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的奥运会——55款数码相机评测

来源 :微电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8届奥运会,将于2004年8月13日在雅典举行。而在此之前的两个月,另一场盛会提前上演,这就是数码相机的盛会。共有55款产品参加了这场盛会,而这场盛会的举办方,也前所未有地达到了4家,分别是《PC World China》杂志、《计算机世界》周报、《消费电子世界》周报、《摄影之友》杂志。在这火热的夏天,您将跟随我们一起感受这么多最新产品的表现,评判它们的高低上下。
  2004年的数码相机,可以用更高、更快、更强这样的奥运精神来描述。更高的像素数、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的功能配置,已经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了数码相机的发展速度。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理会一年前的“老”产品,仅仅是2004年上半年发布的产品,就已经令我们应接不暇,这样的更新换代速度,在所有的IT产品乃至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都是罕见的。购买数码相机的念头与行动,正在像震荡波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我们提供了一块竞技场,为这55款产品提供比赛的机会,并且试图充当裁判的角色,每一场比赛,我们都会公平地评选出优胜者,在过去数年,我们曾经评选出的优胜者已经经受住了时间和用户的考验,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数码相机的奥运会,从2004年6月10日开始
  预言正在变为现实
  在《PC World China》2003年23期中的《数码相机2003年终盘点》一文中,我们对2004年数码相机的产品技术发展作出了10条预测,如今2004年刚刚过去不到一半,已经有7条得到了验证,另外3条也还有半年的时间来被证实。数码相机的发展,正在按照我们预测的方向进行发展,并且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些半年之前的预言以及半年过后的现实。
  “最迟到2004年PMA大展,Nikon 应该会正式公布其低价数码单反相机产品,名称叫做D75或者D70”。如今D70已经是摄影爱好者口中最热门的字眼,并且PC World China在2004年3月10日进行了抢先评测,在本次横向评测中,我们也将它与竞争对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Canon EOS-1D的替代产品 预测命中率:100%
  “Canon很有可能在新发布的高速连拍机种上实现更高的像素数,或者是更好的超高感光度下的成像品质。” EOS-1D MarkⅡ如期而至,像素提升至800万,高感光度下的成像品质甚至胜过以噪声抑制出色闻名的 EOS-10D。
  FujiFilm FinePix S3 Pro 预测命中率:50%
  “或许FinePix S3 Pro会给我们带来1200万的有效像素和2400万像素的输出照片”。在这个预测中,FinePix S3 Pro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增加像素,而是在增大动态范围方面作出了努力。
  Canon EOS-10D的替代产品 预测命中率:未知
  “甚至有可能在像素数上作大幅的提升,毕竟专业消费类数码相机已经出现了800万像素的产品。”截至目前Canon EOS-10D的替代产品仍然是未知数,但有关的谣言却已经漫天飞舞,或许再等2个月,谜底就将揭开。
  2000万像素的数码单反 预测命中率:未知
  “1380万像素的Kodak DCS Pro 14n、1100万像素的Canon EOS-1Ds都是2002年9月份发布的产品,按照半导体领域的摩尔定律,做到2000万以上像素只需要18个月,明年3月份的PMA大会,是否会给我们惊喜?”PMA大会上,这一惊喜并未到来,或许Canon和Kodak把惊喜留到Photokina了?
  采用X3技术的消费数码相机 预测命中率:100%
  “Foveon很可能会掉过头来走向消费数码相机市场,不过目前看来其像素数还是少了些,目前公布的数字是150万像素×3”。不出意料,Polaroid(宝丽来)在PMA 2004上发布了这样的一款产品x530,成像元件尺寸为1/1.8英寸,像素数为150万×3。
  Olympus的低端数码单反 预测命中率:100%
  “2004年Olympus将推出2支低价格的变焦镜头,自然也很有可能推出舍弃专业功能的低端数码单反产品,并实现更加彻底的轻便化。”2004年5月10日,这一预言得到了验证,虽然产品还没有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它的存在已经毋庸置疑。
  500万像素的大变焦比数码相机 预测命中率:未知
  “或许很快我们就能看到Sony品牌的10倍光学变焦产品?” 1/2.4英寸500万像素CCD至今仍然是Sony的独门武器,继T1之后,T11和F88也采用了这颗CCD,但是Sony大变焦比的产品至今仍然没有消息。让我们再等待半年吧。
  600万像素的轻便型数码相机 预测命中率:100%
  “既然1/2.4英寸CCD都能够达到500万像素,1/1.8型CCD应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高像素CCD的小尺寸化趋势势不可挡”。在本次评测专题中,4款这样的机型已经闪亮登场。
  更多800万像素的专业消费级数码相机 预测命中率:75%
  “800万像素、四色滤光镜CCD,Sony DSC-F828应该只是一个开端,随后Nikon、Olympus、Konica Minolta都有可能加入,惟一的变数似乎是各厂商的低价数码单反产品,两者的价格、像素、定位很容易混淆,至少Canon是暂时不会推出这样的产品的”。本期评测专题最重头的部分就是5款800万像素的产品同台竞技,我们预测到了Nikon、Olympus、Konica Minolta的跟进,但漏算了Canon PowerShot Pro 1的出现,因此命中率是75%。
  2003年底这次关于数码相机发展的预测应该算是相当成功的,同时也请大家等待我们2004年底的再次预测。
  测试产品分组
  跟正规的体育比赛会根据性别、年龄、体重级别等指标进行分组一样,数码相机评测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分组方式,这样参测的产品才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较量。由于参测的产品数量超过了50款,我们这一次的分组数量也从去年的4个增加到了6个,他们分别是:
  ○数码单反相机组
  

这一类产品最大的特征就是采用了单镜头反光结构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换镜头,并且成像元件的尺寸远远大于消费级的产品,在噪声水平、宽容度、色彩层次等方面均有远远胜过普通消费级产品的表现。
  目前,在数码单反相机领域厮杀的厂商主要有Canon、FujiFilm、Kodak、Nikon、Olympus、Pentax、Sigma等,这一次我们也邀请到这些厂商的大部分产品参加评测。
  在使用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数码单反相机与消费级产品有着巨大的区别,其评价标准也不仅仅针对相机本身,而是要考虑到镜头群、闪光系统、附件等等庞大的周边领域。
  ○消费旗舰级数码相机组
  

目前最典型的消费旗舰级数码相机,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5款800万像素数码相机。像素数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其成像元件的尺寸是像素背后更为精确的衡量标准,我们认为采用2/3英寸成像元件是消费旗舰级的典型特征。因此Panasonic Lumix DMC-LC1虽然只有500万像素,也进入了消费旗舰级产品组。而FujiFilm的FinePix S7000Z、FinePix S20 Pro,虽然在机身外观造型上非常接近于消费旗舰级的其他产品,并且像素数也相当高,但由于其CCD尺寸只有1/1.7英寸,并没有归入此组。其实从价格上,我们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Panasonic Lumix DMC-LC1价格高达8800元,而FujiFilm的FinePix S7000Z只有不到5000元,其定位的差异由此可见。
  ○600万像素便携数码相机组


  通过像素数来划分产品组别,是一种无奈的办法,但我们发现这4款产品不仅仅在像素数上有共同语言,其功能特性乃至价格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一个组别将来还有扩大的趋势,但目前的这4款产品(Casio EXILIM EX-P600、Kodak EasyShare DX7630、Konica Minolta DiMAGE G600、Olympus C-60 Zoom )已经很具代表性了。
  ○大变焦比数码相机组
  

我们把具备8倍及以上光学变焦的产品归入此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类产品开始迅速增多,从Olympus一家独大,变成了七八家厂商共同把持。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国内品牌aigo(爱国者)的加入,其8.8倍光学变焦的产品已经在规格上具备了同国外诸强相抗衡的实力,并且价格相当低廉。
   
  ○金属时尚数码相机组
  

在分出了以上4个组别的产品之后,剩下的产品还有30多款,如何划分它们的类别,让我们头痛了许久。按照像素划分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但是相同像素的不同产品之间,又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同之处。按照体积划分为超轻薄组和便携组,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超轻薄的标准是什么?分界线是否清晰?于是我们又返回到了起点。最终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我们将这些产品按照机身的材质和外观的设计划分为金属时尚类和普及类,前者的特征是采用金属机身,时尚元素充足,外表美观精致。这一类产品的功能未必很齐全,但带出去绝对会是吸引眼球的中心。
  ○普及型数码相机组
  

在这一组别,性价比、功能和成像是最重要的,无论它的像素有多高,在同像素数的产品中,它的价格一定是较低的,其功能一定是相对丰富的,其成像质量因为无需为机身、镜头的造型让步,也大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一类产品,适合那些喜欢摄影但又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的用户使用,实惠、够用,是衡量此组产品好坏的标准。
  由于本次参加评测的产品数量极多,我们无法在一期杂志上完全展现出来,因此在6月10日的杂志上,我们先给大家带来的是“消费旗舰级数码相机组”和“600万像素便携型数码相机组”,其余的产品我们将会在下一期杂志(2004年6月25日出版)进行介绍。虽然这两组产品一共只有10款,但每一款都是成千上万用户关注的焦点,它们之间的同台竞技,也是2004年数码相机最大的看点之一,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评测方法介绍
  和去年相比我们的评测方法没有大的改变,毕竟在一些客观指标的评测方面,相关的测试标准已经稳定成熟了。最主要的改变集中在测试结果的后期整理、归纳和总结上,我们将众多的测试数据汇总成5个项目,分别叙述如下:
  ○设计/操作性
  这个项目主要考察数码相机产品在机身及镜头结构、功能按键设置、操作手感、可靠性等方面,更合理的按键布局、更均衡的镜头机身结构、更牢固耐用的外壳及活动装置、良好的操作手感、方便的取景器设计、灵活的储存卡配置等都会成为加分的因素。
  ○功能/易用性
  数码相机的功能及易用性,主要是指其拍摄模式、可控制元素、菜单设计合理性、帮助提示信息、特殊功能等方面,拥有更丰富的功能并且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理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性能/响应速度
  这一项目主要包含开关机、自动对焦、变焦、快门延迟、连拍、回放浏览、放大等等操作的速度测试,更快速的相机能够为你捕捉到更多的珍贵瞬间。
  ○电池寿命
  我们对参测产品的电池可持续进行的拍摄时间和张数进行了测试,更长时间的拍摄能力、更多的拍摄张数将获得高分。
  ○成像品质
  这一项目是最为重要的,它包含了分辨率、噪声水平、色散控制、畸变控制、各种场景实拍效果对比等等步骤,对于高端的数码相机产品,成像品质就是生命。
  关于分辨率和噪声水平的量化测试方法,我们已经在去年进行过详细的介绍,这一次仅简单重复一下:分辨率测试我们采用国际标准的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读取其指定位置的图像数据(如下图),可以获得数码相机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越大越好),单位为“线宽/图高”,即数码相机全图中水平/垂直方向上能够清晰分辨的线条数;噪声水平测试采用的是ISO Camera OECF Test Chart(光电转换函数测试卡,如下图),它可以测量出数码相机产品在不同感光度下的噪声水平(越小越好),通过选中拍摄样张的18%灰色块部分,用Photoshop量取此区域直方图中的标准偏差值,即可获得定量的噪声水平数值。通常情况下,噪声水平小于2即可满足大多数用户的视觉要求,低于1的噪声水平几乎无法被肉眼察觉,可认为是优秀的表现。
  最终,我们还会汇总这5个项目的得分,按照一定的加权值进行统计(加权比例在各个不同组别有所不同,我们会在后面单独列出),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分数。这一分数不考虑价格的因素,但价格我们会一并列出。优秀的产品,要么具有明显高出其他产品的综合评分,要么是在相近综合评分的基础上具备更低的价格。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次我们列出的产品价格并非厂商提供的媒体参考报价,而是取自计世网的商情栏目,它代表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实际销售价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发令枪已经举起,比赛现在开始……




  龙争虎斗
  
——6款消费旗舰级数码相机
  消费旗舰级数码相机,在过去的近半年时间里,一直是用户最热衷讨论的话题。为了在低价格数码单反的进攻下保持对用户足够的吸引力,这一批消费旗舰级产品可以用绞尽脑汁、不惜血本来形容。几乎每一款产品都拥有某种独一无二的设计和功能,以保证它们不会被竞争对手彻底取代。虽然下面将要介绍和评价的6款产品中有4款已经在我们的杂志上进行过先睹为快式的评测,但如此面对面短兵相接的对比和较量,仍然是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的。通过这6款产品的规格表(见表1消费旗舰级数码相机规格表),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这些产品的基本特点。
  红圈魅力——
  Canon PowerShot Pro 1
  Canon PowerShot Pro 1的推出令我们大跌眼镜,在过去Canon根本没有采用2/3英寸CCD的真正的消费旗舰级产品,其G系列一直保持1/1.8英寸CCD的配置,再加上低价格数码单反相机EOS-300D的推出,更让我们误认为Canon没有理由迈进800万像素这个圈子。不鸣则以,一鸣惊人,Canon PowerShot Pro 1就是这样。
  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这款产品的一些特点:它首次在非单反相机上采用了“L”系列的镜头,并在镜片中使用了萤石这样的昂贵材料,镜头具备7倍光学变焦,物理焦距为7.2mm~50.8mm,相当于135相机的28~200mm视角,最大光圈为F2.4(广角端)/F3.5(长焦端)。该镜头采用了伸缩式外变焦设计,开机后会伸长一部分并停留在广角端,拉长焦距时,镜桶还会进一步向外伸出约5cm。在Pro 1的包装盒内,随机附带了一个花瓣型遮光罩(型号为LH-DC10),以及一个滤镜接圈(型号为FA-DC58A),用户可以外接58mm口径的各种滤镜。
  这款产品的镜头不仅仅具备诱人的红圈标志,还包括了其首次应用于消费级数码相机产品的超声波马达驱动技术(USM),但其超声波马达技术并非用于自动对焦(Auto Focus),而是用作变焦(Zoom)。它的变焦方式也比较特别,通过旋转镜桶上的一个变焦环来实现,但这个对焦环是电动控制,并非纯粹的机械变焦。用户在转动这个变焦环时,其旋转动作转换为电子信号传给镜头马达,并驱动镜头进行变焦操作,速度不算快。作为一款旗舰级的消费数码相机,Pro 1没有配备辅助对焦灯,这使得Pro 1在光线昏暗的场合下,对焦有些困难。
  在开机时间方面,Canon PowerShot Pro 1大约需要2.8s,关机需要1.4s。这款产品采用了混合自动对焦系统,不仅仅具备了常见的TTL相差检测对焦系统,还具备一个外置的三角形测距对焦组件,以满足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对焦速度要求。在我们的测试中,Canon PowerShot Pro 1广角端自动对焦速度大概为0.5s,长焦端和微距模式下为0.85s。Pro 1的快门延迟时间小于0. 1s。从拍摄状态下切换到浏览状态,需要0.7s,相反则需要1.4s。将一张照片放大到10倍进行浏览只需1.3s,非常迅速。从28mm端变焦至200mm端,Canon PowerShot Pro 1约需1.5s。
  

在连拍模式下(存储格式为JPEG精细),Canon PowerShot Pro 1可以以2.5张/s的速度连拍4张,然后连拍速度下降至1.5张/s,并继续再拍摄3张。在低速连拍模式下,可以以0.9张/s的速度连拍13张。如果使用RAW格式,则只能以0.7张/s的速度连拍4张。
  这款产品的成像品质令人非常满意,分辨率测试结果在5款800万像素产品中鹤立鸡群,但噪声水平测试结果有些不足。考虑到Canon对其消费级数码相机ISO标定存在不准确的问题(Canon 数码相机的ISO 50与大部分其他品牌数码相机的ISO 100实际感光度相近),我们应该将Pro 1的测试结果平移为ISO100至800,但即便如此,其噪声数据仍然略高于其他大部分竞争对手对应感光度下的结果。不过在我们的主观感受上,Pro 1的噪声颗粒并不很明显,其不同色彩通道噪声水平比较均衡,并且亮度分布比例适当,使得其噪声颗粒多呈现出灰色特征。由于采用了萤石这样的材料,Canon PowerShot Pro 1的镜头像差控制得相当不错,紫边现象、边角质量下降都不明显。
  总的来看,这款产品最大的优势是成像品质,尤其是在分辨率方面,但在机身结构设计、变焦操作等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高达9300元的价格,也可能会阻碍它被更多用户所接受,但如果你对800万像素数码相机成像品质的期望值很高,那么恐怕只有Canon PowerShot Pro 1能够符合你的要求。
  独门绝技——
  
Konica Minolta DiMAGE A2
  其实DiMAGE A1这款产品已经为DiMAGE A2打下了很好的基础,Konica Minolta几乎无需作太多的改动就可以顺利地推出DiMAGE A2,例如镜头的规格、机身的控制操作界面、电源系统等等。但DiMAGE A2仍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鲜甚至令人惊喜的东西:800万像素已经不用多说,Konica Minolta命名为Super Fine EVF的超高精度电子取景器是最引人注目的变化,DiMAGE A2的EVF像素数高达92万,而其他同级别产品的EVF通常只有23.5万像素甚至更少。除此之外,DiMAGE A2还提升了动态视频的拍摄能力,544×408的分辨率,30帧/s的速度,最长可达15min,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是足够了。据称,DiMAGE A2的机身防抖技术也得到了改良,在功耗和发热方面有所改进。
  DiMAGE A2的其他基本指标,自DiMAGE 7系列以来一直没有大的改变,时间和经验证明,这样的规格指标和设计是相当理想的。下面是我们对它进行性能测试的结果:
  

首先来看响应速度的测试。DiMAGE A2开机需要2.7s,处于同级别的平均水平,关机时LCD屏幕0.5s后关闭,镜头于2.5s后复位。DiMAGE A2的自动对焦速度表现惊人,无论是全行程的对焦动作,还是预对焦后再次寻找焦点,都表现出了远远胜过其他品牌类似产品的水准,在对焦成功过一次之后,在焦点附近重复寻找主体并对焦的速度几乎达到了单反相机的水准,无论是广角端还是长焦端甚至是微距模式下,都只需要0.2s左右。当然,使用多点对焦速度要略慢于单点对焦,大约为0.3~0.35s。由于DiMAGE A2具备了超高精度的EVF取景器,因此使用EVF取景时对焦速度略受影响,约减慢了0.1s。DiMAGE A2的快门延迟与同级别产品相似,同样为0. 1s以下,几乎察觉不到。在拍摄状态和浏览状态之间切换时,需要1.4s,但放大浏览照片的速度比较缓慢,放大到2倍大小需要3.6s,放大至最大倍率10.2倍需要6s。

 




  

在成像品质方面,DiMAGE A2比之上一代产品DiMAGE A1有所进步,水平/垂直分辨率为1600线/1600线,但在目前所有的5款800万像素数码相机产品中,仍然稍稍有些落后,主要表现在信号处理方面,黑白相间的分辨率测试线条,在超过1600线的分辨率区域,被表现为三原色混合的干扰条纹,而不是像Canon PowerShot Pro 1那样黑白分明。在噪声水平控制方面,DiMAGE A2表现出色,与Olympus C-8080 Wide Zoom共同成为800万像素数码相机中,噪声水平最低的一组产品。
  这款产品高达92万像素的EVF非常令人感兴趣,在其控制菜单中,可以选择30Hz刷新率高精度和60Hz流畅显示两种EVF显示模式,前者刷新率稍低(但已经与其他品牌产品保持一致了),分辨率非常惊人,通过肉眼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其画面的精细程度,这对于判断自动对焦的准确程度或者是手动对焦都极有帮助,比之像素数少得多的其他型号产品效果要好不少。切换到60Hz流畅显示模式后,画面的清晰度有所下降,感觉与其他产品的23.5万像素EVF清晰度相近,但流畅度明显高出一筹。总体来看,DiMAGE A2 EVF的这两种不同模式,分别适合静态场景的精确拍摄和动态场景抓拍。
  最后我们还感受了这款产品的机身防抖(AS)功能,总体相当于2至3档快门的效果,但长时间使用AS功能,机身手柄处会有一定的发热,并且长时间曝光(大于2s)时,画面上会有比较明显的热噪点出现。在打开机身防抖功能后,这款产品的电池寿命也有明显的下降,一次充电只能拍摄不足200张照片。
  总的来看,在800万像素的产品中,DiMAGE A2的机身、镜头结构设计相当合理、造型非常匀称,其高速对焦能力、高精度EVF和机身防抖功能都是同级别产品中独一无二的。我们认为,如果对图像分辨率没有极高的要求,DiMAGE A2是一款非常适合业余玩家的好产品。
  旧瓶新酒——
  
Nikon Coolpix 8700
  

在5款800万像素的产品中,Nikon Coolpix 8700应该属于升级最为平稳的,没有什么大的改动,甚至在外观上也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和Konica Minolta DiMAGE A2有些相似。
  和它的上一代产品Coolpix 5700相同,Coolpix 8700仍然采用了8倍光学变焦的镜头,带有2片ED镜片,焦距范围相当于135相机的35~280mm,但长焦端的光圈稍小,只有F4.2,并且与其他4款800万像素的产品相比,广角端也有所欠缺,毕竟28mm的广角在消费旗舰级产品中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
  在所有5款800万像素的产品中,Coolpix 8700的重量最轻,仅有512g,这大大增强了它的便携性,其体积也仅略大于最小巧的Canon PowerShot Pro 1,我们不得不赞赏其设计的紧凑程度。
  在操作性方面,这款产品保持Nikon Coolpix 系列一贯的风格,一些操作需要用户详细研究使用说明才能够熟悉,但熟悉之后的操作效率,与同级别的产品相当。在机身左侧集中了一些最常用的功能,按住某一按键并旋转右手拇指处的拨轮即可调节,但略有不足的是这4个功能按键相距较近,且形状大小相同,有出现误操作的可能。在取景方面,Nikon Coolpix 8700可旋转的LCD屏幕使用非常方便,其EVF的显示效果和精细程度也令人满意。
  微距拍摄是Nikon Coolpix 8700的强项之一,这不仅得益于它最近3cm的对焦距离,还在于它在微距状态下可以变焦至中长焦端,同时保持最近对焦距离不变,这也就使得Nikon Coolpix 8700获得了本组产品中最大的微距放大倍率,对付微小物体的拍摄不在话下。
  在响应速度测试中,Nikon Coolpix 8700的开机启动速度令人有些失望,达到了3.6s,关机至镜头完全复位,也需要3.4s。在扳动开关之后大约1s的时间内,Coolpix 8700的镜头和屏幕均没有什么动作,我们认为这样的步骤有待改进,一些自检和初始化的操作可以向后推迟一些进行。这款产品的自动对焦速度表现一般,广角端为0.5~0.75s,长焦端达到了1.3s以上。在连拍测试中,这款产品的写卡速度有些慢,虽然我们使用了Sandisk Extreme和Lexar 40X WA这样的高速卡,仍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写卡操作。在单张拍摄的模式下,2张照片的拍摄间隔也达到了2.3s。
  在成像品质测试中,Nikon Coolpix 8700表现中等,分辨率处于平均水平,ISO 50下的噪声水平相当低,但ISO 100之后就偏高了。由于镜头采用了ED镜片,这款产品的色散控制得不错,紫边现象不很明显。
  对于非常在乎外出装备的体积和重量的用户来说,紧凑轻便的Nikon Coolpix 8700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并且其出色微距拍摄能力足以满足对花草昆虫有强烈爱好的用户。虽然这款产品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但可拍摄张数却超过了Canon PowerShot Pro 1和Konica Minolta DiMAGE A2,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庸之道——
  
Olympus C-8080Wide Zoom
  

在7倍甚至更高的光学变焦成为标准配置的时候,5倍光学变焦的Olympus C-8080 Wide Zoom就成为了一个另类的产品;当我们对一些800万像素数码相机噪声高、紫边明显感到有些失望时,Olympus C-8080 Wide Zoom却敢于牺牲变焦倍数来换取成像品质的平衡。
  从外观造型来看,这款产品显得有些特别,一方面是左手握持的部位圆形弧线的设计,另一方面就是右手手柄位置相对平坦的造型。除此之外,Olympus C-8080 Wide Zoom镜头的口径有些超乎我们的想像,以至于从正前方看过去,整个机身的一大半都被镜头占据了。
  相对于其略显古怪的造型,Olympus C-8080 Wide Zoom的操作手感还算不错,惟一的缺陷是快门的触发力度稍弱,不小心就会造成“走火”。和Nikon Coolpix 8700相似,Olympus C-8080 Wide Zoom的机身左侧也集中了多达6个常用功能的调节按钮,但分布方式和形状略有变化,使得误操作率较低。这款产品的LCD屏幕采用了类似于Konica Minolta DiMAGE A2的上下翻转设计,为俯拍和仰拍提供了方便。在机身操作菜单设计方面,我们认为这款产品相对于Canon、Konica Minolta等厂商惯用的下拉式菜单设计来说,有些繁琐,尤其是连拍模式和屏幕信息显示两项调节没有独立出来,给人感觉有些不便。
  在响应速度测试中,Olympus C-8080 Wide Zoom表现出色,尤其是开关机的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在镜头处于广角端的位置上,Olympus C-8080 Wide Zoom开机只需0.7s,关机也只需要0.9s。由于这款产品在开机时会恢复上次关机时的镜头焦距位置,因此如果上一次关机镜头处于长焦位置,那么开机速度会有所减慢(等待镜头伸至长焦位置),但即便如此,在最长焦端关机后,开机也只需要1.7s。在自动对焦速度方面,这款产品的对焦速度受拍摄现场光线状况影响比较明显,在光线充足的场合(如白天室外),Olympus C-8080 Wide Zoom的广角端只需要0.5s,长焦端需要0.8s,但是在室内光线较弱的场合,速度可能会放慢一倍,除此之外,这款产品的自动对焦结束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停顿来确认曝光和对焦状态,如果你直接将快门按到底,而不是采用半按快门然后再按到底这样的两段式操作,你还能够得到更快的对焦速度。由于这款产品的存储文件尺寸相当大(SHQ模式下每张照片超过3.5MB),因此在回放这些照片时,Olympus C-8080 Wide Zoom的速度显得有些慢,主要的时间消耗在读取储存卡中的数据上。
  Olympus C-8080 Wide Zoom的成像品质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不是在分辨率方面,而是在噪声水平的控制和色散畸变的表现上。它的分辨率与Sony、Nikon的同级别产品相当,但噪声水平却低得多,并且信号处理效果优秀,黑白线条之间没有出现色彩干涉,在这一点上Olympus C-8080 Wide Zoom做得和Canon PowerShot Pro 1一样好。在大量的实拍照片面前,我们认为Olympus C-8080 Wide Zoom所拍出的照片具有良好的质感,这种质感甚至让我们想起了500万像素时代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Olympus C-8080 Wide Zoom的最低感光度并不是噪声控制最好的状态,其ISO64~ISO100之间的噪声水平都低于ISO50,我们甚至认为在这款产品上加上ISO800的选项,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款产品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均衡、相对成熟的设计理念,如果你不是那么在乎200mm的长焦端,那么这款产品能够给你带来良好的成像、高速的启动、超长的电池寿命和丰富的功能。再考虑到它的价格在所有产品中是最低的,Best Buy大奖授予它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像素先锋——
  
Sony CyberShot DSC-F828
  

这是第一款800万像素的消费旗舰级产品,对此我们已经无需多说,在很多项目上,Sony CyberShot DSC-F828已经为后来者做出了榜样。即便在它发布后的第10个月份里,Sony CyberShot DSC-F828有很多功能和设计仍然是领先的:
  首先是超大光圈的镜头。虽然竞争对手也拿出了类似于F2.4/F3.5的最大光圈,但是在Sony CyberShot DSC-F828面前仍然稍逊一筹。其次是操作手感,Sony CyberShot DSC-F828宽大的变焦环足以让Canon、Nikon的同级产品汗颜,即便是同样具备手动变焦环的Konica Minolta DiMAGE A2,其舒适性也无法与其相比。至于强大的动态视频拍摄能力、独特的激光全息辅助对焦系统和夜间拍摄模式,更是令对手无法抵挡。最后,Sony CyberShot DSC-F828的电池也是一绝,不但寿命超长,而且可以提示剩余可操作的分钟数(即便是充电时也能够在小LCD屏幕上显示出来)。
  在响应时间测试中,Sony CyberShot DSC-F828从关机状态进入拍摄状态,只需要1.1s,关机也只需要1s,LCD屏幕更是在0.2s之内就关闭了。在广角端完成自动对焦只需0.22s,在长焦端为0.8~1.0s之间。在微距状态下,它的自动对焦速度约为0.6s。由于这款产品具备激光全息对焦功能,在此模式下,完成自动对焦需要的时间约为1.25~2.3s。另外,在拍摄和回放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时,Sony CyberShot DSC-F828只需要0.2s就能够完成,非常流畅。
  Sony CyberShot DSC-F828是一款设计、功能、性能、电池都接近完美的产品,但在成像质量方面留下了些许遗憾。并不是说这款产品的分辨率和噪声水平非常糟糕,这一次我们评测的产品并不是4个月以前那台工程样机,因此在分辨率和噪声水平方面有所改善。它的分辨率给我们的感觉甚至略好于Olympus C-8080 Wide Zoom,只是由于色彩干涉的原因,更高分辨率的线条被混杂了。在噪声水平方面,这款产品表现略好于Canon PowerShot Pro 1,但是在画面较暗的区域(非纯黑色),其噪声颗粒相当明显,即便是在ISO64下。在色散控制方面,这款产品并没有比过去那台工程样机有多少变化,总体来说仍然是5款800万像素中最为明显的。
  功亏一篑,这是我们对Sony CyberShot DSC-F828的整体评价,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成像品质方面的少许欠缺而放弃这款产品,更丰富的功能、更快的响应速度本身,就能创造出更多的拍摄优秀照片的机会。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这款产品,并且感到非常满意,一款产品能够适合自己是最重要的。
  手动经典——
  
Panasonic Lumix DMC-LC1
  

这款产品可以说是所有数码相机产品中最为另类的,不仅仅是在消费旗舰这一组别。它的镜头是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Leica Vario Summicron标记,还在于其F2.0~F2.4的最大光圈、28~90mm的实用焦段,以及令人爱不释手的全手动操作镜身设计。当我们为了消费级数码相机出现机械手动变焦环而欢呼的时候,LC1却给我们带来了机械手动的变焦环、对焦环、光圈设置环,令喜爱手动相机操作手感的用户大呼过瘾。
   
  

在Panasonic Lumix DMC-LC1的机身上,也到处充满了复古设计的元素:纯黑色硬朗线条,怀旧味道浓厚的皮质外壳,连快门速度设置也与机械相机相似,通过一个拨动转盘来实现。值得称赞的是,它的背带连接方式非常方便,免除了用户费时费力反复穿拉的繁琐,直接通过一个设计巧妙的扣环来实现。由于它的光圈和快门都可以自由拨动,于是其操作方式也就与其他数码相机有所不同:在光圈环和快门拨轮上,都具备一个“A”挡,拨到这个挡位,光圈或者快门就会由曝光程序自动设定,如果两者都设置为“A”,那么就成为了程序自动曝光(相当于其他产品的“P”挡),如果两者都手动指定一个数值,那么就成为了全手动方式(“M”挡 )。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的实现方式则分别是手动指定光圈或者快门,并让另外一项放在“A”挡。




  Panasonic Lumix DMC-LC1采用了69mm的滤镜口径,这一口径相当少见,用户配滤镜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此外这款产品机身体积再容纳一个CF卡插槽也应该不算困难,但处于自家标准推广的原因,仍采用了SD卡。虽然SD卡也非常常见,但毕竟此级别产品的用户圈子里拥有CF卡的几率会更高。
  在性能测试中,它的开关机速度相当快,均只需要1.7s,自动对焦速度也相当不错,无论广角端还是长焦端,都只需要0.65s,其快门延迟测试结果为0.13s。它的放大浏览速度非常惊人,几乎瞬间就可以实现从1倍到16倍的转换。
  

在分辨率测试中,它的成绩为1450线/1350线(水平/垂直),噪声水平表现也不错,ISO100和ISO200都相当细腻,ISO400下略显粗糙。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在光线充足、浅色物体区域,Panasonic Lumix DMC-LC1的画面很干净,但在光线较弱,深色物体尤其是曝光不足的情况下,噪声颗粒比较明显。但总的来说,这款产品的成像品质令人满意,对于它的目标用户群体来说(静物、人像、纪实、旅游等题材),大光圈全手动的操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Best Buy奖
  

在这6款消费旗舰级产品中挑选出一个最优秀的代表,成为了本次大型评测专题中最困难的事情。最终,我们通过投票表决、打分平均的方式,为这6款产品列出了一个评价结果表。最终得出的综合评价是不考

虑价格因素的结果,而参考价格被单独列出。
  总体看来,Canon PowerShot Pro 1、Olympus C-8080 Wide Zoom、Sony CyberShot DSC-F828的综合评价占有一定的优势,例如Canon PowerShot Pro 1非常出色的成像品质,Sony CyberShot DSC-F828优秀的设计、丰富的功能、强大的性能和电池供应,但这2款产品也都各自有所欠缺:相对于其成像品质而言,Canon PowerShot Pro 1的电池寿命只能算一般,结构和操作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响应速度也还有提高的余地,价格也明显高出其他几款产品,于是它与我们的Best Buy大奖也就失之交臂。最终,在考虑了性价比的因素之后,各方面表现非常均衡的Olympus C-8080 Wide Zoom成为了我们最推荐的产品,虽然其光学变焦倍数稍小,但这正是它为赢得其他方面优势所作出的必要牺牲。本次消费旗舰组的Best Buy属于Olympus C-8080 Wide Zoom,虽然它赢得有惊有险。
  人小鬼大
  ——4款600万像素便携数码相机
  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数码相机技术发展之快,在业余级数码单反两年来徘徊于600万像素的时候,小巧便携的消费级产品却能够一年上一个台阶,随着去年Sharp 1/1.8英寸600万像素CCD的发布,2004年上半年已经注定是600万像素的天下了。我们征集到了4款这样的产品,其中甚至包括尚未正式上市Konica Minolta DiMAGE G600。这4款产品详细规格介绍参见表2的规格表。
  Casio EXILIM EX-P600
  

Casio的这款产品是本组中最具特色的便携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外观感受上。Casio EXILIM EX-P600采用了全金属的机身,轮廓线条粗犷硬朗,给人一种异常冷酷的感觉。
  其次,它采用了Canon制造的4倍光学变焦镜头,长焦端最大光圈达到了F4.0,这样的指标在本组中明显高人一筹。此外,它还具备外接闪光灯同步接口。
  最后,这款产品的操作界面非常人性化,具备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显示窗口,拍摄相关的各种参数都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屏幕上,包括光圈、快门、对焦距离、曝光补偿等等信息(如图),看起来很像是飞机的仪表盘。即便不采用这种图形显示方式,在调节光圈时,屏幕上也会对光圈变化引起的景深变化给以提示,为初学者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帮助提示。
  在响应速度测试中,这款产品开机需要2.6s,但关机速度较慢,需要大约5s。在自动对焦方面,这款产品广角端大约需要0.5s,长焦端为0.75s,微距状态则与普通拍摄模式变化不大。由于采用了4倍光学变焦镜头,这款产品的变焦速度稍有些慢,从广角端到长焦端需要2.9s。
  

在成像品质的测试中,Casio EXILIM EX-P600表现正常,分辨率不算很高,噪声水平处于中游。在实际场景拍摄中,这款产品的人像、风景实拍效果均相当不错,但在高反差场景下,有比较明显的紫边现象。虽然这款产品的电池容量不是最大的,但可拍摄张数却丝毫不逊色。
  总体来看,这款产品非常适合摄影的初学者使用,丰富的功能加上方便的帮助提示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迅速提高拍摄水平。
   
  Kodak EasyShare DX7630
  

DX系列一直都是Kodak面向消费的高端产品,只是DX7630更具备“高端”的色彩,机身尺寸变更为更容易把握的大小,明显突出的手柄手持更稳妥,机身背面的重新布局才真正显示出DX7630面向高端消费市场的定位,一个带有五方向快捷键的拨轮可以快速在各种模式间切换,拍摄状态下的场景模式、P、A、S、M、C几个选项证明了DX7630拥有全面的手动功能。上一代拨轮误拨的问题也被止锁装置所改进,只是回放和拍摄分别位于OFF位置的两侧,拍摄过程中的回放显得有些笨拙。占据机身背部近一半空间的2.2英寸的双模式LCD屏提供15.3万像素的精度(本组中的最高配置),在室外的阳光下也有相当清晰的画面。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DX7630多达16种场景的预设置,让拍照过程完全“傻瓜化”,在任何条件下用户都能直接选择适合的模式来拍摄理想的照片。
  在大拇指的位置,DX7630第一次引入了快速拨轮,能够在拍摄过程中快速调节曝光补偿、光圈、快门速度、ISO值等,通过按下拨轮完成确认,无需组合键,显得更为专业,也给拍摄过程提供了更多方便。
  这款相机内置32MB内存,同时支持SD/MMC卡。它配备的电池容量是本组4款产品中最大的。这款产品的动态视频拍摄能力也是本组中最强的(参见表2)。




  在响应速度方面,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就是自动对焦速度极快,由于采用了弱光精确自动对焦系统,这款相机在广角端的自动对焦速度达到了0.25s,长焦端也只需0.5s,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迅速,丝毫没有消费级产品过去常见的迟钝感。在开机速度方面,表现就不如自动对焦那么优秀了,大约需要3.6s。在拍摄模式和回放模式之间切换时,这款产品表现不错,只需0.6s就可以进入回放模式,返回拍摄模式需要1.2s。放大浏览操作也相当迅速,从标准大小放大到8倍只需2s。
  在成像品质方面,这款产品的分辨率虽然不算很高,但噪声水平却明显低于其他3款产品,色彩还原则保持了Kodak的一贯优势。在新一代的600万像素家族中,Kodak DX7630没有提供更高规格的镜头配置,甚至没有采用全金属机壳,但就应用而言,它很好地综合了功能与易用性、性能与价格的和谐,再加上仅有3700元左右的价格,令普通用户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600万像素的精致感受。最终这款产品获得了我们的Best Buy大奖。
  Konica Minolta DiMAGE G600
  

与大多数消费级相机不同,Konica Minolta DiMAGE G600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其扎实可靠的外壳,其外壳采用全金属材料,而且份量十足,拿在手里很踏实,同样,其银灰色的机身颜色也不会让人觉得很轻佻。与很多产品一样,Konica Minolta DiMAGE G600也采用推拉式镜头盖,而且其兼带电源开关功能,G600在拉开镜头开机时,同时露出一条闪烁着蓝光的灯带,似乎在告诉用户:欢迎使用,给相机注入了活泼因素,在进行自动对焦操作时,这个蓝色的灯带也会亮起。只是有些例外的是它的开关方向与大部分产品相反,需要向左扳动。与Konica过去的产品一样,Konica Minolta DiMAGE G600同时支持SD卡和MS卡。
  600万像素级别的机型,一般都会注重功能的完善性,以吸引对相机有一定基础的消费者,但Konica Minolta DiMAGE G600在这一点上另辟蹊径,它走了另一条路:以简易的操作方式吸引用户。一方面,它只设置了少量的按键,除快门键和变焦钮外,仅设有4个按键和一个四向选择键;另一方面,它选择性精减了功能,没有提供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等模式,而是提供了一个全手动曝光的拍摄模式,并且光圈只有两档可供选择。这款产品的LCD取景器稍小,只有1.5英寸,但显示精度和效果还是不错的。它的旁轴光学取景器面积有些过小。
  这款产品的开机速度相当快,只需1.4s,变焦速度也很快,从广角端到长焦端只需1.1s。但是在自动对焦方面,则表现一般,广角端需要0.7s,长焦端需要1.0s。从拍摄状态转换至回放状态,这款产品需要约2.1s,但返回拍摄状态相当迅速,只需0.8s。
  在成像品质方面,这款产品表现不错,分辨率相当高,达到了1600线/1550线的水平,噪声水平同样也略高一些。在实际拍摄中,这款产品的最大光圈成像有一定的暗角。
  扎实可靠和简便实用是G600的两大特色,这款相机比较适合于对相机了解不多但要拍出较好效果的用户。
  Olympus C-60 Zoom
  

这款产品是2004年3月18日在CeBIT 2004上最新发布的,主要的特点是轻便小巧,功能丰富。
  在外观设计上,这款产品与Olympus过去的C-50 Zoom很相似,仍然采用了铝合金拉丝工艺的外壳材质,金属感强烈的同时,又具备良好的防滑和耐磨特性。
  在功能上,这款产品保持了丰富的手动控制选项,但是动态视频拍摄模式略有不足,15帧/s的采样速度难以保证流畅的效果。此外,这款产品的快门速度范围略小,1/1000s的最高快门速度在强烈光线的环境下,可能会造成曝光过度。
  在响应速度测试中,这款产品的开机速度表现普通,大约需要3.1s,由于这款产品同样采用了混合双重对焦系统,因此在对焦速度方面表现不错,广角端需要0.5s,长焦端需要0.8s,但是在对焦成功之后,再次在附近确认焦点的速度非常快,只需0.3s左右,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拍摄时多采用提前对焦,并再次确认的方式。
  在成像品质方面,这款产品的视觉分辨率是本组中最高的,不但获得了1600线/1550线的出色成绩,而且1500线以下的线条反差非常高,给人一种非常清晰锐利的感觉,只是1600线以上区域的彩色干扰条纹限制了其分辨率成绩的进一步增加。在噪声水平方面,这款产品表现一般,可能是由于相机本身默认锐化程度较高有关。这一现象相当有趣,这种图像处理风格非常类似于去年我们评测过的Olympus C-5050 Zoom,但与本次评测的消费旗舰级产品C-8080 Zoom又截然相反。我们还注意到,这款产品的镜头边缘部分成像比中心部分有明显的下降,在照片的边角部分,成像明显变软,分辨率下降明显。
  我们认为,Olympus C-60 Zoom是一款倾向于保留更多图像细节的产品,非常适合那些更在乎照片清晰度、分辨率的用户使用。(未完待续)






  Best Buy奖
  



这一个组别的Best Buy大奖评选同样充满悬念,从设计和功能角度来说,Casio EXILIM EX-P600表现最佳,而成像品质的最佳则被Olympus C-60 Zoom获得。然而对于这一级别的产品来说,成像品质的重要性要稍稍弱于消费旗舰级产品,产品的功能易用特性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因此我们的综合评价加权比例也有所变化。最终Kodak EasySahre DX7630凭借均衡的表现赢得了Best Buy大奖,其规格配置方面的优势已经无需多言,在操作性和自动对焦速度方面,这款产品也比Kodak以往的产品有了巨大的进步。巧合的是,它的价格同样是同组中最低的,但这不是它获胜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EDI 仍然活得很潇洒  几年前,人人都在说EDI快进棺材了,XML将取而代之。但已有20多年历史的电子数据交换(EDI)仍然活着,而且活得很滋润。沃尔马等零售业巨头仍在坚持使用EDI,并声称,EDI交易的数量还在增加。虽然有的公司在试验基于XML的交易系统,但互联网和市场竞争使EDI交易的成本不断下降,所以EDI的发展势头至今不减。在过去18个月中,采用AS2(可应用性语句2)协议在互联网上传送
期刊
向数字技术老爹致敬    今年的6月20日是“父亲节”,让我们向为IT产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各位数字技术之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中间有Java之父James Gosling,他现在是Sun公司开发产品部的总工程师,很喜欢人们围着他高呼“谢谢你,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之父Vint Cerfs则谦虚地认为称他为互联网之父不太合适,互联网是很多人共同的成果,他不过是定义了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基础协
期刊
Microsoft 于2004 年3 月22 日发布了MapPoint 位置服务器产品(MapPoint Location Server,简称MLS)。据称,这种新的服务器软件产品能使企业显著改进其定位、跟踪、管理移动设备和移动工作人员的方式。MLS使移动运营商的实时位置数据与MapPoint Web 服务的图示能力相结合变得轻而易举,它标志着基于位置服务(LBS)的一大进步。Microsoft
期刊
互联网已不限于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传统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提供形形色色的网络服务——提供查账、交易的网上银行;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电信企业的网上话费查询和缴费;高考成绩的网上查询??面对这些将呈爆炸式发展的网络服务,传统的网络平台难以承受重负。如何建立高效、完善的网络系统平台,保证访问用户能够安全、快速、不间断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课题。在网络中实现多层交换,被认
期刊
尽管LCD和PDP电视目前在市场上炙手可热,但目前销售最火的大屏幕电视产品却是背投电视。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背投电视目前价格相对较低,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背投电视的经济性是其他大屏幕电视产品无法比拟的。而且经济并不意味着低品质,相反随着一些新技术在背投领域的应用,背投电视产品在体积、重量和性能等方面的进步都非常明显。为了给大家在认识和选购背投电视产品的过程中提供信息指导,我们特别邀请了《PC
期刊
2004 年6 月1 日~5 日,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举行了第24 届“COMPUTEX”电脑展会,共有1329 家公司参展,比上一届增加了7%,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与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其他一些展会相同的是,新型的消费电子产品依然是本届展会的主旋律。  1.速度达18Mbps 的MMC 存储卡  随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数据处理量的增加,对存储卡的写入和读取速度也开始出现更高的要求。美
期刊
又一知名企业落户中关村科技园  刚获得7000万美元注资的大唐电信宣布:将大唐电信北京产业园落户中关村。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和大唐电信董事长周寰出席了奠基仪式。   谁在IBM工作了40年?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Nicholas M. Donofrio来到清华大学畅谈“创新的真谛”时称,创新体现在3个方面:新发展和新方法的融合、发明和洞察力的交汇以及对社会的重大贡献。   
期刊
“(System/360)是我所作的最大的、也是最冒险的决定。我曾有好几个星期辗转反侧,最后我相信没有什么事是IBM不能做的。”这是小沃森在回忆当年的情况时所说。  许多人认为,IBM 主机System/360(简称S/360)是IBM 历史上最大的商业豪赌。曾经的IBM总裁小沃森(Thomas J. Watson)当年投入了50亿美金用在研发、工厂和设备等方面。为了完成这项巨大工程,IBM还雇佣
期刊
中国超级计算机有望进入全球前十  由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联合研制,并由曙光公司定型制造的集群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目前正在接受“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评审委员会的测定,最终结果很可能在2004年6月底正式发布。据预测,每秒可以计算11万亿次的曙光4000A将有望进入全球前十大超级计算机之列。  目前,国际上对高性能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