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终身受用”。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在教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自己去学习,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当学生通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接受实际,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对话,对他们提出“你怎么知道?”或“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对预定目标的每一个反应作为推动学生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活跃地参与学习。如对于“等比数列”一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于“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显然不具有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把目标细化为“通过自读和类比等差数列获得等比数列的‘表象’概念;通过讨论理解等比数列的函数实质 ; 通过操作掌握等比数列概念的应用”,围绕细化目标,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则教学目标易于得到落实。另外,平时要善于将目标教学与课外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课堂教学目标提前下放给学生或布置课后作为“研究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
当然,实施目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加以调整,把目标教学与学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因此,即使目标定得再好,也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情施教。在实施目标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被动式”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式”学习。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介绍数学背景、设置数学悬念、展示数学的美等途径,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数学、西方现代数学发展研究的兴趣。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等现代多媒体工具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欲。
其次教师要以情引导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异议甚至争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位顾问和意见交换者,要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总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手段、途径和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的,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学习,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县广河中学 731300)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接受实际,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对话,对他们提出“你怎么知道?”或“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对预定目标的每一个反应作为推动学生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活跃地参与学习。如对于“等比数列”一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于“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显然不具有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把目标细化为“通过自读和类比等差数列获得等比数列的‘表象’概念;通过讨论理解等比数列的函数实质 ; 通过操作掌握等比数列概念的应用”,围绕细化目标,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则教学目标易于得到落实。另外,平时要善于将目标教学与课外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课堂教学目标提前下放给学生或布置课后作为“研究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
当然,实施目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加以调整,把目标教学与学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因此,即使目标定得再好,也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情施教。在实施目标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被动式”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式”学习。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介绍数学背景、设置数学悬念、展示数学的美等途径,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数学、西方现代数学发展研究的兴趣。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等现代多媒体工具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欲。
其次教师要以情引导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异议甚至争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位顾问和意见交换者,要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总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手段、途径和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的,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单纯接受式学习,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县广河中学 731300)