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分析,从中得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及关键因素:地方政府应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应以农村为重点,并以合理制度确保其持续优化。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路径;政府主导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0.0038.03
一、引言
从广义上来说.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相互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总和。因其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金融已经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一种具有自我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秩序结构”(杨冬梅,2010)。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更有利于当地礼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如果能够总结出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一般性路径规律,就可以为其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
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理论研究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首次将生态的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自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关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不同学者对影响因素所赋予的比重差距很大。高超(2007)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他认为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要重点建设政府引导的金融生态链,同时应将法制和信用建设放在首位;杨冬梅(2010)认为法治环境在金融生态环境中占据着比经济基础还要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空间。是影响金融生态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周小川(2004)认为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要素;徐诺金(2005)等学者认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政府的作用最为重要;金融生态系统的完善不仅要依靠其自身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政府的行政服务支持。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无论是法制环境建设还是信用环境建设,均需要政府来主导,这也决定了在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逻辑
融资瓶颈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金融体系中。资金需求者——农户、农村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信用资质:抵质押物少、缺乏标准格式的资产证明、土地的不可流转、农业的弱质性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以盈利为目的、以审慎经营为原则的商业银行的拒贷、惜贷。但是农村有着特殊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农村是典型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由于每个人及其后代都要生存于此,为了使后代在以后交易中减少交易费用,农民表现出了“对家族声望与个人信誉的极端重视”(王曙光,2006)。对那些家族声誉高的人,大家一般有较大的信任度,反之大家一般采取回避或谨慎的态度。茅于轼(2006)在山西龙水头村进行的小额信贷试验中发现,不良贷款率是极低的,农民是很讲信用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约束力很强的传统信用体系引入到我们的贷款机制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不良贷款归因于农民的诚信问题。这也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逻辑起点:充分利用农村特殊的信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与商业银行展开交易,直到满足市场经济规则中的“格式”要求。
本文将回顾东营市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过程.并试图从中寻找到一般规律。
三、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历程
广饶县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从农村开始的,并作为重点内容,先后经历了“农户联合贷款”制度、争创“金融信用村镇”、实施“农民文明信用工程”三个阶段。1999年下半年,在人民银行广饶县支行引导下,按“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在农信系统推广了贷款证,同时推出农户联保贷款举措,各村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农户联保小组,并签订农户联保协议。当年共发放农户贷款证30394本,以贷款证形式发放小额农贷余额37907万元,贷款收回率为100%。在此基础上,2000年,广饶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以争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内容的“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2001年,在当地人民银行积极倡导和配合下,广饶县政府实施了以文明信用资质评定为依据,以优惠放贷政策为动力,以文明信用单位创评为载体,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10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05.71亿元。
(一)以诚信工程和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008年,为提升全县整体信用水平,广饶县政府召开了大规模、高规格的创建“诚信广饶”动员大会,开展了“怎样做一个文明诚信广饶人”大讨论活动,着力打造“诚信广饶”,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重诚信的浓厚氛围。截至2010年末,全县评定文明信用村378个、信用户83206户、信用企业84个、信用工商户602个、文明信用乡镇10个。文明信用工程的实施,为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广饶县政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企业改制中不认真落实金融债务、无金融债权保全证明的企业,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在接到债权银行告知后,一律不为其办理变更、注销等手续;银行与司法部门定期召开维护金融秩序联席会议.新闻宣传部门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公开曝光.联手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打击逃废债务的强大声势。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起诉案件42起,起诉金额16000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共依法收回贷款本息18000万元,执行结案率为100%。
(二)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广饶县政府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意见》,对县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财政税收、银行信贷、市场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同时建立风险补偿奖励机制,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担保机构担保责任额的1.5%给予风险补偿,并允许担保机构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截至2010末,全县融资担保机构已发展到8家。注册资金达到10亿元。自成立以来共开展担保业务1500余笔,为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近90亿元。2005年,广饶县政府下发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先后探索建立了监督制约、信用预警、长效发展“三个体系”。其中,把保全银行债权、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范围;在报纸、广播、电视设立了曝光台,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讲文明诚信、造成恶劣影响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在县政府综合信息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资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路径;政府主导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0.0038.03
一、引言
从广义上来说.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相互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总和。因其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金融已经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一种具有自我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秩序结构”(杨冬梅,2010)。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更有利于当地礼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如果能够总结出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一般性路径规律,就可以为其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
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理论研究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首次将生态的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自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关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不同学者对影响因素所赋予的比重差距很大。高超(2007)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他认为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要重点建设政府引导的金融生态链,同时应将法制和信用建设放在首位;杨冬梅(2010)认为法治环境在金融生态环境中占据着比经济基础还要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空间。是影响金融生态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周小川(2004)认为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要素;徐诺金(2005)等学者认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政府的作用最为重要;金融生态系统的完善不仅要依靠其自身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政府的行政服务支持。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无论是法制环境建设还是信用环境建设,均需要政府来主导,这也决定了在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逻辑
融资瓶颈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金融体系中。资金需求者——农户、农村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信用资质:抵质押物少、缺乏标准格式的资产证明、土地的不可流转、农业的弱质性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以盈利为目的、以审慎经营为原则的商业银行的拒贷、惜贷。但是农村有着特殊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农村是典型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由于每个人及其后代都要生存于此,为了使后代在以后交易中减少交易费用,农民表现出了“对家族声望与个人信誉的极端重视”(王曙光,2006)。对那些家族声誉高的人,大家一般有较大的信任度,反之大家一般采取回避或谨慎的态度。茅于轼(2006)在山西龙水头村进行的小额信贷试验中发现,不良贷款率是极低的,农民是很讲信用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约束力很强的传统信用体系引入到我们的贷款机制中.而不能简单地将不良贷款归因于农民的诚信问题。这也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逻辑起点:充分利用农村特殊的信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与商业银行展开交易,直到满足市场经济规则中的“格式”要求。
本文将回顾东营市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过程.并试图从中寻找到一般规律。
三、广饶县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历程
广饶县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从农村开始的,并作为重点内容,先后经历了“农户联合贷款”制度、争创“金融信用村镇”、实施“农民文明信用工程”三个阶段。1999年下半年,在人民银行广饶县支行引导下,按“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在农信系统推广了贷款证,同时推出农户联保贷款举措,各村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农户联保小组,并签订农户联保协议。当年共发放农户贷款证30394本,以贷款证形式发放小额农贷余额37907万元,贷款收回率为100%。在此基础上,2000年,广饶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以争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内容的“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2001年,在当地人民银行积极倡导和配合下,广饶县政府实施了以文明信用资质评定为依据,以优惠放贷政策为动力,以文明信用单位创评为载体,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10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05.71亿元。
(一)以诚信工程和法制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008年,为提升全县整体信用水平,广饶县政府召开了大规模、高规格的创建“诚信广饶”动员大会,开展了“怎样做一个文明诚信广饶人”大讨论活动,着力打造“诚信广饶”,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重诚信的浓厚氛围。截至2010年末,全县评定文明信用村378个、信用户83206户、信用企业84个、信用工商户602个、文明信用乡镇10个。文明信用工程的实施,为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广饶县政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企业改制中不认真落实金融债务、无金融债权保全证明的企业,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在接到债权银行告知后,一律不为其办理变更、注销等手续;银行与司法部门定期召开维护金融秩序联席会议.新闻宣传部门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公开曝光.联手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打击逃废债务的强大声势。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起诉案件42起,起诉金额16000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共依法收回贷款本息18000万元,执行结案率为100%。
(二)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广饶县政府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意见》,对县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财政税收、银行信贷、市场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同时建立风险补偿奖励机制,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担保机构担保责任额的1.5%给予风险补偿,并允许担保机构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截至2010末,全县融资担保机构已发展到8家。注册资金达到10亿元。自成立以来共开展担保业务1500余笔,为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近90亿元。2005年,广饶县政府下发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先后探索建立了监督制约、信用预警、长效发展“三个体系”。其中,把保全银行债权、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范围;在报纸、广播、电视设立了曝光台,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讲文明诚信、造成恶劣影响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在县政府综合信息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