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课成为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的一门课程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目前电影课也成为人们研究的亮点课题。人们对电影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电影课作为一种学科教材的一课或教学的辅助材料来研究,二是将电影课作为一种教育教学课程来研究。随着本课题研究的发展,下面拟从第二个方面对电影课作一些深层次的探讨。
  对基于电影课程的内涵与意义分析
  
  (一)三个概念的内涵的分析
  现代课程观,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知识就是一种客观的知识,是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客观存在,教育者的目的就是传递这些知识,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并可以从教育者所传递的知识中获得与教师同样的理解,因为知识是稳定的、客观的、普遍性的。这样,建基于现代主义或实证主义的传统课程范式把课程看作为确定的产品,它是一个计划设计好的行为过程,也是一个由“生产地”向“流通地”传输的过程,目的是产生特殊的学习结果,并清楚而明确地要求怎样达到这些结果。特别是,课程成了列举知识领域的清单,用一种清楚的、精确的界定形式编成教材,根据特别的、预先确定的规则进行学习。这样,课程就是一种有形的实体,是我们能够指向的对象,是教师能够实施的实体,评估者也能根据是否达到目标来进行评估。其结果,课程最关注的就是秩序和控制,以及组织化的结构,外在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的组织结构。
  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课程与其说是“跑道”,不如说是“在跑道上跑”的过程,也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经验的结构在社会中对知识进行不断重组与建构,它强调的是跑的过程以及个体在课程实践中的体验,强调奔跑者通过理解和对话寻找意义和发现意义的活动,其焦点是寻求意义、文化和社会问题。这样,课程被看作为一个动态的和创造性过程,此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动态的而又开放的,灵活的、情境性的、时间性的并与现实相联的。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计划,不仅是由一系列材料所组成的静态文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而且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构与创造文化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关键。
  电影课程,电影课程是一个广义的课程概念,函盖课内和课外。是预先设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或计划,不仅是由一系列静态文本和电影资源所组成的材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而且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比拟教师以外的第三身份进行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构与创造文化的过程。电影课程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直接展开学习,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展开学习;这种涵义切中后现代课程观,符合新课程理念。
  (二)基于电影课程的意义分析
  将电影课纳入课程的范畴来研究,具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在电影课为中心的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确定,直到学习过程的组织、反思、评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因素来展开的。”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真实关照,这种关照正反映了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第二,可搭建起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知识建构的桥梁。基于电影课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其获得全程性的体验与感受。与此同时,不但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生成和建构,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我在影片中看到什么…感觉什么…)。第三,通过影片可使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在开放中走向融合。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本来并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但自主性学习却可以基于课堂而存在,甚至是超越于课堂而存在。这种状态既可以真正拓展自主性学习的外延,又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效益得到真实的延伸。
  
  基于电影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罗杰斯在其学习观上特别倡导有意义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由四个要素构成: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整个人都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来自自我内部;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等都发生变化;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罗杰斯倡导有意义学习其核心就是让学生“自由地学习”。
  (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学习者的记忆中,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知识。
  
  基于电影课程的实现目标
  
  (一)实现促进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实现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实际上是要使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获得解放与发展,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等。而电影课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自我延伸,学生的这种学习个性在传统的课程中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传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与接受,只要教师传授了知识、学生掌握了知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就算实现。基于电影课程就与之不同,它是在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在追求知识获得的同时,渗透追求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由于学习个性是形成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心理基础,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个性特征。具有主动确立目标,敢于判断的个性意识,并且自律意识强。因而解放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也就意味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真正形成。
  (二)实现促进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向社会延伸
  传统的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它很少关注教育的生活意义和学生的生存状态。而基于电影课程的课堂则能较好实现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从内容上来说,它不仅追求理性生活,更追求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优秀电影促进学生理解他人,具有爱父母、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爱人类的情感世界。优秀电影促进学生形成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具有尊重、容忍、同情、帮助他人的美德和为人类社会作贡献的主人翁意识。从形式上来说,它不仅要实现对理性生活的认知,更要实现对道德生活的体验和对审美生活的感悟。对理性生活的认知,可使学生获得理智感的激发,从而过一种“求真”的生活;对道德生活的体验,可使学生获得道德感的生成,从而过一种“求善”的生活;对审美生活的感悟,可使学生获得美感愉悦,从而过一种“求美”的生活。
  (三)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电影课程的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快乐学习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目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它可以使學生学会学习,甚至是学会终身学习。优秀电影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个性特征。具有主动确立目标,敢于判断的个性意识,并且自律意识强。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在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将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学生可以在电影课程的自主性课堂上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现多元性感化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学校的课堂教学,特别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伴随着学校生活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特征。
  电影课的引入,即将优秀的、肯定是多彩的影视文化融入到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伟人传记影片,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伟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这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科学发明、体育探险等系列影片中所反映出的开拓进取、好学上进、勇于创新的品质,将激励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把握住人生道路上取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国外优秀影片,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了学生具有新时代意识的人文精神。
  优秀的影视文化集科学性、文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将艺术和真实相结合,将中外文化相结合,将德、智、体、美育等相结合。在中学生这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优秀电影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必将促进学生优秀个性的培养。
  
  基于电影课程的实施条件
  
  (一)基于电影课程实施的外在条件
  1、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电影课的资源配置
  电影课程进入学校,必须配置可行性的展示平台及自主性学习平台。教师的引导就必须保证教师先于学生研究相应的影视资料的科学性、文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学生的学习平台可分为两类;其一,集体学习平台,有影视放映厅和教室放映装置。其二,个体或小群体学习平台,有VCD、DVD机和电视,还可利用学生电脑室。电影资源分为整合资源、原始资源和剪辑资源;整合资源有论证后的“课对课”资源和论证后电影专题课资源。原始资源即学校按课程所需配置的原装影片。剪辑资源,剪辑资源有“课对课”资源和电影专题课资源的片段,有为完成说明某个概念或某个教学环节需要的影片片段、电视节目片段和专业公司生产的视频资料,有学校为课程自己拍摄的影片。在可行的条件下,为上述的平台和资源建立“海量”点播系统,完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电影课的资源配置。
  2、设置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高中电影课程
  新课程赋予学校更自主,更灵活,更有个性化的课程设置空间,高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设置可以为电影课进入课程提供优越的平台。高中电影课程设置分成学科电影课和电影课研究性学习。学科电影课按“点”设置“课对课”型电影课;按“块”设置“专题型”电影课。电影课研究性学习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形提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自我激发,学习内容可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可自我确定,学习时间可自我计划,学习过程可自我监控,学习结果可自我评价。学生在电影课研究性学习中可以更广泛地体验开展自主性学习。
  3、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电影课权利
  在过去封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受到多方限制,学校集中看电影更受到限制。因而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后现代课程理论主张,应打破传统的封闭性课堂教学形态,建立一种开放性的新的课堂教学形态。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要对学生的课堂自主权进行开放。开放的自主权利主要有:受到尊重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权利、独立思考的权利、自我发展的权利、 参与问题研究的权利、享受课堂快乐的权利等。电影课程可以完成上述要求,赋予了学生这些自主学习的权利,也就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保证的途径。
  4、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电影课程的实施,必须有观看影片的时间。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实际上也是学生的学习时间,这一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占有得多,学生就必然占有得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搞“满堂灌”“一言堂”。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这就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也势必影响电影课的质量。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必须努力克服和改变这一现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看片和自主学习时间,积极引导学生以主体性的姿态去参与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说,教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看片和自主学习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学习机会。
  (二)基于电影课程实施的内在条件
  1、电影课程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对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自身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个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它包括自主驾驭时空的意识、自主求知的意识、自主交往的意识、自主活动的意识等。自主意识是主体性的基础和重要内容。电影课程学习过程,一般说是从影片观看开始,学生在看片过程去感悟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学生有了自主意识,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通过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努力实现预定的学习目的,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必须强化自己的自主意识,以获取自主活动的价值和自身的发展。
  2、电影课程学习过程学生的独立意志
  意志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维持性因素,如果没有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就无法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性学习中独立意志的作用是很大的。电影课程的学习,是无法依靠教师的灌输来完成的。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其中就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学习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障碍。意志通常是在主体碰到障碍或抵抗时才会产生和发挥作用。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这些障碍有自己思想上的,也有自己心理上的,还有来自外部的,克服这些障碍需要学生借助自己独立意志的力量。学生独立意志作用的过程是:意志会通过自我信念,在一定的学习需要和动机的支配下,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活动方向、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3、电影课程学习过程学生的自立行为
  学生的自立行为,是指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自己去确定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进程;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去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被动地依靠教师的安排;能够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恰当地吸取别人的长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个性、学习风格、学习模式。高中电影课程的实施,大部分依赖电影课研究性学习,所以非常需要学生的这些自立行为,反过来通过电影课程的学习,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自主性学习本领,所以电影课程学习过程学生的自立行为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基于电影课程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前期研究
  课题组先按照“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计划,采用“撒大网,收好鱼”的思路展开课题研究。
  1、欢唱三步曲
  一步曲:看片① 确定实验学科范围;② 组织筛选影片;③ 配置支持性硬件;④ 建立看片制度;⑤ 开展广泛宣传。
  二步曲:确定专题课例
  通过广泛动员宣传,由教师自己申报,课题组研究决定:语文科确定专题《鲁迅小说人物画廊》,历史科确定专题《二战风云》,地理科确定专题《中国河山与乡土旅游》,英语科确定专题《防范灾害》,政治科確定专题《人生价值观》,德育确定专题《法与侠之长河》展开研究。
  三步曲:进行学科电影课整合
  依照确定的学科专题进行学科电影课整合,按照专题结构分析整理:①一个学科专题中有多少部影片;②一个学科专题需多少时间看片;③一个学科专题如何分解小课时(45分钟)内容和大课时(80分钟)内容;④按学科特征,电影课后学生应开展那些活动,如何开展;⑤ 如何评价电影课?如何评价学生的的电影学习。
  2、课堂实验研究
  完成以上研究即可进入课堂实验实施阶段和筛选优秀课例阶段
  课堂实验实施阶段:课堂实验实施按照:授课——收集学生反馈——教师反思——研究调整——再选班级授课——收集学生反馈——教师反思——确定主课例。该阶段六个专题共上实验课小课时57节,大课时27节。
  筛选优秀课例阶段:运用学生自主性学习理论确定学科课例评价标准——评选优秀课例——推广。该阶段共评选出两个优秀课例,共上公开课11节,推广座谈会一次。
  反思:1、肯定电影课引入高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高中的新、旧教材中符合研究“课对课”的内容只有近15%
  3、保证给学生充足时间的条件下实施电影课,课程时间显然不够。
  (二)中期研究
  根据前期的研究的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如何让电影课更切合实际走进高中课程。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和资料分析,再根据现行各种课程和课程模式进行类比和筛选,课题组决定建立“电影课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研究实验。共开展实验性电影课研究性学习12个班,学生开展电影课研究性学习课题33个,完成电影课研究性学习课题18个。汇总5个专题,评出2个优秀的校本教材。
  电影课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
  1、选片、看片: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集中看片,或分组各自选片、看片。
  2、反馈讨论:指学生在完成选片、看片后,各自发表自己对看片后的感触,从中讨论研究影片的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教育性。
  3、筛选主题:指学生通过反馈讨论确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影片,及确定研究性课题。
  4、确定研究要点:指学生确定对选定的主题影片的某一点进行研究。
  5、多渠道收集论据:指学生针对主题影片的某一点展开研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以该观点为基础展开收集论据。多渠道指收集论据的来源的广泛性,如:上网查询,电视台介绍,电影海报等。
  6、形成小论文或创新成果:指学生针对自己对影片研究后形成的观点结合自己收集的论据撰写小论文或根据自己研究后的看法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如:制作网页,制作动画,画漫画,创作海报,编话剧等。
  7、汇总专题: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汇总。可以按影片的题材系列汇总,可以按学生研究的“点”汇总,如按“文艺性”汇总等等。
  8、形成校本教材:指课题组根据教师的汇总通过审核、整改后在学生中进行展示,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再进行补充、调整形成可供教师选修课使用材料或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示范材料。
  反思:1、肯定高中引入电影课研究性学习对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功不可抹的,为高中展开素质教育起“润滑油”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品质起一定的作用。2、课程表给的研究性学习时间太少。3、教师的指导素质有待提到。
  (三)后期研究
  前、中期的研究,引起课题组的思考:电影课进入高中,它该是以什么身份进入的。是学科素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还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平台?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组认为:电影课应该成为一门课程进入高中。
  课程的广义概念:从广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对学生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侧面;不仅包含有书本的知识内容,还应该对学生各种课内外的活动所作出的明确安排。
  电影课的教学流程与环节内涵:
  1、基于电影课程的电影课教学模式是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它的可操作性是很强的。
  2、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性环节或准备性环节,所以在电影课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组织学生以此目标为起点开展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明确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学习目标的确定从内容来说,必须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从呈现来说必须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这样可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感,从而有益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课堂学习场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实际上也就是依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对电影课课堂学习的有关场景进行描绘、设计和美化,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根据电影课的特殊性,有时需要时与学生一起创设的学习情境,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创设合作式情境,以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创设问题式情境,以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思维;创设探究式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体验式情境,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感悟与自我调控。这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动活泼的、轻松愉快的、蕴涵哲理的自主学习情境。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在电影课课堂上激情充溢、思维流畅,从而入情入境地进行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
  4、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的电影课学习需要教师为其确立学习目标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外,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学习引导,就是电影课研究性学习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学习引导。因为在基于电影课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但这种自主性学习并不等于是学生自己的自由学习,因而基于电影课学习的教学也就并不等于是教师放手不管的教学,而是一种引导性或指导性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教师的组织要以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的发展过程、能力的提高过程为主线,以多方合作互动、多项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为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以电影为背景的自主探究活动。
  5、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是基于电影课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在这一环节和阶段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主动地、自由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借用电影背景材料—形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电影背景材料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生将这些背景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和学习线索;在此基础上学生发现和形成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方式方法;按照此方式方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交流、质疑、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即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整合、内化,并促成自身的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基本形式是合作互动式探究,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学生集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式探究。
  6、形成总结评价。电影课自主探究活动结束后,要对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和评价的内容主要有:探究方法的科学性、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问题的解决情况、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情况等,对这些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评价、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总结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所以,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则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基于电影课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电影课进入高中几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电影课完全可以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学校,只不过随着各级学校的学生的年龄段的不同,在设置目的,制定计划,安排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要认真加以研究,实施的学校要考虑自身的课外活动特征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学校,以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状况来看,必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的直管,否則就没有生命力,其原因有:1、电影课程的实施,必须建立一支能研究电影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教育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电影课程的安排必须进入课程表,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3、在没有改革现行的高考的前提下,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分数”是永恒的话题;分数是怎样来的,只有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能提到和想到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电影课程的实施,必须要有政策的引导。5、经费的支持,校际的协作,资源的共享,特别是施教者业绩的肯定等等都需要教育行政的扶持。
其他文献
据了解,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实验中学过去连续七年中考招生成绩名列全县榜首。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焦作市示范性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焦作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明星学校”、“河南省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调研基地”、“教育部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与研究项目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在我国教育事业整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博爱县实验中学如何取得了如此显赫的成就?它有哪些值得同行借鉴的教育和管理高招?本刊特约记者为此
期刊
本文从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指出当前教师培训模式发生变革,随之培训管理也要发生相应转变。培训管理从现代管理理论来看,教师培训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它包括信息收集、传递、贮存、加工、维护和使用。后续管理就是强调对信息加工、维护和使用的过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中加强后续管理,可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实施多项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各类专业教师
期刊
我是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真正踏入英语教学这一领域只有两年。两年的英语教学经验难以支撑和丰富我的英语课堂教学。那我该如何丰富我的英语课堂教学呢?本人经过观察、拾掇、总结,再结合教学实践,悟出以下的一些做法。    用可爱的面孔接近学生     我第一年教的是三年级英语。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单纯、活泼、好奇的年龄阶段。记得我第一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每个学生都坐得笔直的,眼睛看着我一动不动,略带些担忧和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本质上说主要是基于竞争的理念造成的。适时制定促进校际合作的教育政策,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所在,相应的“择校”现象也会逐步解决。  领导向员工下达工作任务:把一壶水加热到120℃。这位员工迅速把水放到煤气灶上,打开阀门,开始烧水。在标准条件下,水加热到100℃就开始沸腾了,水温不再上升。这位员工如何才能彻底完成任务?答案是创新!必须对烧水的方法和机制进行创新。
期刊
人本管理是现时代理想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学校作为“人”的组织,有必要引用和构建人本管理理念。文章在分析人本管理科学内涵基础上,结合学校组织和时代特点,提出了学校运用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学校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学校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又是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学校管理中的首要的、基本的和本质的因素。因
期刊
数字的启示:教研探索  蓝田经验的起步,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叫白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积分制”的管理改革的一种尝试。  随后,他们时隐时现而又从未放弃过学校管理评价改革的实验。  在最近的五六年间,他们把尝试改革的一丝曙光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抹开,使实验逐步系列化、理性化、普遍化。  在全县比较庞大的教育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组数字:  在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对学校实施管理评价等方
期刊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厅第二批科研项目“贫困地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研究——以定西师专为例”(0619B-02)的阶段成果。    根据院校学科性质和服务对象,创建其办学特色,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师范院校要基于地域特殊环境和“师范性”特点,不断研究、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甘肃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教师教育传统,突出“师范性”特点,根植陇中人文文化,面对贫困地区实际,
期刊
学习并鉴赏优秀文学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鉴赏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  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文章的主题又应该如何界定呢?教参上是这样来解析的:“作者重写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安排的非常巧妙。……思乡怀人才是文章的主题。”  我对这段文字有两点质疑:文章的主题若是思乡怀人,那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是否有雕琢
期刊
克拉斯·范·维恩 莱顿大学/李文文(译)    教育虚拟环境在培养不同国家学校间的合作方面潜力巨大。本文展示了由四所意大利中学、三所荷兰中学共同营造的虚拟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中,学生们一起学习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讲,该项目受以下三种观点的启发:把学习视为知识的建构、学习者共同体以及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式学习。这是一个名为欧洲大陆(Euroland)的虚拟世界,由几间“文化屋”组成。通过对文化屋建
期刊
各位教师,同志们:  大家好!在第24个教师节的喜庆日子里,出席高校教学名师奖表彰会,结识众多名师,十分高兴。借此机会,向获得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体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名师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在高校设立“教学名师奖”,是党和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003年以来开展的四届评选中评出教学名师400名,通过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