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的汉式措辞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应用了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学生英文作文中汉式措辞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学生在写英文作文时,由于受母语影响,措辞往往回避抽象词、静态表达词和属词,偏向具体词、动态词与种词;此外,生搬硬套汉语搭配也是汉式措辞的一大特征。
  [关键词]汉式英语 措辞 写作
  
  “汉式英语”是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是指在用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上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形成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对于“汉式英语”的研究由来已久,这方面的文献也不缺乏,本文拟从词汇的角度,应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英语词汇特点做些概括并对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的汉式措辞做些分析研究。
  
  一、抽象与具体(abstract VS concrete)
  连淑能和蔡基刚的研究表明:英语与汉语用词的一大区别是英语用词抽象、虚泛,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而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内容。下面这些例子中的英汉对比能更好地说明这一不同:There is something in what he said.(他说的话有些道理。) / picture yourself as winning(把自己想象成成功者)/ Smog,which was once the big attraction of Los Angeles(……一大景观) / People will feel the dangers of starvation and exposure.(人们会有没饭吃没衣穿的危险。)因此,中国学生受汉语影响在写英文作文时往往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来代替抽象和虚乏的概念,如:the words that he said and the things that he did (what he said and did),the men who want to go to the art exhibition(those who want…),a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此外,汉语中的抽象名词常跟表示范畴的词一块使用,而英语的抽象名词的后缀本身就有虚化的功能,大多表示抽象的性质、状态、范围、程度、特征、结果、行动过程、技能、情况等。而中国学生往往不了解英语抽象名词的这一特征,在写作中常常画蛇添足。
  
  二、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英语与汉语的另一用词区别乃是静态与动态特征。有研究表明,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倾向。英语中有大量的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能取代谓语动词结构,如:be of the opinion = think,be in use = be used,be in need of =need,be in possession of =possess,be in tears = be crying,be on the run/move/rise/decline = be running/moving/rising/declining,be under control/repair/ discussion/construction/investigation/treatment/consideration/development;be suggestive of = suggest,be indicative of = indicate,be forgiving of =forgive,be frightened of = fear,be convinced of = believe,be sure/positive of =believe,be aware of = realize。中國学生的英文作文中较少用这种静态的方法而习惯于用表动态的动词,这种偏重动词,过分依赖动词,通过频繁使用动词,造成动词大量集结的表达方式正是汉语造句手法的基本倾向,也正是汉式英语的特征,如:I can’t understand this question (This question is beyond me),… made me realize that…(…led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ome peopl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Family life makes me feel happy (Family life is a source of my happiness),He has the impression/illusion that (He is under the impression/illusion that),My shock and embarrassment at finding Mother crying on Wednesday showed how little I understood the pressures on her(My shock at finding Mother in tears on Wednesday was a perfect index of how),However,there are other indications that high school cheating may be on the rise.( …may be rising)。
  
  三、具体与概括(specific VS general)
  词与词之间存在多种意义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部分/整体关系、分类关系等。根据词汇的分类关系,D.A. Cruse在《词汇语义学》一文中把词汇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首词(unique beginner)、种(kind)、类(generic)、属(specific)和品种(varietal)。“种”词、“属”词各有各的用途。“种”词可以表达笼统和概括的概念,“属”词表达的概念具体、精确、形象。英汉两种语言都不乏表达种概念和属概念的词,但林汝昌、李曼珏的研究表明“汉语多表示种概念的词,而英语多表示属概念的词。”反映在用词上,英语偏爱具体的词,表达细腻、准确和生动,而汉语偏爱概括性的词。中国学生受母语影响在英文写作中常常用词不具体,表达模糊,因而得到最多的评语之一是“Be specific!”比如,中国学生会说:He is an expert. / He is a nice person. /Honesty is a good thing. 而英语国家的人会偏向于用更具体的词来代替 “expert”,“nice”和“a good thing”,如“physicist,industrialist,mathematician,architect…”,“generous,helpful,kind-hearted,…” 和“a virtue”。此外,汉语中许多种概念的词常常在英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也就是说,英语中常出现“类”层词项找不到对应的“种”层词项,如:笔/哭/笑/受伤/看/穿/人/饭/吃/看,等。对于这样的词,英语中只有表达属概念的词,使用时要考虑该词的内涵及搭配,如“哭”:cry哭喊、weep哭泣、sob抽泣、sniffle抽噎,boohoo(小孩)又哭又闹,moan呜咽,snivel假哭,bewail痛哭,mewl(婴儿)呜呜哭,wail哀嚎,等。对于这些只有细微差别的表达属概念的词,中国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和应用,而对于那些笼统的表达方式如:walk,say,laugh,choose,make,good,bad,thing…却能得心应手。因此,中国学生的英文作文用词不生动、不具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靈活多变与严谨固定( flexible and rigid)
  “一般说来,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宽,比较丰富多变,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大,独立性比较小。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的涵义比较窄,比较精确固定,词义的伸缩性和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独立性比较大。”举英语中的同义词为例,英语里有大量的同义词,这些同义词常常是由语义的轻重不同、感情意义的不同、语体意义和搭配意义的不同来区分的。汉语虽然也有大量的同义词,而且这些同义词也可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区分,但汉语同义词的语体色彩不如英语同义词的语体色彩分得那么细,汉语一般只分为:口语、中性和书面语,而英语可分为:中性语体(common)、口语(colloquial)、书面语(literary)、俚语(slang)和科技语体(scientific and technical)或庄严(frozen)、正式(formal)、交谈性(consultative)、随便(casual)和亲昵(intimate)。因此,英语的措辞要考虑语体、语境等。中国学生对词的语体性很不敏感,常常将书卷味很浓的英语词用于口头表达中,而将非常口语话的词(如俚语)用于书面语中,有时甚至将正式的词和非正式的词混在一句话中使用。此外,在搭配意义上,英语同义词有语法意义和位置的分布不同,如:object to sth/doing sth,be opposed to sth/doing sth,the living novelist/ the novelist alive,sufficient money/enough money or money enough。总之,英语词汇的使用较灵活多变,更讲究搭配,如:汉语中表示“学习”这一概念时,可以说“学习英语、学习知识、学习烹调”,用英语表达时就要用不同的词来搭配“study/learn English,acquire knowledge,learn cooking”,中国学生常常忽略了对语境的考虑,结果写出汉化的词汇搭配,如:the living level(standard)/The price is very expensive(high)./learn(acquire) a lot of knowledge/The traffic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rowded(heavier and heavier)./be fully(well) aware/Smoking is harmful for your body(health)./We are going to visit(see) the exhibition next week./We all enjoy public(free) medical care…
  由于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具有自己的特征,有自己的词类优势,对两种语言词汇特点加以对比,学会区别两种语言不同的习惯法,可以避免母语的干扰,更好地掌握地道的英语措辞。
  
  参考文献:
  [1]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教出版社,1993.
  [3]蔡基刚.英语教学与英语写作中的汉式英语.外语界,1995.
  [4]袁昌明.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汉译英实践与技巧,1996.
  [5]林同济.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翻译.现代英语研究,1980.
  [6]林汝昌,李曼珏.中西哲学观对英汉语言之影响.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7]刘宓庆.试论英汉词义的差异.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199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前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 评价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而置学生于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过多的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知识的
[摘要]认知法是介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现在盛行的交际语言教学法之间的一种教学法。它强调外语教学和母语教学之间的差别,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反思认知教学法的利弊能帮助我们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吸收其有利成分,避免不足之处,能更好地推动外语教学。本文通过简述认知法的基本理论框架,对该教学法在中国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优势做出评论。  [关键词]认知法 成人语言学习 母语 学习
[摘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推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力阐述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现状以及在德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辅导员 师德建设 和谐校园    辅导员作为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
[摘要]高中历史是一门具有自己学科特点的课,历史老师要想让学生对高中历史感兴趣,就必须对高中历史作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生动性与幽默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师 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语言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教师使用生动而有趣的语言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有可能高涨,学习效果可能就比较显著。而如果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面对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的小学生,我们要擅于在课堂的导入、新授、练习和课外补充等方面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它的直观性,以其多彩的画面、丰富的声音刺激学生的感官,便于学生视听。同时,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寻求者,极大程度唤醒孩子们的学习“内驱力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改变传统的学生干部任用方式,尝试采用学生干部轮换制的工作体会和实际效果。学生干部轮换制的真正实施受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制约,虽然困难重重,但学生干部轮换制值得在高校内推广试用。  [关键词]:高校 轮换制 学生干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跨跃式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时,不再只看学习成绩,而是重视以组织能力、管理经验、社会活动能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文科实训的难点,以外贸专业为例,全面介绍了外贸专业“综合业务实训”的设计背景、设计方案、实训模式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综合业务实训 背景 目标原则 框架实现途径    国际贸易近年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其发展也带来对外贸人才大量的需求,除了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近年来跟单员、物流企业船公司的客服员、操作员等也成为重点需求人员。我们发现随着外贸环境的变化
[摘要]诚信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增强诚信意识,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是解决当前高职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本办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 诚信教育 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经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同支撑起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厦,是具有中国特色、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诚信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摘要】 王仲孚教授说:“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而历史是基础的基础。”历史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历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基于校本课程进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落实国家2016年9月13日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完成“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历史校本课程 中学历史 开
[摘要]:本文围绕作者担任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工作以来的体会展开。文章就目前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情况,教师们对任务型教学的认知展开讨论。最重要的的是,本文将对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任务型教学培训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新课改 教师培训    一﹑任务型教学在实践层面上的误区     与传统的演绎法教学相比,“任务型”课堂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