度仍然与其他大国存在差距。为求提升综合国力,我国应尽快构建劳动力创新的稳定局面,如此方能加快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保障国内固定周期中可随时产生新型技术。   (四)国际竞争力度加大,国企技术创新成为稳定竞争力的核心路径
  国内企业是国家经济领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更新力度能够间接带动国家产业的发展力度。但目前我国国家企业中,能够实现高效率技术创新的企业数量较少。多数企业均不具备技术升级和技能创新的意识,企业资金多流于市场调节,供给到企业内技术团队中的可用资金量数极少。且多数企业在设定技术团队的人员结构时,都只注重人数而并非重视“专业程度”。故国企中常出现技术团队拔尖人才少、基础人才多的团队现状。而国企技术创新的影响范围并不会限制在企业内部,技术革新也可煽动产业内的技术革新力度。因此,在国际竞争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条件下,国有企业持续展开技术创新手段便能成为稳定国家技术领域宏观竞争力的核心手段。
  三、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建设原则: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原则
  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国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这两点明确了中国人才建设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既要看过去、也要看未来”。只有在人才建设的路途中牢记伟大复兴使命,才能归正建设方向。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为行动指南,可减少我国人才建设“走弯路”的概率。因此,我国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时,应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原则。
  (二)我国需坚定建设主导团队,稳定人才选拔质量
  我国需要以多元化目标培养人才,但不代表建设方式也需要松散管制。尤其在建设政治人才团队的过程中,人才的综合素质、理想信念以及政治能力都是从政事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政人員代表着中国政府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中国在国际谈判和对内改革的能力。因此国家必须要保证人才队伍均具有德才兼备、厚德载物等综合素养。而若要做到严格管制、对等筛选以及公平建设,就需要国家选择一个绝对正面,绝对公正的主导团队。在中国特殊的发展形式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便成了当仁不让的选项。
  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人才建设的主导团队,不但可以保障政治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质量和人才队伍的综合素养,在我国其他的发展领域中,共产党也能够通过依法行事、公平建设的行为表率,为社会其他领域中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团队做出正面表率。因此,我国若要在人才建设的过程中保障建设质量,就应坚持以共产党作为领导者,时刻维系建设制度、重视阶梯培养的规划,直至在国家内部形成完善的人才建设顺序。
  (三)建设眼光需长远,调整青年人成为建设主力
  社会需要新鲜血液来维持生命力的活动状态,而青年人就是人才资源中正鲜活生存的国家血液。十九大会议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紧建设青年人教育事业相关的理论内容,综合含义在于,只有稳抓年轻人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工作,才能让中国的未来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因此,我国在人才建设的路途中,应该将重点的建设视线移动至青年人的角度,要将培养和建设青年人团队作为整体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国家需提升岗位待遇条件,吸引或留住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始终都是国家竞争力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尤其当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够达到行业顶尖时,想要吸引人才的竞争力组织就会迅速增加。我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就常会发生外国经济体招揽中国人才的现象。而这种人才猎取行为一旦完成,不仅代表着国内高层次人才的流失,还会在国内造成人才培养失重现象。即中国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所付出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均会在人才流失中被判定为“完全损失”。但在留住和吸引人才的过程中,国家决不能仅用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来限制住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方向。如若国家能够稳定住高层次人才,但无法为其提供与其能力对等的研究设备或工作待遇时,高层次人才的高质量效用便也无法有效发挥。因此,在人才建设过程中,中国不但要提升岗位待遇,也要尽量跟随国际技术发展的更新速率不断优化国内可用的技术素材。良禽择木而栖,当中国市场的技术有能力处在国际前沿时,国内高层次人才资源会尽心尽力为国家奉献全数的专业能力。稳定国内人才结构后,国家也应在留学生政策方向加以运作,争取在留学或学术交流过程中,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加入中国人才队伍内。综合而言,国家需要从政策、待遇、自身能力等层面入手,加大内部改良和建设力度,方能完成对高层次人才的“积累”工作。
  (五)发挥高校人才建设带头作用,加大青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传播力度
  高校是国家人才建设中的“基础”途径,多数高校均归教育部管理,国家以高校为主开展对应教育工作,具有高效率、人数多的教育优势。因此,在人才建设的途径中,国家应重视起高等院校的带头作用。十九大代表着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的优化更新,国家新发展方向的优化设定,为了令未来的人才团队能够具有稳定和正确的政治思想觉悟,各个高校应尽快更新改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原有的理想教育内容变更为“牢记使命、伟大复兴”,从而引导大学生们成为新一代背负使命、认真学习的社会专业人才。
  (六)使用能力激励,带动国内劳动力提升创新能力、技能水平
  不仅仅是高阶层人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内生产行业的基层工作人员也需要带着创新意识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在以往的案例内,常出现基层技术工人发明出新生产技术等事件,而这正说明创新思维和能力可在各个人才等级中得以实现。因此无论是技术专业度较强的科研产业,或是以批量生产为主的工厂,其内部的工作人员便都需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但工作者已属成人,国内企业与建设团队很难透过教育手段来辅助其建立创新思维。对此则需要我党以及各个下属的企业人员,使用可行且科学的宏观调节手段将劳动力成员的创新思维加以“激发”。
  例如国内可创设“创新劳动力”奖项,由劳动力人才提交创新技术进行评比,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由国家予以夸奖。而考虑到国家奖项传播范围可能会受限这一概率,国家人才建设主导者也应与国内各个企业团队进行商议,要求企业在内部设立创新思维的传导途径,例如员工大会,周末例会等媒介,启发企业内劳动力成员调转自身的技术应用思维与生产思维,从而提升劳动力参与技术创新的概率。这样一来,国家就能通过调节手段,增加国内劳动力人才队伍整体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而以短期培养的方式,构建高效的创新人才产出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为三个结构对我国人才建设的现状、意义以及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示,在十九大背景下,中国需要坚定党的领导,重视国家所需人才结构的多面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视高校的带动作用。只有做到全面、宏观、长远的考虑,才能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原则,完成我国人才建设这一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玲.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01):51.
  〔2〕艾万政,丁天明,王家宏.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我国航海人才培养模式[J].水运管理,2016,(01):30-32.
  〔3〕夏一铭.应用型本科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
  〔4〕汪衡珍.美国未来工程师的关键素质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以《2020年的工程师》为例[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4):18-19.
  〔5〕成晓婧,吴婷.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7,(19):122-123.
  〔6〕刘志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责任编辑 徐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国家双重重要战略下,如何把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运作机制,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创新创业项目“何锄分享农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看出,大学生完全可以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成为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创
期刊
摘 要:英国作家乔纳森·拉班将城市分为两个部分——坚硬的城市和柔软的城市。坚硬的城市是指耸立于街上的建筑。而柔软的城市则是人们的行为和人们心中的想法。人们在塑造城市形象的时候,往往关注建筑样式的美感度和设施的功能性,而没有意识到在人们在城市里面所做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柔软部分。本文主要从“柔软的城市”角度里探索设计城市形象的新方式。  关键词:空间;柔软的城市;莱姆街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
期刊
摘 要:安徽的花鼓灯是一种集器乐、灯歌和舞蹈为一体的民间歌舞形式,锣鼓是其灵魂所在。著名的作曲家翟维的钢琴曲《花鼓》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主题,表现了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曲中巧妙地融入安徽方言中倚音、快速音阶下行的方式,充分体现出安徽方言中甩腔和快速的特点;《花鼓》还善于模仿“打花鼓”中锣鼓的声音和节奏音型,花鼓舞中浓郁的地方特色与许多现代歌舞的表演特色相融汇,使这首音乐作品独具民族特
期刊
摘 要:俗称“儋耳”且发源于儋州的海南调声,是以使用儋州话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形式,多以民间风情与自然风光为表现体裁,戏剧节奏明朗、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南国乐坛的一朵奇葩。非遗文化保护实在必行,传承并非随波逐流,保护也非故步自封。承其精华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护其本质、保留原汁原味是海南调声也是其他非遗文化保护的根本导向。  关键词:海南调声;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美术鉴赏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美术鉴赏课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渗透美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育;美术鉴赏课;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128-03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提升人的品格的重要手段。提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对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天祝县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研,从健康教育进家庭,健全传播机制,提高传播主体专业水准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力求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大众媒体;健康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85-03  2016年第三届健康
期刊
摘 要:趋向补语是汉语中一种非常独特的语法结构成分,它不仅难学,而且难用,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复合趋向补语又在简单趋向补语之后加上了立足点与参照物,无疑又加深了难度。其中,意义更加虚化的引申用法对于外国学生来说便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了。本文将支架式教学、显性教学及形象化教学融合起来,提出建立在框架结构上的形象化显性教学模式,并利用教学实验,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实验、试验后三个步骤的对
期刊
摘 要: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等不同行动主体的影响各有不同,如何界定它们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角色,是社会政策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旨在从社会政策实践主体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讨论西方社会政策发展变迁的历程,并从这条线索来梳理当代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和发展的脉络,进而对其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演进历程;实践主体
期刊
摘 要:从东方主义视角,《蝴蝶君》和《扶桑》都颠覆了西方人对东方女性柔弱、等待救赎的刻板印象。黄哲伦以对抗的形式,让西方为东方献祭,给西方以启示,即文化对抗已日暮途穷;严歌苓以包容的姿态,让扶桑跪着宽恕世界,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即多元并存,平等对话,共同繁荣。  关键词:《蝴蝶君》;《扶桑》;对抗;包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
期刊
摘 要: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我们一般认为学做事就是学知识、学技能,但是对于做人和人格道德的修养,以及做事中的道德方面却没有那么关注。其实,做人和做事,说到底是一回事儿。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做有德之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同时道德也是做事的一个基础。而职业道德,恰好用道德把做人和做事联系在一起,比如诚信、责任、合作、敬业等职业道德,既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事的规范,在做事的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